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近代第一部歌剧
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国近代第一部歌剧-习近平用典(第一辑)-笔趣阁
习近平用典(第一辑)
作者:人民日报评论部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不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用这三句诗,描摹了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壮阔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这三句沉雄豪迈的诗句,正表达了我们追求“中国梦”无比坚强的信念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所有致力于民族大业者,当以总书记这段话为鞭策。
■原典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释义
《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2月,为毛泽东同志长征途中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所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点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将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下阕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头,语调虽比较舒缓,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红军闯关夺隘的艰辛。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夺取雄关的艰辛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漫道”二字又透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漫道:莫说,不要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仅抒写了人民必胜的信心,而且对困难的鄙夷与蔑视也跃然纸上。
■原典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释义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一举攻克国民党盘踞了22年的统治中心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即兴赋诗。当时,中共中央军委曾将此诗电发前线,给战斗中的全军指战员以巨大鼓舞。
诗的前四句抒情,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和“千里江防”,国民党统治宣告灭亡,中国历史即将开始新的篇章。后四句议论,把政治上的战略决策文学化,蕴含深邃的哲理,令人豁然开朗。诗中活用典故,意境深远。项羽反秦,威震海内,但数失良机,终致兵败垓下。这是为人熟知的史实,但一经毛泽东同志点化,便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包含毛泽东同志对历史的慨叹与思考。上句借用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成句。天是自然之物,然而长期见证历史变迁,也会对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某种情感反应。下句对人间正在行进着的历史车轮无可阻挡的沧桑巨变,抒发了无限感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所言:“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原典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释义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此为第一首。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后因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这首《行路难》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歌一开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欢乐的宴会。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紧接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情感急转直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穿越千载,看到姜太公垂钓得遇周文王、伊尹以微贱之身得到商王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迷失与求索,急遽交错变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紧促、跳跃,逼肖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两句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将有一天会像南朝宗悫(què)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解读
2012年11月29日,履新不久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时,用这三句诗,描摹了中华民族矢志不渝追逐“中国梦”的壮阔历程。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遭受的苦难之重、付出的牺牲之大,在世界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可谓“雄关漫道真如铁”。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艰辛探索,终于找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正是“人间正道是沧桑”。而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一定是“长风破浪会有时”。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展现出光明的前景。这三句沉雄豪迈的诗句,正表达了我们追求“中国梦”无比坚强的信念和无比坚定的信心。“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我们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所有致力于民族大业者,当以总书记这段话为鞭策。
■原典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释义
《忆秦娥·娄山关》创作于1935年2月,为毛泽东同志长征途中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后所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点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一个壮烈的抒情氛围。“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将红军行动生动地描绘出来。下阕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开头,语调虽比较舒缓,但“真如铁”三字突出了红军闯关夺隘的艰辛。通过“铁”这一物象的坚硬、沉重,艺术地把夺取雄关的艰辛具体化、形象化。同时“漫道”二字又透出藐视艰辛的豪迈情怀。漫道:莫说,不要讲。“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仅抒写了人民必胜的信心,而且对困难的鄙夷与蔑视也跃然纸上。
■原典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释义
1949年4月21日,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4月23日一举攻克国民党盘踞了22年的统治中心南京。毛泽东同志在北平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得知消息后兴奋异常,即兴赋诗。当时,中共中央军委曾将此诗电发前线,给战斗中的全军指战员以巨大鼓舞。
诗的前四句抒情,百万大军以摧枯拉朽之势,突破了“固若金汤”的“长江天险”和“千里江防”,国民党统治宣告灭亡,中国历史即将开始新的篇章。后四句议论,把政治上的战略决策文学化,蕴含深邃的哲理,令人豁然开朗。诗中活用典故,意境深远。项羽反秦,威震海内,但数失良机,终致兵败垓下。这是为人熟知的史实,但一经毛泽东同志点化,便具有了全新的意义。尾联“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包含毛泽东同志对历史的慨叹与思考。上句借用唐代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的成句。天是自然之物,然而长期见证历史变迁,也会对人类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产生某种情感反应。下句对人间正在行进着的历史车轮无可阻挡的沧桑巨变,抒发了无限感慨。正如毛泽东同志《在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的讲话》中所言:“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迅速地荡涤反动政府留下来的污泥浊水,治好战争的创伤,建设起一个崭新的强盛的名副其实的人民共和国。”
■原典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释义
李白的《行路难》共三首,此为第一首。唐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后因权臣谗毁排挤,被“赐金放还”。这首《行路难》是李白离开长安时所作。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诗歌一开头,让人感觉这是一个欢乐的宴会。羞:同“馐”,美味的食物。直:通“值”,价值。紧接着“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情感急转直下。“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刚刚慨叹“冰塞川”“雪满山”,又恍然穿越千载,看到姜太公垂钓得遇周文王、伊尹以微贱之身得到商王重用。诗人心理上的失望与希望、迷失与求索,急遽交错变化。“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紧促、跳跃,逼肖地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而又想继续探索追求的复杂心理。结尾两句境界顿开,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诗人相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终将有一天会像南朝宗悫(què)一样,“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