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火把投掷在敌人的土地上,让整个半岛都燃烧起来——汉尼拔
西突厥汗国就像一座构架松散的木头房子一样摇摇欲坠,所有的武力的抵抗,最终会在一阵强力旋风的袭击下彻底倒塌,这座房子会被冲得连一块木板都不剩下。但是这场旋风到来的方式,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场旋风的风源是从遥远的大唐出的,然而随着各个部落的倒戈反叛,大大地增加了风力的强度。即便是西突厥的十姓部落都存在着分赃不均的问题,更何况那些弱小的被征服的别部。
这些别部的战士们也和十姓部落的战士有着同样强壮的身体和战斗实力,但是由于他们部落的壮丁数量没有主部落的人数多,使得他们部落的实力相对较弱,也使得他们被迫在战斗中永远是冲锋在前充当炮灰,在战斗后永远都像是后娘养的只能吃些残羹剩菜。
反叛?大家都想,只是大家也都在观望。毕竟枪打出头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也是愚蠢的。然而葛逻禄别部的战士们此时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了离边境最近的铁穆三部落的防线。
特勒带着他的六千部下以千钧压顶的冲力将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击溃得支离破碎,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唐军的火炮营正在虎视眈眈。关于火炮这种武器,铁穆部落的领哲郎设也从曾经与唐军作战的幸存逃回来的士兵那里也听说过,这种武器的威力大大的越出了他的智力所能及的范围。
在他看来,一把锋利的刀用力一挥,可以杀死一个敌人。多挥几次,就能多杀死几个敌人,只要你力道姿势做得到位,这样地动作达到的效果应该是一比一。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有一种武器可以同时杀死上千的敌人。即便是火攻。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哲郎设对于这种武器的传闻是嗤之以鼻,他不相信,所以他纠结了铁穆剩余部落的三万名战士们,前往三部落去拯救自己的子民。最终的结果是,他相信了。
耳闻不如眼见,在付出了两千多名士兵的代价,他见识了火炮地威力。那些能随着普通弓箭飞来而产生瞬间爆炸的小火,那些从黑乎乎的巨型铁管中射出地大火药,在原来平静而空旷的草原上迸出一道道震耳欲聋地暴雷声响。制造出一桩桩惨不忍睹的流血时间。
在看到了自己的战士们吓得惊慌失措,仿佛是见到了从地狱涌来的魑魅魍魉一般,纷纷惊恐往后逃窜。不得已。哲郎设也只得向葛逻禄这个比曾经比铁穆小太多的部落投降了。反正他对突厥汗王的忠心也是建立在钱财互益的基础上,现在。没有什么比保住自己的部落更为重要地,毕竟失去了他们他便是一文不值。
而后,当他看到同样在唐军中也是起到冲锋陷阵作用地特勒,此时却能从唐军那里拿到了非常公平的一大份子的奖赏,哲郎设顿时兴奋了,尽管那份奖赏事实上就是从他的部落里面搜刮出来的战利品。但是他相信以后什么都会回来的,只要他做得和特勒一样,臣服于那位年轻英俊的唐军郎将。
接下来。同样地程序也出现在了其他地别部:突骑施、沙陀、瑟罗、娑葛等等。这些大的、小地、有战斗力的、力量薄弱的,这一个个曾经被突厥汗王乙毗咄陆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臣服自己的部落,在他每日起床的那一刻,总会有这些别部的战士们把火又扔到了他的屋顶上来。
整个西突厥的疆域上,又只剩下了西突厥最原始的十姓部落。所有的宣布效忠于唐王的,或尚未宣布效忠的别部或属国,都在迫不及待地开始趁乱暴动。攫取自己在战乱中的利益。
以前的突厥是把战火延烧到别人的国度。让对方的鲜血染红了长满麦穗的土地。但现在,当所有的征服和暴乱旋风席卷整个突厥领域。西突厥的土地上开始流淌着越来越多的鲜血。自汉王朝成立以来的数百年中,汉人与北狄人的战争是一部极端惨烈而又悲壮的史诗,现在该轮到汉人开始起主攻了。
