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兄富可敌国,仍然承包铁厂,想赚更多的钱,这正是一种只争朝夕的精神。”光绪说:“但我听说汉阳铁厂一直亏损,不知徐兄何以施展妙手扭亏为盈?”
这个问题谭嗣同也想知道,他不觉以期待的目光看向林海,等待着他的答案。
林海不想谈得太具体,笼统的说:“汉阳铁厂一直亏损说明旧的经营管理方式有问题,我会找出铁厂的顽疾,加以改革。”
“但愿徐兄能够成功吧。”光绪叹道:“船小好调头,一家工厂改革容易,一个国家想要变革,却是难上加难。”
“人活于世,何事不难?”谭嗣同闻言,正色说道:“古人云,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革无不从流血而成,未曾有担心困难而不变革的。”
谭嗣同一番话说得光绪十分尴尬。
林海说:“谭兄,变革能否成功并不看流血的多少,流了血却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白流血,还不如捐给红十字会。自古以来,变革是一定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的,这些人可能是统治阶级,也可能是普通百姓,只有妥善解决变革带来的利益冲突才有成功的可能。”
光绪奇道:“变革是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怎会侵害普通百姓的利益?”
林海:“世事无绝对。比如汉阳铁厂,工人的数量严重过需求是导致亏损的一大原因,我要在工厂实行变革,就要裁减工人,这就会触犯工人的利益。”
谭嗣同:“徐兄如果裁减工人,那这些工人岂不是没了生路?”
林海:“我为他们安排其他工作,或者遣散费。”
谭嗣同:“何为遣散费?”
林海:“就是多几个月俸禄,让他有时间寻求谋生之道。”
谭嗣同叹道:“世人都说无商不奸,只听说商人克扣工人薪俸,未曾听说解雇工人还要多薪俸的。徐兄为天下先,真善人也。”
徐志摩是善人,杨云史也不差,这两个人怎么扛上的?谭嗣同想不明白了。
对林海的说法,光绪却不以为然,说道:“徐兄,你为被裁减的工人遣散费,或为其安排工作,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这个世界本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你能帮助他们一时,难道还能一辈子帮助他们?”
这个时代人命贱如草芥,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是看不起草民。林海说:“我能帮就帮一下,反正我的钱多,也用不完。”
光绪说:“你的钱既然用不完,不妨捐献一点给朝廷。现在国家处处都要用钱,前几年太后要修园子,明年又要办大寿,后年又不知道她要折腾出什么名堂。北洋水师的军费连年拖欠,各地驻军的装备也都非常落后。洋务运动停滞不前,如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已经很长时间得不到朝廷拨款,以后国家一旦改革,要用的钱更多。几届户部尚书都被这一个钱字弄得焦头烂额,正需要你这样的爱国商人相助。”
光绪说完,有意无意的看了翁同龢一眼。
作为户部尚书,翁同龢的工作做得无功无过,但无功无过显然不是光绪的期待,若不是因为翁同龢是两代帝师,光绪早就把他撤了。
翁同龢叹道:“户部的钱不多,要钱的地方不少。正所谓一张饼子两张口,喂饱一口饿一口,户部那一点钱真不知道给谁才好。户部尚书如牛负重,难当啊。”
谭嗣同一听这话就火了,怒道:“这算哪门子难事?慈禧太后修园子,办寿宴,竟然可以凌驾于军国大事之上,这真是天下奇闻!”
光绪听了也来劲,却不动声色的说:“谭兄说的何尝不是,可是太后也有她的道理,她说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过六十大寿都要办得体体面面,这样一家人都显得风光,如果办得马马虎虎,就会被人看不起。百姓尤且如此,更何况大清国的太后。若不能操办一番,岂不是让世界各国笑话?这已不仅是她慈禧的面子,更是关乎我泱泱中国的面子问题。”
谭嗣同冷笑道:“无稽之谈!若是和平时代,办一个寿宴倒也无伤大雅,但现在是强盗环立,时刻准备冲进院子来烧杀掠夺,这时候把办海军的钱用来办寿宴,这是开门揖盗!强盗冲进来砸了寿宴,烧了颐和园、烧了紫禁城,有何颜面可存?”
