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青州刺史曹操
次日,盖俊以原黄门侍郎荀攸为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而今骠骑将军府中,掌权者一共有四人,一为长史,二为司马,三为两名从事中郎。盖俊猛然间觉,司马是荀彧,两名从事中郎则为戏志才、荀攸,颍川系竟然占据四分之三席位。但盖俊没怎么把此事放在心上,军事毕竟不同于政治,何况他们手中并无兵权,兵权掌握在将领手中。
另以原尚书郎华歆为议曹从事。议曹从事这个职位很有趣,得州牧、刺史欣赏,便分司州政,拥有大权,如不被待见,则为一介散职,无权无势。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职位都是给那些既有才华,又桀骜不驯之辈准备的,比如袁绍入主冀州,贬忠于韩馥的骑都尉沮授为议曹从事。盖俊当然是属于欣赏华歆才干那一类,把他纳入到决策层,使其凌驾于薄曹从事、都官从事之上,成为不逊别驾、治中、主薄三驾马车的大吏。
最后以原尚书郑泰为农都尉,比两千石。盖俊自不是想让他去屯田种地,事实上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初仕盖俊时,便是挂着农都尉头衔和别驾王信一道主政并州大小事,目前也没有卸任。这个职位在并州有进化成特殊职位的趋势,因为原农都尉盖俊一律改为屯田都尉、典农都尉,以示区分。
长安三人来到晋阳,并迅爬上高位,在官场掀起一阵波澜后,又很快恢复平静,如今并州上下内则关注河东、西河、北地三郡地震情况,及眼看即将到来的秋收,外则关注天下走势,比如董卓对长安士人的清洗。比如豫州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曹操并未久留陈留张邈处,而是横穿兖州,再次进驻豫州鲁国,显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企图卷土重来。比如袁绍、公孙瓒对峙于河北,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大战一触即,有识之士认为,关键点,就是在秋收后的一个月。
随着晋阳整船整船的粮食经由汾水南下,河东顺利度过粮食危机,臧洪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如今尽快恢复河东繁荣上面。
盖俊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他的心很快又提了起来,不出先前所料,董卓果然一口拒绝释放何顒的要求,他信中询问张济生活可好,其意不言而喻。盖俊除了大骂董卓混蛋,别无他法。他曾试探的征询张绣的建议,看看他是否同意其叔返回长安,从而换来何顒,结果张绣公私皆聊,就是对那句似明非明的话故作不见,可知其心意,如果强求,恐失其心,那就划不来了。
盖俊想想算了,反正最迟明年,董卓必死,到时何顒自然会被王允放出来。
不久之后,丰收了
整个并州闻风而动,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农事中。
盖俊看到硕果累累,嘴都险些乐歪,这是收编恒山民以来,大规模屯田的第二年,连续两年收成都不错,虽然他依旧是在赔钱。不过他不在乎,乱世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无他,粮食耳。钱、他有很多很多,耕牛、他有很多很多,铁质农具、他有很多很多……拿这些换粮食,只有一个字,值三个字,值值值
忙完秋收,盖俊目光转向中原。豫州烽火再起,孙坚这头猛虎在颍川休养生息一阵后,再次张牙舞爪,举兵四万,东向沛国,一战克治所相县,而后乘势杀入鲁国,打算一举收复豫州全境。很快,曹操、周喁、陈逸抵挡不住孙坚强大的攻势,舍弃鲁国。
曹军败退后,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鲁国西边的山阳郡,太守是袁绍族兄袁遗。一个是鲁国北面的济北国,国相是鲍信。
山阳郡同时也是兖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刘岱第一时间拒绝曹军入境,他可不想惹得一身腥,孙坚那是好相与的吗。但他和袁绍乃是姻亲关系,又不能见死不救,捏着鼻子同意他们去投奔鲍信。他不知道此举会不会惹恼孙坚,表面上一声不吭,暗地里却在秣兵厉马,提防孙坚入侵兖州。
