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万事开头难,但是只要开了一个好头,遇到了一些好人,弄清楚了事情的脉络;顺着脉络往下走,总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马有垂缰之意,犬有施草之恩。上回说到,提亲当日,老苗王亦是宽宏大度,将王家岭作为小妹之嫁妆送于瑶王,瑶王更是置办丰厚的彩礼,两家融为一家,百年恩怨相泯一笑,彻底了结。
虽说王玄策深感欣慰,但是这份欣慰之中流露着一丝隐忧。这份隐忧正是这均田令:已经颁布有了些日子,如今依旧毫无进展,让人颇为头疼。
酒过三巡,菜已五味,聊完正事,就是闲话的家长里短。但听这老苗王颇为豪爽的给王玄策说道:“王明府可是我们两寨之恩人,以后在这黄水县,有小老儿需要协助的,明府请尽管说。”
瑶王对王玄策等人这一番化解恩怨的努力,也甚是感激,故而随着老苗王的话语接到:“吾随岳父泰山大人马首是瞻,如若有需要我瑶寨出面的,定义不容辞!”听闻二人如此之言语,王玄策亦是大喜!
于是,就家长里短的向他们拉呱起了这赋税之问题:“关于本县的赋税问题,我已详细的勘验,在以前确实是多收了很多,让百姓受苦了。既然我王玄策署理黄水,从今以后定不负百姓之所托,照章办事!”
听此一说,众人也是大喜。
接着,王玄策又趁着他们这份欣喜之情,无奈的说道:“可惜的则是,虽说针对这土地荒芜一事,已有明发之告示,将全县所有无主之地,按照均田制的要求悉数分配于百姓,但是这小满将至,百姓依旧藏于深山,丝毫不予理会,甚是无奈!”
说到这里老苗王随即回到:“明府此政好是好,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无主之地!”
“不知此作何解?”王玄策带着疑惑之情诚恳的请教到。
“无主之地正是因为名义上属于官府,百姓才深感担忧。这些年来,特别是咱们黄水地处偏远,造成了吏治败坏,官府的横征暴敛。百姓才避之深山,虽然条件恶劣,但也算清静与安定。如若回来耕种还和以前一样,朝令夕改,岂不更不合算。其实吧,百姓要的就是一个稳定之期限而已!”老苗王句句戳中要害,只是些许隐晦了一些罢了!
听闻此言,王玄策幡然顿悟,原来此政还有诸多之不完善,些许思索之后,敞亮的回到:“既然如此,就以三年为期,三年内官府不会收走土地,我也自当禀明上峰,免百姓两年赋税。且在开荒耕种的过程中,县府免费提供耕牛和种子等一应农具,只要想种地,想劳动,都给其分配!不知这样如何?”
老苗王一听这个就乐了:“好,既如此,我愿意用我的名义,召集这些百姓下山耕种!”
瑶王听到岳父这么一说,也肯定的回复:“我亦愿用瑶寨之名义召集这些百姓回来”。
就这样次日一早,王玄策就按部就班的,将具体律令以及实施细则,详细的制定出来,然后让衙役重新张贴各寨,以示全民。老苗王和瑶王也按照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号召这些百姓都下山种地!
正是因为有苗瑶二族首领的担保,这些在山上的百姓,于是就带着试探性的心理回乡开荒耕种。经过几天的量地,分地,再加上官府给予这么大的支撑。终于在小满左右,将所有的荒地都开垦完毕,插上秧苗。切实做到了耕者有其田,让均田制也彻彻底底的在黄水县暂时得到执行与贯彻!
王玄策看着已经插上秧苗的田地,很是欣慰,随之而来的几场大雨,预示这又是一个收获的年份。而这一切,也让一个虎视眈眈的恶人看在眼中……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季节。经过王玄策的摆事实讲依据,据理力争朝廷明发的旨意已经下来了,着即免去黄水县百姓两年之赋税。听闻此信的百姓甚是欣慰,看着殷实的粮仓不仅笑的合不拢嘴,更感觉到终于等来了一个好官!
