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课教室是那位才子教授作演讲的大阶梯教室,第一次的时候人坐的满满的,如今人是越来越少了。加上那老师从来不点名,并且说好了考试时给划范围,因而大家都放心大胆的逃着课,反过来不逃课的反而感觉自己有些委屈。
我是为了某人才选上的这门课,如今事不遂人愿,但是对他那些歪理邪说很感兴趣,再加上也没什么别的消遣方式,总是跟庞正名一道带着委屈来听课,甚至感觉是给那位教授面子。
按照惯例,这次教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悖论:
错话悖论:一个人一天说了九十九句错话,最后他说了一句“我今天说的都是错话”。他说的到底是对是错?如果他最后一句也说错了,那么他最后一句就是对的。既然他最后一句是对的,那他最后一句又是错的。错了——对了——错了——,就这样永远循环下去。
龟兔赛跑悖论: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在兔子前方,两者同时起跑。因为乌龟是在前面,所以兔子要跑到乌龟刚才那个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乌龟会向前跑了一小段距离,如此反复,兔子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了。
老实说,我被他这两个悖论绕糊涂了,如果是第一次见到,即使你是绝顶聪明的人,也要被绕进去。
“典型语义悖论均为多义句而非命题(非真即假的单义句),其推理怪圈均犯有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根本不合逻辑……”这是那位老师对第一个悖论的解释,他讲这些只是对着讲义在念,全不顾下面一对对迷茫的眼睛。老实说,我也没听懂。
关于第二个悖论,他念到:这个题目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它所用到的无限概念。因为题目本身已经从“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偷偷演变成了“兔子在追及乌龟前,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样一个命题。题目中乌龟先跑,兔子追到乌龟之前那个位置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乌龟又向前跑了小段距离,我们其实得到的并不是无限的“时间”,而是无限的“时间段”。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所讲得跟这个悖论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说一尺长的棍子,每天截去一半,可以永远截下去,永远都没有截完的一天。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8226;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是否有开端、空间上是否有极限的问题属于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对此问题的解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他以前的几乎所有哲学家都对此问题有一个或此或彼的回答,只有他的解答不是或此或彼的。他提出了宇宙论的二律背反,即宇宙有限论与宇宙无限论都是可反驳的。宇宙无限吗?但是对一个无限系列的综合永远无法完成,它不可能是一个给定的整体,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个无限的实体。宇宙有限吗?我们无法确定这个界限应当定在哪里,以及如何规定这个界限本身,因为界限是通过宇宙内外的关联来规定的,而这样的关联是不可能的。所以宇宙不可能是有限的。宇宙论的二律背反表明,宇宙并不是我们经验的对象,而是理念(理性概念),所以知性范畴不能运用于它,一运用就出矛盾。康德已经对我们的问题“宇宙作为存在者的整体是不是一个存在者”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宇宙不是一个存在者。在二律背反的论证中使用了宇宙是一个存在者的前提,从而导致了二律背反。还是圣#8226;奥古斯丁说得聪明。当他被问及: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做什么?他说时间是上帝所创造的宇宙的一个性质,在宇宙开端之前不存在。根据爱因斯坦的发现,我们大可把时间称呼为“相对时间”。永远有多远,其实就是龟兔赛跑悖论中的兔子追及乌龟时间那么远,也就是庄子的“一尺之棰”那么远。
明代杨慎说:“天有极乎,极之后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表达也是一个类似康德的二律背反。作为大全的宇宙无形无极。在世界图景化的过程中,人的角色也是双重的。一个人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相对论从逻辑上的确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来到了一个婴儿车旁边,车上睡着的正是他自己,他能还是不能杀死这个婴儿?作为一个自由的人,他当然能够杀死这个婴儿,但那样一来他自己是从那儿来的呢?我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是这样的先验原理。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已经被量子力学证明与时间的均匀性相等价,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与时间不可逆性相等价。……”
他说到这里,我彻底迷糊。一个学生听不懂课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吃夹生饭,那味道的确不好受,这时候我发现正名一直在聚精会神犹如虔诚的信徒,他频频点头,做出似有所悟的样子。
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或许都问过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属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范畴。但是总有很多人去试图探讨,诸如宇宙的本原,人生的意义等等,很多哲学家因为想得太多发了疯,他们是痛苦的哲人,被世俗打入了疯子的行列。
永远是什么呢?究竟永远有多远?