袁术的意思是孙坚趁机吞并兖州,推进到黄河一线,与公孙瓒夹击袁绍。
孙坚一眼就看穿了袁术的计策,他假如进军兖州,豫州肯定是不再不受自己控制了,而兖州他也得不到,惟有和袁绍死磕到底,彻底变成袁术手中的刀。遂以士卒损伤惨重,筋疲力尽,不耐大战为由一口拒绝。
鲁国相陈逸随曹操逃亡,孙坚任命侄子孙贲为鲁国相,旋师回返,又以妻弟吴景代徐璆为汝南太守,加上颍川太守李旻,豫州六郡国,他已经控制了三个。袁术只握有沛国一地,陈国、梁国则为朝廷任命。换句话说,孙坚借由这场大战,才算坐实了豫州刺史,旁人再难轻易撼动其位。
而袁术和孙坚,不能说产生裂痕,两者毕竟有着共同的敌人,却也不再是以往那样单纯的依附关系。
冀州,邺城。
袁绍很喜欢柏树,喜欢它的坚韧与不拔,京都雒阳袁府,有一株,渤海郡居地,有一株,如今他在这邺城府邸,亦有一株。他事先就有所交代,他所居之地,不需要是邺城最华贵的宅邸,但院中必须要有一株柏树。
袁绍徘徊树下,手拍树身,一下,两下,三下……
公孙瓒盘踞河间、安平、渤海三郡,窃冀州之东北为其所有,他,越来越不能容忍公孙瓒的放肆与嚣张。如今,秋收已毕,士卒归营,他的耐心也已经到达极限。他之所以还未出兵,是在等待一个消息……无论这个消息是好是坏,都无法阻止他对公孙瓒用武,区别仅仅是动用多少兵卒,留守多少兵卒……
袁绍翻开沾满灰尘泥土的右手,掌心一道道伤口虽然不大,却多得触目惊心,用力握紧拳头,细细体味着不甚浓烈却又持续不断的痛感。
“本初,有消息了、有消息了……”
如今还敢直接称呼袁绍为本初的人,也就许攸一人而已。
“……”袁绍回头望去,静等后续。
所谓狗改不了吃屎,自从袁绍成为冀州牧,许攸一时有闲,便又恢复以往浪荡的模样,这才小跑几步,就感到气喘得厉害,双手撑膝歇了好一会,才起身道:“阿瞒败逃济北国,孙坚驻足鲁国不前。”
袁绍平静地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看着袁绍宽厚却显得孤寂的背影,许攸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感觉袁绍变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几十年的朋友在他眼中变得一文不值。若是以往,他定然会问起鲁国相陈逸是否安全,而今,却是不闻不问。就如同大兄何顒被捕入狱,他同样沉默以对。
他眼中已经没有了朋友,只有天下,所有人,都是他手里的工具……
“有一日,我会不会也……”许攸念及此,猛地打了一个寒战。
袁绍目视柏树,幽幽地道:“子远,是时候了……”
许攸刚才心中有事,听得糊涂,道:“什么是时候了?是指出兵攻打公孙瓒吗?”
“不……”袁绍嘴角弯起一道讽刺的弧线,语调平淡地说道:“公孙瓒算什么?他只是我前路上的一块踏脚石。我是说,沉寂了这么久,是时候展开行动了——席卷天下,就拿公孙瓒的头颅作为开场好了。”
“……”许攸默然无语。
“子远,召集文武吧……”
以别驾田丰、治中审配为的诸文官由左侧鱼贯而入会厅,与之对应的是,奋武将军沮授、中郎将麴义为的诸将领。转眼间,数百人悉数就位。
朝会前天才刚刚开过,袁绍今日召集众人,肯定是有大事相商。能坐到这里的,虽然不乏平庸之辈,但征讨公孙瓒是冀州的要战略目标,且平素不到场的将领也纷纷到来,任是再白痴的人也能看出,袁绍这是要对公孙瓒用兵了。诸人或兴奋或担忧,环顾左右,窃窃私语,大堂内到处都充斥着嘈杂之声。
突然间,诸音皆消,数百道目光齐齐转向侧门。
袁绍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来,他脱下了袍服,换上戎装,摘掉进贤冠,戴上鶡冠,腰悬四尺长刀,平日翩翩君子之风大减,取而代之的是,英朗威武之气。
“拜见使君……”
“拜见将军……”
数百文武起身出列,泾渭分明,齐齐叩见礼。
“免礼。”袁绍浑厚清朗的声音响起,盘旋堂上。等到诸人各就各位,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去年公孙瓒纵兵南下,为骠骑将军所破,君臣共奔,北窜安平。孤哀其惨烈,令以暂居安平,不想孤仁义之举在他看来却是软弱可欺,强夺渤海。孤权且再试忍之。近日,此獠竟有南下之意,至此,孤忍无可忍……”
麴义当先出列道:“古语云主辱臣死,末将愿为先锋,平讨公孙。”
袁绍抚掌而笑道:“壮哉子善豪勇,此战当为先登。”
一名小吏由侧门匆匆而入,行到许攸背后耳语,许攸回微讶道:“真的?”
