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虏兵入寇,劫掠财货,杀戮百姓,欺凌吾国吾民!这么大一个国,这么大一个族,总有人愿意站出来流血的。我愿意站出来,我不怕流血,我知道你们也不怕。”
“但是我还知道,你们怕白白流血,怕不知道为了什么流血。现在你们知道了,是为了救人!”
“今天你们救了海州十万人,明天你们会救更多人,会救一百万,一千万!”
“兄弟们!六百多人,跟我从南京走来,现在就只剩下你们了,一百个兄弟永远的倒下了。是我杨潮对不起他们!”
“但我想说,他们没有白死,是他们用他们的性命,换回了海州十万人的性命!将来还能换回更多人的性命!”
“但是他们到底是死了。可是我保证不会有人忘了他们。昨天晚上,海州的士绅找到我,说要我给立生祠,给我建牌坊。我告诉他们,要给我们所有战死的兄弟立牌坊。海州城的士绅们答应,说他们要给烈士建一座庙。”
“战死的兄弟的遗体,我是会带回去的,我会把他们安葬在他们的祖坟。但是我保证,将他们的名字留在海州,让他们世世代代受到海州百姓的供奉!他们每一个人,在海州都会有一个墓碑,上面镌刻着他们的事迹,镌刻着他们的英名!”
“兄弟们,我保证。只要这个民族没有亡,他们的墓碑前,每年就少不了一碗酒,少了一碗肉,少不了一心宽慰。除非这个狗曰的民族有朝一日变的忘恩负义,变得寡廉鲜耻,变得认贼作父,那么他们总会给他们先人英烈烧香供奉。”
“现在就剩你们了,我知道他们想家,我知道你们害怕回不去。我还知道你们之所以害怕,不是因为怕死。而是怕死了,不能入土为安,害怕身死他乡,成了孤魂野鬼;而是怕死了。你们的父母没人赡养,你们的子女无人抚育。现在我向你们保证!”
“战死的兄弟我也会带回去,会给他们风光大葬,让他们入土为安,与他们的祖宗相伴。”
“死去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赡养他们,死去兄弟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我抚育他们。”
“最后我还要保证,我一定带你们这些活着的兄弟回去,完好无损的回去。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让他们再次跟虏兵拼命,我不会用你们的性命换取我个人的前程!”
杨潮声情并茂,发自真心的保证,开始只是让许多战士悲戚,接着让许多人触动。最后让所有人都感动,甚至有人呜呜痛苦起来。
“大人,我不怕死,我要跟你着你杀鞑子。我要给兄弟们报仇!”
突然有人情绪激烈,大声喊了起来。
很快其他人也被刺激起来。
纷纷喊着:
“对,我们不走,我们要杀光鞑子。”
“我们要报仇!”
“我们不怕!”
杨潮也没想到这些士兵的士气竟然就这么重新高昂起来了,不是出于什么忠君报国,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大义,只是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因为仇恨!
谁说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宽恕的民族。你的父母被人杀了,你的姐妹被人辱了,你被人抓去当奴隶了,然后你还宽恕了你的敌人。那么你只能是傻逼。
喊出宽恕的那些人,往往是那些养尊处优,是那些掌控权力,任何时候,任何人掌权,都善待他们。拉拢他们,用他们去统治他们的同胞,麻痹他们的兄弟姐妹,这些人不会为了民族流血,而是趴在民族身上喝血,所以他们才高叫着宽恕,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流过血,他们从敌人哪里得到的,不是仇恨,而是敌人给抛给他们的骨头。
一个连仇都不敢正视的民族,那绝对不是屹立东方千年不倒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长存数千年,而他的敌人们却一个个消失在历史中,如果这个民族一次次宽恕了他的仇敌,那么他的仇敌会一次次爬到他们的头顶作威作福,这个民族就不是中国民族,而是大印度三哥的民族了。
看到因为仇恨而激昂起来的士气,杨潮心里宽慰,到底是有血气的汉子。
但是杨潮还真的不能在带着这些人跟虏兵厮杀了,跟那些虏兵此时换命,太不划算了。
杨潮要把这些激起了血气的汉子,作为种子成百上千倍的扩大之后,在去找虏兵拼命。
就算今后不再跟虏兵作战,只是稳稳守住了海州城,静待虏兵撤退,杨潮也依然赢了,这些士兵也依然胜利了。
胜利的判断,永远是以有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而不是杀人多少,占地多少决定的。
在公,杨潮是来救援海州的,到目前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在私,杨潮是来练兵,是来捶打激发这些士兵的血勇之气的,现在已经百分百成功了。
所以只要虏兵一退,杨潮就是大获全胜!