时间有永远么?距离有永远么?时间或者距离如果没有永远,那么有限之外的又是什么呢?
至尊宝最终还是给爱加了一个期限,因为他知道,即使是神仙妖精,都没有无限广义上的永远,他根据神妖界的年限给爱定义为一万年。
人类却是愚昧的,刘德华不是也学着唱爱你一万年么?
这个一万年是如此的虚伪,远远比不上“永远”的真诚,因为“永远”永远都是个相对的概念。
所以请不要怀疑“永远”,不要问“永远有多远”这样的话,不要怀疑“永远爱你”这句话所包含的诚挚。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在我不爱你之前,我永远爱你。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得太深,为了避免自己发疯,还是决定去欣赏一个疯子的表演比较好,只见前面这位教授继续发挥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错的,在当代社会,注重社会分工,法治社会体制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越俎代庖,不符合现代理性精神。所以对于中美撞机事件,一切不冷静的头脑发热的爱国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宋代的朱熹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么卑鄙,他在全国推广这个道德规范,自己却娶了很多小老婆,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电灯。实际上反人道的理想主义才是社会的灾祸。正由于人道以及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被当成理想的祭品,20世纪那些试图建立理想社会的努力,几乎无一例外总是以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理想主义始,以反人道主义的理想主义终。以理想之名,禁锢人欲人性,只会导致发生变态甚至是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二律背反左右着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中国人数千年的发展史也只是一个个王朝的频繁无效的更迭,只到**引进中国,这个二律背反的表现达到了极致。长年累月的战火造成生灵涂炭自不待言,战后理想主义模式下的体制,也只能这种体制,才能造成更大的惨绝人寰的惨案。六零年,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没有人敢回顾,也就没有人去反省,只会最终导致悲剧的重演。我们学校的历史还是全国第一的,而他们研究的就是政府的说教和死板的教条,这样的中国大学永远只能是权力的帮凶,失去了一个知识精英所本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批判精神。大学的脱离社会和不能服务于社会,最终决定着大学的没落,中国的大学如果在体制上毫无变化,任何关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辉灿梦最终只能被证明是自欺欺人的南柯一梦罢了。
擅长发散思维的教授又把话题扯到了美女作家身上,他先说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来评价武侠小说给中国现代文学画上了句号。“有人说文学已死,我不这么认为。死的是雅文学,是阳春白雪;俗文学没死,不仅没死,而且大行其道,甚至成了一种产业。这里也有一个二律背反,就是文学价值和商业运作之间的二律背反。追求文学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纯文学的结果必然导致文学的没落,因为和大众的口味不合。而要和大众的口味相合,就必须把自己装扮成下里巴人的模样,讨大众欢心。这就是一个低级战胜高级的过程。痞子文学之所以如此盛行,就在于此。至于美女作家,可以给他一个最恰当的此来形容,叫妓女文学。……”说到这里,下面一篇唏嘘之声,尤其是女同胞们,一个个愤懑的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我很担心这位教授会不知不觉造就出来多少女权主义者!……
说到此处,那位教授意识到自己的讲课有已经离题万里了,就赶紧把目光从房顶收回,从新对着讲义,继续念到:继续讲悖论。罗素悖论的一个通俗表述是理发师悖论:理发师必须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得给那些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如果刮,他就成了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二条规定,他就不能刮;如果不刮,他就成了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一条规定,他就得刮。逻辑学家们发现,悖论源自那些“自反性”概念,比如自己是自己的元素这样的概念。最后解决悖论的关键一招就是,通过集合论的公理化,废除像“所有集合的集合”这样的概念,使这样的概念非法化。宇宙作为存在者的总体,如果本身也是一个存在者,那就很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是属于自己是自己的元素的“非正常集合”,它肯定要导致悖论。……
庞正名听了这节课后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沉思状态,以至于下课许久他还坐在那儿发呆,眼睛盯着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看,也什么都看了。因为他在看自己的内心。人的心是最大的,尤其是男人的心,包容着整个宇宙。这也是一晚上悖论的根源,人总是想用心来度量世界,越是知识丰富的人就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而世界永远有未知的存在,因此用心去衡量世界,结果是一个正常人的消失,一个哲人的诞生,但是也是一个疯子的诞生。
当庞正名眼看就要滑向疯子的边缘之时,我决定要拉朋友一把,让他回来。
“喂,该回去了!”我推了推他。
从冥想中恢复过来,他显得甚是迷惘。“噢,走吧。”
“还在想你前女友?”
