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升天了!皇帝升天了……”王承恩那尖锐中带着悲愤的声音,在京师北门的上空响起。仿佛是哭诉,又似在送行。除了他的声音之外,城头上下忽然一下都没了声音。
投降了满清的文武大臣,还包括哪些阉人,如同曹化淳等,再没一人还有之前那不屑或者幸灾乐祸的脸色。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刺激,良心发现,带着惭愧之色低下了头,仿佛是在默哀。
就连一向以野蛮凶残之称的建虏,在面对一个能慷慨赴死来捍卫尊严的皇帝时,都是面露敬佩之色。
此时此刻,唯有皇太极还是清醒的,他在震惊之后马上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大声命令道:“快,夺回朱由检的尸体,让他闭嘴!”
然而,第一个响应他的,并不是他的满清奴才。
只见王承恩抬头,嘴角一裂,露出一丝讥讽之意,似乎不屑地盯了一眼皇太极。而后便露庄重之色,带着决然,转过身子,用力纵身一跳,便抱着崇祯皇帝的尸身跳下了三四丈高的城头。
城头上的人,又是没有预见到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啊……”,而后马上本能地拥到城垛处去看情况。
城下的孙承宗,在看到王承恩跳下时,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边催马急行,一边大声命令道:“快,抢回陛下龙体!”
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越靠近城墙这里就越危险。但有不少人不顾危险,快速催马冲向前去。
但孙承宗抵达城下时,祖大寿已经后来居上,先一步到达并已翻身下马。
只见城墙底下,王承恩仰面躺在地上,身上抱着崇祯皇帝的尸首,紧紧地护着;而他自己则是头脸上满是鲜血,嘴中也不停地冒出鲜血。
在见到祖大寿冲到面前时,还想做一个伸手想递崇祯皇帝尸身的动作。只是很可惜,他没能如愿,便头一歪,再也没了动静。
祖大寿红着眼睛,一伸手便抄起崇祯皇帝的尸身,几乎没有停留,便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一边调转马头一边大喊道:“督师,快走!”
孙承宗看着王承恩仰面躺着的尸体,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调转马头,跟在祖大寿的身后远离城墙。
这些事情其实发生的很快,当城头上的人俯身往下看情况时,祖大寿等人已经拍马远离城墙了。
城头上的建虏看见这一幕,都有点犹豫,纷纷转头看向箭楼。他们知道刚才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要劝降城外那些明军,也就是要让刚才这些明国大臣投降。如果未得命令胡乱行事,怕是会坏事。
“快射箭,不要让他们跑了!”箭楼里的皇太极气急败坏,连忙大声命令道。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明白,自己想要劝降孙承宗他们的算盘怕是落空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逆者亡了。
可就这么一耽搁的时间,孙承宗他们已经跑出一段距离,稍远处的亲卫,也纷纷拍马赶过来护着主将。
不过这些城头上的建虏都是好手,在得到命令后,便本能地开始抽弓撘箭,向着孙承宗等人的后背射去。
“梆梆梆……”
“嗖嗖嗖……”
弓弦震动的声音,箭支刺破空气的声音不时响起。这个时候,弓箭相对火器的射速优势便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虽然西门城头这块区域的建虏不多,但射向孙承宗等人的箭却是不少。
“咴咴咴”的战马吃疼声响起,孙承宗胯下战马中箭,哀嚎几声便摔倒在地,把孙承宗甩了出去。
“噗噗”声音响起,祖大寿感到自己肩膀和后背一疼,然而他不敢耽搁,抱着崇祯皇帝的尸体尽量伏身在马背上,双腿尖急踹马腹,催马急驰。
前去护卫主将的亲卫们,纷纷拿出挂在马背上的盾牌来挡箭,甚至有几个亲卫看情况危急,手中又无盾牌,便驱赶战马越过主将,双手张开用自己的身子当做盾牌来为主将挡箭。
皇太极在箭楼里看到这一幕,气得想杀人,转头怒视一边的济尔哈朗,大声吼道:“愣着干嘛,还不快率部出击!”