反正现在护城河已经连同,虏兵失去了攻城的通道,让他们重新填河,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而且经过了几次惨败后,虏兵还有没有勇气再次攻城都不好说,虏兵最可能,也最明智的选择,是趁早撤退。
因此杨潮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带这些人稳守城池,不给虏兵任何机会,就算他们不依不饶继续填河,杨潮也会尽力破坏,不让他们如愿以偿,拖上个十天二十天,不信虏兵不退。
“不,你们的性命,比虏兵更值钱,没有必要跟他们拼命去。大家放心,总有一天,我们要算清这笔债,到时候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一笔笔血债,就要用血讨回来!”
杨潮跟士兵们训着话,旁边那些民壮们却也没有走,他们也跟杨潮的军队共同战斗过,尽管他们的战斗力很渣,但是也是流了血的。
此时他们看着,听着杨潮的话,竟然也是心有戚戚嫣。
这些民壮中,很多都跟杨潮的士兵混熟了,因为杨潮派了不少军官去训练他们,去带领他们。
以前民壮们有些羡慕这些士兵,觉得他们能吃饱饭,还能拿丰厚的军饷,但是却要跟着杨潮打仗,因此民壮还只是有点羡慕,却不想成为他们。
但是听着杨潮的保证,他们突然觉得,跟着这样一个将军,哪怕就是打仗,似乎也不坏。
……
淮安!
自从杨潮带兵救援海州后,海州跟淮安又一次断绝了联系,至少有两个人很着急。
其中一个是史可法,另一个是王潇。
就在杨潮夜战虏兵的时候,经过十天跋涉的船夫们终于回来了。
史可法听到杨潮派船夫回来,直接主动迎接,他却没看到杨潮。
询问过船夫后,史可法得知杨潮竟然在海州打了一个大胜仗,斩杀了两百多虏兵,还俘获了两个虏兵俘虏,有人头和俘虏为证,史可法也不由相信。
但是听到船夫说,海州知州一直没有允许杨潮入城,史可法又不由一阵哀叹。
还好杨潮幸不辱命,将虏兵直接击溃。
很快史可法就将两个俘虏,并一封请功奏折,派塘马送去北京。虽然东虏纵横山东阻断了运河,但是明王朝的领土大了,有足够的空间绕过山东,依然维持中央和地方间的联系。
史可法的塘马就是走河南,然后北上京城的。
接着史可法就是静静等待杨潮回来,他已经打算好了,一定要摆一桌丰盛的庆功宴,宴请杨潮,宴请杨潮手下的壮士。
王潇却已经迫不及待的立刻开宴了,他宴请的确实淮安各大富商。
王潇得意至极,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早就知道,他的兄弟杨潮能够打一个大胜仗,所以就一直在淮安等着。
其实王潇留在淮安的唯一任务,还是拉拢巴结史可法,但是史可法一直不怎么跟商贾打交道,这让王潇根本没法沟通。
此前准备的一些说辞,也只能在这些富商身上用用了,告诉这些本来就有些交情的地头蛇们,王家手里面的强悍实力。
王潇早在杨潮主动救援海州后,他就开始打出杨潮的旗帜了,大肆宣扬杨潮的勇武,却并不是想为杨潮扬名,而是想用杨潮的勇武来抬升他们王家的声望。
他明确的告诉淮安的富商们,他王家运河沿岸十几家大铺子,这次全力以赴替杨潮筹集军饷,调集运转军粮。
目的就是告诉这些淮安的地头蛇商人们,王家跟杨潮是有深厚关系的,而杨潮则是天下少有的勇将。
普通百姓们或许不知道,但是这些商贾们可是太知道,在现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能够靠的上一股强大的武力是多么大的本钱,这些年谁家的货没有给抢过,谁家的生意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有了强大武力的保护,他们的生意就能做的安稳,才能够做的长久。
所以王潇很快就跟淮安大大小小的富商群体勾结上了,反正王家本来就在淮安经营很深,只是碍于是外地豪商,在某些领域,总是被当地商人们排挤,因此王家就一直只能靠着运河的关系,经营船队和漕粮贸易,一直无法打进淮安最核心的食盐生意。
所以在巴结史可法无果后,王潇就转而求其次,希望能够结交上盐商,掺和进盐业买卖中来。(未完待续。)
“但是我还知道,你们怕白白流血,怕不知道为了什么流血。现在你们知道了,是为了救人!”
