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盖俊肯,蔡邕大喜下也不顾老友马日磾感受,抓起他的手臂便走。
蔡邕家也在永和里,距此不远,不用坐车,步行百余丈就是。
蔡邕琴艺无双,兼修笛,于经学、围棋、绘画、辞赋、数术也有极高成就,其书法尤善,八分书、隶书、大篆、小篆无不精通,说他十项全能也不为过,实古之士人楷模。
时人并不介意多拜师,这可是难得的好师傅,然而令他哭笑不得的是,蔡邕认为两人乃彼此请学,说什么也不同意收他当弟子,并不顾两人巨大年龄差距坚持以平辈相交。
盖俊哪里肯干,正僵持着,转眼蔡府到了。
他本以为蔡邕该是无甚钱财,不曾想其居所规模不下马府,听了蔡邕解释才了解,原来此处是他叔父蔡质府邸,他寄居在此。蔡质官拜卫尉,是当朝九卿之一,位高权重,居所自然不会寒酸简陋。
二人穿门而入,数绕回廊,进了一座花园中,但见花卉树木,高低错落,极为雅致。一栋四方阁楼于中央处拔地而起,一女坐于上顾盼风景,因为背身之故,只看到她梳着时下流行的垂髾髻,身着红黄相间的深衣。
听闻足音,此女转回眸,盖俊只觉虽百花争艳,绿树成荫,竟有黯然失色之感。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现代科技达,整容、化妆、ps,能活脱脱把一个普通人变成天仙一般的美女。可以肯定,这少女不是他见过最漂亮的人,但她身上那种惊心动魄的古典美绝对不是身处浮夸现代的女孩所能够拥有。
少女手提裙裾,飘然下楼。
近距离注视盖俊才现,此女身量极高,足有七尺出头,不让男子,然身材长而瘦,腰肢有若细柳,仿佛一阵大风就会吹折,修眉端鼻,眼若秋波,脸色透着不健康的苍白,似乎常年为病所困。
看着眼前年龄相仿却病怏怏的少女,盖俊心头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父亲。”
“琬儿,你怎么出来了,万一受凉该如何是好?”
“房中憋闷,出来走走。”
蔡邕谓盖俊道:“子英,此是仆之爱女,蔡琬,小字昭华。”
当今之人介绍女儿,唯称我女、女子、小女,而蔡邕则加了一个爱字,溺爱之情不加掩饰。另外看得出蔡邕未把他当外人,不然哪会轻易说出女儿闺名。
“琬儿,此是为父新结识的小友,天下盛传的少年才俊敦煌盖子英,你……可称世叔。”
蔡琬苍白的脸上浮出一团殷红,尴尬地道了声“世叔”。
盖俊亦有手足无措之感。
眼见两人窘迫,蔡邕开怀一笑,继而想起女儿身体状况,心中难过,暗想:“若琬儿……唉……”
蔡琬并无离开的意思,相反竟跟随二人左右,期间未见蔡邕出言阻拦,盖俊心中不由大奇,明知无礼,还是忍不住多瞅了她几眼。
穿过花园旁门,就是书房宅院,盖俊一进去,瞳孔一缩,只见前方无数竹简扑在地上,宛如一片竹的海洋,却是时下酷暑,正在暴晒书籍。粗粗估计,怕没有四千也有三千,这还仅是竹简,帛书的数量恐怕也不在少数,早闻蔡邕家中藏书甚巨,不想竟至于此。
盖俊随着蔡邕父女紧贴墙角进入书房。如今四大名琴焦尾还未出世,不过蔡邕收藏着不少时下名琴,比如正对大门那书案上有一张琴,盖俊上前随意拨弄几下,觉音色圆润清雅,比悦己更妙三分,令他爱不释手,同时有些技痒,忍不住抚上一曲。
当蔡邕父女听到他弹奏琴曲,同时出一声轻“咦”,这曲子重音倒置,跌宕起伏,二人仿佛看到一个衣衫不整、醉态可掬的醉汉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地走入眼前。
蔡邕被琴音引得酒兴大起,吩咐小婢取来一壶酒,边饮边听。
琴声戛然而止,蔡邕手中酒壶也是渐空,问道:“子英,此曲大妙,敢问何名?”