更可怕的是汉人——被人称之为“突厥的恶魔”——来了。那个让整个西域疆域闻风丧胆的长孙凛郎将阴沉着脸带着他的五千多名亲兵,向西突厥汗王的牙帐步步逼近。传说中的他拥有恶魔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力量,狼一般的牙齿。而且他似乎比所有贪婪的突厥领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得多……
长孙凛所采取的是当年凯撒大帝在高卢崛起时的战略,但是他的部下更加精锐,他的武器更具威力,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根本不和突厥主军正面交锋,而是始终和他们保持着一点距离,简直就是把后世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挥到了极致——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等到耐心被一点点耗尽,突厥行军现自己的粮食也在一点点耗尽时,他们只能派出小股部队去寻找粮食——结果是有去无回。同时,他利用突厥部落之间的不和,分化拉拢,各个击破。
以前不得不屈服在突厥汗王的统治下,心怀怨恨的各个小部落的领都站起来反对西突厥,全面的内战已经爆。而那个不羁的天才将领带领着他为数不多的兵马在西突厥到处驰骋,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来去自如。
长孙凛踏上了这片曾经孕育着多少曾残暴侵害过汉人的精锐骑兵的西域领土深处,尽管一些部落的领正召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过来。然而他们此前似乎也从没有遇到过这样强大的将领,他不但勇敢而勤奋,并且聪明,不可思议的聪明。他坚忍、深思熟虑,军事指挥上无懈可击。
当战斗打响的时候,那个少年人总会精心设计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突厥士兵在领的率领下呐喊着,一往无前地向上冲去,似乎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然而这种表面的又是让突厥人反而疑惑起来。终于,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烟尘四起,杀声震天,突厥人才现他们的背后和两侧都招展着唐军的旗帜。他们落入了包围圈。
而后,战场上的这个夜晚注定是让所有突厥人都为之心碎的夜晚。突厥的士兵们拥挤在一起,几乎动弹不得,想拼杀都找不到出手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军的骑兵们风驰电掣地冲撞而来,后面跟着的是重武器步兵。夜幕下他们就像是死神的化身,挥舞着雪亮的镰刀,无情地夺去了突厥人的生命,无论是领还是士兵。
这次失败让突厥汗王尤其恼怒,恨不得早点逮着那个少年痛打一顿,折磨致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乙毗咄陆只能派遣他的得力部将阿史特鲁叶护率领着五万士兵作为先遣部队前去剿杀。
阿史特鲁带着他的五万精锐士兵前往剿杀那个据说不到十八岁的年轻人,他对此可是没大在意,对方的年纪太轻了,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阿史特鲁自认为自己一口就能把这个初生牛犊给一口吞掉。
长孙凛得到了这个消息,他洒然一笑将那封书信烧成灰烬。在他看来,一切如猛虎般的剿杀是他最中意的,因为他也可以迅的解决战斗回报给敌人猛烈的反击。在战争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费边主义,意思就是谨慎地、曲线地、一点点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点类似于“持久战”的意思。显然这是针对唐军这样孤军深入最好的方法,然而突厥人似乎还没有学过这一个词语,他们反而被长孙凛的故意挑衅激怒得暴跳如雷。
