滋德殿中,百官上朝议事。
郭威首先令黄门当庭宣布三道敕令:
朕自登临九五,战兢若履于冰渊,夙夜思崇其屏翰。既得人而斯盛,俾建社以为宜。允叶至公,乃敷明命。
保义军节度使、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折从阮,久历边陲,声动北漠,劲正不欺,骁雄有识,握兵知善战之方,御下有必行之令。今改授静难军节度使、邠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钺,兼领邠、宁、庆三州兵马,特加授上柱国,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七百户……
左金吾上将军、北海郡开国侯韩奕,戎韬睹奥,文武兼备,横戈早负于壮图,跃马常摧于坚阵。明诚自许,亮节无渝。山河分屏翰之忧,竹帛著勤劳之节。佐予昌运,咸竭忠规。今改赐推诚协运守正忠亮翊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仍为北海郡开国侯……
王者推赤心以待人,修文德以柔远。今闻庆州蕃人作乱,伤杀军民,皆有前因,朕心难安。宜令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为陕西沿边蕃汉安抚制置大使,以左金吾上将军韩奕为副大使,往彼安抚,宜示怀柔,各从宽宥。故兹抚谕,想宜知悉……
这三道敕令其实都是围绕庆州野鸡族叛乱一事,这并不出大臣们的预料,让折从阮有指挥三州兵马的权力,还让韩奕这样的一员战将为副,朝廷此举是恩威并重,如果那野鸡族立刻臣服,那便好说,如若不然,那就是以武平乱了。
出乎大臣们预料的是,韩奕只是恢复了部分官职,并未如他们想像的那样恢复以前位兼将相的崇高地位。当事人韩奕好像没事人一样,领旨谢恩。
只是韩奕图谋远大,单靠折从阮所能指挥的兵马是无法完成他的宏伟目标。魏仁浦早得了郭威的暗示,连忙站出来奏道:
“陛下,臣有本奏”
“唔,魏卿暂且奏来。”郭威微微点头。
“日前,晋州王彦超报,太原刘氏蠢蠢欲动,屡有小部犯我边境,王帅料太原必有大举来犯之意,特奏请朝廷益兵。”魏仁浦奏道。
“太原刘氏向来不服王化,负隅顽抗,朕既便有心礼让,亦是无异于对牛弹琴。不过王彦超前番不是自称有他在晋州一日,晋州便固若金汤吗,这会儿怎又要朕给他增兵?”郭威微怒。
王峻听了,暗道蹊跷,因为他并未看到晋州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的奏表。不过,他也知晓在外藩守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往往为了达到目的,会让与自己亲近的大臣绕过中书或枢密院,直接向皇帝递上奏章,直达天听。
“晋州有事,并不太令人意外。彦超也并非怯战之人,他向朝廷请求增兵,不过是个小伎俩罢了。”王峻笑道。
“甚么伎俩?”郭威问道。
“这很简单,如果朝廷不给他增兵,他要是万一吃了败仗,就可以说这是朝廷没有采纳他进言的结果,以减轻自己的罪责,毕竟没有一个武将能保证自己只能打胜仗啊。”王峻双手一摊,“另外要积极备战,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向朝廷要钱要粮要兵甲啊”
郭威恍然,怒道:“那朕就给他增兵,就令镇北与铁骑二军共一万人马同往……”
郭威顿了顿,又道:“太原刘老儿元气未复,朕料他也无力今冬大举来犯。虑及大军出动,粮食转运费时费力,晋中久战之地,州府贫困,镇北与铁骑二军可暂往河中就食,一来可以减少扰民,二来河中紧邻晋州,可随时支援晋州,让朝廷无忧。”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说道。
向训、韩通、赵弘殷等纷纷出班领命。铁骑军的最高指挥本是高怀德,因其父齐王高行周新丧,正在家中守孝,郭威当即夺情,命翰林们起草敕令,一番抚慰之辞后命高怀德即日还京赴任。
唯有王峻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郭威当然是知兵之人,但郭威今天没有询问自己或者别的大臣意见就迅速做出了一个一举双得的决定,让他着实有些意外。
他却不知,这是韩奕与郭威事先商定好的结果。韩奕需要一支足够可靠的精悍兵马供他驱使,但这支兵马又不能跟随韩奕赴任,以免打草惊蛇。所以郭威找了个借口,让镇北军与铁骑军暂驻河中,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西渡黄河,直抵横山。
郭威似乎很享受被大臣们齐声称赞的效果,又问道:
“今日还有何事奏来?”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说话的是宰相范质。
“范卿有何事要奏?”
