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王辅之
张轩说服了张质之后,会议的调子就定下来了。
自然是如何支援才曹宗瑜。
张质一些事情并没有说错。
曹宗瑜的后勤线有些单薄,要穿过伏牛山,山路难行,想要依靠这一条补给线,支撑几十万大军,而今已经是极限了。
再往曹宗瑜那边堆积军队,只会增加后勤负担。
但是想派出军队,别道出击,与曹宗瑜会师在洛阳城下,却也找不到军队。
豫东大平原之上,一来人烟稀少,根本找不到多少补给,二来清军骑兵在这样的地势上占据优势,最少想要阻塞大军,轻松的很。
让南阳地方攻关中,倒是一个办法。
但是关中四塞绝非说说那么简单。即便破了武关,也并非没有可以抵挡夏军的地形。
唯一能派上用场的是李定国。
于是张轩立即下令给李定国,让他北攻陕西,下关中,如果顺利的话,与曹宗瑜会师于洛阳城下,如果不顺利的话。
就牵制关中清军,让他们不能一矢而东。
其余的各种调遣也不用说。
甚至连郑成功在辽东也被催促进攻,让他分散东虏的注意力。
只是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难解曹宗瑜燃眉之急。
“我要不要御驾亲征。”张轩将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心中暗暗嘀咕道。
只是他还没有想过,他去洛阳利弊如何,就听李国辅来报,说道:“枢密院佥事傅山求见。”
枢密院佥事,这个官职乃是傅山的新官衔。
大战一起,各种情报纷纷而来,枢密院之中,也少一个主管情报的官员。张轩就用了傅山。
傅山也是常来张轩这边汇报情报。
傅山来了之后,行礼之后,说道:“臣有一计,或许可以助唐王一臂之力。”
张轩说道:“爱卿请讲。”
傅山说道:“臣乃山西,在山西之中有些故旧亲朋。山西参将王辅之为前明姜襄旧部,素来心怀大义。而今唐王大胜东虏。声震天下,臣愿意前去山西,说服王辅之,起兵响应朝廷大军。”
张轩一听,王辅之这个名字,似乎有一些熟悉。
“王辅之信得过吗?”张轩问道。
傅山说道:“王辅之是聪明人。天下大势,他决计能看明白。而王辅之素有勇力,人称马鹞子,临阵破敌,无人能及,曾经在姜襄麾下力挫阿济格。阿济格爱其勇,才免于一死。”
“在西北边军之中,向来很有威望,只要王辅之
登高响应,山西必然大乱,上可威胁北京,下可威胁洛阳,中可截断北京与西北的联系。”
“百利而无一害。”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那就拜托先生了,只要王辅之愿意起兵,朕不吝啬封侯之赏。至于其他赏格,先生尽管许诺便是了,朕一概批准。”
傅山说道:“臣定当劝王辅之反正。”
张轩一答应,傅山就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带着数名卫士,沿着汝宁,开封一线北上。
如果在太平时节,这一条路乃是天下要冲之所在,但是而今这一条路上,荒凉无比,甚至半路有猛虎出没其间。
傅山渡过黄河,直奔太原而去。只是来到太原之后,稍稍一打听,才知道,王辅之已经被派遣南下了。
他又一路南下,在临汾追上了王辅之。
傅山换了一声郎中的衣服,去王辅之军营之中求见,王辅之亲兵见了,立即将傅山请进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傅道人是一等一的神医。
他们这些在刀头舔血的人,自然知道有一个好郎中是多么重要。
王辅之见了傅山,也微微吃惊,说道:“傅道长,你怎么来了?”
傅山笑道:“多年不见,将军风采依旧。”
不得不说,王辅之相貌堂堂,看上去是人中龙凤,一身锦袍,英气勃发。夺人眼球。
傅山续道:“我本来在河北游医,见天下动荡不安。只想回家,赶到临汾,见将军在此,来向将军打听一下,而今北方哪里可以安身?”
王辅之长叹一声,说道:“小乱居城,大乱居乡,我想道长还是找一个深山道观,避上一两年为好。”
傅山听了,故作大吃一惊,说道:“难不成连太原城都不安全了?”
王辅之摇摇头,带着一丝苦涩说道:“不好说。”
傅山说道:“那将军还去洛阳,我听说洛阳城下打得尸山血海的,连八旗正蓝旗几乎全折在城下。”
“将军此去,能得了好吗?”
王辅之说道:“军令不得不从。”
傅山说道:“东虏于将军有何恩惠,即便必死也要报东虏。”
王辅之微微一叹,说道:“哪里有什么恩惠,老王爷倒是与我活命之恩,只是这到底是恩还是仇,还真不好说。”
王辅之所说的老王爷就是阿济格。
阿济格倒是放过了王辅之,但是没有放过大同城中其他人。
大同之屠。也是北方大规模屠杀之一。
王辅之真不知道感激阿济格,还是恨阿济格了。
至于顺治对他还真没有什么恩义。
历史顺治亲政之后,重用王辅之,才让王辅之成为方面重将,这也是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派人劝降王辅之,王辅之愿意听从的原因。
当然了,王辅之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今,顺治刚刚亲政,就已经天下大乱了。哪里有时间关心王辅之。
傅山声音微微一变,说道:“如此我给将军指一条路如何?”