“《酒狂》。”
“醉意七分,颠倒淋漓,不愧其名。”蔡琬满眼佩服之色。
蔡邕抚掌笑道:“琬儿所言甚是,子英定是吾道中人,否则怎会弹出这般妙曲。”他饮酒可至一石,因为常常醉倒路边不醒人事,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曰‘醉龙’。
“然。”盖俊也不谦虚,并颇为自豪地道:“俊来京师,一路遍尝名酒,自问不曾遗落哪个。”
蔡邕又是大笑,直嚷妙人。蔡琬亦掩袖轻笑。
盖俊又重弹《平沙落雁》,蔡琬如其父蔡邕初听般一脸震撼,只觉此曲不应现于凡间。
蔡邕手抚蔡琬背脊,轻声问道:“为父倾所有琴曲以换,值否?”
“值。”
“真我女也。”蔡邕复转对盖俊道:“子英可否允琬儿同学?”
“如何不可。”既然答应传授蔡邕,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平沙落雁》是一长曲,非一两天所能掌握,盖俊开始分段教授蔡邕父女,令他惊讶的是蔡琬竟然比其父学得快,而且不是快一点半点,不愧是才女蔡文姬的姐姐,不知蔡文姬此时是否来到人世。
盖俊起身静静打量书房,他一进门就注意到了主案上叠放的纸张,如他所料不差,此是左伯纸。左伯为人名,字子邑,东莱掖县人,自小聪明好学,善写八分书。他在研习书法时嫌所用的蔡伦纸质糙欠韧性,又因太贵家中无钱购买,便试着造纸,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制成细腻光洁又有韧性的新型纸。故司空东莱人刘宠将这种纸带到京都雒阳立刻受到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的大加赞赏,蔡邕更是“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
走到近前定睛一看,纸上正书骨气洞达,爽爽有如神助,大为羡慕。他草书小成,正书却有些上不得台面,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毕竟草书写得再好也不会出现在官文之上,作为有心步入仕途的人,这正书是非练不可。
蔡邕细细揣摩琴调,偶然抬头见盖俊神情,立时会意:“子英看上便尽管拿去。”
“如此就不客气了。”
盖俊转而看向蔡琬,觉她脸色比适才更差,正要开口,便听她出一阵刺耳的咳嗽,孱弱的肩膀随着咳嗽声上下起伏,蛾眉微蹙,似在承受极大痛苦。
“这是……”盖俊目视蔡邕。
“琬儿。”蔡邕神情慌张,急呼门外婢女,令其扶着蔡琬回房,向盖俊言道失陪,紧跟而出,一刻钟才姗姗反回,落座后苦笑道:“子英见谅,你也看到了,琬儿自幼多病,仆曾遍寻良医,不能治愈,皆言其难过双十之年,唉……”
盖俊闻言一惊,脑中灵光一闪,说道:“议郎听过华佗、张仲景之名吗?”
蔡邕不解盖俊为何说起二人时前者呼名,后者唤字,只是过于关心女儿身体,并未在意,摇头道:“实未听说。”
“二人皆有起死回生之能,不妨一试。”
“二人现于何处?”
