从樊川返回长安城,陈叔达直接进了太极宫。

    火炕与省柴灶,一个重要发现。

    可以让整个北地百姓不再受寒冷困扰,无疑是个类似捷报的重大喜讯。

    既是喜讯,自然要第一时间奏报给皇帝知晓。

    陈叔达进宫时,李渊刚刚放下碗筷。

    今日膳食,皇帝陛下用的格外满意。

    长媳郑观音送来两样膳食,滑嫩疏松的豆腐,鲜嫩爽口的豆芽。

    让连日油腻干燥,被便秘折磨的李渊大觉新鲜可口。

    胃里舒服,心里也就舒服许多。

    搁下碗筷,李渊便命内侍取了一柄玉如意,前去东宫赏赐。

    无论出于何种目的,儿媳总归算是一片孝心,嘉许都是应该的。

    不等内侍宫娥收拾完,李渊便招呼陈叔达觐见。

    于是乎,陈侍中恰好看到宫娥端走的残羹剩菜,瞧见了其中的豆腐和豆芽。

    难怪陈家小院客纷纷,原来如此。

    一瞬间,陈叔达便明白过来。

    有趣!

    尤其是瞧见李渊心满意足的表情,陈叔达越发觉得,那个叫陈鱼的少年郎——有趣。

    “子聪,何事着急见朕啊?”

    “臣为陛下贺喜。”陈叔达长身一礼,颇为郑重。

    “哦,何喜之有?”李渊不由饶有兴趣。

    陈叔达赶忙将火炕之事一一道来,并详细解释一番。

    李渊闻言大喜,这等有助民生之物,有利安定民心。

    对大唐朝廷,对他这个皇帝而言,有利于稳固统治。

    尤其是眼下,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让这场冰雪之灾不再继续恶化,得以好转。

    “果真行之有效?”

    “是,臣亲自尝试,效果上佳。”

    李渊点头,笑声爽朗:“甚好,火炕之法简便有效,当大力推行。”

    “回陛下,确当如此。臣已命将作少府阎立德招募工匠,率先在关中推行火炕之法。

    三五年内,推广到河东、河北、陇右、河西等地,确保北方百姓寝卧不再受凄寒之苦。”

    “嗯,此事便交由尚书省来办。”

    “是!”

    陈叔达领命,续道:“此法亦省柴薪,消息传开,不出几日,长安的柴薪价格当有回落。

    另外,魏徵和杜如晦正在平抑粮价,亦有所成效,元日之前,灾情当有缓和。”

    “善!”

    李渊没有多问粮价之事,他相信朝廷诏令,加上东宫和秦王府的面子,此事定能迎刃而解。

    “子聪啊,火炕改灶之法,你从何处寻得?”李渊对此颇为好奇。

    “回陛下,此乃城南樊川一个农家少年想法的法子。”

    “哦?”

    “臣专程去过,那少年年方十三,但聪慧过人,奇思妙想。

    而且忠厚善良,分文不取便将此法分享与乡邻,使得其所在村落无一人冻死,乃长安周遭所罕有。

    臣与阎立德闻讯查访,少年又主动献其法于朝廷。”

    陈叔达想了想,没有提及豆腐、豆芽之事,续道:“臣以为,此法利国利民,少年郎乃仁善有功之举,朝廷当予以旌表。”

    “嗯!”

    李渊点点头,起身走到书案旁,大笔挥毫,几个字跃然纸上。

    ……

    良善之家。

    当长安县令敲锣打鼓送来匾额时,陈鱼没有格外兴奋,甚至有些失望。

    这就是朝廷所谓的旌表?

    还以为会是些许金钱赏赐,或者给个末品的官爵呢?

    哪曾想是一块匾额,徒有虚名,有毛线用啊?一点都不实际。

    李渊抠门!

    给他儿子李世民一赏赐就是六千斤黄金,哪怕给自己六十两也行啊!

    只要不眼瞎,他应该知道火炕的价值和意义。

    可是……

    陈鱼想了很久才明白,火炕有效不假,但也许在皇帝和官府眼中,自己不过一个工匠而已。

    士农工商,工匠是地位卑微之人,不受重视。

    这大概就是华夏自古,科学技术发展缓慢的原因吧!