“今天你们救了海州十万人,明天你们会救更多人,会救一百万,一千万!”
“兄弟们!六百多人,跟我从南京走来,现在就只剩下你们了,一百个兄弟永远的倒下了。是我杨潮对不起他们!”
“但我想说,他们没有白死,是他们用他们的性命,换回了海州十万人的性命!将来还能换回更多人的性命!”
“但是他们到底是死了。可是我保证不会有人忘了他们。昨天晚上,海州的士绅找到我,说要我给立生祠,给我建牌坊。我告诉他们,要给我们所有战死的兄弟立牌坊。海州城的士绅们答应,说他们要给烈士建一座庙。”
“战死的兄弟的遗体,我是会带回去的,我会把他们安葬在他们的祖坟。但是我保证,将他们的名字留在海州,让他们世世代代受到海州百姓的供奉!他们每一个人,在海州都会有一个墓碑,上面镌刻着他们的事迹,镌刻着他们的英名!”
“兄弟们,我保证。只要这个民族没有亡,他们的墓碑前,每年就少不了一碗酒,少了一碗肉,少不了一心宽慰。除非这个狗曰的民族有朝一日变的忘恩负义,变得寡廉鲜耻,变得认贼作父,那么他们总会给他们先人英烈烧香供奉。”
“现在就剩你们了,我知道他们想家,我知道你们害怕回不去。我还知道你们之所以害怕,不是因为怕死。而是怕死了,不能入土为安,害怕身死他乡,成了孤魂野鬼;而是怕死了。你们的父母没人赡养,你们的子女无人抚育。现在我向你们保证!”
“战死的兄弟我也会带回去,会给他们风光大葬,让他们入土为安,与他们的祖宗相伴。”
“死去兄弟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我赡养他们,死去兄弟的子女就是我的子女,我抚育他们。”
“最后我还要保证,我一定带你们这些活着的兄弟回去,完好无损的回去。除非万不得已,我不会让他们再次跟虏兵拼命,我不会用你们的性命换取我个人的前程!”
杨潮声情并茂,发自真心的保证,开始只是让许多战士悲戚,接着让许多人触动。最后让所有人都感动,甚至有人呜呜痛苦起来。
“大人,我不怕死,我要跟你着你杀鞑子。我要给兄弟们报仇!”
突然有人情绪激烈,大声喊了起来。
很快其他人也被刺激起来。
纷纷喊着:
“对,我们不走,我们要杀光鞑子。”
“我们要报仇!”
“我们不怕!”
杨潮也没想到这些士兵的士气竟然就这么重新高昂起来了,不是出于什么忠君报国,不是出于什么民族大义,只是要为死去的战友报仇。
因为仇恨!
谁说中国人是一个善于宽恕的民族。你的父母被人杀了,你的姐妹被人辱了,你被人抓去当奴隶了,然后你还宽恕了你的敌人。那么你只能是傻逼。
喊出宽恕的那些人,往往是那些养尊处优,是那些掌控权力,任何时候,任何人掌权,都善待他们。拉拢他们,用他们去统治他们的同胞,麻痹他们的兄弟姐妹,这些人不会为了民族流血,而是趴在民族身上喝血,所以他们才高叫着宽恕,因为他们自己根本没有流过血,他们从敌人哪里得到的,不是仇恨,而是敌人给抛给他们的骨头。
一个连仇都不敢正视的民族,那绝对不是屹立东方千年不倒的一个民族,这个民族长存数千年,而他的敌人们却一个个消失在历史中,如果这个民族一次次宽恕了他的仇敌,那么他的仇敌会一次次爬到他们的头顶作威作福,这个民族就不是中国民族,而是大印度三哥的民族了。
看到因为仇恨而激昂起来的士气,杨潮心里宽慰,到底是有血气的汉子。
但是杨潮还真的不能在带着这些人跟虏兵厮杀了,跟那些虏兵此时换命,太不划算了。
杨潮要把这些激起了血气的汉子,作为种子成百上千倍的扩大之后,在去找虏兵拼命。
就算今后不再跟虏兵作战,只是稳稳守住了海州城,静待虏兵撤退,杨潮也依然赢了,这些士兵也依然胜利了。
胜利的判断,永远是以有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而不是杀人多少,占地多少决定的。
在公,杨潮是来救援海州的,到目前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在私,杨潮是来练兵,是来捶打激发这些士兵的血勇之气的,现在已经百分百成功了。
所以只要虏兵一退,杨潮就是大获全胜!
