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人知道为什么会冷场。宪东爪汇词的态度让尚铭奇怪,陈淮他们更是摸不透,作为旁观者的胡义也是一头雾水。进宫这么长时间,还是头一次看到宪宗如此反常,而且一向喜欢插话的万贵妃也是大为转性。变得很老实。若是给她个指甲剪,估计她都能在那旁若无人的剪起指甲来。
没人让自己说话,胡义自然也不会傻到站出来替这帮人打破僵局,你们不说话就不说话好了,反正这事通过也好,不通过也好,都跟我没关系。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殿中只闻陈淮等上了年纪太监的咳嗽声,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声音响起,寂静的让人有些压抑。
“说啊,你们怎么不说了?”
率先打破沉闷的是万贵妃,她看到一帮太监突然都不说话了,觉得有些沉闷,才才听他们在下面争执很是有趣,现在不吵了到有些无趣,便懒洋洋的动了动身子,开口说了一句,想让他们接着说下去。
她这一说话,宪宗也觉得太安静了,抬脸失望的望着底下的一帮人,不乐意的道:“对,你们怎么停了,接着说啊,联都听着呢?”
说,还能说什么,都说这么久了,皇上你也该表个态才行啊。尚铭与司礼监的人抗衡到现在,能说得都说了,能反击的也都反击了,就差让东厂的人进来拉走几个”可是宪宗老这么不温不火的实在是让人有些郁闷,事情是他搞的,现在他却不话。尚铭与**再怎么争,也争不出个什么来。这种事情关键时候得要主事人点头,做事的才有信心坚持下去。哪怕宪宗听自己说话时稍微点点头,他都有百倍信心与司礼监对到底。
不过看宪宗现在的样子,好像在看戏一般,饶是尚铭想卖力表现,也没什么积极性,一开始他倒是拼命的开口表现,这会却是提不起那个,劲头来了。那个姓郑的太监也是一脸愕然,搞不懂宪宗葫芦里卖什么药,现在这种情形是他没有想到的,心道李真人没交待皇上会这般态度啊,我是接着说还是不说呢?
支持传奉一事的尚郑二人不说话,反对的司礼监众人也是无话可说,一个个拿眼看着宪宗。好像是以沉默作出无声抗议般。“皇上,他们终于不吵毛。
见他们这样,万贵妃将脖子往宪宗身上轻轻靠了一下,娇嗔声:“臣妾觉得皇上应该拿主意了,不然他们就是吵个三天三夜,也没个结果。”
“嗯,爱妃说的是
宪宗将手在桌上叩了一下,身上往前倾了倾,扫视众人一眼后。突然将手指向了胡义。
“小胡义,你在旁边听了那么久,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唉,你问我干嘛,你说我是支持你还是不支持你好呢。胡义不敢停顿,忙往前走了两步,恭声道:“回皇上话。臣阅历有限,年龄又对这等大事不敢擅加评论,皇上还是问问其他几位公公的意思吧。”
宪宗将头摇了摇:“联让你说你就说。有什么敢不敢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联都不会怪你。西厂都交给你了,这等事情又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宪宗一边说着,一边起身站起,缓缓走下台阶,到了尚铭面前时停了下来,意味深长的说道:“联把你们找来就是为了议一议宫中的几件事情,既然是议事,尽可畅所欲言,不必心有顾忌。联虽然赶不上唐太宗,但对于臣下的的意见还是能听上一听的。胡义,你就说说看吧,在联眼里,你可不是普通的孩子,往往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人出乎意料
啧啧,宪宗真转了性了,胡义暗道了一声,心想难怪刚才陈淮说出那种话他都不生气,原来他是将自个当唐太宗了。
这人变得也太快了些,难道是修佛修出窍了?
