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远等在值房附近的侯方域见两人出来急忙迎上前去。林清华向他吩咐道:“劳烦侯大人去通禀一声就说我已与郑将军商议好了办法让众大臣站班等候。”
侯方域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走回武英殿。而林清华与郑森则各自下去向自己的部队下达命令准备按照两人刚才商量好的方案行动。
待林清华与郑森走进大殿众大臣已经各自站好。林清华将手一挥对手下士兵说道:“大伙都别愣着了快将桂王殿下扶到龙椅上去与唐王殿下坐在一起。”
郑森那些守卫在大殿中的部下不明就里正要伸手阻拦但却被郑森阻止了。郑森向他们说道:“就照楚国公的意思办。”
好在龙椅比较长同时坐两个人也不算太过拥挤再加上郑森的手下也不再阻拦因此桂王顺利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林清华走上几步来到桂王身边他转身向着殿内众大臣望了望见其中不少人仍满脸是泪仿佛遇上什么悲痛之事一般。林清华在心中将他们嘲笑了一番随后清了清嗓子喊道:“大家都听好了我有几句话跟大家说说等我说完你们再哭也不迟。”
林清华与走到身边的郑森对望一眼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有句俗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见天下似乎只能有一个皇帝一个天子。但是我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方才见到诸位大人忠心可嘉我深受感动若是桂王登基唐王退位那么拥戴唐王的大臣们就伤心了但若让唐王登基而让桂王退位的话那么拥戴桂王的大臣们就伤心了所以我决定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大家谁也不伤心谁也不失望。”
林清华停下讲话扭头看了看一脸平静的郑森向他略微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这办法嘛其实很简单虽然人们常说天无二日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有两个太阳呢?”
林清华的这句话就好比是晴空一个炸雷惊得众人相顾失色。大殿中先是一片沉寂接着便立刻变的喧嚣起来所有的人都乱成了一片纷纷交头接耳而有些人更是大声嚷嚷起来“岂有此理!”“大逆不道!”“狂妄至极!”
郑森知道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于是面向林清华故意高声问道:“楚国公是说让桂王与唐王共同主政?”
林清华笑道:“有何不可?”
“不可断断不可!”一名大臣急忙表白道“此事无先例千万不可!楚国公莫要说笑了!”
林清华向那人望去见那人五短身材面色黝黑身穿一品官服头戴乌翅官帽却正是那史可法。
林清华奇道:“怎么?史阁部不是说不想再当官了吗?怎么现在身上又穿上了一品官服?”
史可法苦笑道:“史某确实心恢意冷本已决意不再在这朝中停留却不料硬被郑将军的部下套上了这身官服这并非是史某本意。”
郑森转身正对史可法说道:“史阁部勿要如此眼下大局方定正是需要象你这样的饱学之士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之时你千万不可轻言归隐啊!”
史可法摇头道:“归隐之事先不去说它现在我只想跟楚国公好好的计较一下这天无二日之说。”他走前几步说道:“此事没有先例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两位天子同时主持朝政的楚国公莫要开我等的玩笑了请从桂王殿下或唐王殿下之中任选一人登基。”
林清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后肯定的说道:“怎么没有先例?肯定是有先例的!”
史可法一愣随后说道:“史某愚钝愿闻其详。”
林清华故意停顿了一会儿随即扫视一眼众人提高声音缓缓说道:“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把西周厉王时的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的事情给忘记了!”
史可法不愧饱读诗书再加上事情紧急脑子不得不灵活些于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他问道:“楚国公是说周厉王时的‘共和行政’一事?”
林清华点头应道:“然也!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不仅封禁山林川泽而且还想把百姓的嘴巴都缝上不许百姓也就是‘国人’议论他违者治以‘谤王’之罪害得百姓只好‘道路以目’最后国人忍无可忍终于起来暴动把周厉王给赶走了。他逃走以后国家就无人主政了但就象诸位经常所说的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君不能没有治理国事的人所以朝政就由召公与周公代管史称‘共和行政’又叫‘周召共和’。”
“不对!”林清华话音刚落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高声反对。林清华盯睛一看那人却是吕大器。吕大器气哼哼的说道:“楚国公的理解怕是有误其实关于这个‘共和行政’一说应该是这样的:据《史记-周本纪》和《晋书-束皙传》等书记载所谓‘共和行政’是指‘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也就是说是一个小诸侯国‘共’国的一个爵位为‘伯’的名叫‘和’的人代行朝政而非两人共同主政。”
林清华一愣关于这“共和行政”一事他也只是在记忆中隐约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得有这么件事刚才正与郑森胡搅蛮缠之际忽然间听到了丁魁楚的一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话所以才猛然间想起此事于是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出来但现在吕大器这么一说又把他给弄糊涂了他只好转过头去望着站在底下的莫不计问道:“莫先生是这样吗?”
莫不计本来是站在大臣们身后的此时见林清华喊他便走前几步站到史可法身边向着林清华略微点了点头随即向着吕大器稽道:“其实楚国公所理解的也不算错自古以来这‘共和行政’就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吕大人口中所说的一人辅政而另外一种则是楚国公口中所说的两人共同辅政但世人还是觉得后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一些也就是说确实是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其实这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并非是他们专权而主要还是为了代周厉王行使王权‘共和行政’一共持续十多年也正是由于他二人的共同努力周朝才没灭亡而且还得来了‘宣王中兴’的盛世所以说楚国公说的极有道理。”
林清华说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有两种说法但是不能否认两人共同辅政的可能存在!而且以这种可能性最大。”
史可法道:“即使是两人共同辅政但那召公与周公均是大臣而非天子他们的事情并不能套用到如今的这件事情上。”
林清华摇头道:“凡事要活学活用只要是好的方法就要用不能拘泥于成例!现在大臣们之中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郑将军为赞同拥立唐王而另一派则以本人为赞同拥立桂王。既然现在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如暂时弄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等以后大家统一了想法再来仔细的商议一番也不迟。”
林清华扭过头去看着愣在那里的郑森问道:“不知郑将军意下如何?”