“千真万确,青州使者就在门外。”
见袁绍投来询问的目光,许攸道:“青州刺史焦(和)公宰病死,使者就在门外。”
大堂内霎时陷入一片死寂。
袁绍不由感叹道:“唉公宰去年为呼应关东联军,积劳成疾,卧病载余,终究没能挺过这一关。”袁绍此话完全是颠倒黑白,焦和哪里是积劳成疾,他是欲赴酸枣,被青州黄巾从后偷袭,数万甲士一败再败,最后龟缩临淄,说是忧虑成疾还差不多。焦和其人名士清流也,不通军事,尝占卜于阵前,利则战,不利则走,如此作为,落到今日这个下场实乃咎由自取。
青州对袁绍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从侧翼威胁公孙瓒,还是南下的桥头堡,必须紧紧握在手里。袁绍对小吏道:“将青州使者请进来,孤有事相问。”
青州使者顺门而入,来到堂下,袁绍急问道:“焦青州是何时病逝的?”
青州使者略显尴尬地道:“已有十余日之久。”
“什么?”不仅袁绍,堂下稍有智谋者无不色变。三五日,甚至十日八日皆无甚要紧,但十几日,这个变数就太大了,大到整个青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到连与青州紧邻的渤海国也当知道这个消息,据闻,公孙瓒目前就在渤海。
“……”青州使者坐立难安,神情慌张。焦和病死时,青州刺史部立刻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黄巾势大,己方无力抵抗,当遣人通告袁绍。另一派则认为不宜和袁绍靠的太近,其实说白了就是宁**头不做凤尾。使者不敢有所欺瞒,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
虽知此为人之常情,但沮授还是忍不住叹道:“诸竖误事啊”
田丰、审配神情凝重,公孙瓒所辖渤海,比袁绍治下清河更靠近青州腹心,两方开战在即,公孙瓒绝不会容忍侧翼再出现一个敌人,相反,他会想办法威胁袁绍侧翼。换句话说,这青州,公孙瓒也会插上一脚,而且,动作未必会比他们慢多少。
袁绍一下一下敲击着书案……
青州如今内有黄巾肆虐,外有公孙窥视,遣一人或少部人马直接到临淄接管青州肯定行不通,但他眼看就要和公孙瓒开打,抽不出更多的兵力……
旁人可能碍于身份不敢随意开口,许攸却没有这样的顾虑,说道:“让曹孟德去吧。孟德刻下在济北国,和青州平原、济南临郡,手中也有近万人马,足以应付。”
“孟德?”袁绍沉吟一声道:“嗯……子远提议不错,孟德倒是一个好人选。”袁绍很快就有了决定,事实上现在情况紧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思考。目前看来,曹操确实是最佳的人选,自己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将青州收入囊中。
袁绍遂以“承制诏书”任命曹操为青州刺史,派出快骑火送去济北国。
