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
■解读
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见善如不及”,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见不善如探汤”,是要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始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原典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释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汤,古时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后世常用这句话来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此外,《韩诗外传》中有“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有高的奋斗目标,会使德行增进;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降低了,会使德行减退。《增广贤文》还有:“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它们都与孔子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异曲同工,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断上的一致性。
■解读
修身养德,最重要的是要趋善避恶。“见善如不及”,是要常修为政之德。坚持“吾日三省吾身”、坚持“时时勤拂拭”,始终以先进为榜样、以楷模为标杆,发现自己的缺点,认识自己的短处,日日扫除心灵的杂草,时时修炼道德的境界。“见不善如探汤”,是要常怀敬畏之心,不因蝇头小利而鼠目寸光,不为荣耀光环而急功近利,自筑“防火墙”、自套“紧箍咒”、自设“高压线”,始终做到“政治上跟党走、经济上不伸手、生活上不丢丑”,切实练就金刚不坏之身。“见善如不及”与“见不善如探汤”是相辅相成的,求善就会避恶,避恶亦能扬善。前者是应该追求的道德境界,而后者则是应该守住的道德底线。如果没有对更高道德境界的追求,那就难以获得修身养德的内在动力;如果缺少对道德底线的坚守,那就会突破外在约束,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原典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释义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唯恐自己达不到;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把手伸到开水中一样赶快避开。汤,古时指热水。孔子用“探汤”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来说明一个人看到不好的事情时所应采取的态度。后世常用这句话来警示从政者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敬畏之心。
此外,《韩诗外传》中有“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即跟道德高尚的人相比,就有高的奋斗目标,会使德行增进;跟落后的人相比,标准要求降低了,会使德行减退。《增广贤文》还有:“从善如流,疾恶如仇。”它们都与孔子的“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异曲同工,也表明了古人在道德判断上的一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