郑森的思绪被林清华唤了回来他略微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楚国公说的似乎有些道理郑某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既可防止朝中出现争端又可尽快的将国事安顿下来当真是不错的主意。”
“不可!”史可法与吕大器齐声反对道史可法向吕大器谦让一番随即便向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大人这么痛快但却全未顾及天下士民的心思。只有一个天子天下秩序井然但若同时出现两位天子这天下恐怕就要乱了吧?”
吕大器附和道:“是啊若是今日桂王一个诏令而明日唐王又另一个相反的诏令那叫天下人如何去做?谁的话才是对的呢?”
“这个……”郑森显然没有想那么远他将目光投向林清华。
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暗道:“小意思这点手段都没有我还叫未来人吗?”他故意做出一副沉思的模样背着手走了几步随后停下脚步说道:“这个简单做两只国玺桂王殿下与唐王殿下一人一个所有的诏令必须同时盖上两只国玺方才算数否则的话就是假的这样一来假如两人心意不合的话恐怕就不出诏令了!”
“对这个主意好!”郑森连忙附和道“这样一来就不怕朝令夕改了!天下人也就不会无所适从了果然是好办法。”
“好!好主意!”站在大臣们中间半天没有说话的叶翼云知道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于是走出班位击掌赞道“郑将军和楚国公的办法确实好。这样一来假如一人没有拿定主意那么这诏令就无法实施可以防止出现朝政失误的局面。”
莫不计显然想的更加深远他说道:“此法好虽好不过也有弊端若是遇到急事而两人意见又不合那么恐怕会误事。”
林清华笑道:“不妨事有我与郑将军辅佐天子自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而且具体的办法今后可以慢慢商量应该是不会太误事的。”
郑森一愣随即已明白过来马上应和道:“不错这个办法好。”
“不可!”又是一名大臣站了出来他一边从大臣们中间走出来一边高声喊道:“尔等将朝政当成儿戏了吗?老夫方才半天没有说话就是想看看尔等如何演戏现在尔等的狼子野心总算是露出来了!老夫就不能不管了!”
林清华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但见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头正向他们走来那张面孔再也熟悉不过这来人不是张慎言又会是谁?
郑森急忙说道:“张大人恐怕是糊涂了吧?”
张慎言停下脚步望着郑森哈哈一笑随后说道:“糊涂?老夫在朝为官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糊涂过!”他又迈动脚步走到郑森与林清华二人跟前用那双阴冷的眼睛看了看他们二人又嘿嘿冷笑几声说道:“你二人就别假装忠臣了吧!自己想干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但又还生怕别人知道于是便故意扯出块遮羞布嘿嘿!还美其名曰‘共和行政’!呸!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大胆!”叶翼云走上几步抬起右手指着张慎言的鼻子尖骂道:“老匹夫!你别不识好歹!我家将军知道你素有威望于是进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请你。谁知你个老匹夫倚老卖老磨磨蹭蹭的命下人欺骗将军说你不在府中。将军不跟你计较宽宏大量的将你请来但你却又象个死人一般一言不现在你又跳出来污蔑我家将军你可真是不知死活了!”
史可法走到张慎言身边伸出手去拉了拉张慎言的衣角向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自讨苦吃。
张慎言若无其事的笑笑伸手挥开史可法的拉拽随后仰天长笑几声说道:“大明国祚莫非真的要亡在你二人之手?想当年老夫就说过朝廷绝对不可招安太多的反贼但朝廷却不听先是招安了郑芝龙这个海寇后又将林清华这个响马封为侯爵当真是自寻死路!当年林清华改编军制的时候老夫就看出了他的野心知道他必不甘久居人下于是便向中兴皇帝进言谁知中兴皇帝被林清华的花言巧语迷惑住了以至于酿成今日之祸!还有那郑芝龙更是个阴险人物不仅在海上横行霸道而且还在福建坐地称霸强征市税任用私人海寇本性暴露无疑……”
听到张慎言称呼父亲为“海寇”郑森心中怒火中烧他暴喝一声:“大胆!家父为国尽忠多年先后在福建、江西等地剿灭无数海贼、水寇朝廷不仅没有什么象样的奖赏反而处处提防毫无公道可言真是让人心寒!若非你们这样的老匹夫胡说八道的话象我等这样的英雄何以郁郁不得志?”
张慎言面无惧色的冷笑道:“英雄?哈哈哈!公道?哈哈哈!怎么?莫非你要替你父亲讨回公道?哈哈!老夫反正是活够了老夫愿意先走一步也免得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国祚亡于小人之手!”他向着史可法与吕大器抱拳道:“二位大人保重张某先走一步了!”说完扭头便往外走史可法伸手欲拉他却被他甩开了。快走到门口时张慎言被几名士兵拦了下来他见不能出去只好停下脚步并转过身来指着桂王喝道:“昏君!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不过桂王显然没有将张慎言的这句话听进去因为他已经完全呆了他无法相信林清华居然会想出这么个点子来他的整个人愣在龙椅之上目光出奇的呆滞。而坐在他身边的唐王则显得非常的急噪眼睛不停的扫视着底下的众臣子目光中充满了哀求。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郑森口中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他向手下士兵大声下达命令道:“来人呐!将这个老匹夫……”
“慢!”林清华急忙阻止了郑森他小声说道:“象他这种人除了高举圣人之道要皇帝按照几百上千年前的方法行事之外他还会干什么?就由他去吧!”说完便吩咐士兵放开张慎言。林清华部下的士兵立刻按照林清华的命令放开了张慎言但是郑森的士兵却仍然紧紧抓住张慎言眼睛则望向郑森。
林清华向郑森说道:“郑将军不可卤莽千万不可随意以言论罪人。这张慎言既然跟咱们不是一条心那么就不要强迫他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嘛!他不想参加登基大典那么就让他到大殿外面去只要不出皇宫就没事。”
郑森咬了咬牙随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放他走!但要派人看住他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前不许他出宫!”