次日,盖俊以原黄门侍郎荀攸为骠骑将军府从事中郎。而今骠骑将军府中,掌权者一共有四人,一为长史,二为司马,三为两名从事中郎。盖俊猛然间觉,司马是荀彧,两名从事中郎则为戏志才、荀攸,颍川系竟然占据四分之三席位。但盖俊没怎么把此事放在心上,军事毕竟不同于政治,何况他们手中并无兵权,兵权掌握在将领手中。
另以原尚书郎华歆为议曹从事。议曹从事这个职位很有趣,得州牧、刺史欣赏,便分司州政,拥有大权,如不被待见,则为一介散职,无权无势。大部分时间里,这个职位都是给那些既有才华,又桀骜不驯之辈准备的,比如袁绍入主冀州,贬忠于韩馥的骑都尉沮授为议曹从事。盖俊当然是属于欣赏华歆才干那一类,把他纳入到决策层,使其凌驾于薄曹从事、都官从事之上,成为不逊别驾、治中、主薄三驾马车的大吏。
最后以原尚书郑泰为农都尉,比两千石。盖俊自不是想让他去屯田种地,事实上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初仕盖俊时,便是挂着农都尉头衔和别驾王信一道主政并州大小事,目前也没有卸任。这个职位在并州有进化成特殊职位的趋势,因为原农都尉盖俊一律改为屯田都尉、典农都尉,以示区分。
长安三人来到晋阳,并迅爬上高位,在官场掀起一阵波澜后,又很快恢复平静,如今并州上下内则关注河东、西河、北地三郡地震情况,及眼看即将到来的秋收,外则关注天下走势,比如董卓对长安士人的清洗。比如豫州之战虽然结束了,但曹操并未久留陈留张邈处,而是横穿兖州,再次进驻豫州鲁国,显然不甘心就此失败,企图卷土重来。比如袁绍、公孙瓒对峙于河北,双方关系越来越紧张,大战一触即,有识之士认为,关键点,就是在秋收后的一个月。
随着晋阳整船整船的粮食经由汾水南下,河东顺利度过粮食危机,臧洪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到如今尽快恢复河东繁荣上面。
盖俊也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不过他的心很快又提了起来,不出先前所料,董卓果然一口拒绝释放何顒的要求,他信中询问张济生活可好,其意不言而喻。盖俊除了大骂董卓混蛋,别无他法。他曾试探的征询张绣的建议,看看他是否同意其叔返回长安,从而换来何顒,结果张绣公私皆聊,就是对那句似明非明的话故作不见,可知其心意,如果强求,恐失其心,那就划不来了。
盖俊想想算了,反正最迟明年,董卓必死,到时何顒自然会被王允放出来。
不久之后,丰收了
整个并州闻风而动,投入到热火朝天的农事中。
盖俊看到硕果累累,嘴都险些乐歪,这是收编恒山民以来,大规模屯田的第二年,连续两年收成都不错,虽然他依旧是在赔钱。不过他不在乎,乱世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无他,粮食耳。钱、他有很多很多,耕牛、他有很多很多,铁质农具、他有很多很多……拿这些换粮食,只有一个字,值三个字,值值值