胡义现在对宪宗有一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不过我要说些什么才好呢?听你的口气,好像是让我说些特别的,让司礼监的人接受你任免传奉官的事。
唐中宗时的“斜封官”也好,宪宗现在搞得“传奉官”也好,二者在历史上留下的骂名很大,留给后人的教也是非常深刻的。胡义知道人事制度这种东西讲究个务必坚守原则,不能随意打开缺口。否则,这个“口子。一开,那就贻患无穷,几代人的努力都未必能够把“负面影响”消除干净。中宗、宪宗的做法,明显是不负责任的,他们自己倒好,人情做足,好处捞尽,然而,在方便自己的同时,却把国家机器的结构给破坏了,把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赠。给了后人。不管出点如何,这种在制度上开口子的形为都是不可取的。
虽然知道传奉官这种在官制上开口子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不过胡义还是不准备将事情的后果说出来,只略微想了想,他便打定主意要做一回奸臣了,眼光这光景还是先把宪宗哄好再说吧,谁让他还有九年可活呢。要是一时为了所谓良心,说了些不合宪宗心意的话,谁知他会不会因此在心中将自己给否定了呢。
眼睛转了几转,想好说辞后,胡义朗声开口道:“臣觉得任免传奉官一事,可以打破官员任职的传统方式,有助于臣子之间的良性竞争,淘汰庸禄无为的官员,更可不拘一格提拔人材,让那些有本事的人都能更好的为朝庭,为皇上效力,而不致因为种种限制而使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皇上为天下子民计,做出任免传奉官,一改以前那种晋身之阶,让他们有更好的途径出来做官,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臣觉得,传奉官绝对要任免,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搞,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对于治国人材的渴望之心,让他们都知道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出来做官,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材的效果。”
赞同是赞同了。不过胡义还是给宪宗本为自己方便的传奉官政策给改了改方向,尽量让,生定的正面作用,当里话外话外环是用此高大和旧,枪!词来包装一下。
“胡义,你胡说什么!”
“你读了几年书,识了几年字,吃了几年饭,怎的如此颠倒黑白,好坏不分呢!”
这一番说辞出来,司礼监的那帮人不干了,他们可不管这话里包含了些什么,只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乱讲一通。随便任用人做官,那还要那些饱读诗书的圣人子弟做什么?朝庭还开什么科举广招天下士人,还要大张旗鼓的搞,这不是要天下大乱吗!
有两人更是低声在那责问王继来,你收的什么干儿子,怎的如此不晓事理的。王继来被同仁说得有些脸红,刚才他虽然听了胡义的意见,没有站出来说话,但不代表他就赞同宪宗任免传奉官一事。可是现在自己的干儿却大张旗鼓的出来支持此事,而且还说了一通听起来有那么些道理的话,这让他实在是有些想不通:胡义虽然年纪小了些,但向来做事有分寸,这会怎么却变了呢?
站在一起的尚铭和**脸上却是一喜,虽然胡义话中有些地方与宪宗的本意不太一样,但听上去却是合情合理,再见宪宗脸色平和,纵使看不出高兴,但二人还是知道宪宗对这番话是喜欢听的。
宪宗没有说完,而是静静的看着胡义,看样子是让他继续说。
“诸位公公息怒!”
明白宪宗的意思后,胡义转身对着司礼监的人叫了一声,他不想得罪司礼监的人,不过既然选择支持宪宗,一些代价还是要付出的。可是却不能跟他们硬顶,以免让他们心生恶感,日后给自己找麻烦,只好选择委婉的说法。扬起小手示意他们先别急着指责自己,回身对宪宗接着说道:
“皇上,臣想说得是,并非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做官,才可以治理天下,其实民间任何一行的人都可以做官,都可以出来为朝庭做事。可是为什么朝庭只允许那些读书之人做官,而不允许其他人做官呢,可见这是不公平的。天下之人皆是皇上的子民,都可以替皇上分忧,不存在谁可以谁不可以的话说,如果非要那样做,不是让皇上的子民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吗?。
姓贾的老太监单名一个雷字,他与陈淮是最反对宪宗任免传奉官的,对胡义所说十分生气,见他还在那大言不惭,忍不住反驳道:“岂有此理!士农工商,圣人所定,读书人高人一等是因为他们得圣人教化,知礼守法明王化,由他们管治其他人,天经地义。
你现在却要说人人一样,没有高下之分,如此一来置圣人子弟于何处,难道你要他们与那些贩夫走卒一同为官不成?”
你们是不是太监啊!胡义真想掐着贾谊的脖子好好问问,不是说你们与文官是天生的敌人吗,怎么现在如此打击那些文官的政策你们却要大加反对的!不过人家搬出所谓的圣人来。胡义也不能跟上次九儿一样,将圣人给否了。
想了一想,开口说道:“孔圣之前,做官的难道都是读书人不成?我只听过圣人说有教无类,就是指教授的对象不可以划分好与不好,坏与不坏的,也没说过圣人有将人划分成可以为官,不可以为官的,既然圣人没有说过贩夫走卒不可以为官,那他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当官。而且皇上是任用其中有本事的人,而非无德无能之人窃居官位,有什么不可以的
宪宗闻言微微颦,司礼监另一个太监见状生怕宪宗会认同胡义的话,忙出来说道:“不读书不识字岂能为官,他们连官谕都写不了,做了官又能做什么?”胡义笑了一下,对那太监笑道:“军中不识字的武官也有很多,难道他们就不能带兵打仗了吗?不识字不代表人家不会做事,再说不会写字可以由师爷写嘛,这些小节在意那么多干什么。”
陈淮听着有些不顺耳,开口道:“我朝是以文御武,武官与文官不可同提,你这般说法有些片面
胡义不想将话题扯到明朝的国策上面,只反问道:“若没有武官杀敌,朝中诸公难道安安稳稳的坐在那号施令,治理天下吗?”