看着张慎言那越走越远的背影郑森眼珠子一转将脸转向林清华问道:“假如他将这些话到处宣扬岂不是会让天下人以公爷为敌?”
林清华淡淡一笑说道:“他一个人的嘴怎有我数千、数万张嘴厉害?”
郑森没有明白问道:“数千、数万张嘴?何意?”
林清华笑而不答只是扫视着大殿里的所有大臣看着他们脸上的那些奇怪而惊讶的表情。
叶翼云毕竟反应比郑森快一些他走上几步来到郑森身边小声说道:“将军楚国公恐怕是在说《号角》与那些官府的书社。”
郑森终于明白过来他望着林清华说道:“早就听说公爷在湖广、河南、四川一带到处招募说书先生以前郑某还不知其意如今郑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公爷口中说的所谓‘数千、数万张嘴’就是说的此事呀!果然是好办法郑某佩服的五体投地!”
林清华笑道:“林某的区区小手腕倒让见惯大场面的郑将军见笑了。如今聒噪之人已经离开你我二人不如赶紧张罗二位天子的登基大典吧!”
郑森笑道:“正合我意。”
林清华道:“这里没有鼓乐显得不是那么的热闹不如我再叫些人来一边奏乐一边举行登基大典。”
郑森道:“甚好公爷自去叫鼓乐手我自在这里张罗。”
两人旁若无人的自说自话丝毫不将周围的那些大臣们放在眼里而他们的谈话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那些大臣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不骇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均难以置信更有几人伸出手去用力的掐了掐自己看看是否是在做梦当然了在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抱着旁观的心态观看着这一切其中更有少数人甚至还为自己能在这有生之年看到这么精彩、奇怪、夸张的一幕而沾沾自喜。
更吃惊的莫过与桂王与唐王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与另一个人一起当皇帝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安排这一切的两个名义上的臣子居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问一声就自做主张的替他们拿了主意这让他们既震惊又无奈。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唐王他站起身正欲离去但却被林清华召来的卫兵强摁在龙椅之上。
林清华笑着对郑森说道:“看起来唐王殿下有意让出皇位。”
郑森冷冷的斜了一眼唐王将头凑过去用略带威胁的语气对唐王说道:“殿下自古以来退位的皇帝没有几个善终的你要好好在心里掂量一下啊!”
看到郑森那阴冷可怖的表情唐王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随即将头低下去胡乱挣扎的身体也渐渐变得无力了。
原来的那份唐王登基诏书立刻宣布作废莫不计与叶翼云协商着重新拟订了一份新的诏书准备为两位天子登基而用。
史可法与吕大器两人互相望了望对方均无奈的摇摇头。史可法伸手将身上的官衣除去向林清华稽道:“望楚国公慎重此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千万不可莽撞。史某早已心恢意冷不想再在这朝中停留片刻工夫史某这就告辞了!”
“慢!”吕大器见史可法要走立即将他拉住说道:“在这种时候史阁部可不能撂挑子啊!大明社稷全在我等大臣身上啊!”
史可法淡淡一笑说道:“你我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与殿外那些手持刀枪的兵丁相抗?自古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说完向吕大器抱了抱拳转身走出大殿茫然四顾下很快就看见了正站在宫门边与几个兵丁理论的张慎言遂苦笑几声追了上去。
见史可法也走了吕大器回过身来摇了摇头垂苦苦思索一番之后终于也下定决心。他抬起头来向着正在商议登基大典仪式的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将军真的心意已决?若真是这样恐怕天下乱矣!”他痛苦的看了看坐在龙椅上黯然神伤的两位天子人选随后连叹数声便也向林清华与郑森两人辞行。林清华自然没有阻拦他命士兵由他自行离开武英殿。
此时那些慢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众大臣也有些反应过来了他们试图跟在吕大器身后离去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林清华与郑森对于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们向身边的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心领神会立刻奔出大殿。当这些大臣走到殿外的时候只听得几声口令声他们便全都傻了眼因为在他们眼前分明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军队刚才还互相对峙的两支军队已经化敌为友并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声整理队形全部将枪尖朝向大臣们已对他们隐隐形成包围之势。
正当众大臣们彷徨无计之时走在最前面脾气最不好的几位大臣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兵丁们的一顿老拳看到那些大臣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而那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们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逼将过来众大臣又吓得纷纷逃回了武英殿中。
相比之下那些跪在外面的级别较低的官员就老实的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跪在那里对于身边所生的一切都无心关注虽然武英殿里的争论已经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几个人当皇帝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并且继续保住自己的俸禄。
登基大典是隆重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仅希奇更是古怪。既然是正式的登基大典那么自然要正规一点儿众人马上用御辇抬着两位皇帝人选涌出了大殿并将武英殿暂时关闭当吉时一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天色已晚本来就被浓密的乌云遮挡的天空显得更加的黑暗了。整个皇城中一片宁静除了张慎言等少数几个站在宫门边与士兵们争吵的大臣之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那隐隐从皇城外传进来的巡逻队的铁皮鼓的鼓点声不时响起还在向人们证实着南京城的活力。
随着林清华的一声令下喧天的鼓乐声响了起来在传统的中国鼓乐声中夹杂着军乐队那雄壮的军乐声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坐在御辇上的两位天子走上御道。
当桂王与唐王被人用两顶御辇并列着由御道抬入武英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相当古怪而急迫的问题——今后怎么称呼两位皇帝呢?