“……”作为后世之人他只知二人一号神医、一号医圣,杏林高手,名标青史,至于籍贯在哪,怎会知道,硬着头皮道:“二人以四海为家,为民解疾,来去无踪,不可捉摸,然以蔡议郎天下声望,找到此二人该是不难。”
蔡邕先是一阵失望,继而振奋,心道此二人真名医风范,琬儿或许有救,指天誓道:“吾掘地三尺,亦要找出二人。”
经过此事,蔡邕没了学琴雅兴,盖俊坐了一小会儿,起身告辞,一来蔡邕心乱如麻,只怕这会儿恨不得时时伴在女儿身侧,二来他还有约会要赴。
蔡邕果然并未再三挽留,送他到门口,目送其入车方才返回。
盖俊坐于车内,手捧书轴,心中不由想着那位多病佳人,历史未载其人,多半是病卒了,不知由于他的介入,是否可以改变她的命运呢。
蔡邕家也在永和里,距此不远,不用坐车,步行百余丈就是。
蔡邕琴艺无双,兼修笛,于经学、围棋、绘画、辞赋、数术也有极高成就,其书法尤善,八分书、隶书、大篆、小篆无不精通,说他十项全能也不为过,实古之士人楷模。
时人并不介意多拜师,这可是难得的好师傅,然而令他哭笑不得的是,蔡邕认为两人乃彼此请学,说什么也不同意收他当弟子,并不顾两人巨大年龄差距坚持以平辈相交。
盖俊哪里肯干,正僵持着,转眼蔡府到了。
他本以为蔡邕该是无甚钱财,不曾想其居所规模不下马府,听了蔡邕解释才了解,原来此处是他叔父蔡质府邸,他寄居在此。蔡质官拜卫尉,是当朝九卿之一,位高权重,居所自然不会寒酸简陋。
二人穿门而入,数绕回廊,进了一座花园中,但见花卉树木,高低错落,极为雅致。一栋四方阁楼于中央处拔地而起,一女坐于上顾盼风景,因为背身之故,只看到她梳着时下流行的垂髾髻,身着红黄相间的深衣。
听闻足音,此女转回眸,盖俊只觉虽百花争艳,绿树成荫,竟有黯然失色之感。他不是没见过世面的土包子,现代科技达,整容、化妆、ps,能活脱脱把一个普通人变成天仙一般的美女。可以肯定,这少女不是他见过最漂亮的人,但她身上那种惊心动魄的古典美绝对不是身处浮夸现代的女孩所能够拥有。
少女手提裙裾,飘然下楼。
近距离注视盖俊才现,此女身量极高,足有七尺出头,不让男子,然身材长而瘦,腰肢有若细柳,仿佛一阵大风就会吹折,修眉端鼻,眼若秋波,脸色透着不健康的苍白,似乎常年为病所困。
看着眼前年龄相仿却病怏怏的少女,盖俊心头涌起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父亲。”
“琬儿,你怎么出来了,万一受凉该如何是好?”
“房中憋闷,出来走走。”
蔡邕谓盖俊道:“子英,此是仆之爱女,蔡琬,小字昭华。”
当今之人介绍女儿,唯称我女、女子、小女,而蔡邕则加了一个爱字,溺爱之情不加掩饰。另外看得出蔡邕未把他当外人,不然哪会轻易说出女儿闺名。
“琬儿,此是为父新结识的小友,天下盛传的少年才俊敦煌盖子英,你……可称世叔。”
蔡琬苍白的脸上浮出一团殷红,尴尬地道了声“世叔”。
盖俊亦有手足无措之感。
眼见两人窘迫,蔡邕开怀一笑,继而想起女儿身体状况,心中难过,暗想:“若琬儿……唉……”
蔡琬并无离开的意思,相反竟跟随二人左右,期间未见蔡邕出言阻拦,盖俊心中不由大奇,明知无礼,还是忍不住多瞅了她几眼。
穿过花园旁门,就是书房宅院,盖俊一进去,瞳孔一缩,只见前方无数竹简扑在地上,宛如一片竹的海洋,却是时下酷暑,正在暴晒书籍。粗粗估计,怕没有四千也有三千,这还仅是竹简,帛书的数量恐怕也不在少数,早闻蔡邕家中藏书甚巨,不想竟至于此。
盖俊随着蔡邕父女紧贴墙角进入书房。如今四大名琴焦尾还未出世,不过蔡邕收藏着不少时下名琴,比如正对大门那书案上有一张琴,盖俊上前随意拨弄几下,觉音色圆润清雅,比悦己更妙三分,令他爱不释手,同时有些技痒,忍不住抚上一曲。
当蔡邕父女听到他弹奏琴曲,同时出一声轻“咦”,这曲子重音倒置,跌宕起伏,二人仿佛看到一个衣衫不整、醉态可掬的醉汉步履蹒跚、踉踉跄跄地走入眼前。
蔡邕被琴音引得酒兴大起,吩咐小婢取来一壶酒,边饮边听。
琴声戛然而止,蔡邕手中酒壶也是渐空,问道:“子英,此曲大妙,敢问何名?”