陈淮一时语塞,顿了一下道:“我大明的官位是固定的,若是传奉一开,那些寒窗十年的士子如何办?”
胡义道:“这好办啊,公平克争嘛,谁有能力谁做
陈淮迟疑一下,这话听上去有些道理,不过还是不愿意传奉官之事得以实施,便问道:
“如何公平竞争?”
胡义不假思索道:“相同的官位,如果皇上任免的传奉官与吏部任命的官员职位有冲突,那就让他们比一比不,谁做得好谁就得此位输了只能怪自己本事不如人,有何好怨的
贾谊心中一动,不等陈淮说话,上来说道:“话是这么说,不过只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胡义抬头看他,开口道:“事在人为,天下子民那么多,有能力的人不全是读书人,这些人有真本事,当要尽量用起来,不致让他们一身本领无处可施,传奉官正好可以让他们为朝庭一展身手。识字也好,不识字也好,只要能做事,又有何关系?只要是为皇上,为大明出力就足够了
贾谊、陈淮他们听胡义这样说,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不过却没有马上出言否决。
见贾谊等人有些松动,尚铭赶紧道:“皇上,内臣请皇上诏令天下,有才之人尽可自荐为官,让他们不致于埋没民间。”
“嗯,好,胡义的点子好,你们说了半天,要么就是一昧赞同,要么就是一昧反对,却没个实际的东西出来,胡义说得就是联心中所想,好了,尔等不必再议此事了,联意已决,明日就昭令天下,当然你们有什么好的人选也可以推荐给联,联要让人才适其位。”。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没人让自己说话,胡义自然也不会傻到站出来替这帮人打破僵局,你们不说话就不说话好了,反正这事通过也好,不通过也好,都跟我没关系。
时间就这么一分一秒的过去,殿中只闻陈淮等上了年纪太监的咳嗽声,除此之外再无其它声音响起,寂静的让人有些压抑。
“说啊,你们怎么不说了?”
率先打破沉闷的是万贵妃,她看到一帮太监突然都不说话了,觉得有些沉闷,才才听他们在下面争执很是有趣,现在不吵了到有些无趣,便懒洋洋的动了动身子,开口说了一句,想让他们接着说下去。
她这一说话,宪宗也觉得太安静了,抬脸失望的望着底下的一帮人,不乐意的道:“对,你们怎么停了,接着说啊,联都听着呢?”
说,还能说什么,都说这么久了,皇上你也该表个态才行啊。尚铭与司礼监的人抗衡到现在,能说得都说了,能反击的也都反击了,就差让东厂的人进来拉走几个”可是宪宗老这么不温不火的实在是让人有些郁闷,事情是他搞的,现在他却不话。尚铭与**再怎么争,也争不出个什么来。这种事情关键时候得要主事人点头,做事的才有信心坚持下去。哪怕宪宗听自己说话时稍微点点头,他都有百倍信心与司礼监对到底。
不过看宪宗现在的样子,好像在看戏一般,饶是尚铭想卖力表现,也没什么积极性,一开始他倒是拼命的开口表现,这会却是提不起那个,劲头来了。那个姓郑的太监也是一脸愕然,搞不懂宪宗葫芦里卖什么药,现在这种情形是他没有想到的,心道李真人没交待皇上会这般态度啊,我是接着说还是不说呢?
支持传奉一事的尚郑二人不说话,反对的司礼监众人也是无话可说,一个个拿眼看着宪宗。好像是以沉默作出无声抗议般。“皇上,他们终于不吵毛。
见他们这样,万贵妃将脖子往宪宗身上轻轻靠了一下,娇嗔声:“臣妾觉得皇上应该拿主意了,不然他们就是吵个三天三夜,也没个结果。”
“嗯,爱妃说的是
宪宗将手在桌上叩了一下,身上往前倾了倾,扫视众人一眼后。突然将手指向了胡义。
“小胡义,你在旁边听了那么久,对此可有什么看法?”