“没有啊,也不是。”
“呵呵,我以为你顿悟了。”
在不爱你之前永远爱你,这句话真好。原来最无聊的就是痴情了,爱情跟天长地久从来就没有关系。
你说我要负责,她说别来烦我。爱一旦成为痛苦,不爱也就出现了。爱就是不爱,是不是也是一对二律背反?
爱的时候义无反顾,全心投入,一旦不爱,绝情到麻木,人真是充满矛盾而又残酷的动物,喜欢自我折磨,又永远不知足。
我是为了某人才选上的这门课,如今事不遂人愿,但是对他那些歪理邪说很感兴趣,再加上也没什么别的消遣方式,总是跟庞正名一道带着委屈来听课,甚至感觉是给那位教授面子。
按照惯例,这次教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悖论:
错话悖论:一个人一天说了九十九句错话,最后他说了一句“我今天说的都是错话”。他说的到底是对是错?如果他最后一句也说错了,那么他最后一句就是对的。既然他最后一句是对的,那他最后一句又是错的。错了——对了——错了——,就这样永远循环下去。
龟兔赛跑悖论:乌龟和兔子赛跑。乌龟在兔子前方,两者同时起跑。因为乌龟是在前面,所以兔子要跑到乌龟刚才那个位置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就在这段时间里乌龟会向前跑了一小段距离,如此反复,兔子是永远也追不上乌龟了。
老实说,我被他这两个悖论绕糊涂了,如果是第一次见到,即使你是绝顶聪明的人,也要被绕进去。
“典型语义悖论均为多义句而非命题(非真即假的单义句),其推理怪圈均犯有施推理于多义句的错误,根本不合逻辑……”这是那位老师对第一个悖论的解释,他讲这些只是对着讲义在念,全不顾下面一对对迷茫的眼睛。老实说,我也没听懂。
关于第二个悖论,他念到:这个题目迷惑人的地方就是在于它所用到的无限概念。因为题目本身已经从“兔子永远追不上乌龟”偷偷演变成了“兔子在追及乌龟前,永远也追不上乌龟”这样一个命题。题目中乌龟先跑,兔子追到乌龟之前那个位置需要一定时间,而这段时间乌龟又向前跑了小段距离,我们其实得到的并不是无限的“时间”,而是无限的“时间段”。
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庄子有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所讲得跟这个悖论的意思是一致的。就是说一尺长的棍子,每天截去一半,可以永远截下去,永远都没有截完的一天。
“两百多年前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8226;康德著作《纯粹理性批判》中认为关于宇宙在时间上是否有开端、空间上是否有极限的问题属于纯粹理性的二律背反。康德对此问题的解答具有特殊的重要性。在他以前的几乎所有哲学家都对此问题有一个或此或彼的回答,只有他的解答不是或此或彼的。他提出了宇宙论的二律背反,即宇宙有限论与宇宙无限论都是可反驳的。宇宙无限吗?但是对一个无限系列的综合永远无法完成,它不可能是一个给定的整体,所以宇宙不可能是一个无限的实体。宇宙有限吗?我们无法确定这个界限应当定在哪里,以及如何规定这个界限本身,因为界限是通过宇宙内外的关联来规定的,而这样的关联是不可能的。所以宇宙不可能是有限的。宇宙论的二律背反表明,宇宙并不是我们经验的对象,而是理念(理性概念),所以知性范畴不能运用于它,一运用就出矛盾。康德已经对我们的问题“宇宙作为存在者的整体是不是一个存在者”做出了否定的回答:宇宙不是一个存在者。在二律背反的论证中使用了宇宙是一个存在者的前提,从而导致了二律背反。还是圣#8226;奥古斯丁说得聪明。当他被问及:上帝在创造宇宙之前做什么?他说时间是上帝所创造的宇宙的一个性质,在宇宙开端之前不存在。根据爱因斯坦的发现,我们大可把时间称呼为“相对时间”。永远有多远,其实就是龟兔赛跑悖论中的兔子追及乌龟时间那么远,也就是庄子的“一尺之棰”那么远。