百姓就是一切问题的基石,只要有百姓拥护,依托百姓,依靠百姓,藏富于民,藏兵于民,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如今的王玄策不仅得到百姓之拥护,更得百姓之爱戴,威望如日中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来到黄水已经两年多了,随着苗瑶两寨以及百姓赋税问题的解决,王玄策也欣慰了不少。接着不仅办乡学,行教化,更推广新式农具以及技术,让整个黄水县的面貌焕然一新。
摆在他们面前的三个问题,唯独留下的就是这这靳家岭的匪患。在他的意识中原本以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万万没想到竟然一耽搁就是这么久。其实不是他不想剿,而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兵。
虽说这两年多来没有剿匪,可是这王玄策在剿匪问题上丝毫没有闲下来,经常性的让陈茂材、周曾以及众衙役轮流打探土匪的具体动向以及所做之恶事,再有蒋县丞整理成卷宗,以备后用!
忽一日,一衙役急匆匆来报:“小沙河镇粮仓被土匪给抢了,一万多斤粮食损失殆尽”。
正在正堂理事的众人,闻之大惊!当弄明白细节之后,气不打一处来的王玄策随即质问周陈二人:“你俩怎么打探的,人家给咱们抢劫了,咱们不仅丝毫不知,还让他们这样大摇大摆,堂而皇之的溜达了一圈,不紧不慢的给粮食运走了!这传扬出去,咱们面子往哪搁?”
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弄的二人也是面面相觑:派出去的人也一直在监视这,怎能就生出了这个幺蛾子呢!
原来这的土匪头子,早年在隋末乱世之中,依附过不同山头,南征北闯,也熏陶到一些兵法。自从陈周二人严密监控他们的动向之后,每次他们的出动总有衙役提前戒备,故而总是无功而返。可是随着山上粮食的减少,也得为了这帮兄弟们的吃食着想不是。趁着县衙的严密监视,于是乎土匪头子将计就计,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来了这么一个声东击西,猛虎掏心之策。就把这小沙河镇官府的粮仓给劫了。
好在今年粮食丰收,这小沙河镇粮仓虽说历来是黄水县重要的官粮存放地,但是,朝廷免征黄水两年赋税,故而损失不重!虽说损失不重,但是却寓意深远,因为这是靳家岭之土匪第一次胆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劫官粮。何况因为县里衙役短缺,要是如此,泗贯镇,当口镇等几个粮仓更是危矣!
面对空无一物的小沙河镇粮仓,王玄策狠得咬牙切齿。于是他再次决定,再给融州刺史黄昱吉,上呈一道公文:请兵一千,剿灭这帮土匪,以除后患。
这融州刺史黄昱吉,原本就是李道宗手下的一个小卒,凭借军功一步步升上了这融州刺史。因在王玄策流放黄水令之时,李道宗已给黄昱吉打过招呼,目的就是为了历练这王玄策,所以要做到:不闻,不问,不帮。只要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就随他去吧!果不其然,王玄策这次借兵之计划就这样又被黄昱吉给驳回了。
这两年多来,王玄策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已都被黄昱吉私下禀明李道宗,和解这苗瑶两寨百年恩怨,恢复生产,奖励农耕,新办乡学,这事做得很是漂亮。当李道宗得知这一件件政绩之时,很是欣慰这小子的这么一股干劲。而这时的雪雁,虽很是想念他,但是因为家人看的甚紧,也只能在深闺之中读书习字,百无聊赖的打发这每天的日子!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不几日,王玄策就收到了这融州刺史黄昱吉,这样的一封回书:“因天下初定,朝廷严控调兵,故而无兵可调;然,黄水之一切均属尔之调遣,如能除此匪患,保黄水一方之安宁,汝乃大功一件也!
看到这样一封杂七杂八的回书,王玄策又气又恨,一次次请兵,均是没兵,这仗如何打!正与众人郁闷之时,这蒋咏德蒋县丞眼珠子一转,随即说到:“明府,既然我们借不来兵,何不征兵呢?前些日子清点府库,还有一千多副刀枪铠甲,都在泗贯仓放着呢”
“此话当真?”王玄策激动的问到。在得到确切回复之后,众人顿时欣喜。
他们三人虽亦经历过刀枪剑雨,不过经陈茂材一提醒,也只高兴了一半,随即陷入了犹豫之中。因按照唐初律令,征兵须得到朝廷的首肯,否则无权征调一切兵丁。如若未得到朝廷敕令,单这私募兵丁之罪就是重罪,要是再来个拥兵自重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了!