忙完秋收,盖俊目光转向中原。豫州烽火再起,孙坚这头猛虎在颍川休养生息一阵后,再次张牙舞爪,举兵四万,东向沛国,一战克治所相县,而后乘势杀入鲁国,打算一举收复豫州全境。很快,曹操、周喁、陈逸抵挡不住孙坚强大的攻势,舍弃鲁国。
曹军败退后,有两个去处,一个是鲁国西边的山阳郡,太守是袁绍族兄袁遗。一个是鲁国北面的济北国,国相是鲍信。
山阳郡同时也是兖州刺史部治所所在地,刘岱第一时间拒绝曹军入境,他可不想惹得一身腥,孙坚那是好相与的吗。但他和袁绍乃是姻亲关系,又不能见死不救,捏着鼻子同意他们去投奔鲍信。他不知道此举会不会惹恼孙坚,表面上一声不吭,暗地里却在秣兵厉马,提防孙坚入侵兖州。
袁术的意思是孙坚趁机吞并兖州,推进到黄河一线,与公孙瓒夹击袁绍。
孙坚一眼就看穿了袁术的计策,他假如进军兖州,豫州肯定是不再不受自己控制了,而兖州他也得不到,惟有和袁绍死磕到底,彻底变成袁术手中的刀。遂以士卒损伤惨重,筋疲力尽,不耐大战为由一口拒绝。
鲁国相陈逸随曹操逃亡,孙坚任命侄子孙贲为鲁国相,旋师回返,又以妻弟吴景代徐璆为汝南太守,加上颍川太守李旻,豫州六郡国,他已经控制了三个。袁术只握有沛国一地,陈国、梁国则为朝廷任命。换句话说,孙坚借由这场大战,才算坐实了豫州刺史,旁人再难轻易撼动其位。
而袁术和孙坚,不能说产生裂痕,两者毕竟有着共同的敌人,却也不再是以往那样单纯的依附关系。
冀州,邺城。
袁绍很喜欢柏树,喜欢它的坚韧与不拔,京都雒阳袁府,有一株,渤海郡居地,有一株,如今他在这邺城府邸,亦有一株。他事先就有所交代,他所居之地,不需要是邺城最华贵的宅邸,但院中必须要有一株柏树。
袁绍徘徊树下,手拍树身,一下,两下,三下……
公孙瓒盘踞河间、安平、渤海三郡,窃冀州之东北为其所有,他,越来越不能容忍公孙瓒的放肆与嚣张。如今,秋收已毕,士卒归营,他的耐心也已经到达极限。他之所以还未出兵,是在等待一个消息……无论这个消息是好是坏,都无法阻止他对公孙瓒用武,区别仅仅是动用多少兵卒,留守多少兵卒……
袁绍翻开沾满灰尘泥土的右手,掌心一道道伤口虽然不大,却多得触目惊心,用力握紧拳头,细细体味着不甚浓烈却又持续不断的痛感。
“本初,有消息了、有消息了……”
如今还敢直接称呼袁绍为本初的人,也就许攸一人而已。
“……”袁绍回头望去,静等后续。
所谓狗改不了吃屎,自从袁绍成为冀州牧,许攸一时有闲,便又恢复以往浪荡的模样,这才小跑几步,就感到气喘得厉害,双手撑膝歇了好一会,才起身道:“阿瞒败逃济北国,孙坚驻足鲁国不前。”
袁绍平静地点点头,便不再说话。
看着袁绍宽厚却显得孤寂的背影,许攸微微皱了一下眉头。他感觉袁绍变了,不知从何时开始,几十年的朋友在他眼中变得一文不值。若是以往,他定然会问起鲁国相陈逸是否安全,而今,却是不闻不问。就如同大兄何顒被捕入狱,他同样沉默以对。
他眼中已经没有了朋友,只有天下,所有人,都是他手里的工具……
“有一日,我会不会也……”许攸念及此,猛地打了一个寒战。
袁绍目视柏树,幽幽地道:“子远,是时候了……”
许攸刚才心中有事,听得糊涂,道:“什么是时候了?是指出兵攻打公孙瓒吗?”
