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书生面面相觑。

    翁同龢、盛宣怀也是一脸茫然,显然也不知道答案。林海、光绪、梁启三人面露微笑,光绪对林海说:“想不到这女子倒是学贯中西,实在难得。”

    书生们小声议论起来,女子冷眼看着他们。过了一会儿,那个摇着折扇的书生沮丧的走了出来,脑袋偏在一边,拱了拱手,丧气地说:“你说的‘爱曲二欧’为何物,我等不知,请赐教。”

    女子得意的一笑,说道:“你们听好了,h2o是化学里水的名字。”

    众书生一听俱怒了。摇折扇的:“原来就是水,不过是个别称,这算什么学问?我们那嘎达还管女人叫曲芷呢,我若问你曲芷是何物,你又答得上来么?”

    女子冷笑道:“你竟说这是别称?你只怕连化学为何物都不知道吧?”

    摇折扇的:“化学为何物?”

    林海叹了口气,心想:几百年来,中国的教育就教出这么一些腐儒,如今落后挨打真可说是自食其果。

    女子有才学,性格又泼辣,作记者再适合不过了。林海走到梁启身边,拿起女子填写的个子资料看了看,想记下她的名字,以便稍后择取。

    在姓名一格,赫然填写着一个了不起的名字。

    “秋瑾!”林海失声大叫。

    这个女子,竟然就是中国革命之急先锋,女强人,号称鉴湖女侠的秋瑾!

    秋瑾也是林海比较欣赏的一个人,这个人简直就是一个女版的谭嗣同。

    谭嗣同善文章,好任侠,长于剑术;秋瑾习文练武,性豪侠,在日本留学时上街都带着大刀(汗)。

    谭嗣同变法失败,本来有机会逃亡国外,却以死殉变法事业,并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秋瑾在安庆起义失败后,拒绝了离开绍兴的一切劝告,坚守总部,表示“革命要流血才会成功”。

    谭嗣同就义前,留下“去留肝胆两昆仑”;秋瑾牺牲前,写下“秋风秋雨愁煞人”。

    只是一个男人这样显得很帅,可是女人这样却不那么可爱。

    秋瑾听到有人呼喊她的名字,转头惊讶的问林海:“你知道我的名字?”

    林海晃了晃手中的资料,表示自己是从上面获知的,同时说道:“秋小姐,鄙人徐志摩,《中华日报》出资者。刚才听了小姐一番言论,觉得你说的话很有道理,既然英国的女人可以做工,为何我中国女人不可以?在这一点上,我们的确应该向英国人学习。秋小姐有学识,有胆识,足以胜任记者之职,我代表《中华日报》欢迎你加入我们的团队。”

    秋瑾眼睛亮了,这个徐志摩对她女子的身份毫不介意,仅这一点就让她十分佩服。

    “徐先生,我听说过你的大名,你在湖广很办了几件大事。”秋瑾狡黠的一笑,说道:“不过刚才你说的一句话我却不同意,在用女工方面,我们不能都向英国学习,英国女工付出的劳动和男工一样,得到的薪资却仅为男工的五分之一,这一点我们不能学。”

    林海微笑着问:“那你觉得应该怎样?”

    秋瑾说:“男女平等,男工的薪水是多少,女工的薪水也得是多少。”

    在场的书生们又开始窃窃议论起来,显然对秋瑾的贪婪强烈不满,甚至连光绪都皱了皱眉,林海却哈哈大笑,说道:“好一个秋瑾,好一个男女平等。好,你的薪水就和其他记者一样,不过如果你做不好工作,我是要扣你薪水的。”

    “没有问题!”秋瑾大喜,她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可是即使女人也无法认同她的思想,想不到第一个赞同男女平等的竟然是一个男人。

    “徐兄,恭喜你的报社得到一员大将。”光绪微笑着对林海贺喜。

    ……

    林海得到的远不止一员大将。当天晚上,林海在旅店会见了报社的骨干,康有为等人都显得很高兴,因为招募会的第一天非常成功,应募的人整体素质很高。本来只准备招募十名编辑,但康有为却招了十三个人,这十三个人都是小有名气的青年才俊,康有为是一个都舍不得剃掉。

    十三个名字中,又有一个名闻遐迩的名字:章炳麟。

    章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学者,古学大师,研究范围涉及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在十九世纪末的中国文化界,有的人提倡西学,有的人维护旧学,章太炎却是少有的能把新旧两种学术融会贯通的人,他对中华文化和近代教育做出的贡献不可磨灭。