在无数投降部落的开拓下,长孙凛的军队神地向前行进,他也必须迅前进,毕竟武器物资都在不断地消耗之中,火药是绝对没有供给的。快得连阿史特鲁都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方。突然,当毫无准备的他现唐军的旗帜出现在自己的军营外的时候,当然还有其他让他看着眼熟的部落旗帜,一切都晚了,骑兵像风一样席卷,冲垮了突厥的军营。在一场火药爆出来的美丽火焰中,战斗结束了……
长孙凛的火把终于在西域的领土上燃烧了起来。
这一年,他未满十八岁……
西突厥汗国就像一座构架松散的木头房子一样摇摇欲坠,所有的武力的抵抗,最终会在一阵强力旋风的袭击下彻底倒塌,这座房子会被冲得连一块木板都不剩下。但是这场旋风到来的方式,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这场旋风的风源是从遥远的大唐出的,然而随着各个部落的倒戈反叛,大大地增加了风力的强度。即便是西突厥的十姓部落都存在着分赃不均的问题,更何况那些弱小的被征服的别部。
这些别部的战士们也和十姓部落的战士有着同样强壮的身体和战斗实力,但是由于他们部落的壮丁数量没有主部落的人数多,使得他们部落的实力相对较弱,也使得他们被迫在战斗中永远是冲锋在前充当炮灰,在战斗后永远都像是后娘养的只能吃些残羹剩菜。
反叛?大家都想,只是大家也都在观望。毕竟枪打出头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勇敢的,也是愚蠢的。然而葛逻禄别部的战士们此时以一种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击了离边境最近的铁穆三部落的防线。
特勒带着他的六千部下以千钧压顶的冲力将这些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击溃得支离破碎,而在他们身后还有唐军的火炮营正在虎视眈眈。关于火炮这种武器,铁穆部落的领哲郎设也从曾经与唐军作战的幸存逃回来的士兵那里也听说过,这种武器的威力大大的越出了他的智力所能及的范围。
在他看来,一把锋利的刀用力一挥,可以杀死一个敌人。多挥几次,就能多杀死几个敌人,只要你力道姿势做得到位,这样地动作达到的效果应该是一比一。所以他无论如何也不相信,有一种武器可以同时杀死上千的敌人。即便是火攻。也不可能有这么大的威力。哲郎设对于这种武器的传闻是嗤之以鼻,他不相信,所以他纠结了铁穆剩余部落的三万名战士们,前往三部落去拯救自己的子民。最终的结果是,他相信了。
耳闻不如眼见,在付出了两千多名士兵的代价,他见识了火炮地威力。那些能随着普通弓箭飞来而产生瞬间爆炸的小火,那些从黑乎乎的巨型铁管中射出地大火药,在原来平静而空旷的草原上迸出一道道震耳欲聋地暴雷声响。制造出一桩桩惨不忍睹的流血时间。
在看到了自己的战士们吓得惊慌失措,仿佛是见到了从地狱涌来的魑魅魍魉一般,纷纷惊恐往后逃窜。不得已。哲郎设也只得向葛逻禄这个比曾经比铁穆小太多的部落投降了。反正他对突厥汗王的忠心也是建立在钱财互益的基础上,现在。没有什么比保住自己的部落更为重要地,毕竟失去了他们他便是一文不值。
而后,当他看到同样在唐军中也是起到冲锋陷阵作用地特勒,此时却能从唐军那里拿到了非常公平的一大份子的奖赏,哲郎设顿时兴奋了,尽管那份奖赏事实上就是从他的部落里面搜刮出来的战利品。但是他相信以后什么都会回来的,只要他做得和特勒一样,臣服于那位年轻英俊的唐军郎将。
接下来。同样地程序也出现在了其他地别部:突骑施、沙陀、瑟罗、娑葛等等。这些大的、小地、有战斗力的、力量薄弱的,这一个个曾经被突厥汗王乙毗咄陆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臣服自己的部落,在他每日起床的那一刻,总会有这些别部的战士们把火又扔到了他的屋顶上来。
整个西突厥的疆域上,又只剩下了西突厥最原始的十姓部落。所有的宣布效忠于唐王的,或尚未宣布效忠的别部或属国,都在迫不及待地开始趁乱暴动。攫取自己在战乱中的利益。