“谭兄之言是矣,但慈禧太后羽翼太多,当今皇帝一时也难以对付她。”光绪叹道:“这户部的一点银子,给了太后是误国,给了北洋水师,太后又不依,这真是难以筹处。”
光绪和谭嗣同谈话之时,林海一直在自斟自饮,悠闲得很。光绪见他的样子似乎是胸有成竹,想到林海是大商人,最善于和钱打交道,何不问一问他有无良策,便对林海说:“户部缺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徐兄是理财专家,不知可有赐教之言?”
“赐教不敢。说到这个问题,我倒有一个小故事想讲一讲。”林海放下酒杯,微笑着说:“某家人贫穷,只有5o文钱的积蓄。临近过年了,父母想为两个女儿买一件礼物,大女儿想买一本书,小女儿想卖一件新衣裳,价格都是5o文,就是说只够买一件。尹兄,如果你是父母,你买哪一件?”
光绪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买书。”
林海笑了笑,又问谭嗣同:“谭兄如何选择?”
谭嗣同回答:“衣裳是俗物,应该买书。”
林海又看向翁同龢。翁同龢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买下书也就无异于买下了衣裳。若是老夫选择,我买书。”
店小二刚好从桌子边走过,听了这句话不屑的说:“这位老先生说的我可不同意,书就是书,衣裳就是衣裳,书里哪有什么衣裳?按我说呀,应该买衣服。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穿。”
翁同龢没想到自己堂堂户部尚书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店员顶撞了一番,这令他颜面扫地,怒道:“你一个店伙计,怎知知识的重要?”
店员笑道:“我一个小伙计,没什么见识,客官慢用。”说完离开。
光绪说:“徐兄是以这个小故事来影射当今的中国。书就是北洋水师,衣裳就是太后的寿宴,徐兄的意思是买书还是买衣裳?”
林海笑道:“两样都买。”
“两样都买?”光绪奇道:“可是只有5o文钱,不是只能买一样么?”
林海说:“有5o文钱,可以拿去做生意,再赚5o文钱,不就两样都能买到了吗?”
“妙啊!”光绪恍然大悟,激动的说:“这是一个何其简单的道理,可是要想出这个办法,却非有卓越的大智慧。徐兄大才,尹某佩服!”
翁同龢却说:“太后6o大寿转瞬即到。这时才想到赚钱,是否太迟?”
林海说:“尹兄以为我那小故事里的衣裳是说的慈禧的寿宴,其实并不正确。说句不敬的话,慈禧的寿辰是她个人的事情,如果她想办,可以用自己的积蓄去办,那么办得多大都不是问题。但她想以国家的钱来为自己办寿,这是对我中国人民的犯罪!若我是户部尚书,就算是一文钱我也不给她。”
“啪啪啪!”谭嗣同击掌喝彩:“好,说得好!”
光绪恨极慈禧,也听得有些兴奋。
林海又说:“无论是书籍还是衣裳,其实并没有特别所指,都是国家展需要的投资。北洋水师是书籍,也可以是衣服;汉阳铁厂是衣服,也可以是书籍;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农业耕收、国防军事,凡是于国家有利的,皆可是书籍,又皆可为衣物。国家要展,在这些方面都要进行投入,而且是长期的投入。这就需要国家有一个健康完善的经济体系以为保障。”
谭嗣同若有所悟:“这就相当于一个池塘水不多,浇灌不了所有田地,就当开渠引水,使其源源不断,而不是考虑浇灌哪一片田地,而让其他田地旱死。”
林海笑道:“正是如此。”
光绪想了想,说道:“若要把户部的钱用于投资,有两大难题有待解决。一是自古以来经商都是下等之事。户部乃是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如果连户部自己都做起买卖来,岂不是令天下读书人寒心?二是做买卖总是有赚有赔,5o文钱固然可以再赚5o文,可是若赔了怎么办?”