    销售人员的名单也有惊喜。

    按理说,招募报纸的销售人员,考核的是身体条件、机灵劲,对学问是没有要求的,而且有学问的人也不可能卖报纸,但林海却仍然在谭嗣同递交的长长的名单中现了一个熟悉的名字:陈天华。

    林海的第一感觉是,这肯定不是那个写下《猛回头》、《警世钟》的陈天华,应该是同名之人。但是当他向谭嗣同询问这个人时,谭嗣同却对这个名字印象非常深刻,他兴致勃勃的告诉林海:这个不满二十岁的青年非常好学,他一手提着篮子,一手捧着书本,篮子里一半装着买卖的货物,一半装的是书籍,而且他谈吐得当,才思敏捷,绝非池中之物,以后一定会成为名震中国的人物。

    谭嗣同能够这样夸奖一个人,那么他必有出众之处,以致林海也拿不准这到底是不是那个大名鼎鼎的陈天华了,想了想决定将他调入编辑组,先培养一段时间再说。

    直隶总督府,书房。一个年约二十五六岁,长得其貌不扬,眉宇间却流露出一股儒雅之气的青年正静静的站在门边,似乎在等人。过了一会儿,光绪背着双手从远处走了过来,在他的身后,翁同龢、盛宣怀和两个仆人紧紧跟随着。

    光绪走过书房大门时,放缓了脚步,看了青年一眼,然后快步走进书房,翁同龢、盛宣怀和青年也相继进入书房。

    光绪在李鸿章常用的大椅上坐了下来,仆人急忙为他沏了一壶茶。光绪喝了一口,看了看青年,对翁同龢说:“翁大人,这就是你推荐的人吧?”

    翁同龢回答:“是的,皇上。”

    光绪转头问青年:“你叫什么名字,现任的什么职务?”

    青年不卑不恭地回答:“禀告皇上,臣蔡元培,壬辰年(1892年)殿试二甲三十四名,目前在翰林院任庶吉士。”

    庶吉士,相当于实习生,转正以后留任翰林,或者授编修或检讨。自明英宗皇帝后有惯例: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故庶吉士号称“储相”,能成为庶吉士的都有机会平步青云。清朝时汉人大臣中,亦多出于翰林庶吉士。

    能担当庶吉士,可见蔡元培是很受到朝廷重视的。

    光绪又喝了一口茶,对蔡元培说:“有一件事情要你来做。今天有一家报纸在招募编辑、记者,其规模甚大,朕观其是要办成中国第一大报纸。办报是好事,可以开通民智,宣扬国策,但古人说得好,侠以武犯禁,儒以文乱法,我朝缺乏办报的经验,若徐志摩等人不能把控好尺度,恐反而引起社会动乱。蔡元培,明日你与朕一起去见徐志摩,朕推荐你去《中华日报》去做个编辑,你在报社好好做事,同时给朕盯着那一群热血青年,如果有什么不合时宜的言论,不可令其见报。如果你阻止不了就向盛宣怀禀告,由他来处理。”

    蔡元培说:“是。”

    光绪挥了挥手:“就这样,你下去吧。”

    蔡元培说:“是。”倒退着走出书房,才转身离去。

    蔡元培背影消失以后,翁同龢问光绪:“皇上,明天你还要去见徐志摩?你是堂堂帝王之躯,怎可三番两次亲自去见一个庶人?可派人将其召来就是。”

    光绪说:“把他召到直隶总督府?岂不是很容易让他猜出朕的身份?再说徐志摩这个人很有意思,和他聊天时,朕总能感到心情愉悦。明天朕想和他深入谈一谈国家大事,看一看这个人除了经商还有哪些别的才能。”

    翁同龢说:“皇上可是想用此人?”

    光绪摇头说:“不是朕要用此人,而是国家要用此人,国家要展,必须徐志摩这样有真才实学的人。”

    翁同龢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城,皇上和国家有有什么区别?”

    光绪笑道:“翁师傅还记得徐志摩在湖广作的诗么?”

    翁同龢点头说:“记得,那是一好诗。”停了一停,缓缓吟道:“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险,极目楚天舒。神女应犹在,当惊世界殊。子在川上曰,死者如斯夫。”

    光绪淡淡的说:“以诗见人,可见徐志摩这个人有一种凡脱俗的洒脱气质,绝不会为五斗米折腰。这种人心中根本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即使是朕九五之尊,只怕也很难得到他的特别尊重。所以要用这种人,就一定要用国家社稷,天下苍生的名义去请他,这就是君王的御下之道了。”

    翁同龢诚服:“皇上高见。”

章节目录

海煮清末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潘驴邓晓闲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135、好多人才-帝国崛起txt下载精校版,海煮清末,笔趣阁并收藏海煮清末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