反正现在护城河已经连同,虏兵失去了攻城的通道,让他们重新填河,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而且经过了几次惨败后,虏兵还有没有勇气再次攻城都不好说,虏兵最可能,也最明智的选择,是趁早撤退。
因此杨潮接下来的计划,就是带这些人稳守城池,不给虏兵任何机会,就算他们不依不饶继续填河,杨潮也会尽力破坏,不让他们如愿以偿,拖上个十天二十天,不信虏兵不退。
“不,你们的性命,比虏兵更值钱,没有必要跟他们拼命去。大家放心,总有一天,我们要算清这笔债,到时候有仇报仇,有冤报冤,一笔笔血债,就要用血讨回来!”
杨潮跟士兵们训着话,旁边那些民壮们却也没有走,他们也跟杨潮的军队共同战斗过,尽管他们的战斗力很渣,但是也是流了血的。
此时他们看着,听着杨潮的话,竟然也是心有戚戚嫣。
这些民壮中,很多都跟杨潮的士兵混熟了,因为杨潮派了不少军官去训练他们,去带领他们。
以前民壮们有些羡慕这些士兵,觉得他们能吃饱饭,还能拿丰厚的军饷,但是却要跟着杨潮打仗,因此民壮还只是有点羡慕,却不想成为他们。
但是听着杨潮的保证,他们突然觉得,跟着这样一个将军,哪怕就是打仗,似乎也不坏。
……
淮安!
自从杨潮带兵救援海州后,海州跟淮安又一次断绝了联系,至少有两个人很着急。
其中一个是史可法,另一个是王潇。
就在杨潮夜战虏兵的时候,经过十天跋涉的船夫们终于回来了。
史可法听到杨潮派船夫回来,直接主动迎接,他却没看到杨潮。
询问过船夫后,史可法得知杨潮竟然在海州打了一个大胜仗,斩杀了两百多虏兵,还俘获了两个虏兵俘虏,有人头和俘虏为证,史可法也不由相信。
但是听到船夫说,海州知州一直没有允许杨潮入城,史可法又不由一阵哀叹。
还好杨潮幸不辱命,将虏兵直接击溃。
很快史可法就将两个俘虏,并一封请功奏折,派塘马送去北京。虽然东虏纵横山东阻断了运河,但是明王朝的领土大了,有足够的空间绕过山东,依然维持中央和地方间的联系。
史可法的塘马就是走河南,然后北上京城的。
接着史可法就是静静等待杨潮回来,他已经打算好了,一定要摆一桌丰盛的庆功宴,宴请杨潮,宴请杨潮手下的壮士。
王潇却已经迫不及待的立刻开宴了,他宴请的确实淮安各大富商。
王潇得意至极,信誓旦旦的表示,他早就知道,他的兄弟杨潮能够打一个大胜仗,所以就一直在淮安等着。
其实王潇留在淮安的唯一任务,还是拉拢巴结史可法,但是史可法一直不怎么跟商贾打交道,这让王潇根本没法沟通。
此前准备的一些说辞,也只能在这些富商身上用用了,告诉这些本来就有些交情的地头蛇们,王家手里面的强悍实力。
王潇早在杨潮主动救援海州后,他就开始打出杨潮的旗帜了,大肆宣扬杨潮的勇武,却并不是想为杨潮扬名,而是想用杨潮的勇武来抬升他们王家的声望。
他明确的告诉淮安的富商们,他王家运河沿岸十几家大铺子,这次全力以赴替杨潮筹集军饷,调集运转军粮。
目的就是告诉这些淮安的地头蛇商人们,王家跟杨潮是有深厚关系的,而杨潮则是天下少有的勇将。
普通百姓们或许不知道,但是这些商贾们可是太知道,在现在这样一个乱世中,能够靠的上一股强大的武力是多么大的本钱,这些年谁家的货没有给抢过,谁家的生意没有受到影响。
如果有了强大武力的保护,他们的生意就能做的安稳,才能够做的长久。
所以王潇很快就跟淮安大大小小的富商群体勾结上了,反正王家本来就在淮安经营很深,只是碍于是外地豪商,在某些领域,总是被当地商人们排挤,因此王家就一直只能靠着运河的关系,经营船队和漕粮贸易,一直无法打进淮安最核心的食盐生意。
所以在巴结史可法无果后,王潇就转而求其次,希望能够结交上盐商,掺和进盐业买卖中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