林海道:“户部掌控户籍财经,其实并不适合,因为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另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来掌控财经。这个部门的名字嘛……就叫财政部好了。财政部的部长不要请学者,要请真正的经济专家来把持,这样就不用担心赔本了。”
光绪说:“我大清最善于理财的当属阎敬铭,可惜他去年已经去世了,纵观当今中国,不知谁能担此大任。”
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经济专家,他在任之时,清朝的经济运转良好,很多铁甲舰就是那个时期买下的,后来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清朝连渔船都买不起了。
翁同龢虽然不善理财,却善于识才,听了光绪的感叹,他平静的说:“眼前正有一位能担当大任。”
眼前只有两个人,翁同龢说的这一位显然是指的林海而不是谭嗣同。
光绪点了点头:“不错,徐先生理财之能的确是不下于阎敬铭,如能出任财政部部长是大清的幸事。不知道徐先生意下如何”
林海笑道:“我意下如何有什么意义?你又不是皇帝,又不能封我这个官。”
光绪一怔,自己说得高兴,差点暴露身份,略一思索道:“我曾说过在总督府有一位朋友,这个人是张之洞手下的一个幕僚,可以通过他的关系令张之洞向皇帝引荐于你。”
林海有个a的证书,是在“亚洲证件集团”花3o块钱买的,在经济学方面,他一窍不通,承包汉阳铁厂也没打算自己经营,而是要花钱请总经理,自己做甩手掌柜。让他做财政部长,他非搞得国家经济崩溃不可。
林海颇有自知之明的说:“多承美意。我无意为官。”
光绪显得有些失望,不甘心的说:“徐兄可有商场上的朋友能推荐的?”
林海到这个世界以来,除了海盗以外认识的人并不多,但这其中却有两个人是林海认为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一个是胡里奥,一个是李家欣。
虽然在大清很多部门都有洋人任职,赫德更是担任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长达48年,但这种情况却并非林海乐见的,他自然不会推荐胡里奥。李家欣曾经表达过不能为国出力的遗憾,如果能够在清朝的朝廷当一个官,她应该非常乐意。
“人选我倒是有一个,但是这个人皇帝未必敢用。”
光绪笑道:“当今皇帝唯才是举,何人不敢用?”“这个人是个女人。”林海说:“中国自古以来,有哪一个皇帝敢用女人当官的?”(小驴最喜欢的两只球队pk,巴西被干掉了。其实巴西比荷兰要好一些。这届的荷兰横传回传多,不思进取,小动作也多,比前几届差。但巴西更令人失望,这只巴西一打就垮,缺少冠军气质。我怀疑如果被朝鲜领先了,这只巴西恐怕都扳不回来。)
这个问题谭嗣同也想知道,他不觉以期待的目光看向林海,等待着他的答案。
林海不想谈得太具体,笼统的说:“汉阳铁厂一直亏损说明旧的经营管理方式有问题,我会找出铁厂的顽疾,加以改革。”
“但愿徐兄能够成功吧。”光绪叹道:“船小好调头,一家工厂改革容易,一个国家想要变革,却是难上加难。”
“人活于世,何事不难?”谭嗣同闻言,正色说道:“古人云,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召后起。各国变革无不从流血而成,未曾有担心困难而不变革的。”
谭嗣同一番话说得光绪十分尴尬。
林海说:“谭兄,变革能否成功并不看流血的多少,流了血却不能解决问题那就是白流血,还不如捐给红十字会。自古以来,变革是一定会触犯某些人的利益的,这些人可能是统治阶级,也可能是普通百姓,只有妥善解决变革带来的利益冲突才有成功的可能。”
光绪奇道:“变革是为国家富强,百姓富足,怎会侵害普通百姓的利益?”
林海:“世事无绝对。比如汉阳铁厂,工人的数量严重过需求是导致亏损的一大原因,我要在工厂实行变革,就要裁减工人,这就会触犯工人的利益。”
谭嗣同:“徐兄如果裁减工人,那这些工人岂不是没了生路?”
林海:“我为他们安排其他工作,或者遣散费。”
谭嗣同:“何为遣散费?”
林海:“就是多几个月俸禄,让他有时间寻求谋生之道。”
谭嗣同叹道:“世人都说无商不奸,只听说商人克扣工人薪俸,未曾听说解雇工人还要多薪俸的。徐兄为天下先,真善人也。”
徐志摩是善人,杨云史也不差,这两个人怎么扛上的?谭嗣同想不明白了。
对林海的说法,光绪却不以为然,说道:“徐兄,你为被裁减的工人遣散费,或为其安排工作,我认为这是多此一举。这个世界本就是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你能帮助他们一时,难道还能一辈子帮助他们?”