一些小太监已经将武英殿里的所有宫灯蜡烛全部点亮并重新给香炉添上最好的熏香整个武英殿笼罩在一片神圣、隆重但却又十分古怪的气氛中。
在这怪异的气氛中在有些刺眼的灯光与蜡烛的火苗的交相辉映中众大臣纷纷向着同坐在一张龙椅上的两位皇帝行起了三跪九叩之礼当然了林清华与郑森却并未象众大臣一样下跪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分别站在龙椅的两侧与两位皇帝一同接受众臣的参拜。
当然了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少数大臣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都远远的站在殿外冷眼旁观着大殿里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武英殿中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林清华与郑森商议一番随即对同样跪在底下的莫不计与侯方域说道:“莫不计、侯方域你二人取纸笔来将这里的那些不肯给新天子下跪行礼的大臣的名字记下来。”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那些本有些鼠两端的大臣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他们除了将头垂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而那些不肯下跪的大臣们也没有幸免随着郑森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摁着他们的脑袋将他们摁在了地上。
按照最传统的礼仪结束了三跪九叩之礼众大臣在林清华代天子而的命令声中重新站了起来虽然他们人人面色古怪但毕竟再也没有人出来捣乱。
众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很想表现一番以示自己对于大明朝的忠心但由于搞不清楚将两位手握重兵的权臣惹怒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因而始终无人带头闹事所以众人只好明哲保身了。不过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满心欢喜的就比如那侯方域等人他们曾经被林清华搭救过自然知道林清华的秉性既然如今林清华已经得势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可能傍上一棵大树而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容易象桂王那样倾倒了。
新天子无话可说众大臣也无道贺之语一时之间倒变得有些冷场了。
侯方域有心表现一番于是便走出班列向两位天子奏道:“如今登基大典已毕臣恭贺两位天子身登大宝。按照惯例新天子登基理应改元先前唐王殿下的年号恐怕是不能用了所以还需另改一个望两位天子示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两位皇帝分别将目光投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臣子向他们征求意见。
郑森先话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小声对林清华说道:“先前曾议定唐王殿下的年号为‘隆武’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了。桂王殿下先前的年号为‘永历’这个年号恐怕也不能用了。桂王殿下登基在前唐王殿下登基在后所以以郑某之见不如将这两个年号掐头去尾定为‘永武’或者‘永隆’如何?”
林清华摇头道:“不妥不妥!新朝要有新气象旧的年号自然不好再用了。”
郑森问道:“那依公爷的主意……”
林清华正色道:“既然咱们是模仿西周的‘共和行政’所以依我看不如年号也用‘共和’二字这样一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共和?哦有点儿意思那就改明年为共和元年?”郑森显然也很喜欢新奇的东西。
林清华摇头道:“这样一来就显不出‘共和’二字的悠久历史了不如就从周厉王出逃那一年算起吧。”
“啊?”郑森显然被吓住了“这个……这个从何说起呢?”
林清华说道:“史书上说西周是以德立天下治诸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认为所以这样一来说三道四的人就能少一点儿。我隐约记得周厉王出逃是在公元前841年那么就是说今年应该是……”林清华在心里盘算着“八百四十一加一千六百四十九等于……”
郑森好奇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问道:“公元?公元是何年号?”
林清华敷衍道:“这是西洋人的年号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他继续在心里算了一会儿便说道:“这样算来今年应该是共和二千四百九十年。”
郑森摇头道:“这样似乎有些不妥这样一算就是好几千年莫非以后就这样加下去?”
林清华点头道:“正是!就这样一直加下去而且换皇帝也不再换年号了。”
郑森摇头道:“不妥不妥!还是不妥!不如就按照我说的叫‘永隆’吧。”
林清华说道:“‘共和’好些。”
郑森坚持道:“还是用‘永隆’好些。”
底下众臣见二人又开始互相角劲心中暗叫不妙纷纷东张西望试图预先找个藏身之处一旦双方开打立即逃之夭夭。
侯方域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么争执下去于是奏道:“下官以为二位大人所起年号均甚妥当不如都用吧。”
这下轮到林清华与郑森吃惊了他们看着站在底下的侯方域齐声赞道:“好主意!”随后便不再争执两人略微推辞一番当即由郑森宣布明年改元“永隆”同时使用林清华起的年号“共和”以示公平。
新天子登基自然免不了要大封功臣大赦天下于是乎众大臣每人均有封赏而作为拥立有功的二位实权人物林清华与郑森更是权势熏天二人不仅同日升任辅大学士而且还各自得到了掌管皇帝国玺的权利。同时作为掌管天下兵马的两位大将军林清华与郑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经过两人一番紧张而拖沓的讨价还价林清华得到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而郑森则得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而且郑森还被封为“靖海公”。
作为必要的平衡手段二人全部都在皇宫旁边设立元帅府由于林清华的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帅府”而郑森则将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西边因此又被称为“西帅府”。为了有效的维持元帅府与皇宫周围的秩序两人不得不拿出大把的银子买下这一带的土地围绕着各自的元帅府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兵营既可保护自己安全又可就近监视朝廷。
为了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林清华与郑森将一些不肯听命的大臣清洗出朝廷并各自拉拢一批文人士绅大臣或在朝中做官或在府中入幕牢牢的将朝政把持住。
至此大明朝的又一次权利分配暂时结束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
侯方域不敢怠慢立刻转身走回武英殿。而林清华与郑森则各自下去向自己的部队下达命令准备按照两人刚才商量好的方案行动。
待林清华与郑森走进大殿众大臣已经各自站好。林清华将手一挥对手下士兵说道:“大伙都别愣着了快将桂王殿下扶到龙椅上去与唐王殿下坐在一起。”
郑森那些守卫在大殿中的部下不明就里正要伸手阻拦但却被郑森阻止了。郑森向他们说道:“就照楚国公的意思办。”
好在龙椅比较长同时坐两个人也不算太过拥挤再加上郑森的手下也不再阻拦因此桂王顺利的坐到了龙椅之上。
林清华走上几步来到桂王身边他转身向着殿内众大臣望了望见其中不少人仍满脸是泪仿佛遇上什么悲痛之事一般。林清华在心中将他们嘲笑了一番随后清了清嗓子喊道:“大家都听好了我有几句话跟大家说说等我说完你们再哭也不迟。”
林清华与走到身边的郑森对望一眼点了点头随后说道:“有句俗话‘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可见天下似乎只能有一个皇帝一个天子。但是我思来想去总觉得有些不大对劲方才见到诸位大人忠心可嘉我深受感动若是桂王登基唐王退位那么拥戴唐王的大臣们就伤心了但若让唐王登基而让桂王退位的话那么拥戴桂王的大臣们就伤心了所以我决定想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让大家谁也不伤心谁也不失望。”
林清华停下讲话扭头看了看一脸平静的郑森向他略微点了点头随后接着说道:“这办法嘛其实很简单虽然人们常说天无二日但是为什么就不能有两个太阳呢?”
