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分置三军
说起来,张轩已经给了他们不少好处了。
夏承明制。
这一点倒不是罗氏想,而是他们没有时间多做变动,而且也不懂该怎么变动。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朱元璋的,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对上层建筑,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朱元璋那一套,是好是坏,但却影响了明清两朝六百年。
不管是罗汝才,还是罗玉龙即便他们有时间,他们面对明朝的体制,也不过是修修补补的。甚至连弊端都继承了。比如根本没有将这些公侯的禄米给实,一就是说,这些人的爵位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爵位俸禄倒不是没有。只是按照明朝的规矩下发的。
但是明朝对那些勋贵的俸禄,能拖的拖,能欠的欠。反正这些勋贵也不靠这些俸禄吃饭。
而夏朝立国以来,财政一直都很紧张的,如果按照这些爵位发禄米的话,最少十几万石粮食,都没有了。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云贵两省的赋税加起来,大抵就这些而已。
所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都过去了,反正这些将领真正弄钱的地方,也不在这死俸禄上面。都是有实权带兵,手指缝里,稍稍漏一点,就够一年几十年富贵了。张轩也是从下面走上来的,实在是太门清了。
不说,这种吃空饷,截军资,倒卖军中物资,走私回易这些犯军法的勾当,单单是攻占一地后,地面士绅的犒劳,乃至于战利品的划分,这种放在明面上都没有问题的项目,都能够几千几万两的捞银子。
因为后两项的前提是打赢战事,张轩并不准备限制,甚至准备写进军法之中,好让他们有个名正言顺的来钱的路子,但是前提是能打赢。打不赢的话,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张轩也是懂的。
不过,这个政策,仅仅是能压缩一下夏军这百万大军之中的水分,真正想要将兵额压下去,还有下每年的做法。
张轩也不让王进才说了,自己说道:“先帝在时,将大军分为两部,为外镇,与禁军。而今朕欲在两军之外,再设一军,曰屯军。”
“我军与东虏对峙,边境何止万里,边境之上,自然是边军,又诸位将军统领,待遇与禁军无二。朕因形式变化,特别做出调整,禁军分为三部,
分别为江北大营,与江南大营。与西京大营。江北大营驻守江北,捍卫南京,而江南大营驻守江南,坐镇南京,由朕亲自统领。西京大营自然驻扎武昌,为后备。而边军,沿长江而西,设安庆镇,信阳镇,与襄阳镇,此为北方防线,因山设险,因河设阻。备清军南下,而西侧设重庆镇,与云贵总督府,防御吴三桂。”
“朕准备总计,这三营四镇一府总计兵额六十万。为国家正兵。而长江水师,东海水师,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五大水师不计算在内。此事单独商议。”
“诸位也看到了,禁军与边军或在北,或在西,而湖南,江西,两广,浙江,福建,皆没有驻军。”
“这里固然身处腹地,但是大战以来,土匪草寇横行,干涉民生,不可无兵镇守。故而朕准备将前线撤下的老弱病,等不堪为战的士卒,调入内地,设总兵官管辖,每省设一总兵,位在巡抚之下,统领本地驻军,并负责边军与禁军的兵额征补。以后非战时,大军缺兵,当行文枢密院,而枢密院当统合各总兵官,派人征兵,并增补前线。当然在战事各将军都有便宜行事之权。”
张轩的意识很明显了,那就是增加枢密院的权威。对前线将领加以制衡。之前很多事情都有章程,都是张轩制定的章程,但是制定出章程,与将这章程落实之间,的确有天地之差。
而此刻张轩是动真格了。
说实话,这些事情下面的诸将,虽然吃惊,但是都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而今张轩是皇帝,张轩之前的很多政令意见,被不知道多少人翻出来看,而且张轩也是有足够的威望,将所以意见给压下来。
自然没有人有异议。
李定国说道:“陛下所言,乃真知灼见,老成谋国之言。臣等无不佩服。只是如此一来,这兵额似乎没有减多少?”
