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图尔格是皇太极的心腹,是去制衡多铎的,可现在给多铎抓住了把柄,皇太极左右为难,如了多铎的意,惩罚了图尔格,这会让那些各旗中心向皇太极的小主子寒心,恐怕会造成连锁反应,让其他人转投他们各自的旗主,以后谁还会听他这个皇帝的。
如果不罚,也实在是压制不住镶白旗的群情激奋,多铎借这次机会,可算是将整个镶白旗都调动了起来,而且随着图尔格的死,皇太极在镶白旗中的渗透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镶白旗肯定又像以前一样,是多铎兄弟的禁脔,谁也动不得了。
镶白旗可是一个超级大旗,过去这是努尔哈赤的亲军,拥有四十个牛录,要知道皇太极当时亲领的旗才只有十八个牛录,多铎一个旗顶的上别的两个旗,就是到现在为止,皇太极手里正黄、镶黄两个旗丁口牛录也还是在八旗中排名靠后的。
就算上三旗加起来,跟多铎、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次皇太极不得不让步了。
“罢了。图尔格的牛录可以交出去,但是他的家人就调到正黄旗吧。再让他一个儿子进宫,做侍卫吧。”
皇太极一番计划,总算不能给别人留下他对待奴才刻薄寡恩的印象,到底是顾全了图尔格的一家老小。
希尔根叹了口气,也只能接受了,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在皇太极的保护下,这次才能逃过一劫,要不是图尔格承担了主要责任,他希尔根光是失陷皇太极一千护军,仅仅五十人浮木提前逃离海州,这种罪行他就该被打成包衣去。
希尔根正要走,皇太极突然叫住了他。
“对了,朕让你留心的那个明国千总,情况如何了?可曾升官?”
图尔格在海州折损一万多人马。这在满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皇太极都头痛不已,因此皇太极不可能不关注始作俑者杨潮的。
除了一开始大方的赞许杨潮,号称只要杨潮投靠。就封勤王的诡计之外,他一直都让希尔根派人探查杨潮的情况。
希尔根立刻汇报:“禀皇上,奴才只探听到,明国皇帝让此人升了一级,现在是副将了。”
“哦?”
皇太极微微点头。明军的军制复杂,虽然皇太极对此研究很深入,可是一个副将官衔也说明不了什么。
皇太极更关心的是:“他手底下现在有多少兵马了?”
希尔根道:“他统领的是江南的一个营,据说手下只有两三千人。”
“两三千人!”
皇太极略微失望,但是随即就叹道:“幸好明国皇帝昏聩啊,这等豪杰,要是用好了,就又是一个戚继光、李成梁。可惜明国皇帝不敢用,只给了他三千人马,这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希尔根顺着道:“是天佑我皇。”
皇太极拜了拜手。不在意希尔根的奉承,憋着口气道:“你退下吧,朕倦了。”
希尔根退下后,皇太极才大口的喘气起来。
这一年多来,皇太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发的差了,发胖让他骑不了马,还伴随有剧烈的哮喘,同时每每感觉头痛。
从明国俘虏来的医官给他把过脉,说是年轻时候亏损过甚。
皇太极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员悍将。哪怕是当了皇帝,当年他还在蒙古作战,听到明军进犯,一日夜行军几百里。当时他正流鼻血,端着碗,最后愣是接了一大碗才赶到战场。
有多少血可以这么流啊,不亏才怪!