林清华的这句话就好比是晴空一个炸雷惊得众人相顾失色。大殿中先是一片沉寂接着便立刻变的喧嚣起来所有的人都乱成了一片纷纷交头接耳而有些人更是大声嚷嚷起来“岂有此理!”“大逆不道!”“狂妄至极!”
郑森知道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于是面向林清华故意高声问道:“楚国公是说让桂王与唐王共同主政?”
林清华笑道:“有何不可?”
“不可断断不可!”一名大臣急忙表白道“此事无先例千万不可!楚国公莫要说笑了!”
林清华向那人望去见那人五短身材面色黝黑身穿一品官服头戴乌翅官帽却正是那史可法。
林清华奇道:“怎么?史阁部不是说不想再当官了吗?怎么现在身上又穿上了一品官服?”
史可法苦笑道:“史某确实心恢意冷本已决意不再在这朝中停留却不料硬被郑将军的部下套上了这身官服这并非是史某本意。”
郑森转身正对史可法说道:“史阁部勿要如此眼下大局方定正是需要象你这样的饱学之士为君分忧为民请命之时你千万不可轻言归隐啊!”
史可法摇头道:“归隐之事先不去说它现在我只想跟楚国公好好的计较一下这天无二日之说。”他走前几步说道:“此事没有先例自古以来还从来没有两位天子同时主持朝政的楚国公莫要开我等的玩笑了请从桂王殿下或唐王殿下之中任选一人登基。”
林清华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随后肯定的说道:“怎么没有先例?肯定是有先例的!”
史可法一愣随后说道:“史某愚钝愿闻其详。”
林清华故意停顿了一会儿随即扫视一眼众人提高声音缓缓说道:“诸位都是饱读诗书之人怎么把西周厉王时的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的事情给忘记了!”
史可法不愧饱读诗书再加上事情紧急脑子不得不灵活些于是他马上就反应过来了他问道:“楚国公是说周厉王时的‘共和行政’一事?”
林清华点头应道:“然也!西周末年周厉王暴虐无道不仅封禁山林川泽而且还想把百姓的嘴巴都缝上不许百姓也就是‘国人’议论他违者治以‘谤王’之罪害得百姓只好‘道路以目’最后国人忍无可忍终于起来暴动把周厉王给赶走了。他逃走以后国家就无人主政了但就象诸位经常所说的一样国不可一日无君不能没有治理国事的人所以朝政就由召公与周公代管史称‘共和行政’又叫‘周召共和’。”
“不对!”林清华话音刚落又一名大臣站了出来高声反对。林清华盯睛一看那人却是吕大器。吕大器气哼哼的说道:“楚国公的理解怕是有误其实关于这个‘共和行政’一说应该是这样的:据《史记-周本纪》和《晋书-束皙传》等书记载所谓‘共和行政’是指‘共伯和者摄行天子事’。也就是说是一个小诸侯国‘共’国的一个爵位为‘伯’的名叫‘和’的人代行朝政而非两人共同主政。”
林清华一愣关于这“共和行政”一事他也只是在记忆中隐约记得历史书上记载得有这么件事刚才正与郑森胡搅蛮缠之际忽然间听到了丁魁楚的一句“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话所以才猛然间想起此事于是便想出了这么个主意出来但现在吕大器这么一说又把他给弄糊涂了他只好转过头去望着站在底下的莫不计问道:“莫先生是这样吗?”
莫不计本来是站在大臣们身后的此时见林清华喊他便走前几步站到史可法身边向着林清华略微点了点头随即向着吕大器稽道:“其实楚国公所理解的也不算错自古以来这‘共和行政’就有两种说法一种就是吕大人口中所说的一人辅政而另外一种则是楚国公口中所说的两人共同辅政但世人还是觉得后一种说法更为准确一些也就是说确实是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他顿了一顿接着说道:“其实这召公与周公共同辅政并非是他们专权而主要还是为了代周厉王行使王权‘共和行政’一共持续十多年也正是由于他二人的共同努力周朝才没灭亡而且还得来了‘宣王中兴’的盛世所以说楚国公说的极有道理。”
林清华说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虽然有两种说法但是不能否认两人共同辅政的可能存在!而且以这种可能性最大。”
史可法道:“即使是两人共同辅政但那召公与周公均是大臣而非天子他们的事情并不能套用到如今的这件事情上。”
林清华摇头道:“凡事要活学活用只要是好的方法就要用不能拘泥于成例!现在大臣们之中明显的分成了两派一派以郑将军为赞同拥立唐王而另一派则以本人为赞同拥立桂王。既然现在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那么不如暂时弄个两全其美的办法等以后大家统一了想法再来仔细的商议一番也不迟。”
林清华扭过头去看着愣在那里的郑森问道:“不知郑将军意下如何?”
郑森的思绪被林清华唤了回来他略微犹豫了一下随即说道:“楚国公说的似乎有些道理郑某也认为这是目前最好的办法了既可防止朝中出现争端又可尽快的将国事安顿下来当真是不错的主意。”
“不可!”史可法与吕大器齐声反对道史可法向吕大器谦让一番随即便向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大人这么痛快但却全未顾及天下士民的心思。只有一个天子天下秩序井然但若同时出现两位天子这天下恐怕就要乱了吧?”
吕大器附和道:“是啊若是今日桂王一个诏令而明日唐王又另一个相反的诏令那叫天下人如何去做?谁的话才是对的呢?”