“《酒狂》。”
“醉意七分,颠倒淋漓,不愧其名。”蔡琬满眼佩服之色。
蔡邕抚掌笑道:“琬儿所言甚是,子英定是吾道中人,否则怎会弹出这般妙曲。”他饮酒可至一石,因为常常醉倒路边不醒人事,人们送给他一个雅号曰‘醉龙’。
“然。”盖俊也不谦虚,并颇为自豪地道:“俊来京师,一路遍尝名酒,自问不曾遗落哪个。”
蔡邕又是大笑,直嚷妙人。蔡琬亦掩袖轻笑。
盖俊又重弹《平沙落雁》,蔡琬如其父蔡邕初听般一脸震撼,只觉此曲不应现于凡间。
蔡邕手抚蔡琬背脊,轻声问道:“为父倾所有琴曲以换,值否?”
“值。”
“真我女也。”蔡邕复转对盖俊道:“子英可否允琬儿同学?”
“如何不可。”既然答应传授蔡邕,就没有必要藏着掖着了。
《平沙落雁》是一长曲,非一两天所能掌握,盖俊开始分段教授蔡邕父女,令他惊讶的是蔡琬竟然比其父学得快,而且不是快一点半点,不愧是才女蔡文姬的姐姐,不知蔡文姬此时是否来到人世。
盖俊起身静静打量书房,他一进门就注意到了主案上叠放的纸张,如他所料不差,此是左伯纸。左伯为人名,字子邑,东莱掖县人,自小聪明好学,善写八分书。他在研习书法时嫌所用的蔡伦纸质糙欠韧性,又因太贵家中无钱购买,便试着造纸,经过无数次的实验终于制成细腻光洁又有韧性的新型纸。故司空东莱人刘宠将这种纸带到京都雒阳立刻受到上至皇帝下至群臣的大加赞赏,蔡邕更是“每每作书,非左伯纸不妄下笔”。
走到近前定睛一看,纸上正书骨气洞达,爽爽有如神助,大为羡慕。他草书小成,正书却有些上不得台面,这是极为反常的现象,毕竟草书写得再好也不会出现在官文之上,作为有心步入仕途的人,这正书是非练不可。
蔡邕细细揣摩琴调,偶然抬头见盖俊神情,立时会意:“子英看上便尽管拿去。”
“如此就不客气了。”
盖俊转而看向蔡琬,觉她脸色比适才更差,正要开口,便听她出一阵刺耳的咳嗽,孱弱的肩膀随着咳嗽声上下起伏,蛾眉微蹙,似在承受极大痛苦。
“这是……”盖俊目视蔡邕。
“琬儿。”蔡邕神情慌张,急呼门外婢女,令其扶着蔡琬回房,向盖俊言道失陪,紧跟而出,一刻钟才姗姗反回,落座后苦笑道:“子英见谅,你也看到了,琬儿自幼多病,仆曾遍寻良医,不能治愈,皆言其难过双十之年,唉……”
盖俊闻言一惊,脑中灵光一闪,说道:“议郎听过华佗、张仲景之名吗?”
蔡邕不解盖俊为何说起二人时前者呼名,后者唤字,只是过于关心女儿身体,并未在意,摇头道:“实未听说。”
“二人皆有起死回生之能,不妨一试。”
“二人现于何处?”
“……”作为后世之人他只知二人一号神医、一号医圣,杏林高手,名标青史,至于籍贯在哪,怎会知道,硬着头皮道:“二人以四海为家,为民解疾,来去无踪,不可捉摸,然以蔡议郎天下声望,找到此二人该是不难。”
蔡邕先是一阵失望,继而振奋,心道此二人真名医风范,琬儿或许有救,指天誓道:“吾掘地三尺,亦要找出二人。”
经过此事,蔡邕没了学琴雅兴,盖俊坐了一小会儿,起身告辞,一来蔡邕心乱如麻,只怕这会儿恨不得时时伴在女儿身侧,二来他还有约会要赴。
蔡邕果然并未再三挽留,送他到门口,目送其入车方才返回。
盖俊坐于车内,手捧书轴,心中不由想着那位多病佳人,历史未载其人,多半是病卒了,不知由于他的介入,是否可以改变她的命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