他们经历过凉州之无奈,深明官场之凶险,这该如何是好。此时的王玄策也变的些许老练了一些。转念一想,于是就让蒋县丞给黄刺史回复了这样一封公文,大意如下:既然州里提供不了兵士,为了剿匪,保黄水百姓之安宁,那么我就要开始征兵了,希望黄刺史多多支持,剿灭土匪之后,这些兵丁自然会就地解散的,请黄刺史放心,请朝廷放心。
当老成持重的黄昱吉接到这封公文之后,顿时乐了:这小子还真有他的啊!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不用朝廷出什么东西了,只要能剿灭土匪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得把这事的责任给推卸干净了。于是,仅仅只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嘿!这事给王玄策三人整得又迷茫了,这到底要闹那样,一方面想让自己干事,一方面又不给权利,这“知道了”三个字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要说这蒋县丞以前虽然损了点,但是在此事上丝毫不含糊。于是,带着老学究的气息给他们三人说道:“这仨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这次剿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了,那明府可就得承担一连串的责任了。”
“失败就失败了呗,这话说的,还能承担什么责任”周曾大大咧咧的抢话道!不过陈茂材和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继续听着蒋县丞讲述。
“明府你看,这黄使君就回复这三个字,说明他既想占功又想撇清责任。如若失败,朝廷必定会知晓,这时候咱们私自征兵,征用国家粮食,这可是大罪。因为没功劳,这时候黄使君定会洗刷干净,说我当时没同意呀,仅仅只是知道罢了。如若明府取胜,这黄使君定会说,这是让你见机行事呀!”
嘿,经过这狗头县丞这么一分析,还真是这种情况。虽说在凉州吃了一亏,但为了百姓之安宁,王玄策依旧当场拍板,那就干吧!
这蒋县丞,看他如此为百姓之安危考虑!心有所感,于是眼珠子一转,又进一计:“既是征兵,定会全县告知。到那时候,这帮土匪必会知晓。他们亦会多加防备,全县百姓均是至亲子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减少伤亡,更是为全县百姓谋取福利!如若强攻,死伤惨重,似有愧对百姓父老之意!”
王玄策听闻此言,甚感为之善,这一爱民之举,惜民之命,竟与李道宗之生死论不谋而合,为之钦佩,为之动容。于是深施一礼说道:“先生居黄水多年,不知有何高见,玄策求教于先生”
从当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欣慰,一步步到今日之感念,王玄策对蒋县丞的改变,让这个半百之人深感动容。看着他如此之诚恳,蒋县丞亦是带着激动的神情回到:“明府都是为了全县百姓,我怎敢不尽职用命!”
互生敬意之后。凭借对黄水县情之深解,只听蒋县丞娓娓道来:“正因为我们只需招募一千兵士,与其明目张胆,不如找几个大的寨子,以训练寨兵之名练兵,这样不仅可以迷惑土匪,更可以出其不意!”
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正是兵法之所云:藏兵于民,练兵于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练兵的之事分散开来,每个寨子多则一百,少则五十,虽以寨子的名义进行,看起来是保卫家园,但实则为了打击土匪,想到这里,王玄策顿时开了窍!如此一来更是将私自征兵一事,洗刷的干干净净!
经此一事,玄策三人甚是感激这蒋县丞!
接着又是一番合计之后,王玄策带着蒋县丞和陈茂材就向两个寨子出发了。些许讲述,苗王已深知三人之来意,欣然同意,随即传下命令:“每个寨子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组织起来,多加操练,严保寨子”。瑶王一听这个,这是为民请命,保一方百姓平安之策,也断没有拒绝。
不几日功夫,苗瑶两族就这样招募到一千多精壮寨兵,虽然分散在各个寨子,但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周曾和陈茂材,因为都有上阵杀敌之履历,更知如何练兵,如何排兵布阵。也就俩仨月之光景,就将这帮寨兵训练的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
面对着刀枪剑雨的阵仗,就这样开始了不一样的对决,面对如此之精密筹划,真的能够消灭这帮土匪吗……请看下回:恰偶遇四榜归顺,月圆日玄策攻寨。
马有垂缰之意,犬有施草之恩。上回说到,提亲当日,老苗王亦是宽宏大度,将王家岭作为小妹之嫁妆送于瑶王,瑶王更是置办丰厚的彩礼,两家融为一家,百年恩怨相泯一笑,彻底了结。
虽说王玄策深感欣慰,但是这份欣慰之中流露着一丝隐忧。这份隐忧正是这均田令:已经颁布有了些日子,如今依旧毫无进展,让人颇为头疼。
酒过三巡,菜已五味,聊完正事,就是闲话的家长里短。但听这老苗王颇为豪爽的给王玄策说道:“王明府可是我们两寨之恩人,以后在这黄水县,有小老儿需要协助的,明府请尽管说。”
瑶王对王玄策等人这一番化解恩怨的努力,也甚是感激,故而随着老苗王的话语接到:“吾随岳父泰山大人马首是瞻,如若有需要我瑶寨出面的,定义不容辞!”听闻二人如此之言语,王玄策亦是大喜!