“这个……”郑森显然没有想那么远他将目光投向林清华。
林清华心中暗自得意暗道:“小意思这点手段都没有我还叫未来人吗?”他故意做出一副沉思的模样背着手走了几步随后停下脚步说道:“这个简单做两只国玺桂王殿下与唐王殿下一人一个所有的诏令必须同时盖上两只国玺方才算数否则的话就是假的这样一来假如两人心意不合的话恐怕就不出诏令了!”
“对这个主意好!”郑森连忙附和道“这样一来就不怕朝令夕改了!天下人也就不会无所适从了果然是好办法。”
“好!好主意!”站在大臣们中间半天没有说话的叶翼云知道是自己出马的时候了于是走出班位击掌赞道“郑将军和楚国公的办法确实好。这样一来假如一人没有拿定主意那么这诏令就无法实施可以防止出现朝政失误的局面。”
莫不计显然想的更加深远他说道:“此法好虽好不过也有弊端若是遇到急事而两人意见又不合那么恐怕会误事。”
林清华笑道:“不妨事有我与郑将军辅佐天子自然不会出现这种事情。而且具体的办法今后可以慢慢商量应该是不会太误事的。”
郑森一愣随即已明白过来马上应和道:“不错这个办法好。”
“不可!”又是一名大臣站了出来他一边从大臣们中间走出来一边高声喊道:“尔等将朝政当成儿戏了吗?老夫方才半天没有说话就是想看看尔等如何演戏现在尔等的狼子野心总算是露出来了!老夫就不能不管了!”
林清华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但见一名胡子花白的老头正向他们走来那张面孔再也熟悉不过这来人不是张慎言又会是谁?
郑森急忙说道:“张大人恐怕是糊涂了吧?”
张慎言停下脚步望着郑森哈哈一笑随后说道:“糊涂?老夫在朝为官这么些年还从来没有糊涂过!”他又迈动脚步走到郑森与林清华二人跟前用那双阴冷的眼睛看了看他们二人又嘿嘿冷笑几声说道:“你二人就别假装忠臣了吧!自己想干什么大逆不道的事但又还生怕别人知道于是便故意扯出块遮羞布嘿嘿!还美其名曰‘共和行政’!呸!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大胆!”叶翼云走上几步抬起右手指着张慎言的鼻子尖骂道:“老匹夫!你别不识好歹!我家将军知道你素有威望于是进城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去请你。谁知你个老匹夫倚老卖老磨磨蹭蹭的命下人欺骗将军说你不在府中。将军不跟你计较宽宏大量的将你请来但你却又象个死人一般一言不现在你又跳出来污蔑我家将军你可真是不知死活了!”
史可法走到张慎言身边伸出手去拉了拉张慎言的衣角向他使了个眼色示意他不要自讨苦吃。
张慎言若无其事的笑笑伸手挥开史可法的拉拽随后仰天长笑几声说道:“大明国祚莫非真的要亡在你二人之手?想当年老夫就说过朝廷绝对不可招安太多的反贼但朝廷却不听先是招安了郑芝龙这个海寇后又将林清华这个响马封为侯爵当真是自寻死路!当年林清华改编军制的时候老夫就看出了他的野心知道他必不甘久居人下于是便向中兴皇帝进言谁知中兴皇帝被林清华的花言巧语迷惑住了以至于酿成今日之祸!还有那郑芝龙更是个阴险人物不仅在海上横行霸道而且还在福建坐地称霸强征市税任用私人海寇本性暴露无疑……”
听到张慎言称呼父亲为“海寇”郑森心中怒火中烧他暴喝一声:“大胆!家父为国尽忠多年先后在福建、江西等地剿灭无数海贼、水寇朝廷不仅没有什么象样的奖赏反而处处提防毫无公道可言真是让人心寒!若非你们这样的老匹夫胡说八道的话象我等这样的英雄何以郁郁不得志?”
张慎言面无惧色的冷笑道:“英雄?哈哈哈!公道?哈哈哈!怎么?莫非你要替你父亲讨回公道?哈哈!老夫反正是活够了老夫愿意先走一步也免得在有生之年看到大明国祚亡于小人之手!”他向着史可法与吕大器抱拳道:“二位大人保重张某先走一步了!”说完扭头便往外走史可法伸手欲拉他却被他甩开了。快走到门口时张慎言被几名士兵拦了下来他见不能出去只好停下脚步并转过身来指着桂王喝道:“昏君!这一切都是你自找的!”
不过桂王显然没有将张慎言的这句话听进去因为他已经完全呆了他无法相信林清华居然会想出这么个点子来他的整个人愣在龙椅之上目光出奇的呆滞。而坐在他身边的唐王则显得非常的急噪眼睛不停的扫视着底下的众臣子目光中充满了哀求。
“岂有此理!岂有此理!”郑森口中不断的重复着这句话他向手下士兵大声下达命令道:“来人呐!将这个老匹夫……”
“慢!”林清华急忙阻止了郑森他小声说道:“象他这种人除了高举圣人之道要皇帝按照几百上千年前的方法行事之外他还会干什么?就由他去吧!”说完便吩咐士兵放开张慎言。林清华部下的士兵立刻按照林清华的命令放开了张慎言但是郑森的士兵却仍然紧紧抓住张慎言眼睛则望向郑森。
林清华向郑森说道:“郑将军不可卤莽千万不可随意以言论罪人。这张慎言既然跟咱们不是一条心那么就不要强迫他正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嘛!他不想参加登基大典那么就让他到大殿外面去只要不出皇宫就没事。”
郑森咬了咬牙随后从牙缝里蹦出几个字:“放他走!但要派人看住他在登基大典结束之前不许他出宫!”
看着张慎言那越走越远的背影郑森眼珠子一转将脸转向林清华问道:“假如他将这些话到处宣扬岂不是会让天下人以公爷为敌?”
林清华淡淡一笑说道:“他一个人的嘴怎有我数千、数万张嘴厉害?”
郑森没有明白问道:“数千、数万张嘴?何意?”