明代杨慎说:“天有极乎,极之后何物也?天无极乎,凡有形必有极”,表达也是一个类似康德的二律背反。作为大全的宇宙无形无极。在世界图景化的过程中,人的角色也是双重的。一个人通过时间隧道回到过去(相对论从逻辑上的确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来到了一个婴儿车旁边,车上睡着的正是他自己,他能还是不能杀死这个婴儿?作为一个自由的人,他当然能够杀死这个婴儿,但那样一来他自己是从那儿来的呢?我认为,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正是这样的先验原理。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已经被量子力学证明与时间的均匀性相等价,第二定律即熵增定律与时间不可逆性相等价。……”
他说到这里,我彻底迷糊。一个学生听不懂课的感觉就像一个人吃夹生饭,那味道的确不好受,这时候我发现正名一直在聚精会神犹如虔诚的信徒,他频频点头,做出似有所悟的样子。
每个人,在人生的某个时候,或许都问过这样的问题,这种问题是属于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的范畴。但是总有很多人去试图探讨,诸如宇宙的本原,人生的意义等等,很多哲学家因为想得太多发了疯,他们是痛苦的哲人,被世俗打入了疯子的行列。
永远是什么呢?究竟永远有多远?
时间有永远么?距离有永远么?时间或者距离如果没有永远,那么有限之外的又是什么呢?
至尊宝最终还是给爱加了一个期限,因为他知道,即使是神仙妖精,都没有无限广义上的永远,他根据神妖界的年限给爱定义为一万年。
人类却是愚昧的,刘德华不是也学着唱爱你一万年么?
这个一万年是如此的虚伪,远远比不上“永远”的真诚,因为“永远”永远都是个相对的概念。
所以请不要怀疑“永远”,不要问“永远有多远”这样的话,不要怀疑“永远爱你”这句话所包含的诚挚。
龟兔赛跑的故事告诉你,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就是:在我不爱你之前,我永远爱你。
我不想在这个问题上陷入得太深,为了避免自己发疯,还是决定去欣赏一个疯子的表演比较好,只见前面这位教授继续发挥着: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错的,在当代社会,注重社会分工,法治社会体制下,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越俎代庖,不符合现代理性精神。所以对于中美撞机事件,一切不冷静的头脑发热的爱国行为,都是不可取的。”
“宋代的朱熹鼓吹“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这么卑鄙,他在全国推广这个道德规范,自己却娶了很多小老婆,典型的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电灯。实际上反人道的理想主义才是社会的灾祸。正由于人道以及人类的基本需求与**被当成理想的祭品,20世纪那些试图建立理想社会的努力,几乎无一例外总是以基于人道主义立场的理想主义始,以反人道主义的理想主义终。以理想之名,禁锢人欲人性,只会导致发生变态甚至是惨绝人寰的人间地狱。人道主义和理想主义的二律背反左右着缺乏理性思维能力的中国人数千年的发展史也只是一个个王朝的频繁无效的更迭,只到**引进中国,这个二律背反的表现达到了极致。