于是,就家长里短的向他们拉呱起了这赋税之问题:“关于本县的赋税问题,我已详细的勘验,在以前确实是多收了很多,让百姓受苦了。既然我王玄策署理黄水,从今以后定不负百姓之所托,照章办事!”
听此一说,众人也是大喜。
接着,王玄策又趁着他们这份欣喜之情,无奈的说道:“可惜的则是,虽说针对这土地荒芜一事,已有明发之告示,将全县所有无主之地,按照均田制的要求悉数分配于百姓,但是这小满将至,百姓依旧藏于深山,丝毫不予理会,甚是无奈!”
说到这里老苗王随即回到:“明府此政好是好,但是问题就出在这无主之地!”
“不知此作何解?”王玄策带着疑惑之情诚恳的请教到。
“无主之地正是因为名义上属于官府,百姓才深感担忧。这些年来,特别是咱们黄水地处偏远,造成了吏治败坏,官府的横征暴敛。百姓才避之深山,虽然条件恶劣,但也算清静与安定。如若回来耕种还和以前一样,朝令夕改,岂不更不合算。其实吧,百姓要的就是一个稳定之期限而已!”老苗王句句戳中要害,只是些许隐晦了一些罢了!
听闻此言,王玄策幡然顿悟,原来此政还有诸多之不完善,些许思索之后,敞亮的回到:“既然如此,就以三年为期,三年内官府不会收走土地,我也自当禀明上峰,免百姓两年赋税。且在开荒耕种的过程中,县府免费提供耕牛和种子等一应农具,只要想种地,想劳动,都给其分配!不知这样如何?”
老苗王一听这个就乐了:“好,既如此,我愿意用我的名义,召集这些百姓下山耕种!”
瑶王听到岳父这么一说,也肯定的回复:“我亦愿用瑶寨之名义召集这些百姓回来”。
就这样次日一早,王玄策就按部就班的,将具体律令以及实施细则,详细的制定出来,然后让衙役重新张贴各寨,以示全民。老苗王和瑶王也按照自己的影响力与感召力,号召这些百姓都下山种地!
正是因为有苗瑶二族首领的担保,这些在山上的百姓,于是就带着试探性的心理回乡开荒耕种。经过几天的量地,分地,再加上官府给予这么大的支撑。终于在小满左右,将所有的荒地都开垦完毕,插上秧苗。切实做到了耕者有其田,让均田制也彻彻底底的在黄水县暂时得到执行与贯彻!
王玄策看着已经插上秧苗的田地,很是欣慰,随之而来的几场大雨,预示这又是一个收获的年份。而这一切,也让一个虎视眈眈的恶人看在眼中……
转眼间,就到了秋收的季节。经过王玄策的摆事实讲依据,据理力争朝廷明发的旨意已经下来了,着即免去黄水县百姓两年之赋税。听闻此信的百姓甚是欣慰,看着殷实的粮仓不仅笑的合不拢嘴,更感觉到终于等来了一个好官!
百姓就是一切问题的基石,只要有百姓拥护,依托百姓,依靠百姓,藏富于民,藏兵于民,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如今的王玄策不仅得到百姓之拥护,更得百姓之爱戴,威望如日中天!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间他们来到黄水已经两年多了,随着苗瑶两寨以及百姓赋税问题的解决,王玄策也欣慰了不少。接着不仅办乡学,行教化,更推广新式农具以及技术,让整个黄水县的面貌焕然一新。
摆在他们面前的三个问题,唯独留下的就是这这靳家岭的匪患。在他的意识中原本以为最容易解决的问题,万万没想到竟然一耽搁就是这么久。其实不是他不想剿,而是实在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头没兵。
虽说这两年多来没有剿匪,可是这王玄策在剿匪问题上丝毫没有闲下来,经常性的让陈茂材、周曾以及众衙役轮流打探土匪的具体动向以及所做之恶事,再有蒋县丞整理成卷宗,以备后用!