“启禀陛下,眼下又到秋冬农闲之时,考虑到黄河连年泛滥,下游数百里长堤长久未修,臣奏请陛下召集民壮,利用农闲之时,重修河道,治理河患。”范质奏道。
“嗯,黄河是个大难题,历年祸害沿岸黎民百姓甚剧,范卿此奏甚为重要,耽搁不得。哪位大臣愿替朕主持此事?”
郭威对这件事感到头疼,他在牙床上挪了挪臀部,微伸着头往下观望。大殿中一时无声,大臣们各怀鬼胎,竟无人敢看郭威。就连提出此议的范质,也自觉地保持沉默。
范质决不是平庸宰相,但治理黄河最难的是从根本上永绝水患,那千里黄河实在桀骜难驯,今年修了,谁也不敢保证明年黄河一定太平无事。万一明年要是再出现河水泛滥的情形,只能是谁修的谁去担责,要是连汴梁都淹了,那就后果难料了。
韩奕倒是一个恰当人选,因为他对整修河道有某种特殊的嗜好,如今汴河漕运已经蔚然一新,逐渐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不过因为庆州之命,韩奕是去不了的,倒是无事一身轻:
“陛下,臣以为黄河乃是国朝命脉,关系到社稷安危与长治久安。近代连年战祸,黄河无人治理,又屡遭人为毁堤,梁唐夹河大战即是明证,河患肆虐上下南北,祸害之广,古代罕有。”
“废话”郭威不悦道,“你说些管用的”
“臣修汴河漕运时,曾遍阅古籍,发现自古黄河治理就是一个难题,古代先贤有分流说,有改道说,也有滞洪蓄洪等等方略。臣以为,这些方略都有不足,历代先贤恰恰忘了黄河水性,河水浑浊,挟带巨量泥沙自是它最重要的特性,往往水患来时,治理也往往是加高河堤,堵塞决口,致使上游河水挟带泥沙淤积下游,最导致河床悬高,如此恶性循环,愈加难治。”
“说重点”郭威加重了语气。
“要想根治黄河水患,无异于痴人说梦,否则无人敢去治河。所以臣以为,国朝应从最大限度减少水患着手,治水就是治沙,臣总结先人治法,因应如今地形水势,应当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之法。如果下游泥沙不致于淤积,那河水就可通畅入海。以上仅是臣之浅见”
韩奕的话,让大臣们有拨云见日之感。郭威喜道:
“卿还有何高论?”
“陛下若想治河,其一须设一专门治河都监,给予此监权力;其次沿河官吏考绩,须有治河护堤一项。最后,陛下还须特命一朝廷重臣主持此事,臣以为王相公最合适,王相公德高望重,国家柱石,朝野俱服,有他担当此任,此事必成。”韩奕不动声色地说道。
“北海侯此议甚好”
“王相公担当此等重任,众望所归啊”
“臣等共推王相公提举河务”
群臣们暗自松了一口气,就连高坐在牙床上的郭威也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王峻本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之辈,有魄力与铁腕,做事果断,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范质还是李毂等人都比不上。
但这样的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滋生骄意,王峻自以为朝廷离开谁都行就不能离开了他,他本有意主动承担这个烫手的差事,以显示自己的才干与担当,可是韩奕主动举荐他,这让他很是不爽。
“庆州之事,王秀峰举荐韩卿,今治河一事,韩卿举荐秀峰。二卿都是朕之左右臂膀,敢作敢为,朕心甚慰。”郭威赞道,“就依韩卿之议,命王秀峰主持今年秋冬黄河治理重任,不得有误,朝廷就设一个都水监,还由秀峰兼任此职,沿河官吏每年考绩,吏部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臣遵命”王峻只好承命接旨。
“有事奏禀,无事散朝”
散朝后,王峻拉着韩奕抱怨道:
“子仲何苦为难老夫?治河可是一件苦差事啊”
要是不了解王峻,一定会被他骗过去,以为王峻是真的勉力而为,硬着头皮上阵。韩奕打着哈哈:
“哪里、哪里,举朝之中,唯有王相公出马才可办成,韩某不过是举贤罢了。在下倒是想去一试身手,不过我自度我是支配不了沿河官吏军民的,只有王相公方能一呼百应。王相公的口信比政事堂的公文都要管用。”
“嗯,子仲这话可不能乱说,我王峻哪里敢以私代公啊,我身受皇上信任,身为首相,明知不能也要勉力而为啊。幸亏子仲从江南安全回归,可以替老夫分担些劳心劳力之事,否则我这把老骨头就要忙散架了。”
王峻仍在诉苦:“哎,谁叫我当初一不小心与皇上结交哩”
“呵呵,王相公这个苦,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要呢”韩奕笑道。
“彼此、彼此”王峻心照不宣地晒笑道,“就是不知庆州一事,子仲将如何处理。老夫以为,子仲此行不简单吧?”