这个时代人命贱如草芥,高高在上的帝王更是看不起草民。林海说:“我能帮就帮一下,反正我的钱多,也用不完。”
光绪说:“你的钱既然用不完,不妨捐献一点给朝廷。现在国家处处都要用钱,前几年太后要修园子,明年又要办大寿,后年又不知道她要折腾出什么名堂。北洋水师的军费连年拖欠,各地驻军的装备也都非常落后。洋务运动停滞不前,如汉阳铁厂、福州船政局已经很长时间得不到朝廷拨款,以后国家一旦改革,要用的钱更多。几届户部尚书都被这一个钱字弄得焦头烂额,正需要你这样的爱国商人相助。”
光绪说完,有意无意的看了翁同龢一眼。
作为户部尚书,翁同龢的工作做得无功无过,但无功无过显然不是光绪的期待,若不是因为翁同龢是两代帝师,光绪早就把他撤了。
翁同龢叹道:“户部的钱不多,要钱的地方不少。正所谓一张饼子两张口,喂饱一口饿一口,户部那一点钱真不知道给谁才好。户部尚书如牛负重,难当啊。”
谭嗣同一听这话就火了,怒道:“这算哪门子难事?慈禧太后修园子,办寿宴,竟然可以凌驾于军国大事之上,这真是天下奇闻!”
光绪听了也来劲,却不动声色的说:“谭兄说的何尝不是,可是太后也有她的道理,她说寻常百姓家的老太太过六十大寿都要办得体体面面,这样一家人都显得风光,如果办得马马虎虎,就会被人看不起。百姓尤且如此,更何况大清国的太后。若不能操办一番,岂不是让世界各国笑话?这已不仅是她慈禧的面子,更是关乎我泱泱中国的面子问题。”
谭嗣同冷笑道:“无稽之谈!若是和平时代,办一个寿宴倒也无伤大雅,但现在是强盗环立,时刻准备冲进院子来烧杀掠夺,这时候把办海军的钱用来办寿宴,这是开门揖盗!强盗冲进来砸了寿宴,烧了颐和园、烧了紫禁城,有何颜面可存?”
“谭兄之言是矣,但慈禧太后羽翼太多,当今皇帝一时也难以对付她。”光绪叹道:“这户部的一点银子,给了太后是误国,给了北洋水师,太后又不依,这真是难以筹处。”
光绪和谭嗣同谈话之时,林海一直在自斟自饮,悠闲得很。光绪见他的样子似乎是胸有成竹,想到林海是大商人,最善于和钱打交道,何不问一问他有无良策,便对林海说:“户部缺钱,是一个僧多粥少的局面。徐兄是理财专家,不知可有赐教之言?”
“赐教不敢。说到这个问题,我倒有一个小故事想讲一讲。”林海放下酒杯,微笑着说:“某家人贫穷,只有5o文钱的积蓄。临近过年了,父母想为两个女儿买一件礼物,大女儿想买一本书,小女儿想卖一件新衣裳,价格都是5o文,就是说只够买一件。尹兄,如果你是父母,你买哪一件?”
光绪不假思索的说:“当然是买书。”
林海笑了笑,又问谭嗣同:“谭兄如何选择?”
谭嗣同回答:“衣裳是俗物,应该买书。”
林海又看向翁同龢。翁同龢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买下书也就无异于买下了衣裳。若是老夫选择,我买书。”
店小二刚好从桌子边走过,听了这句话不屑的说:“这位老先生说的我可不同意,书就是书,衣裳就是衣裳,书里哪有什么衣裳?按我说呀,应该买衣服。书有什么用?又不能吃又不能穿。”
翁同龢没想到自己堂堂户部尚书竟然被一个小小的店员顶撞了一番,这令他颜面扫地,怒道:“你一个店伙计,怎知知识的重要?”
店员笑道:“我一个小伙计,没什么见识,客官慢用。”说完离开。
光绪说:“徐兄是以这个小故事来影射当今的中国。书就是北洋水师,衣裳就是太后的寿宴,徐兄的意思是买书还是买衣裳?”
林海笑道:“两样都买。”
“两样都买?”光绪奇道:“可是只有5o文钱,不是只能买一样么?”
林海说:“有5o文钱,可以拿去做生意,再赚5o文钱,不就两样都能买到了吗?”
“妙啊!”光绪恍然大悟,激动的说:“这是一个何其简单的道理,可是要想出这个办法,却非有卓越的大智慧。徐兄大才,尹某佩服!”
翁同龢却说:“太后6o大寿转瞬即到。这时才想到赚钱,是否太迟?”