“是是是是……”济尔哈朗脸色有点难看,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快步走向楼梯,赶紧去执行命令。
城外,洪承畴在刚才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会,等他也催马想赶往城墙时,忽然又马上停住,调转马头一边往军中赶去,一边大声命令道:“快,列阵,备战!快,列阵……”
他的亲卫一边急忙来接应他,一边大声喊着他的话,把军令传到了其他将领那里。
明军原先就在城外列阵,得到军令后一开始有点乱的样子,可很快就平息了下来。这次的效率,比起以往似乎快了不少。
等洪承畴到达军中之时,总兵吴自勉已上前缴令道:“大人,各部已严阵以待。”
洪承畴并没有马上回头,他快速环视一下,再转头看到亲卫们已经接应主将回阵,心中稍微松口气。不过他再抬头看看京师城头,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又再次下令道:“骑军戒备,步军缓缓后退,敢有惊慌失措者,就地斩首!”
城外的大军只是在京师城头一箭之地外的地方,虽然可以不用多担心弓箭,但京师城头可是有很多火炮,射程就很远了。密集的阵型被火炮轰击,再被建虏的骑军冲锋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在城头上一时并没有响起火炮声,而这两支明军都曾是洪承畴的手下,他的军令下传时,并没有人敢违抗。
而且这一次军令的执行,也似乎比起以往任何一次的训练、战事都要理想得多。虽然能听到各处各级军官的大声喝斥,但总体而言,骑军严阵以待,步军在缓缓后退,倒也没有什么差错。
京师城头上,也终归有了火炮的动静。一股股的硝烟冒起,随后“轰轰轰”的巨响便响彻在半空之中。
与此同时,京师北门的城门打开,吊桥也随后放下,一支建虏骑军从城里拥了出来。
(未完待续。)
投降了满清的文武大臣,还包括哪些阉人,如同曹化淳等,再没一人还有之前那不屑或者幸灾乐祸的脸色。大部分人也不知道是不是受到刺激,良心发现,带着惭愧之色低下了头,仿佛是在默哀。
就连一向以野蛮凶残之称的建虏,在面对一个能慷慨赴死来捍卫尊严的皇帝时,都是面露敬佩之色。
此时此刻,唯有皇太极还是清醒的,他在震惊之后马上发现情况不对,连忙大声命令道:“快,夺回朱由检的尸体,让他闭嘴!”
然而,第一个响应他的,并不是他的满清奴才。
只见王承恩抬头,嘴角一裂,露出一丝讥讽之意,似乎不屑地盯了一眼皇太极。而后便露庄重之色,带着决然,转过身子,用力纵身一跳,便抱着崇祯皇帝的尸身跳下了三四丈高的城头。
城头上的人,又是没有预见到这一幕,不由得发出一声“啊……”,而后马上本能地拥到城垛处去看情况。
城下的孙承宗,在看到王承恩跳下时,便第一时间反应过来,一边催马急行,一边大声命令道:“快,抢回陛下龙体!”
这种时候,这种情况下,越靠近城墙这里就越危险。但有不少人不顾危险,快速催马冲向前去。
但孙承宗抵达城下时,祖大寿已经后来居上,先一步到达并已翻身下马。
只见城墙底下,王承恩仰面躺在地上,身上抱着崇祯皇帝的尸首,紧紧地护着;而他自己则是头脸上满是鲜血,嘴中也不停地冒出鲜血。
在见到祖大寿冲到面前时,还想做一个伸手想递崇祯皇帝尸身的动作。只是很可惜,他没能如愿,便头一歪,再也没了动静。
祖大寿红着眼睛,一伸手便抄起崇祯皇帝的尸身,几乎没有停留,便干脆利落地翻身上马,一边调转马头一边大喊道:“督师,快走!”