皇太极不怕死,他一生都想将满清打造成明朝那种大一统的皇权国家,可惜他想尽各种办法。成功做了大汗,组建六部等机构,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努尔哈赤定下的八旗共议国事的传统,哪怕他借机杀了亲兄弟莽古尔泰,抢了莽古尔泰的镶蓝旗交给儿子豪格,但是加上两黄旗手里的上三旗加起来,依然不能够压制住多尔衮兄弟。
一想自己死后,豪格就要跟多尔衮这样的对手较量,皇太极就忧虑不已,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多尔衮这些年装的极为恭顺,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都觉得多尔衮是真心跟他一心,可是老了他才真切的感受到,他跟多尔衮三兄弟的仇怨是解不开的,逼死三兄弟母亲的仇,不是说消就能消掉的。
唯一能够企盼的是,自己死后留给豪格的三个旗,至少不输给多尔衮兄弟的两个旗,自己这些年也拉拢了各旗不少高层,有他们帮助豪格能够争到皇位的希望极大,只要豪格做了皇帝,多尔衮兄弟就只能继续蛰伏,这三兄弟虽然比自己年轻,但是拼年纪还是拼不过豪格的,只要豪格耗死了他们,到时候就稳定了。
皇太极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他确实给儿子豪格经营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却忽略了这个儿子实在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相比多尔衮兄弟的众志成城,豪格反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敢冒险跟多尔衮兄弟发生直接冲突,妥协之下让福临做了皇帝。
皇太极当然想不到这些,因为他实在是给豪格做了一手好牌,要是当年他手里有豪格手里的牌,满洲势力早就被他整合了。
当年皇太极抢到大汉之位的时候,他手里的正白旗(皇太极做了皇帝后将正白旗变成了正黄旗)只有十八个牛录,而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三兄弟每人手里都有十五个牛录,掌握着努尔哈赤亲军三旗,实力最为强大。
当时皇太极连横合纵,将其他贝勒都拉拢到自己一边,不但压制了三兄弟,还将三兄弟的母亲逼死,同时逼迫代善放弃争位,转而支持他。
做了皇帝后,皇太极将手里的力量从一个镶黄旗十八个牛录,发展到了正黄、镶黄和镶蓝旗三个旗,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已经成为八旗第一大势力,比多尔衮兄弟掌握的九十七个牛录还要雄壮。
假以时日,皇太极有信心,将这三兄弟的实力削弱到他们直属的四十五个牛录,甚至更少。
只可惜皇太极看不到那一天了,因为不几天,皇太极一睡不起,死了。(未完待续。)
如果不罚,也实在是压制不住镶白旗的群情激奋,多铎借这次机会,可算是将整个镶白旗都调动了起来,而且随着图尔格的死,皇太极在镶白旗中的渗透也就到此为止了,今后镶白旗肯定又像以前一样,是多铎兄弟的禁脔,谁也动不得了。
镶白旗可是一个超级大旗,过去这是努尔哈赤的亲军,拥有四十个牛录,要知道皇太极当时亲领的旗才只有十八个牛录,多铎一个旗顶的上别的两个旗,就是到现在为止,皇太极手里正黄、镶黄两个旗丁口牛录也还是在八旗中排名靠后的。
就算上三旗加起来,跟多铎、多尔衮兄弟的两白旗相比,也没有什么优势。
所以这次皇太极不得不让步了。
“罢了。图尔格的牛录可以交出去,但是他的家人就调到正黄旗吧。再让他一个儿子进宫,做侍卫吧。”
皇太极一番计划,总算不能给别人留下他对待奴才刻薄寡恩的印象,到底是顾全了图尔格的一家老小。
希尔根叹了口气,也只能接受了,其实他自己何尝不是在皇太极的保护下,这次才能逃过一劫,要不是图尔格承担了主要责任,他希尔根光是失陷皇太极一千护军,仅仅五十人浮木提前逃离海州,这种罪行他就该被打成包衣去。
希尔根正要走,皇太极突然叫住了他。
“对了,朕让你留心的那个明国千总,情况如何了?可曾升官?”
图尔格在海州折损一万多人马。这在满洲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让皇太极都头痛不已,因此皇太极不可能不关注始作俑者杨潮的。
除了一开始大方的赞许杨潮,号称只要杨潮投靠。就封勤王的诡计之外,他一直都让希尔根派人探查杨潮的情况。
希尔根立刻汇报:“禀皇上,奴才只探听到,明国皇帝让此人升了一级,现在是副将了。”
“哦?”