韩奕庆州之行,本就是王峻的提议,至于郭威与韩奕二人是如何讨论庆州之事的,王峻却一无所知,他只知道韩奕与郭威二人一起吃午饭,一直吃到华灯初上之时,紧接着今天便有朝命,这中间跟他王峻没有半文钱关系。所以这让王峻不得不注意。
“安抚为主,剿灭为备。这也是王相公的主张,至于具体如何解决,想必折令公会有方略,在下不过是副大使,为折老令公马首是瞻”
“子仲这是在自欺欺人了,折令公不过是面大旗,那掌旗的不就是你吗?”王峻收起了笑意,“庆州之事可大可小,你要好自为之”
王峻撂下话儿,扬长而去。
韩奕看了看他的背影,暗骂一声王老儿,掉头回府。远远的,韩奕见府门口的大树上拴着十来匹十分雄健的战马,七八位军汉正蹲在一边闲聊,军汉们见韩奕的身影刚出现,纷纷站了起来行礼,无比恭敬。
“侯爷,小的拜见侯爷”
吕福陪着一位军校奔了出来
“你是?”韩奕觉得此人似曾相识。
“在下姓曹,来自澶州。”那人恭敬如一。
“噢你叫曹翰”
“在下溅名,怕污了侯爷双耳。”来人正是名叫曹翰,原本是郭威为天雄军节度使时帐下一员小校,郭威见他机灵,就留他在郭荣身边听差,充为郭荣牙校。
“皇子派你来的?”韩奕问道。
“正是,皇子在澶州听说侯爷在江南蒙难,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恨不能只身远赴金陵迎回侯爷。”曹翰说道,“皇子曾对小人说过,国朝可以没有澶州节度使,但不可没有北海侯。此番侯爷全身而归,天之幸事,国之幸事,皇子直叹苍天有眼……”
韩奕听曹翰洋洋洒洒一大堆,微微皱了皱眉头,暗道自己与皇子郭荣虽然交情不错,但自己也不至于如曹翰说的那样重要,觉得曹翰添油加醋太甚,心中不喜。
“直说吧,皇子遣你来有何事”韩奕打断道。
“这……”曹翰本就有求而来,临来时早准备好的一大段说辞被韩奕硬生生地打断,不上不下有些尴尬,“在下正是有事而来。您知道,皇子在澶州任上,将近两年了,他在任上兢兢业业,忙于公务,政绩斐然,只是思亲太甚,每每茶饭不思。就是德妃娘娘过世时,他也未能回京奔丧,非是皇子无情,而是有家难归啊”
曹翰为郭荣叫屈,原因是王峻嫌郭荣英明刚毅,怕他威胁到自己在朝中地位,所以屡次阻止郭荣回京。
“此事好办,今日早朝,朝廷决定要趁农闲时治理黄河,我刚举荐王相公主持此事,陛下允了过几日,王相公就要离京。”
韩奕笑道。
曹翰为之一愣,继而恭维道:“皇子殿下果然没看错侯爷”
送走了曹翰,韩奕忽然听到后院中传来一阵悦耳的琵琶声,他心中一动,迈步走入庭院。
郭威首先令黄门当庭宣布三道敕令:
朕自登临九五,战兢若履于冰渊,夙夜思崇其屏翰。既得人而斯盛,俾建社以为宜。允叶至公,乃敷明命。
保义军节度使、陕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检校太保、同平章事折从阮,久历边陲,声动北漠,劲正不欺,骁雄有识,握兵知善战之方,御下有必行之令。今改授静难军节度使、邠州管内观察处置等使,持节钺,兼领邠、宁、庆三州兵马,特加授上柱国,食邑一千二百户,食实封七百户……
左金吾上将军、北海郡开国侯韩奕,戎韬睹奥,文武兼备,横戈早负于壮图,跃马常摧于坚阵。明诚自许,亮节无渝。山河分屏翰之忧,竹帛著勤劳之节。佐予昌运,咸竭忠规。今改赐推诚协运守正忠亮翊戴功臣、散官勋封如故,仍为北海郡开国侯……