唉,你问我干嘛,你说我是支持你还是不支持你好呢。胡义不敢停顿,忙往前走了两步,恭声道:“回皇上话。臣阅历有限,年龄又对这等大事不敢擅加评论,皇上还是问问其他几位公公的意思吧。”
宪宗将头摇了摇:“联让你说你就说。有什么敢不敢的,有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了联都不会怪你。西厂都交给你了,这等事情又有什么不好说的呢
宪宗一边说着,一边起身站起,缓缓走下台阶,到了尚铭面前时停了下来,意味深长的说道:“联把你们找来就是为了议一议宫中的几件事情,既然是议事,尽可畅所欲言,不必心有顾忌。联虽然赶不上唐太宗,但对于臣下的的意见还是能听上一听的。胡义,你就说说看吧,在联眼里,你可不是普通的孩子,往往能一语点醒梦中人,让人出乎意料
啧啧,宪宗真转了性了,胡义暗道了一声,心想难怪刚才陈淮说出那种话他都不生气,原来他是将自个当唐太宗了。
这人变得也太快了些,难道是修佛修出窍了?
胡义现在对宪宗有一种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感觉,不过我要说些什么才好呢?听你的口气,好像是让我说些特别的,让司礼监的人接受你任免传奉官的事。
唐中宗时的“斜封官”也好,宪宗现在搞得“传奉官”也好,二者在历史上留下的骂名很大,留给后人的教也是非常深刻的。胡义知道人事制度这种东西讲究个务必坚守原则,不能随意打开缺口。否则,这个“口子。一开,那就贻患无穷,几代人的努力都未必能够把“负面影响”消除干净。中宗、宪宗的做法,明显是不负责任的,他们自己倒好,人情做足,好处捞尽,然而,在方便自己的同时,却把国家机器的结构给破坏了,把大量的历史遗留问题“赠。给了后人。不管出点如何,这种在制度上开口子的形为都是不可取的。
虽然知道传奉官这种在官制上开口子的事情会有什么后果,不过胡义还是不准备将事情的后果说出来,只略微想了想,他便打定主意要做一回奸臣了,眼光这光景还是先把宪宗哄好再说吧,谁让他还有九年可活呢。要是一时为了所谓良心,说了些不合宪宗心意的话,谁知他会不会因此在心中将自己给否定了呢。
眼睛转了几转,想好说辞后,胡义朗声开口道:“臣觉得任免传奉官一事,可以打破官员任职的传统方式,有助于臣子之间的良性竞争,淘汰庸禄无为的官员,更可不拘一格提拔人材,让那些有本事的人都能更好的为朝庭,为皇上效力,而不致因为种种限制而使一身本领无用武之地。皇上为天下子民计,做出任免传奉官,一改以前那种晋身之阶,让他们有更好的途径出来做官,实在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因此臣觉得,传奉官绝对要任免,而且还要大张旗鼓的搞,让天下人都知道皇上对于治国人材的渴望之心,让他们都知道不管自己是什么身份,只要有本事就可以出来做官,以达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材的效果。”
赞同是赞同了。不过胡义还是给宪宗本为自己方便的传奉官政策给改了改方向,尽量让,生定的正面作用,当里话外话外环是用此高大和旧,枪!词来包装一下。
“胡义,你胡说什么!”
“你读了几年书,识了几年字,吃了几年饭,怎的如此颠倒黑白,好坏不分呢!”
这一番说辞出来,司礼监的那帮人不干了,他们可不管这话里包含了些什么,只觉得他是在胡说八道,乱讲一通。随便任用人做官,那还要那些饱读诗书的圣人子弟做什么?朝庭还开什么科举广招天下士人,还要大张旗鼓的搞,这不是要天下大乱吗!
有两人更是低声在那责问王继来,你收的什么干儿子,怎的如此不晓事理的。王继来被同仁说得有些脸红,刚才他虽然听了胡义的意见,没有站出来说话,但不代表他就赞同宪宗任免传奉官一事。可是现在自己的干儿却大张旗鼓的出来支持此事,而且还说了一通听起来有那么些道理的话,这让他实在是有些想不通:胡义虽然年纪小了些,但向来做事有分寸,这会怎么却变了呢?
站在一起的尚铭和**脸上却是一喜,虽然胡义话中有些地方与宪宗的本意不太一样,但听上去却是合情合理,再见宪宗脸色平和,纵使看不出高兴,但二人还是知道宪宗对这番话是喜欢听的。
宪宗没有说完,而是静静的看着胡义,看样子是让他继续说。
“诸位公公息怒!”