李定国自己必须表明态度,因为在座所有人之中,有能力反对张轩政令的人,只有李定国一个人而已。
张轩说道:“屯军,屯军,顾名思义,自然是屯田之军了。”
“陛下可是想用卫所?”高一功说道。
“是也不是。”张轩说道:“卫所不堪为用,朕岂能不知道,当局势稳定下来,朕就废卫改县。除却少数卫所之外,其余皆改隶属于内阁。但是屯兵当为正兵饷银的一半,剩下的以田地补之。而今各省无不有大战,百姓抛荒。正好为屯兵之用。只是这屯兵,不用另立军籍。也不过是过渡政策,将
来朝廷财政宽裕了,都是国家经制之兵。而且各省兵额也需要各省报上来,恐怕不会太多。不过即便老卒,朕也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不会亏待为朝廷流过血的人。”
在节省财政开支之上,屯田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
“陛下,兵额之事-----?”许都说道。
许都一句话,可以说是正中问题核心。张轩的表态,就这消减兵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消减谁的,消减多少,却是可以争论的事情。
张轩说道:“三大营各十万为禁军,至于其他的怎么分,就要诸位的意见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朕要是在前面,就是兵额确定了。你们未必会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张轩这一句话,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泼了下来。让他们失去了争执的心思。原本他们都想让自己多留下一些人马,毕竟当兵打仗,谁不想人多一点。
而今却只好安实际情况来。
袁时中首先说道:“安庆镇的人马不用过多,安庆在两京之中,有长江水道相连,大军支援不过三五日必到,故而以臣之见,如果向从安庆出兵北上,可发禁军,如果仅仅是放手的话,四万兵额就足够了,只是先前在安庆以北有屯田,却不知道这一部分该怎么办?”
张轩心中微微头疼,但是他也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一刀切的,说道:“设安庆总兵,负责这些屯兵。不过,这些士卒专司屯田,人数不得超过两万。”
袁时中继续说道:“信阳镇多处山中,地势险要,又有西京做后盾,仅仅是防守的话,可以多备火器,人数不用太多,臣以为三万精兵足够了。”
张轩目光扫了一下其他人,看他们也没有正意见。张轩也听出来了,袁时中是往低里面说,信阳与安庆两镇,都是防守有余,进攻却是不能的。
如果想进攻,必须禁军出发。
“陛下,”高士衡说道:“襄阳镇非十万兵马不可。”随即他细细说道:“襄阳乃已天下要冲所在,且四川沦于贼手,襄阳三面接敌,北临敌洛阳,西北临敌武关,西临敌四川。有孤悬之势,非重兵不得镇守,非重将不得坐镇。请陛下明鉴。”
张轩听了,也暗暗点头,知道襄阳的形式不易。而今的襄阳镇不仅仅是襄阳一府,北有南阳府,西有郧阳府。说是接敌三面,一点也不夸张。但是这一下子要十万兵额,李定国会答应吗?
说起来,张轩已经给了他们不少好处了。
夏承明制。
这一点倒不是罗氏想,而是他们没有时间多做变动,而且也不懂该怎么变动。并非每一个人都是朱元璋的,虽然出身贫寒,但是对上层建筑,有自己的想法,不管朱元璋那一套,是好是坏,但却影响了明清两朝六百年。
不管是罗汝才,还是罗玉龙即便他们有时间,他们面对明朝的体制,也不过是修修补补的。甚至连弊端都继承了。比如根本没有将这些公侯的禄米给实,一就是说,这些人的爵位不过是一个虚名而已。爵位俸禄倒不是没有。只是按照明朝的规矩下发的。
但是明朝对那些勋贵的俸禄,能拖的拖,能欠的欠。反正这些勋贵也不靠这些俸禄吃饭。
而夏朝立国以来,财政一直都很紧张的,如果按照这些爵位发禄米的话,最少十几万石粮食,都没有了。
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要知道,云贵两省的赋税加起来,大抵就这些而已。
所以就这样稀里糊涂的都过去了,反正这些将领真正弄钱的地方,也不在这死俸禄上面。都是有实权带兵,手指缝里,稍稍漏一点,就够一年几十年富贵了。张轩也是从下面走上来的,实在是太门清了。
不说,这种吃空饷,截军资,倒卖军中物资,走私回易这些犯军法的勾当,单单是攻占一地后,地面士绅的犒劳,乃至于战利品的划分,这种放在明面上都没有问题的项目,都能够几千几万两的捞银子。
因为后两项的前提是打赢战事,张轩并不准备限制,甚至准备写进军法之中,好让他们有个名正言顺的来钱的路子,但是前提是能打赢。打不赢的话,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水至清则无鱼的道理,张轩也是懂的。