王者推赤心以待人,修文德以柔远。今闻庆州蕃人作乱,伤杀军民,皆有前因,朕心难安。宜令静难军节度使折从阮为陕西沿边蕃汉安抚制置大使,以左金吾上将军韩奕为副大使,往彼安抚,宜示怀柔,各从宽宥。故兹抚谕,想宜知悉……
这三道敕令其实都是围绕庆州野鸡族叛乱一事,这并不出大臣们的预料,让折从阮有指挥三州兵马的权力,还让韩奕这样的一员战将为副,朝廷此举是恩威并重,如果那野鸡族立刻臣服,那便好说,如若不然,那就是以武平乱了。
出乎大臣们预料的是,韩奕只是恢复了部分官职,并未如他们想像的那样恢复以前位兼将相的崇高地位。当事人韩奕好像没事人一样,领旨谢恩。
只是韩奕图谋远大,单靠折从阮所能指挥的兵马是无法完成他的宏伟目标。魏仁浦早得了郭威的暗示,连忙站出来奏道:
“陛下,臣有本奏”
“唔,魏卿暂且奏来。”郭威微微点头。
“日前,晋州王彦超报,太原刘氏蠢蠢欲动,屡有小部犯我边境,王帅料太原必有大举来犯之意,特奏请朝廷益兵。”魏仁浦奏道。
“太原刘氏向来不服王化,负隅顽抗,朕既便有心礼让,亦是无异于对牛弹琴。不过王彦超前番不是自称有他在晋州一日,晋州便固若金汤吗,这会儿怎又要朕给他增兵?”郭威微怒。
王峻听了,暗道蹊跷,因为他并未看到晋州建雄军节度使王彦超的奏表。不过,他也知晓在外藩守们都不是省油的灯,往往为了达到目的,会让与自己亲近的大臣绕过中书或枢密院,直接向皇帝递上奏章,直达天听。
“晋州有事,并不太令人意外。彦超也并非怯战之人,他向朝廷请求增兵,不过是个小伎俩罢了。”王峻笑道。
“甚么伎俩?”郭威问道。
“这很简单,如果朝廷不给他增兵,他要是万一吃了败仗,就可以说这是朝廷没有采纳他进言的结果,以减轻自己的罪责,毕竟没有一个武将能保证自己只能打胜仗啊。”王峻双手一摊,“另外要积极备战,就可以大大方方地向朝廷要钱要粮要兵甲啊”
郭威恍然,怒道:“那朕就给他增兵,就令镇北与铁骑二军共一万人马同往……”
郭威顿了顿,又道:“太原刘老儿元气未复,朕料他也无力今冬大举来犯。虑及大军出动,粮食转运费时费力,晋中久战之地,州府贫困,镇北与铁骑二军可暂往河中就食,一来可以减少扰民,二来河中紧邻晋州,可随时支援晋州,让朝廷无忧。”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说道。
向训、韩通、赵弘殷等纷纷出班领命。铁骑军的最高指挥本是高怀德,因其父齐王高行周新丧,正在家中守孝,郭威当即夺情,命翰林们起草敕令,一番抚慰之辞后命高怀德即日还京赴任。
唯有王峻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郭威当然是知兵之人,但郭威今天没有询问自己或者别的大臣意见就迅速做出了一个一举双得的决定,让他着实有些意外。
他却不知,这是韩奕与郭威事先商定好的结果。韩奕需要一支足够可靠的精悍兵马供他驱使,但这支兵马又不能跟随韩奕赴任,以免打草惊蛇。所以郭威找了个借口,让镇北军与铁骑军暂驻河中,一旦需要,随时可以西渡黄河,直抵横山。
郭威似乎很享受被大臣们齐声称赞的效果,又问道:
“今日还有何事奏来?”