林清华笑而不答只是扫视着大殿里的所有大臣看着他们脸上的那些奇怪而惊讶的表情。
叶翼云毕竟反应比郑森快一些他走上几步来到郑森身边小声说道:“将军楚国公恐怕是在说《号角》与那些官府的书社。”
郑森终于明白过来他望着林清华说道:“早就听说公爷在湖广、河南、四川一带到处招募说书先生以前郑某还不知其意如今郑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公爷口中说的所谓‘数千、数万张嘴’就是说的此事呀!果然是好办法郑某佩服的五体投地!”
林清华笑道:“林某的区区小手腕倒让见惯大场面的郑将军见笑了。如今聒噪之人已经离开你我二人不如赶紧张罗二位天子的登基大典吧!”
郑森笑道:“正合我意。”
林清华道:“这里没有鼓乐显得不是那么的热闹不如我再叫些人来一边奏乐一边举行登基大典。”
郑森道:“甚好公爷自去叫鼓乐手我自在这里张罗。”
两人旁若无人的自说自话丝毫不将周围的那些大臣们放在眼里而他们的谈话是如此的惊世骇俗以至于那些大臣们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无不骇然的看着眼前的一切均难以置信更有几人伸出手去用力的掐了掐自己看看是否是在做梦当然了在这些人中还有一部分人完全是抱着旁观的心态观看着这一切其中更有少数人甚至还为自己能在这有生之年看到这么精彩、奇怪、夸张的一幕而沾沾自喜。
更吃惊的莫过与桂王与唐王了他们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居然能与另一个人一起当皇帝而最让他们难以接受的是安排这一切的两个名义上的臣子居然连自己的想法也不问一声就自做主张的替他们拿了主意这让他们既震惊又无奈。尤其难以容忍的是唐王他站起身正欲离去但却被林清华召来的卫兵强摁在龙椅之上。
林清华笑着对郑森说道:“看起来唐王殿下有意让出皇位。”
郑森冷冷的斜了一眼唐王将头凑过去用略带威胁的语气对唐王说道:“殿下自古以来退位的皇帝没有几个善终的你要好好在心里掂量一下啊!”
看到郑森那阴冷可怖的表情唐王不自觉的打了个寒战随即将头低下去胡乱挣扎的身体也渐渐变得无力了。
原来的那份唐王登基诏书立刻宣布作废莫不计与叶翼云协商着重新拟订了一份新的诏书准备为两位天子登基而用。
史可法与吕大器两人互相望了望对方均无奈的摇摇头。史可法伸手将身上的官衣除去向林清华稽道:“望楚国公慎重此事实在是太过骇人听闻千万不可莽撞。史某早已心恢意冷不想再在这朝中停留片刻工夫史某这就告辞了!”
“慢!”吕大器见史可法要走立即将他拉住说道:“在这种时候史阁部可不能撂挑子啊!大明社稷全在我等大臣身上啊!”
史可法淡淡一笑说道:“你我俱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如何能与殿外那些手持刀枪的兵丁相抗?自古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啊!”说完向吕大器抱了抱拳转身走出大殿茫然四顾下很快就看见了正站在宫门边与几个兵丁理论的张慎言遂苦笑几声追了上去。
见史可法也走了吕大器回过身来摇了摇头垂苦苦思索一番之后终于也下定决心。他抬起头来向着正在商议登基大典仪式的林清华与郑森说道:“二位将军真的心意已决?若真是这样恐怕天下乱矣!”他痛苦的看了看坐在龙椅上黯然神伤的两位天子人选随后连叹数声便也向林清华与郑森两人辞行。林清华自然没有阻拦他命士兵由他自行离开武英殿。
此时那些慢慢从震惊中回过神来的众大臣也有些反应过来了他们试图跟在吕大器身后离去想尽快离开这个是非之地。但是林清华与郑森对于他们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们向身边的部下使了个眼色部下心领神会立刻奔出大殿。当这些大臣走到殿外的时候只听得几声口令声他们便全都傻了眼因为在他们眼前分明排列着整整齐齐的军队刚才还互相对峙的两支军队已经化敌为友并随着军官们的口令声整理队形全部将枪尖朝向大臣们已对他们隐隐形成包围之势。
正当众大臣们彷徨无计之时走在最前面脾气最不好的几位大臣已经结结实实的挨了兵丁们的一顿老拳看到那些大臣鼻青脸肿的跑了回来而那些端着上了刺刀的步枪的士兵们也在军官们的口令声中一步一步的向他们逼将过来众大臣又吓得纷纷逃回了武英殿中。
相比之下那些跪在外面的级别较低的官员就老实的多了他们中的大多数依然跪在那里对于身边所生的一切都无心关注虽然武英殿里的争论已经传入了他们的耳朵里但是对于他们来说谁当皇帝几个人当皇帝都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自己如何活下来并且继续保住自己的俸禄。
登基大典是隆重的毕竟这是第一次两位天子同时登基不仅希奇更是古怪。既然是正式的登基大典那么自然要正规一点儿众人马上用御辇抬着两位皇帝人选涌出了大殿并将武英殿暂时关闭当吉时一到登基大典正式开始。
天色已晚本来就被浓密的乌云遮挡的天空显得更加的黑暗了。整个皇城中一片宁静除了张慎言等少数几个站在宫门边与士兵们争吵的大臣之外所有的人全部都将嘴巴闭得紧紧的只有那隐隐从皇城外传进来的巡逻队的铁皮鼓的鼓点声不时响起还在向人们证实着南京城的活力。
随着林清华的一声令下喧天的鼓乐声响了起来在传统的中国鼓乐声中夹杂着军乐队那雄壮的军乐声两队全副武装的士兵护卫着坐在御辇上的两位天子走上御道。
当桂王与唐王被人用两顶御辇并列着由御道抬入武英殿的时候在场的所有人都意识到了一个相当古怪而急迫的问题——今后怎么称呼两位皇帝呢?