    借着无偿为乡邻垒炕之事,给个“良善之家”的称号,在朝廷看来已经算是奖励,还想奢望什么?

    更何况这四个字是——皇帝御笔。

    至少在长安县令看来,这是了不得的荣耀。

    可以成为他这个县令治理地方有方的政绩,是可以记录入县志,广为传颂,光耀后世的大事。

    如果皇帝御笔钦赐几个字给他,那必然是要感恩戴德,肝脑涂地以报君恩的。

    陈鱼不由暗自感慨,封建时代,皇家收买人心的方式也忒廉价了。

    几个不算雄浑,亦算不上飘逸,更非名家之手的毛笔字,就让能让人激动到做牛做马,结草衔环以报。

    唉!

    只能说,古今观念差别很大。

    陈鱼不甚在意,但居安里乡亲们羡慕不已,皇家御笔的匾额,光耀门楣,简直是无上荣耀。

    男人们外出,女人们回娘家,都会大肆渲染一番,那激动情形好似被旌表的是他们自己一样。

    全村乡邻,一个个对陈家别提多羡慕了。

    有不少人远远站在陈家柴扉篱笆之外,想要一睹皇匾风采。

    瞧见陈鱼则是多有恭维,羡慕崇拜。

    有不少妇人甚至眼睛放光,悔恨自己年岁太大或是嫁人早了,然后将自家女儿或妹妹推上前。

    意思再明显不过,只要陈鱼勾勾手指头,投怀送抱,暖床侍寝完全不是问题。

    瞧见那些妇人的眼神,以及小女孩们古怪的神情,陈鱼满身鸡皮疙瘩,匆忙避开。

    唉!

    什么旌表赏赐,没什么实际好处,反而惹来不少麻烦。

    如果不是想到“良善之家,留有余庆”寓意不错的老话,陈鱼当真想把匾额拆下来劈柴烧。

    当然了,如果真那样做了,长安县令定会第一时间以藐视皇帝的罪名将自己下狱。

    没办法,那就继续挂着吧!

    慢慢的,陈鱼发现皇帝御笔也并非全无用处。

    当别的酒楼开始依样画火锅,发觉自己可能被坑的周发奎没敢上门报复。

    常四再度来陈家的时候,态度越发恭敬。

    在他的支持协助下,居安里豆制品作坊飞速建成,赶在腊月初顺利开工。

    原本村里的妇人们还以为方法复杂,需要长久学习训练。

    哪曾想,当听到陈鱼道出方法时,不由大跌眼镜。

    方法竟如此简单?!

    自己在家似乎也能……

    有些人不由心生邪念,但一想到全村人制定的严苛规矩,以及陈家厅堂里那块闪闪发光的匾额,便不敢再心存妄念。

    于是乎,豆腐、豆芽、豆皮、豆干、腐竹等一系列豆制品,赶在年节之前成功上市。

    长安菜市品种丰富不少,不过碍于数量有限,价格高昂之故,暂时只有富贵之家能享用,却仍是供不应求。

    仅仅一个月,常四便往陈家送了八百贯开元通宝。

    利润高,赚钱之快,让陈鱼都不禁咋舌。

    不过陈鱼也明白,暴利也就是这一两个月时间。

    眼看着正月临近,天气即将转暖,青嫩绿菜上市后,豆芽价格必然回落。

    随着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豆腐也会回归它应有的价格。

    不过这都是后话,至少陈家和居安里的乡亲们,户户有余钱,都先能过个肥年。

    腊月二十九,被将作府招募去修火炕的男丁们拿着工钱回到居安里。

    当晚,陈鱼召集全村父老,分发豆制品作坊的分红,每家所得都不在少数。

    全村老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其乐融融,准备迎接新年到来。

    武德九年,转瞬即到……

章节目录

鱼乐大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孟笔生花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7章 良善之家-大唐妆容图片,鱼乐大唐,笔趣阁并收藏鱼乐大唐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