“陛下,臣有一事要奏。”说话的是宰相范质。
“范卿有何事要奏?”
“启禀陛下,眼下又到秋冬农闲之时,考虑到黄河连年泛滥,下游数百里长堤长久未修,臣奏请陛下召集民壮,利用农闲之时,重修河道,治理河患。”范质奏道。
“嗯,黄河是个大难题,历年祸害沿岸黎民百姓甚剧,范卿此奏甚为重要,耽搁不得。哪位大臣愿替朕主持此事?”
郭威对这件事感到头疼,他在牙床上挪了挪臀部,微伸着头往下观望。大殿中一时无声,大臣们各怀鬼胎,竟无人敢看郭威。就连提出此议的范质,也自觉地保持沉默。
范质决不是平庸宰相,但治理黄河最难的是从根本上永绝水患,那千里黄河实在桀骜难驯,今年修了,谁也不敢保证明年黄河一定太平无事。万一明年要是再出现河水泛滥的情形,只能是谁修的谁去担责,要是连汴梁都淹了,那就后果难料了。
韩奕倒是一个恰当人选,因为他对整修河道有某种特殊的嗜好,如今汴河漕运已经蔚然一新,逐渐发挥了它巨大的作用。不过因为庆州之命,韩奕是去不了的,倒是无事一身轻:
“陛下,臣以为黄河乃是国朝命脉,关系到社稷安危与长治久安。近代连年战祸,黄河无人治理,又屡遭人为毁堤,梁唐夹河大战即是明证,河患肆虐上下南北,祸害之广,古代罕有。”
“废话”郭威不悦道,“你说些管用的”
“臣修汴河漕运时,曾遍阅古籍,发现自古黄河治理就是一个难题,古代先贤有分流说,有改道说,也有滞洪蓄洪等等方略。臣以为,这些方略都有不足,历代先贤恰恰忘了黄河水性,河水浑浊,挟带巨量泥沙自是它最重要的特性,往往水患来时,治理也往往是加高河堤,堵塞决口,致使上游河水挟带泥沙淤积下游,最导致河床悬高,如此恶性循环,愈加难治。”
“说重点”郭威加重了语气。
“要想根治黄河水患,无异于痴人说梦,否则无人敢去治河。所以臣以为,国朝应从最大限度减少水患着手,治水就是治沙,臣总结先人治法,因应如今地形水势,应当采用‘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之法。如果下游泥沙不致于淤积,那河水就可通畅入海。以上仅是臣之浅见”
韩奕的话,让大臣们有拨云见日之感。郭威喜道:
“卿还有何高论?”
“陛下若想治河,其一须设一专门治河都监,给予此监权力;其次沿河官吏考绩,须有治河护堤一项。最后,陛下还须特命一朝廷重臣主持此事,臣以为王相公最合适,王相公德高望重,国家柱石,朝野俱服,有他担当此任,此事必成。”韩奕不动声色地说道。
“北海侯此议甚好”
“王相公担当此等重任,众望所归啊”
“臣等共推王相公提举河务”
群臣们暗自松了一口气,就连高坐在牙床上的郭威也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王峻本就是一个以天下为己任之辈,有魄力与铁腕,做事果断,在这一点上无论是范质还是李毂等人都比不上。
但这样的人,一旦有了权力,就会滋生骄意,王峻自以为朝廷离开谁都行就不能离开了他,他本有意主动承担这个烫手的差事,以显示自己的才干与担当,可是韩奕主动举荐他,这让他很是不爽。
“庆州之事,王秀峰举荐韩卿,今治河一事,韩卿举荐秀峰。二卿都是朕之左右臂膀,敢作敢为,朕心甚慰。”郭威赞道,“就依韩卿之议,命王秀峰主持今年秋冬黄河治理重任,不得有误,朝廷就设一个都水监,还由秀峰兼任此职,沿河官吏每年考绩,吏部要尽快拿出一个章程出来。”
“臣遵命”王峻只好承命接旨。
“有事奏禀,无事散朝”
散朝后,王峻拉着韩奕抱怨道:
“子仲何苦为难老夫?治河可是一件苦差事啊”
要是不了解王峻,一定会被他骗过去,以为王峻是真的勉力而为,硬着头皮上阵。韩奕打着哈哈:
“哪里、哪里,举朝之中,唯有王相公出马才可办成,韩某不过是举贤罢了。在下倒是想去一试身手,不过我自度我是支配不了沿河官吏军民的,只有王相公方能一呼百应。王相公的口信比政事堂的公文都要管用。”
“嗯,子仲这话可不能乱说,我王峻哪里敢以私代公啊,我身受皇上信任,身为首相,明知不能也要勉力而为啊。幸亏子仲从江南安全回归,可以替老夫分担些劳心劳力之事,否则我这把老骨头就要忙散架了。”
王峻仍在诉苦:“哎,谁叫我当初一不小心与皇上结交哩”
“呵呵,王相公这个苦,天底下不知道有多少人做梦都想要呢”韩奕笑道。
“彼此、彼此”王峻心照不宣地晒笑道,“就是不知庆州一事,子仲将如何处理。老夫以为,子仲此行不简单吧?”