忽一日,一衙役急匆匆来报:“小沙河镇粮仓被土匪给抢了,一万多斤粮食损失殆尽”。
正在正堂理事的众人,闻之大惊!当弄明白细节之后,气不打一处来的王玄策随即质问周陈二人:“你俩怎么打探的,人家给咱们抢劫了,咱们不仅丝毫不知,还让他们这样大摇大摆,堂而皇之的溜达了一圈,不紧不慢的给粮食运走了!这传扬出去,咱们面子往哪搁?”
这一顿劈头盖脸的责备,弄的二人也是面面相觑:派出去的人也一直在监视这,怎能就生出了这个幺蛾子呢!
原来这的土匪头子,早年在隋末乱世之中,依附过不同山头,南征北闯,也熏陶到一些兵法。自从陈周二人严密监控他们的动向之后,每次他们的出动总有衙役提前戒备,故而总是无功而返。可是随着山上粮食的减少,也得为了这帮兄弟们的吃食着想不是。趁着县衙的严密监视,于是乎土匪头子将计就计,在一个月黑风高夜,来了这么一个声东击西,猛虎掏心之策。就把这小沙河镇官府的粮仓给劫了。
好在今年粮食丰收,这小沙河镇粮仓虽说历来是黄水县重要的官粮存放地,但是,朝廷免征黄水两年赋税,故而损失不重!虽说损失不重,但是却寓意深远,因为这是靳家岭之土匪第一次胆敢如此明目张胆的抢劫官粮。何况因为县里衙役短缺,要是如此,泗贯镇,当口镇等几个粮仓更是危矣!
面对空无一物的小沙河镇粮仓,王玄策狠得咬牙切齿。于是他再次决定,再给融州刺史黄昱吉,上呈一道公文:请兵一千,剿灭这帮土匪,以除后患。
这融州刺史黄昱吉,原本就是李道宗手下的一个小卒,凭借军功一步步升上了这融州刺史。因在王玄策流放黄水令之时,李道宗已给黄昱吉打过招呼,目的就是为了历练这王玄策,所以要做到:不闻,不问,不帮。只要不干什么出格的事情,就随他去吧!果不其然,王玄策这次借兵之计划就这样又被黄昱吉给驳回了。
这两年多来,王玄策在这里所做的一切,已都被黄昱吉私下禀明李道宗,和解这苗瑶两寨百年恩怨,恢复生产,奖励农耕,新办乡学,这事做得很是漂亮。当李道宗得知这一件件政绩之时,很是欣慰这小子的这么一股干劲。而这时的雪雁,虽很是想念他,但是因为家人看的甚紧,也只能在深闺之中读书习字,百无聊赖的打发这每天的日子!
三尺龙泉万卷书,上天生我亦何如?不能治国安天下,妄称男儿大丈夫!不几日,王玄策就收到了这融州刺史黄昱吉,这样的一封回书:“因天下初定,朝廷严控调兵,故而无兵可调;然,黄水之一切均属尔之调遣,如能除此匪患,保黄水一方之安宁,汝乃大功一件也!
看到这样一封杂七杂八的回书,王玄策又气又恨,一次次请兵,均是没兵,这仗如何打!正与众人郁闷之时,这蒋咏德蒋县丞眼珠子一转,随即说到:“明府,既然我们借不来兵,何不征兵呢?前些日子清点府库,还有一千多副刀枪铠甲,都在泗贯仓放着呢”
“此话当真?”王玄策激动的问到。在得到确切回复之后,众人顿时欣喜。
他们三人虽亦经历过刀枪剑雨,不过经陈茂材一提醒,也只高兴了一半,随即陷入了犹豫之中。因按照唐初律令,征兵须得到朝廷的首肯,否则无权征调一切兵丁。如若未得到朝廷敕令,单这私募兵丁之罪就是重罪,要是再来个拥兵自重更是说不清道不明了!