林海说:“尹兄以为我那小故事里的衣裳是说的慈禧的寿宴,其实并不正确。说句不敬的话,慈禧的寿辰是她个人的事情,如果她想办,可以用自己的积蓄去办,那么办得多大都不是问题。但她想以国家的钱来为自己办寿,这是对我中国人民的犯罪!若我是户部尚书,就算是一文钱我也不给她。”
“啪啪啪!”谭嗣同击掌喝彩:“好,说得好!”
光绪恨极慈禧,也听得有些兴奋。
林海又说:“无论是书籍还是衣裳,其实并没有特别所指,都是国家展需要的投资。北洋水师是书籍,也可以是衣服;汉阳铁厂是衣服,也可以是书籍;文化教育、科学技术、农业耕收、国防军事,凡是于国家有利的,皆可是书籍,又皆可为衣物。国家要展,在这些方面都要进行投入,而且是长期的投入。这就需要国家有一个健康完善的经济体系以为保障。”
谭嗣同若有所悟:“这就相当于一个池塘水不多,浇灌不了所有田地,就当开渠引水,使其源源不断,而不是考虑浇灌哪一片田地,而让其他田地旱死。”
林海笑道:“正是如此。”
光绪想了想,说道:“若要把户部的钱用于投资,有两大难题有待解决。一是自古以来经商都是下等之事。户部乃是六部中最重要的一部,如果连户部自己都做起买卖来,岂不是令天下读书人寒心?二是做买卖总是有赚有赔,5o文钱固然可以再赚5o文,可是若赔了怎么办?”
林海道:“户部掌控户籍财经,其实并不适合,因为两者并没有必然联系。可以另成立一个独立的部门来掌控财经。这个部门的名字嘛……就叫财政部好了。财政部的部长不要请学者,要请真正的经济专家来把持,这样就不用担心赔本了。”
光绪说:“我大清最善于理财的当属阎敬铭,可惜他去年已经去世了,纵观当今中国,不知谁能担此大任。”
阎敬铭为官清廉耿介,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经济专家,他在任之时,清朝的经济运转良好,很多铁甲舰就是那个时期买下的,后来翁同龢担任户部尚书,清朝连渔船都买不起了。
翁同龢虽然不善理财,却善于识才,听了光绪的感叹,他平静的说:“眼前正有一位能担当大任。”
眼前只有两个人,翁同龢说的这一位显然是指的林海而不是谭嗣同。
光绪点了点头:“不错,徐先生理财之能的确是不下于阎敬铭,如能出任财政部部长是大清的幸事。不知道徐先生意下如何”
林海笑道:“我意下如何有什么意义?你又不是皇帝,又不能封我这个官。”
光绪一怔,自己说得高兴,差点暴露身份,略一思索道:“我曾说过在总督府有一位朋友,这个人是张之洞手下的一个幕僚,可以通过他的关系令张之洞向皇帝引荐于你。”
林海有个a的证书,是在“亚洲证件集团”花3o块钱买的,在经济学方面,他一窍不通,承包汉阳铁厂也没打算自己经营,而是要花钱请总经理,自己做甩手掌柜。让他做财政部长,他非搞得国家经济崩溃不可。
林海颇有自知之明的说:“多承美意。我无意为官。”
光绪显得有些失望,不甘心的说:“徐兄可有商场上的朋友能推荐的?”
林海到这个世界以来,除了海盗以外认识的人并不多,但这其中却有两个人是林海认为能够胜任这个岗位的,一个是胡里奥,一个是李家欣。
虽然在大清很多部门都有洋人任职,赫德更是担任中国海关的总税务司长达48年,但这种情况却并非林海乐见的,他自然不会推荐胡里奥。李家欣曾经表达过不能为国出力的遗憾,如果能够在清朝的朝廷当一个官,她应该非常乐意。
“人选我倒是有一个,但是这个人皇帝未必敢用。”
光绪笑道:“当今皇帝唯才是举,何人不敢用?”“这个人是个女人。”林海说:“中国自古以来,有哪一个皇帝敢用女人当官的?”(小驴最喜欢的两只球队pk,巴西被干掉了。其实巴西比荷兰要好一些。这届的荷兰横传回传多,不思进取,小动作也多,比前几届差。但巴西更令人失望,这只巴西一打就垮,缺少冠军气质。我怀疑如果被朝鲜领先了,这只巴西恐怕都扳不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