王辅之目光微微一凝,顿时觉得这傅山可能不是来叙旧的,也打起精神来了,说道:“傅道长有什么教我?”
傅山说道:“东虏对将军既没有恩义,而今东虏大势已去,将军何不为东虏效死吗?我乃大夏枢密院佥事,只要将军愿意投奔我朝,起义反正,封侯之赏就在眼前。”
王辅之听了,心中猛地跳快了一拍。
不知道是担心还是激动,不过对于背弃清廷,他可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这也是东虏的薄弱项。
天下人心,在康熙平定三藩之前,一直都没有在清廷这边。
而王辅之固然英勇,但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也是先从义军,再投明军,又投清军,大同守军皆死,唯独他投靠阿济格而活。
就可以看出,王辅之的道德底线了。
王辅之甚至有一个外号,叫做:“活吕布。”
不知道是因为他作战英勇,还是他的三姓家奴?再或者是他的相貌英俊,亦或者三者都有之。
王辅之说道:“我不过区区数千兵马,还多有忠于东虏之人,临汾虽然空虚,但是关中,洛阳都有重兵,我在此刻举反旗,数日之内,死无葬身之地。”
“道长莫要害我。”
傅山听了,一颗心落到肚子里了。
这种在敌人后方策反之事,一个不好,就身首异处了。即便傅山来之前,已经揣摩过不知道多少次。
但依然很担心。
但是他听了王辅之的话,立即不担心了。
因为王辅之看似拒绝,却一点也没有将傅山交给清廷的意思,这表明什么?这不就是表明王辅之已经心动了。
剩下的不过是价格而已。
这一点,傅山更是一点也不担心了。张轩给他的权限极大,几乎没有限制。
当然了傅山也是有分寸的。说道:“将军自己说,太原都有战乱之险,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东虏这一条船要沉了。良禽择木而栖,而今将军投奔朝廷,得开国爵位,世袭罔顾,子孙世代与国同休。”
“一死无葬身,一百代富贵。不要告诉我将军不知道该怎么选?”
张轩说服了张质之后,会议的调子就定下来了。
自然是如何支援才曹宗瑜。
张质一些事情并没有说错。
曹宗瑜的后勤线有些单薄,要穿过伏牛山,山路难行,想要依靠这一条补给线,支撑几十万大军,而今已经是极限了。
再往曹宗瑜那边堆积军队,只会增加后勤负担。
但是想派出军队,别道出击,与曹宗瑜会师在洛阳城下,却也找不到军队。
豫东大平原之上,一来人烟稀少,根本找不到多少补给,二来清军骑兵在这样的地势上占据优势,最少想要阻塞大军,轻松的很。
让南阳地方攻关中,倒是一个办法。
但是关中四塞绝非说说那么简单。即便破了武关,也并非没有可以抵挡夏军的地形。
唯一能派上用场的是李定国。
于是张轩立即下令给李定国,让他北攻陕西,下关中,如果顺利的话,与曹宗瑜会师于洛阳城下,如果不顺利的话。
就牵制关中清军,让他们不能一矢而东。
其余的各种调遣也不用说。
甚至连郑成功在辽东也被催促进攻,让他分散东虏的注意力。
只是这些事情,这些事情,难解曹宗瑜燃眉之急。
“我要不要御驾亲征。”张轩将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心中暗暗嘀咕道。
只是他还没有想过,他去洛阳利弊如何,就听李国辅来报,说道:“枢密院佥事傅山求见。”
枢密院佥事,这个官职乃是傅山的新官衔。
大战一起,各种情报纷纷而来,枢密院之中,也少一个主管情报的官员。张轩就用了傅山。
傅山也是常来张轩这边汇报情报。
傅山来了之后,行礼之后,说道:“臣有一计,或许可以助唐王一臂之力。”
张轩说道:“爱卿请讲。”
傅山说道:“臣乃山西,在山西之中有些故旧亲朋。山西参将王辅之为前明姜襄旧部,素来心怀大义。而今唐王大胜东虏。声震天下,臣愿意前去山西,说服王辅之,起兵响应朝廷大军。”
张轩一听,王辅之这个名字,似乎有一些熟悉。
“王辅之信得过吗?”张轩问道。
傅山说道:“王辅之是聪明人。天下大势,他决计能看明白。而王辅之素有勇力,人称马鹞子,临阵破敌,无人能及,曾经在姜襄麾下力挫阿济格。阿济格爱其勇,才免于一死。”
“在西北边军之中,向来很有威望,只要王辅之
登高响应,山西必然大乱,上可威胁北京,下可威胁洛阳,中可截断北京与西北的联系。”
“百利而无一害。”
张轩沉吟一会儿,说道:“那就拜托先生了,只要王辅之愿意起兵,朕不吝啬封侯之赏。至于其他赏格,先生尽管许诺便是了,朕一概批准。”
傅山说道:“臣定当劝王辅之反正。”
张轩一答应,傅山就立即开始行动起来。
带着数名卫士,沿着汝宁,开封一线北上。
如果在太平时节,这一条路乃是天下要冲之所在,但是而今这一条路上,荒凉无比,甚至半路有猛虎出没其间。
傅山渡过黄河,直奔太原而去。只是来到太原之后,稍稍一打听,才知道,王辅之已经被派遣南下了。
他又一路南下,在临汾追上了王辅之。
傅山换了一声郎中的衣服,去王辅之军营之中求见,王辅之亲兵见了,立即将傅山请进去。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位傅道人是一等一的神医。
他们这些在刀头舔血的人,自然知道有一个好郎中是多么重要。
王辅之见了傅山,也微微吃惊,说道:“傅道长,你怎么来了?”