他们经历过凉州之无奈,深明官场之凶险,这该如何是好。此时的王玄策也变的些许老练了一些。转念一想,于是就让蒋县丞给黄刺史回复了这样一封公文,大意如下:既然州里提供不了兵士,为了剿匪,保黄水百姓之安宁,那么我就要开始征兵了,希望黄刺史多多支持,剿灭土匪之后,这些兵丁自然会就地解散的,请黄刺史放心,请朝廷放心。
当老成持重的黄昱吉接到这封公文之后,顿时乐了:这小子还真有他的啊!不过这样也好,最起码不用朝廷出什么东西了,只要能剿灭土匪自是好事;如若不能,也得把这事的责任给推卸干净了。于是,仅仅只回复了三个字:知道了。
嘿!这事给王玄策三人整得又迷茫了,这到底要闹那样,一方面想让自己干事,一方面又不给权利,这“知道了”三个字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呢。
要说这蒋县丞以前虽然损了点,但是在此事上丝毫不含糊。于是,带着老学究的气息给他们三人说道:“这仨字,只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这次剿匪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成功了一切好说。失败了,那明府可就得承担一连串的责任了。”
“失败就失败了呗,这话说的,还能承担什么责任”周曾大大咧咧的抢话道!不过陈茂材和王玄策若有所思的继续听着蒋县丞讲述。
“明府你看,这黄使君就回复这三个字,说明他既想占功又想撇清责任。如若失败,朝廷必定会知晓,这时候咱们私自征兵,征用国家粮食,这可是大罪。因为没功劳,这时候黄使君定会洗刷干净,说我当时没同意呀,仅仅只是知道罢了。如若明府取胜,这黄使君定会说,这是让你见机行事呀!”
嘿,经过这狗头县丞这么一分析,还真是这种情况。虽说在凉州吃了一亏,但为了百姓之安宁,王玄策依旧当场拍板,那就干吧!
这蒋县丞,看他如此为百姓之安危考虑!心有所感,于是眼珠子一转,又进一计:“既是征兵,定会全县告知。到那时候,这帮土匪必会知晓。他们亦会多加防备,全县百姓均是至亲子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才能减少伤亡,更是为全县百姓谋取福利!如若强攻,死伤惨重,似有愧对百姓父老之意!”
王玄策听闻此言,甚感为之善,这一爱民之举,惜民之命,竟与李道宗之生死论不谋而合,为之钦佩,为之动容。于是深施一礼说道:“先生居黄水多年,不知有何高见,玄策求教于先生”
从当初的不屑,到后来的欣慰,一步步到今日之感念,王玄策对蒋县丞的改变,让这个半百之人深感动容。看着他如此之诚恳,蒋县丞亦是带着激动的神情回到:“明府都是为了全县百姓,我怎敢不尽职用命!”
互生敬意之后。凭借对黄水县情之深解,只听蒋县丞娓娓道来:“正因为我们只需招募一千兵士,与其明目张胆,不如找几个大的寨子,以训练寨兵之名练兵,这样不仅可以迷惑土匪,更可以出其不意!”
一语点醒梦中人。这正是兵法之所云:藏兵于民,练兵于民,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将练兵的之事分散开来,每个寨子多则一百,少则五十,虽以寨子的名义进行,看起来是保卫家园,但实则为了打击土匪,想到这里,王玄策顿时开了窍!如此一来更是将私自征兵一事,洗刷的干干净净!
经此一事,玄策三人甚是感激这蒋县丞!
接着又是一番合计之后,王玄策带着蒋县丞和陈茂材就向两个寨子出发了。些许讲述,苗王已深知三人之来意,欣然同意,随即传下命令:“每个寨子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组织起来,多加操练,严保寨子”。瑶王一听这个,这是为民请命,保一方百姓平安之策,也断没有拒绝。
不几日功夫,苗瑶两族就这样招募到一千多精壮寨兵,虽然分散在各个寨子,但一切都是按照计划有条不紊的进行。周曾和陈茂材,因为都有上阵杀敌之履历,更知如何练兵,如何排兵布阵。也就俩仨月之光景,就将这帮寨兵训练的个个精神抖擞,器宇轩昂。
面对着刀枪剑雨的阵仗,就这样开始了不一样的对决,面对如此之精密筹划,真的能够消灭这帮土匪吗……请看下回:恰偶遇四榜归顺,月圆日玄策攻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