不过,这个政策,仅仅是能压缩一下夏军这百万大军之中的水分,真正想要将兵额压下去,还有下每年的做法。
张轩也不让王进才说了,自己说道:“先帝在时,将大军分为两部,为外镇,与禁军。而今朕欲在两军之外,再设一军,曰屯军。”
“我军与东虏对峙,边境何止万里,边境之上,自然是边军,又诸位将军统领,待遇与禁军无二。朕因形式变化,特别做出调整,禁军分为三部,
分别为江北大营,与江南大营。与西京大营。江北大营驻守江北,捍卫南京,而江南大营驻守江南,坐镇南京,由朕亲自统领。西京大营自然驻扎武昌,为后备。而边军,沿长江而西,设安庆镇,信阳镇,与襄阳镇,此为北方防线,因山设险,因河设阻。备清军南下,而西侧设重庆镇,与云贵总督府,防御吴三桂。”
“朕准备总计,这三营四镇一府总计兵额六十万。为国家正兵。而长江水师,东海水师,浙江水师,福建水师,广东水师,五大水师不计算在内。此事单独商议。”
“诸位也看到了,禁军与边军或在北,或在西,而湖南,江西,两广,浙江,福建,皆没有驻军。”
“这里固然身处腹地,但是大战以来,土匪草寇横行,干涉民生,不可无兵镇守。故而朕准备将前线撤下的老弱病,等不堪为战的士卒,调入内地,设总兵官管辖,每省设一总兵,位在巡抚之下,统领本地驻军,并负责边军与禁军的兵额征补。以后非战时,大军缺兵,当行文枢密院,而枢密院当统合各总兵官,派人征兵,并增补前线。当然在战事各将军都有便宜行事之权。”
张轩的意识很明显了,那就是增加枢密院的权威。对前线将领加以制衡。之前很多事情都有章程,都是张轩制定的章程,但是制定出章程,与将这章程落实之间,的确有天地之差。
而此刻张轩是动真格了。
说实话,这些事情下面的诸将,虽然吃惊,但是都是有心理准备的。毕竟而今张轩是皇帝,张轩之前的很多政令意见,被不知道多少人翻出来看,而且张轩也是有足够的威望,将所以意见给压下来。
自然没有人有异议。
李定国说道:“陛下所言,乃真知灼见,老成谋国之言。臣等无不佩服。只是如此一来,这兵额似乎没有减多少?”
李定国自己必须表明态度,因为在座所有人之中,有能力反对张轩政令的人,只有李定国一个人而已。
张轩说道:“屯军,屯军,顾名思义,自然是屯田之军了。”
“陛下可是想用卫所?”高一功说道。
“是也不是。”张轩说道:“卫所不堪为用,朕岂能不知道,当局势稳定下来,朕就废卫改县。除却少数卫所之外,其余皆改隶属于内阁。但是屯兵当为正兵饷银的一半,剩下的以田地补之。而今各省无不有大战,百姓抛荒。正好为屯兵之用。只是这屯兵,不用另立军籍。也不过是过渡政策,将
来朝廷财政宽裕了,都是国家经制之兵。而且各省兵额也需要各省报上来,恐怕不会太多。不过即便老卒,朕也会安排的妥妥当当的。不会亏待为朝廷流过血的人。”
在节省财政开支之上,屯田实在是太方便不过了。
“陛下,兵额之事-----?”许都说道。
许都一句话,可以说是正中问题核心。张轩的表态,就这消减兵额,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但是消减谁的,消减多少,却是可以争论的事情。
张轩说道:“三大营各十万为禁军,至于其他的怎么分,就要诸位的意见了。不过有一件事情,朕要是在前面,就是兵额确定了。你们未必会在原来的位置上,还是实事求是的好。”
张轩这一句话,就好像是一盆冷水泼了下来。让他们失去了争执的心思。原本他们都想让自己多留下一些人马,毕竟当兵打仗,谁不想人多一点。
而今却只好安实际情况来。
袁时中首先说道:“安庆镇的人马不用过多,安庆在两京之中,有长江水道相连,大军支援不过三五日必到,故而以臣之见,如果向从安庆出兵北上,可发禁军,如果仅仅是放手的话,四万兵额就足够了,只是先前在安庆以北有屯田,却不知道这一部分该怎么办?”
张轩心中微微头疼,但是他也知道很多事情。是不能一刀切的,说道:“设安庆总兵,负责这些屯兵。不过,这些士卒专司屯田,人数不得超过两万。”
袁时中继续说道:“信阳镇多处山中,地势险要,又有西京做后盾,仅仅是防守的话,可以多备火器,人数不用太多,臣以为三万精兵足够了。”
张轩目光扫了一下其他人,看他们也没有正意见。张轩也听出来了,袁时中是往低里面说,信阳与安庆两镇,都是防守有余,进攻却是不能的。
如果想进攻,必须禁军出发。
“陛下,”高士衡说道:“襄阳镇非十万兵马不可。”随即他细细说道:“襄阳乃已天下要冲所在,且四川沦于贼手,襄阳三面接敌,北临敌洛阳,西北临敌武关,西临敌四川。有孤悬之势,非重兵不得镇守,非重将不得坐镇。请陛下明鉴。”
张轩听了,也暗暗点头,知道襄阳的形式不易。而今的襄阳镇不仅仅是襄阳一府,北有南阳府,西有郧阳府。说是接敌三面,一点也不夸张。但是这一下子要十万兵额,李定国会答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