韩奕庆州之行,本就是王峻的提议,至于郭威与韩奕二人是如何讨论庆州之事的,王峻却一无所知,他只知道韩奕与郭威二人一起吃午饭,一直吃到华灯初上之时,紧接着今天便有朝命,这中间跟他王峻没有半文钱关系。所以这让王峻不得不注意。
“安抚为主,剿灭为备。这也是王相公的主张,至于具体如何解决,想必折令公会有方略,在下不过是副大使,为折老令公马首是瞻”
“子仲这是在自欺欺人了,折令公不过是面大旗,那掌旗的不就是你吗?”王峻收起了笑意,“庆州之事可大可小,你要好自为之”
王峻撂下话儿,扬长而去。
韩奕看了看他的背影,暗骂一声王老儿,掉头回府。远远的,韩奕见府门口的大树上拴着十来匹十分雄健的战马,七八位军汉正蹲在一边闲聊,军汉们见韩奕的身影刚出现,纷纷站了起来行礼,无比恭敬。
“侯爷,小的拜见侯爷”
吕福陪着一位军校奔了出来
“你是?”韩奕觉得此人似曾相识。
“在下姓曹,来自澶州。”那人恭敬如一。
“噢你叫曹翰”
“在下溅名,怕污了侯爷双耳。”来人正是名叫曹翰,原本是郭威为天雄军节度使时帐下一员小校,郭威见他机灵,就留他在郭荣身边听差,充为郭荣牙校。
“皇子派你来的?”韩奕问道。
“正是,皇子在澶州听说侯爷在江南蒙难,心急如焚,夜不能寐,恨不能只身远赴金陵迎回侯爷。”曹翰说道,“皇子曾对小人说过,国朝可以没有澶州节度使,但不可没有北海侯。此番侯爷全身而归,天之幸事,国之幸事,皇子直叹苍天有眼……”
韩奕听曹翰洋洋洒洒一大堆,微微皱了皱眉头,暗道自己与皇子郭荣虽然交情不错,但自己也不至于如曹翰说的那样重要,觉得曹翰添油加醋太甚,心中不喜。
“直说吧,皇子遣你来有何事”韩奕打断道。
“这……”曹翰本就有求而来,临来时早准备好的一大段说辞被韩奕硬生生地打断,不上不下有些尴尬,“在下正是有事而来。您知道,皇子在澶州任上,将近两年了,他在任上兢兢业业,忙于公务,政绩斐然,只是思亲太甚,每每茶饭不思。就是德妃娘娘过世时,他也未能回京奔丧,非是皇子无情,而是有家难归啊”
曹翰为郭荣叫屈,原因是王峻嫌郭荣英明刚毅,怕他威胁到自己在朝中地位,所以屡次阻止郭荣回京。
“此事好办,今日早朝,朝廷决定要趁农闲时治理黄河,我刚举荐王相公主持此事,陛下允了过几日,王相公就要离京。”
韩奕笑道。
曹翰为之一愣,继而恭维道:“皇子殿下果然没看错侯爷”
送走了曹翰,韩奕忽然听到后院中传来一阵悦耳的琵琶声,他心中一动,迈步走入庭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