“不……”袁绍嘴角弯起一道讽刺的弧线,语调平淡地说道:“公孙瓒算什么?他只是我前路上的一块踏脚石。我是说,沉寂了这么久,是时候展开行动了——席卷天下,就拿公孙瓒的头颅作为开场好了。”
“……”许攸默然无语。
“子远,召集文武吧……”
以别驾田丰、治中审配为的诸文官由左侧鱼贯而入会厅,与之对应的是,奋武将军沮授、中郎将麴义为的诸将领。转眼间,数百人悉数就位。
朝会前天才刚刚开过,袁绍今日召集众人,肯定是有大事相商。能坐到这里的,虽然不乏平庸之辈,但征讨公孙瓒是冀州的要战略目标,且平素不到场的将领也纷纷到来,任是再白痴的人也能看出,袁绍这是要对公孙瓒用兵了。诸人或兴奋或担忧,环顾左右,窃窃私语,大堂内到处都充斥着嘈杂之声。
突然间,诸音皆消,数百道目光齐齐转向侧门。
袁绍迈着沉稳的步子走进来,他脱下了袍服,换上戎装,摘掉进贤冠,戴上鶡冠,腰悬四尺长刀,平日翩翩君子之风大减,取而代之的是,英朗威武之气。
“拜见使君……”
“拜见将军……”
数百文武起身出列,泾渭分明,齐齐叩见礼。
“免礼。”袁绍浑厚清朗的声音响起,盘旋堂上。等到诸人各就各位,他的声音再次响起:“去年公孙瓒纵兵南下,为骠骑将军所破,君臣共奔,北窜安平。孤哀其惨烈,令以暂居安平,不想孤仁义之举在他看来却是软弱可欺,强夺渤海。孤权且再试忍之。近日,此獠竟有南下之意,至此,孤忍无可忍……”
麴义当先出列道:“古语云主辱臣死,末将愿为先锋,平讨公孙。”
袁绍抚掌而笑道:“壮哉子善豪勇,此战当为先登。”
一名小吏由侧门匆匆而入,行到许攸背后耳语,许攸回微讶道:“真的?”
“千真万确,青州使者就在门外。”
见袁绍投来询问的目光,许攸道:“青州刺史焦(和)公宰病死,使者就在门外。”
大堂内霎时陷入一片死寂。
袁绍不由感叹道:“唉公宰去年为呼应关东联军,积劳成疾,卧病载余,终究没能挺过这一关。”袁绍此话完全是颠倒黑白,焦和哪里是积劳成疾,他是欲赴酸枣,被青州黄巾从后偷袭,数万甲士一败再败,最后龟缩临淄,说是忧虑成疾还差不多。焦和其人名士清流也,不通军事,尝占卜于阵前,利则战,不利则走,如此作为,落到今日这个下场实乃咎由自取。
青州对袁绍至关重要,不仅可以从侧翼威胁公孙瓒,还是南下的桥头堡,必须紧紧握在手里。袁绍对小吏道:“将青州使者请进来,孤有事相问。”
青州使者顺门而入,来到堂下,袁绍急问道:“焦青州是何时病逝的?”
青州使者略显尴尬地道:“已有十余日之久。”
“什么?”不仅袁绍,堂下稍有智谋者无不色变。三五日,甚至十日八日皆无甚要紧,但十几日,这个变数就太大了,大到整个青州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大到连与青州紧邻的渤海国也当知道这个消息,据闻,公孙瓒目前就在渤海。
“……”青州使者坐立难安,神情慌张。焦和病死时,青州刺史部立刻分为两派,一派主张黄巾势大,己方无力抵抗,当遣人通告袁绍。另一派则认为不宜和袁绍靠的太近,其实说白了就是宁**头不做凤尾。使者不敢有所欺瞒,将事情原委一一道出。
虽知此为人之常情,但沮授还是忍不住叹道:“诸竖误事啊”
田丰、审配神情凝重,公孙瓒所辖渤海,比袁绍治下清河更靠近青州腹心,两方开战在即,公孙瓒绝不会容忍侧翼再出现一个敌人,相反,他会想办法威胁袁绍侧翼。换句话说,这青州,公孙瓒也会插上一脚,而且,动作未必会比他们慢多少。
袁绍一下一下敲击着书案……
青州如今内有黄巾肆虐,外有公孙窥视,遣一人或少部人马直接到临淄接管青州肯定行不通,但他眼看就要和公孙瓒开打,抽不出更多的兵力……
旁人可能碍于身份不敢随意开口,许攸却没有这样的顾虑,说道:“让曹孟德去吧。孟德刻下在济北国,和青州平原、济南临郡,手中也有近万人马,足以应付。”
“孟德?”袁绍沉吟一声道:“嗯……子远提议不错,孟德倒是一个好人选。”袁绍很快就有了决定,事实上现在情况紧急,也没有太多的时间让他思考。目前看来,曹操确实是最佳的人选,自己不用一兵一卒就能将青州收入囊中。
袁绍遂以“承制诏书”任命曹操为青州刺史,派出快骑火送去济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