皇太极微微点头。明军的军制复杂,虽然皇太极对此研究很深入,可是一个副将官衔也说明不了什么。
皇太极更关心的是:“他手底下现在有多少兵马了?”
希尔根道:“他统领的是江南的一个营,据说手下只有两三千人。”
“两三千人!”
皇太极略微失望,但是随即就叹道:“幸好明国皇帝昏聩啊,这等豪杰,要是用好了,就又是一个戚继光、李成梁。可惜明国皇帝不敢用,只给了他三千人马,这真是天佑我大清啊。”
希尔根顺着道:“是天佑我皇。”
皇太极拜了拜手。不在意希尔根的奉承,憋着口气道:“你退下吧,朕倦了。”
希尔根退下后,皇太极才大口的喘气起来。
这一年多来,皇太极感觉到自己的身体越发的差了,发胖让他骑不了马,还伴随有剧烈的哮喘,同时每每感觉头痛。
从明国俘虏来的医官给他把过脉,说是年轻时候亏损过甚。
皇太极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一员悍将。哪怕是当了皇帝,当年他还在蒙古作战,听到明军进犯,一日夜行军几百里。当时他正流鼻血,端着碗,最后愣是接了一大碗才赶到战场。
有多少血可以这么流啊,不亏才怪!
皇太极不怕死,他一生都想将满清打造成明朝那种大一统的皇权国家,可惜他想尽各种办法。成功做了大汗,组建六部等机构,但是依然改变不了努尔哈赤定下的八旗共议国事的传统,哪怕他借机杀了亲兄弟莽古尔泰,抢了莽古尔泰的镶蓝旗交给儿子豪格,但是加上两黄旗手里的上三旗加起来,依然不能够压制住多尔衮兄弟。
一想自己死后,豪格就要跟多尔衮这样的对手较量,皇太极就忧虑不已,可是却也无可奈何,多尔衮这些年装的极为恭顺,有一段时间他甚至都觉得多尔衮是真心跟他一心,可是老了他才真切的感受到,他跟多尔衮三兄弟的仇怨是解不开的,逼死三兄弟母亲的仇,不是说消就能消掉的。
唯一能够企盼的是,自己死后留给豪格的三个旗,至少不输给多尔衮兄弟的两个旗,自己这些年也拉拢了各旗不少高层,有他们帮助豪格能够争到皇位的希望极大,只要豪格做了皇帝,多尔衮兄弟就只能继续蛰伏,这三兄弟虽然比自己年轻,但是拼年纪还是拼不过豪格的,只要豪格耗死了他们,到时候就稳定了。
皇太极猜到了开头,却没有猜到结尾,他确实给儿子豪格经营了一个良好的环境,却忽略了这个儿子实在是一个付不起的阿斗,相比多尔衮兄弟的众志成城,豪格反而犹豫不决,结果不敢冒险跟多尔衮兄弟发生直接冲突,妥协之下让福临做了皇帝。
皇太极当然想不到这些,因为他实在是给豪格做了一手好牌,要是当年他手里有豪格手里的牌,满洲势力早就被他整合了。
当年皇太极抢到大汉之位的时候,他手里的正白旗(皇太极做了皇帝后将正白旗变成了正黄旗)只有十八个牛录,而多尔衮、阿济格和多铎三兄弟每人手里都有十五个牛录,掌握着努尔哈赤亲军三旗,实力最为强大。
当时皇太极连横合纵,将其他贝勒都拉拢到自己一边,不但压制了三兄弟,还将三兄弟的母亲逼死,同时逼迫代善放弃争位,转而支持他。
做了皇帝后,皇太极将手里的力量从一个镶黄旗十八个牛录,发展到了正黄、镶黄和镶蓝旗三个旗,一百一十七个牛录,已经成为八旗第一大势力,比多尔衮兄弟掌握的九十七个牛录还要雄壮。
假以时日,皇太极有信心,将这三兄弟的实力削弱到他们直属的四十五个牛录,甚至更少。
只可惜皇太极看不到那一天了,因为不几天,皇太极一睡不起,死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