长年累月的战火造成生灵涂炭自不待言,战后理想主义模式下的体制,也只能这种体制,才能造成更大的惨绝人寰的惨案。六零年,究竟饿死了多少人,恐怕永远也不会有人知道了,没有人敢回顾,也就没有人去反省,只会最终导致悲剧的重演。我们学校的历史还是全国第一的,而他们研究的就是政府的说教和死板的教条,这样的中国大学永远只能是权力的帮凶,失去了一个知识精英所本该具有的最基本的社会批判精神。大学的脱离社会和不能服务于社会,最终决定着大学的没落,中国的大学如果在体制上毫无变化,任何关于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光辉灿梦最终只能被证明是自欺欺人的南柯一梦罢了。
擅长发散思维的教授又把话题扯到了美女作家身上,他先说山中无老虎,猴子成大王,来评价武侠小说给中国现代文学画上了句号。“有人说文学已死,我不这么认为。死的是雅文学,是阳春白雪;俗文学没死,不仅没死,而且大行其道,甚至成了一种产业。这里也有一个二律背反,就是文学价值和商业运作之间的二律背反。追求文学价值,也就是所谓的纯文学的结果必然导致文学的没落,因为和大众的口味不合。而要和大众的口味相合,就必须把自己装扮成下里巴人的模样,讨大众欢心。这就是一个低级战胜高级的过程。痞子文学之所以如此盛行,就在于此。至于美女作家,可以给他一个最恰当的此来形容,叫妓女文学。……”说到这里,下面一篇唏嘘之声,尤其是女同胞们,一个个愤懑的低下了高贵的头颅,我很担心这位教授会不知不觉造就出来多少女权主义者!……
说到此处,那位教授意识到自己的讲课有已经离题万里了,就赶紧把目光从房顶收回,从新对着讲义,继续念到:继续讲悖论。罗素悖论的一个通俗表述是理发师悖论:理发师必须给所有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但不得给那些给自己刮胡子的人刮胡子。理发师给不给自己刮胡子呢?如果刮,他就成了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二条规定,他就不能刮;如果不刮,他就成了不给自己刮胡子的人,按第一条规定,他就得刮。逻辑学家们发现,悖论源自那些“自反性”概念,比如自己是自己的元素这样的概念。最后解决悖论的关键一招就是,通过集合论的公理化,废除像“所有集合的集合”这样的概念,使这样的概念非法化。宇宙作为存在者的总体,如果本身也是一个存在者,那就很像是“所有集合的集合”,是属于自己是自己的元素的“非正常集合”,它肯定要导致悖论。……
庞正名听了这节课后保持了相当长时间的沉思状态,以至于下课许久他还坐在那儿发呆,眼睛盯着一个地方,什么都没有看,也什么都看了。因为他在看自己的内心。人的心是最大的,尤其是男人的心,包容着整个宇宙。这也是一晚上悖论的根源,人总是想用心来度量世界,越是知识丰富的人就越是明白自己的无知,而世界永远有未知的存在,因此用心去衡量世界,结果是一个正常人的消失,一个哲人的诞生,但是也是一个疯子的诞生。
当庞正名眼看就要滑向疯子的边缘之时,我决定要拉朋友一把,让他回来。
“喂,该回去了!”我推了推他。
从冥想中恢复过来,他显得甚是迷惘。“噢,走吧。”
“还在想你前女友?”
“没有啊,也不是。”
“呵呵,我以为你顿悟了。”
在不爱你之前永远爱你,这句话真好。原来最无聊的就是痴情了,爱情跟天长地久从来就没有关系。
你说我要负责,她说别来烦我。爱一旦成为痛苦,不爱也就出现了。爱就是不爱,是不是也是一对二律背反?
爱的时候义无反顾,全心投入,一旦不爱,绝情到麻木,人真是充满矛盾而又残酷的动物,喜欢自我折磨,又永远不知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