傅山笑道:“多年不见,将军风采依旧。”
不得不说,王辅之相貌堂堂,看上去是人中龙凤,一身锦袍,英气勃发。夺人眼球。
傅山续道:“我本来在河北游医,见天下动荡不安。只想回家,赶到临汾,见将军在此,来向将军打听一下,而今北方哪里可以安身?”
王辅之长叹一声,说道:“小乱居城,大乱居乡,我想道长还是找一个深山道观,避上一两年为好。”
傅山听了,故作大吃一惊,说道:“难不成连太原城都不安全了?”
王辅之摇摇头,带着一丝苦涩说道:“不好说。”
傅山说道:“那将军还去洛阳,我听说洛阳城下打得尸山血海的,连八旗正蓝旗几乎全折在城下。”
“将军此去,能得了好吗?”
王辅之说道:“军令不得不从。”
傅山说道:“东虏于将军有何恩惠,即便必死也要报东虏。”
王辅之微微一叹,说道:“哪里有什么恩惠,老王爷倒是与我活命之恩,只是这到底是恩还是仇,还真不好说。”
王辅之所说的老王爷就是阿济格。
阿济格倒是放过了王辅之,但是没有放过大同城中其他人。
大同之屠。也是北方大规模屠杀之一。
王辅之真不知道感激阿济格,还是恨阿济格了。
至于顺治对他还真没有什么恩义。
历史顺治亲政之后,重用王辅之,才让王辅之成为方面重将,这也是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派人劝降王辅之,王辅之愿意听从的原因。
当然了,王辅之最后也没有什么好下场。
而今,顺治刚刚亲政,就已经天下大乱了。哪里有时间关心王辅之。
傅山声音微微一变,说道:“如此我给将军指一条路如何?”
王辅之目光微微一凝,顿时觉得这傅山可能不是来叙旧的,也打起精神来了,说道:“傅道长有什么教我?”
傅山说道:“东虏对将军既没有恩义,而今东虏大势已去,将军何不为东虏效死吗?我乃大夏枢密院佥事,只要将军愿意投奔我朝,起义反正,封侯之赏就在眼前。”
王辅之听了,心中猛地跳快了一拍。
不知道是担心还是激动,不过对于背弃清廷,他可是没有一点心理负担。这也是东虏的薄弱项。
天下人心,在康熙平定三藩之前,一直都没有在清廷这边。
而王辅之固然英勇,但也不是什么好鸟,他也是先从义军,再投明军,又投清军,大同守军皆死,唯独他投靠阿济格而活。
就可以看出,王辅之的道德底线了。
王辅之甚至有一个外号,叫做:“活吕布。”
不知道是因为他作战英勇,还是他的三姓家奴?再或者是他的相貌英俊,亦或者三者都有之。
王辅之说道:“我不过区区数千兵马,还多有忠于东虏之人,临汾虽然空虚,但是关中,洛阳都有重兵,我在此刻举反旗,数日之内,死无葬身之地。”
“道长莫要害我。”
傅山听了,一颗心落到肚子里了。
这种在敌人后方策反之事,一个不好,就身首异处了。即便傅山来之前,已经揣摩过不知道多少次。
但依然很担心。
但是他听了王辅之的话,立即不担心了。
因为王辅之看似拒绝,却一点也没有将傅山交给清廷的意思,这表明什么?这不就是表明王辅之已经心动了。
剩下的不过是价格而已。
这一点,傅山更是一点也不担心了。张轩给他的权限极大,几乎没有限制。
当然了傅山也是有分寸的。说道:“将军自己说,太原都有战乱之险,可见英雄所见略同,东虏这一条船要沉了。良禽择木而栖,而今将军投奔朝廷,得开国爵位,世袭罔顾,子孙世代与国同休。”
“一死无葬身,一百代富贵。不要告诉我将军不知道该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