孙承宗看着王承恩仰面躺着的尸体,略微犹豫了一会,才调转马头,跟在祖大寿的身后远离城墙。
这些事情其实发生的很快,当城头上的人俯身往下看情况时,祖大寿等人已经拍马远离城墙了。
城头上的建虏看见这一幕,都有点犹豫,纷纷转头看向箭楼。他们知道刚才的一切,其实是为了要劝降城外那些明军,也就是要让刚才这些明国大臣投降。如果未得命令胡乱行事,怕是会坏事。
“快射箭,不要让他们跑了!”箭楼里的皇太极气急败坏,连忙大声命令道。
发生了这样的事情,他自然明白,自己想要劝降孙承宗他们的算盘怕是落空了。既然如此,那么就只有逆者亡了。
可就这么一耽搁的时间,孙承宗他们已经跑出一段距离,稍远处的亲卫,也纷纷拍马赶过来护着主将。
不过这些城头上的建虏都是好手,在得到命令后,便本能地开始抽弓撘箭,向着孙承宗等人的后背射去。
“梆梆梆……”
“嗖嗖嗖……”
弓弦震动的声音,箭支刺破空气的声音不时响起。这个时候,弓箭相对火器的射速优势便很好的体现了出来。虽然西门城头这块区域的建虏不多,但射向孙承宗等人的箭却是不少。
“咴咴咴”的战马吃疼声响起,孙承宗胯下战马中箭,哀嚎几声便摔倒在地,把孙承宗甩了出去。
“噗噗”声音响起,祖大寿感到自己肩膀和后背一疼,然而他不敢耽搁,抱着崇祯皇帝的尸体尽量伏身在马背上,双腿尖急踹马腹,催马急驰。
前去护卫主将的亲卫们,纷纷拿出挂在马背上的盾牌来挡箭,甚至有几个亲卫看情况危急,手中又无盾牌,便驱赶战马越过主将,双手张开用自己的身子当做盾牌来为主将挡箭。
皇太极在箭楼里看到这一幕,气得想杀人,转头怒视一边的济尔哈朗,大声吼道:“愣着干嘛,还不快率部出击!”
“是是是是……”济尔哈朗脸色有点难看,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快步走向楼梯,赶紧去执行命令。
城外,洪承畴在刚才的时候,稍微犹豫了一会,等他也催马想赶往城墙时,忽然又马上停住,调转马头一边往军中赶去,一边大声命令道:“快,列阵,备战!快,列阵……”
他的亲卫一边急忙来接应他,一边大声喊着他的话,把军令传到了其他将领那里。
明军原先就在城外列阵,得到军令后一开始有点乱的样子,可很快就平息了下来。这次的效率,比起以往似乎快了不少。
等洪承畴到达军中之时,总兵吴自勉已上前缴令道:“大人,各部已严阵以待。”
洪承畴并没有马上回头,他快速环视一下,再转头看到亲卫们已经接应主将回阵,心中稍微松口气。不过他再抬头看看京师城头,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又再次下令道:“骑军戒备,步军缓缓后退,敢有惊慌失措者,就地斩首!”
城外的大军只是在京师城头一箭之地外的地方,虽然可以不用多担心弓箭,但京师城头可是有很多火炮,射程就很远了。密集的阵型被火炮轰击,再被建虏的骑军冲锋的话,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好在城头上一时并没有响起火炮声,而这两支明军都曾是洪承畴的手下,他的军令下传时,并没有人敢违抗。
而且这一次军令的执行,也似乎比起以往任何一次的训练、战事都要理想得多。虽然能听到各处各级军官的大声喝斥,但总体而言,骑军严阵以待,步军在缓缓后退,倒也没有什么差错。
京师城头上,也终归有了火炮的动静。一股股的硝烟冒起,随后“轰轰轰”的巨响便响彻在半空之中。
与此同时,京师北门的城门打开,吊桥也随后放下,一支建虏骑军从城里拥了出来。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