明白宪宗的意思后,胡义转身对着司礼监的人叫了一声,他不想得罪司礼监的人,不过既然选择支持宪宗,一些代价还是要付出的。可是却不能跟他们硬顶,以免让他们心生恶感,日后给自己找麻烦,只好选择委婉的说法。扬起小手示意他们先别急着指责自己,回身对宪宗接着说道:
“皇上,臣想说得是,并非只有读书人才可以做官,才可以治理天下,其实民间任何一行的人都可以做官,都可以出来为朝庭做事。可是为什么朝庭只允许那些读书之人做官,而不允许其他人做官呢,可见这是不公平的。天下之人皆是皇上的子民,都可以替皇上分忧,不存在谁可以谁不可以的话说,如果非要那样做,不是让皇上的子民有了三六九等之分吗?。
姓贾的老太监单名一个雷字,他与陈淮是最反对宪宗任免传奉官的,对胡义所说十分生气,见他还在那大言不惭,忍不住反驳道:“岂有此理!士农工商,圣人所定,读书人高人一等是因为他们得圣人教化,知礼守法明王化,由他们管治其他人,天经地义。
你现在却要说人人一样,没有高下之分,如此一来置圣人子弟于何处,难道你要他们与那些贩夫走卒一同为官不成?”
你们是不是太监啊!胡义真想掐着贾谊的脖子好好问问,不是说你们与文官是天生的敌人吗,怎么现在如此打击那些文官的政策你们却要大加反对的!不过人家搬出所谓的圣人来。胡义也不能跟上次九儿一样,将圣人给否了。
想了一想,开口说道:“孔圣之前,做官的难道都是读书人不成?我只听过圣人说有教无类,就是指教授的对象不可以划分好与不好,坏与不坏的,也没说过圣人有将人划分成可以为官,不可以为官的,既然圣人没有说过贩夫走卒不可以为官,那他们为什么就不可以当官。而且皇上是任用其中有本事的人,而非无德无能之人窃居官位,有什么不可以的
宪宗闻言微微颦,司礼监另一个太监见状生怕宪宗会认同胡义的话,忙出来说道:“不读书不识字岂能为官,他们连官谕都写不了,做了官又能做什么?”胡义笑了一下,对那太监笑道:“军中不识字的武官也有很多,难道他们就不能带兵打仗了吗?不识字不代表人家不会做事,再说不会写字可以由师爷写嘛,这些小节在意那么多干什么。”
陈淮听着有些不顺耳,开口道:“我朝是以文御武,武官与文官不可同提,你这般说法有些片面
胡义不想将话题扯到明朝的国策上面,只反问道:“若没有武官杀敌,朝中诸公难道安安稳稳的坐在那号施令,治理天下吗?”
陈淮一时语塞,顿了一下道:“我大明的官位是固定的,若是传奉一开,那些寒窗十年的士子如何办?”
胡义道:“这好办啊,公平克争嘛,谁有能力谁做
陈淮迟疑一下,这话听上去有些道理,不过还是不愿意传奉官之事得以实施,便问道:
“如何公平竞争?”
胡义不假思索道:“相同的官位,如果皇上任免的传奉官与吏部任命的官员职位有冲突,那就让他们比一比不,谁做得好谁就得此位输了只能怪自己本事不如人,有何好怨的
贾谊心中一动,不等陈淮说话,上来说道:“话是这么说,不过只怕做起来没那么容易
胡义抬头看他,开口道:“事在人为,天下子民那么多,有能力的人不全是读书人,这些人有真本事,当要尽量用起来,不致让他们一身本领无处可施,传奉官正好可以让他们为朝庭一展身手。识字也好,不识字也好,只要能做事,又有何关系?只要是为皇上,为大明出力就足够了
贾谊、陈淮他们听胡义这样说,有些明白又有些不明白,不过却没有马上出言否决。
见贾谊等人有些松动,尚铭赶紧道:“皇上,内臣请皇上诏令天下,有才之人尽可自荐为官,让他们不致于埋没民间。”
“嗯,好,胡义的点子好,你们说了半天,要么就是一昧赞同,要么就是一昧反对,却没个实际的东西出来,胡义说得就是联心中所想,好了,尔等不必再议此事了,联意已决,明日就昭令天下,当然你们有什么好的人选也可以推荐给联,联要让人才适其位。”。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凶叭,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