以前的突厥是把战火延烧到别人的国度。让对方的鲜血染红了长满麦穗的土地。但现在,当所有的征服和暴乱旋风席卷整个突厥领域。西突厥的土地上开始流淌着越来越多的鲜血。自汉王朝成立以来的数百年中,汉人与北狄人的战争是一部极端惨烈而又悲壮的史诗,现在该轮到汉人开始起主攻了。
更可怕的是汉人——被人称之为“突厥的恶魔”——来了。那个让整个西域疆域闻风丧胆的长孙凛郎将阴沉着脸带着他的五千多名亲兵,向西突厥汗王的牙帐步步逼近。传说中的他拥有恶魔一样的面孔,虎一样的力量,狼一般的牙齿。而且他似乎比所有贪婪的突厥领加在一起还要强大得多……
长孙凛所采取的是当年凯撒大帝在高卢崛起时的战略,但是他的部下更加精锐,他的武器更具威力,简直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他根本不和突厥主军正面交锋,而是始终和他们保持着一点距离,简直就是把后世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挥到了极致——敌驻我扰,敌疲我打。等到耐心被一点点耗尽,突厥行军现自己的粮食也在一点点耗尽时,他们只能派出小股部队去寻找粮食——结果是有去无回。同时,他利用突厥部落之间的不和,分化拉拢,各个击破。
以前不得不屈服在突厥汗王的统治下,心怀怨恨的各个小部落的领都站起来反对西突厥,全面的内战已经爆。而那个不羁的天才将领带领着他为数不多的兵马在西突厥到处驰骋,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来去自如。
长孙凛踏上了这片曾经孕育着多少曾残暴侵害过汉人的精锐骑兵的西域领土深处,尽管一些部落的领正召集大军气势汹汹地扑过来。然而他们此前似乎也从没有遇到过这样强大的将领,他不但勇敢而勤奋,并且聪明,不可思议的聪明。他坚忍、深思熟虑,军事指挥上无懈可击。
当战斗打响的时候,那个少年人总会精心设计下一个又一个的陷阱,突厥士兵在领的率领下呐喊着,一往无前地向上冲去,似乎没有遇到强有力的抵抗。然而这种表面的又是让突厥人反而疑惑起来。终于,当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时候,烟尘四起,杀声震天,突厥人才现他们的背后和两侧都招展着唐军的旗帜。他们落入了包围圈。
而后,战场上的这个夜晚注定是让所有突厥人都为之心碎的夜晚。突厥的士兵们拥挤在一起,几乎动弹不得,想拼杀都找不到出手的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唐军的骑兵们风驰电掣地冲撞而来,后面跟着的是重武器步兵。夜幕下他们就像是死神的化身,挥舞着雪亮的镰刀,无情地夺去了突厥人的生命,无论是领还是士兵。
这次失败让突厥汗王尤其恼怒,恨不得早点逮着那个少年痛打一顿,折磨致死。然而这是不可能的,乙毗咄陆只能派遣他的得力部将阿史特鲁叶护率领着五万士兵作为先遣部队前去剿杀。
阿史特鲁带着他的五万精锐士兵前往剿杀那个据说不到十八岁的年轻人,他对此可是没大在意,对方的年纪太轻了,率领的兵马实在太少了。阿史特鲁自认为自己一口就能把这个初生牛犊给一口吞掉。
长孙凛得到了这个消息,他洒然一笑将那封书信烧成灰烬。在他看来,一切如猛虎般的剿杀是他最中意的,因为他也可以迅的解决战斗回报给敌人猛烈的反击。在战争学上有一个词叫做费边主义,意思就是谨慎地、曲线地、一点点地达到自己的目标,有点类似于“持久战”的意思。显然这是针对唐军这样孤军深入最好的方法,然而突厥人似乎还没有学过这一个词语,他们反而被长孙凛的故意挑衅激怒得暴跳如雷。
在无数投降部落的开拓下,长孙凛的军队神地向前行进,他也必须迅前进,毕竟武器物资都在不断地消耗之中,火药是绝对没有供给的。快得连阿史特鲁都不知道他们已经到了什么地方。突然,当毫无准备的他现唐军的旗帜出现在自己的军营外的时候,当然还有其他让他看着眼熟的部落旗帜,一切都晚了,骑兵像风一样席卷,冲垮了突厥的军营。在一场火药爆出来的美丽火焰中,战斗结束了……
长孙凛的火把终于在西域的领土上燃烧了起来。
这一年,他未满十八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