一些小太监已经将武英殿里的所有宫灯蜡烛全部点亮并重新给香炉添上最好的熏香整个武英殿笼罩在一片神圣、隆重但却又十分古怪的气氛中。
在这怪异的气氛中在有些刺眼的灯光与蜡烛的火苗的交相辉映中众大臣纷纷向着同坐在一张龙椅上的两位皇帝行起了三跪九叩之礼当然了林清华与郑森却并未象众大臣一样下跪他们两人一左一右分别站在龙椅的两侧与两位皇帝一同接受众臣的参拜。
当然了事情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少数大臣包括张慎言等人在内都远远的站在殿外冷眼旁观着大殿里的一切在他们眼中现在的武英殿中所进行的只不过是一场闹剧而已。
林清华与郑森商议一番随即对同样跪在底下的莫不计与侯方域说道:“莫不计、侯方域你二人取纸笔来将这里的那些不肯给新天子下跪行礼的大臣的名字记下来。”
听到林清华这样说那些本有些鼠两端的大臣再也不敢胡思乱想了他们除了将头垂得更低屁股撅得更高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想法了。而那些不肯下跪的大臣们也没有幸免随着郑森的一声令下士兵们摁着他们的脑袋将他们摁在了地上。
按照最传统的礼仪结束了三跪九叩之礼众大臣在林清华代天子而的命令声中重新站了起来虽然他们人人面色古怪但毕竟再也没有人出来捣乱。
众人的心里是矛盾的虽然他们很想表现一番以示自己对于大明朝的忠心但由于搞不清楚将两位手握重兵的权臣惹怒了会是什么样的下场因而始终无人带头闹事所以众人只好明哲保身了。不过在这些人中还是有不少人是满心欢喜的就比如那侯方域等人他们曾经被林清华搭救过自然知道林清华的秉性既然如今林清华已经得势那么他们自然也就可能傍上一棵大树而这棵大树无论如何也不容易象桂王那样倾倒了。
新天子无话可说众大臣也无道贺之语一时之间倒变得有些冷场了。
侯方域有心表现一番于是便走出班列向两位天子奏道:“如今登基大典已毕臣恭贺两位天子身登大宝。按照惯例新天子登基理应改元先前唐王殿下的年号恐怕是不能用了所以还需另改一个望两位天子示下。”
端坐于龙椅之上的两位皇帝分别将目光投向站在自己身边的两位臣子向他们征求意见。
郑森先话他轻轻咳嗽了两声小声对林清华说道:“先前曾议定唐王殿下的年号为‘隆武’不过现在肯定是不能用了。桂王殿下先前的年号为‘永历’这个年号恐怕也不能用了。桂王殿下登基在前唐王殿下登基在后所以以郑某之见不如将这两个年号掐头去尾定为‘永武’或者‘永隆’如何?”
林清华摇头道:“不妥不妥!新朝要有新气象旧的年号自然不好再用了。”
郑森问道:“那依公爷的主意……”
林清华正色道:“既然咱们是模仿西周的‘共和行政’所以依我看不如年号也用‘共和’二字这样一来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共和?哦有点儿意思那就改明年为共和元年?”郑森显然也很喜欢新奇的东西。
林清华摇头道:“这样一来就显不出‘共和’二字的悠久历史了不如就从周厉王出逃那一年算起吧。”
“啊?”郑森显然被吓住了“这个……这个从何说起呢?”
林清华说道:“史书上说西周是以德立天下治诸侯所有的读书人都这样认为所以这样一来说三道四的人就能少一点儿。我隐约记得周厉王出逃是在公元前841年那么就是说今年应该是……”林清华在心里盘算着“八百四十一加一千六百四十九等于……”
郑森好奇的打断了林清华的沉思问道:“公元?公元是何年号?”
林清华敷衍道:“这是西洋人的年号跟咱们没多大关系。”他继续在心里算了一会儿便说道:“这样算来今年应该是共和二千四百九十年。”
郑森摇头道:“这样似乎有些不妥这样一算就是好几千年莫非以后就这样加下去?”
林清华点头道:“正是!就这样一直加下去而且换皇帝也不再换年号了。”
郑森摇头道:“不妥不妥!还是不妥!不如就按照我说的叫‘永隆’吧。”
林清华说道:“‘共和’好些。”
郑森坚持道:“还是用‘永隆’好些。”
底下众臣见二人又开始互相角劲心中暗叫不妙纷纷东张西望试图预先找个藏身之处一旦双方开打立即逃之夭夭。
侯方域知道不能再让二人这么争执下去于是奏道:“下官以为二位大人所起年号均甚妥当不如都用吧。”
这下轮到林清华与郑森吃惊了他们看着站在底下的侯方域齐声赞道:“好主意!”随后便不再争执两人略微推辞一番当即由郑森宣布明年改元“永隆”同时使用林清华起的年号“共和”以示公平。
新天子登基自然免不了要大封功臣大赦天下于是乎众大臣每人均有封赏而作为拥立有功的二位实权人物林清华与郑森更是权势熏天二人不仅同日升任辅大学士而且还各自得到了掌管皇帝国玺的权利。同时作为掌管天下兵马的两位大将军林清华与郑森也得到了朝廷的认可经过两人一番紧张而拖沓的讨价还价林清华得到了“天下兵马大元帅”的头衔而郑森则得到了“天下兵马副元帅”的头衔而且郑森还被封为“靖海公”。
作为必要的平衡手段二人全部都在皇宫旁边设立元帅府由于林清华的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东边所以又被称为“东帅府”而郑森则将元帅府选址为皇宫的西边因此又被称为“西帅府”。为了有效的维持元帅府与皇宫周围的秩序两人不得不拿出大把的银子买下这一带的土地围绕着各自的元帅府修建了一些规模宏大的兵营既可保护自己安全又可就近监视朝廷。
为了有效的维护自己的利益林清华与郑森将一些不肯听命的大臣清洗出朝廷并各自拉拢一批文人士绅大臣或在朝中做官或在府中入幕牢牢的将朝政把持住。
至此大明朝的又一次权利分配暂时结束历史上一个新的时代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