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1章 梦回十六 一脉相承 八-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mianfei
第611章 梦回十六 一脉相承 八-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mianfei-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笔趣阁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作者:诗君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次早贾琏起来,见过贾赦贾政,便往宁府中来,合同老管事的人等,并几位世交门下清客相公,审察两府地方,缮画省亲殿宇,一面察度办理人丁。自此后,各行匠役齐集,金银铜锡以及土木砖瓦之物,搬运移送不歇。【蒙侧批:一总。】”这里足见曹雪芹精通几乎这些事项的所有细则,其实也可窥见曹雪芹从小就是一个非常喜欢也非常擅长观察和学习的人,
如果曹雪芹是十几岁被抄家而离开那样一个大家族生活,那以红楼梦中的十几岁的人聪明程度,以及曹雪芹应该是从小就受其父以及其整个家族各种深厚的氛围的影响和熏陶,那十几岁的曹雪芹其实已经相当了得,其领悟力恐怕已经非常出类拔萃!
而正是曹家被抄,才让曹雪芹有了对之前所有一切的反省,以及之后边生活边继续反省,
而曹雪芹身边的好友都不乏皇家的有志有才青年,再加上曹雪芹当时除了受到些生活困苦外,因为不济时能有朋友的接济,因此,曹雪芹可以极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博览群书、与各种有才有志的好友聚会、对社会各阶层进行越来越深度的反省,
这些博览群书恐怕是只要能看得下去的书,几乎无书不读,再结合之前几千年的社会现实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些都为曹雪芹从创作红楼梦的萌芽、构思到成形到真正开始动笔创作,到完成初稿,到之后不断丰富不断修改,才能逐渐如此一步一步登上他的最高峰的!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大观园所谓贯通连接荣宁二府,
““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甲戌侧批:补明,使观者如身临足到。】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甲戌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脂砚斋。】”这里也可见曹雪芹对这大观园从规划到初建到建成,都是有相当清晰的图景的,
因此,曹雪芹恐怕比如说将小时候家中的布景和园林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完善的想象”以及对他曾经到过的其余园林,综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成了他所认为的最佳构图和构思了!
而这标明“脂砚斋”的批,仍显浅薄,就抓住一个水,虽然不错,但几乎太多人都知道园林中的水之灵动,而且这批对水也没有更深的感悟,
还提到什么“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似乎当时只有他懂得引泉,其他人建园林只知道堆土山,却不知当时的真正的园林专家园林高手不说多如牛毛,也应该是满国尽有!
因为当时各处好的绝妙的园林恐怕应该是处处都有的!
仅以苏杭园林以及最有名的圆明圆为例,便知这种建造园林的传统的储备在当时已经到了甚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哪里还用得这位脂爷来“教”什么“引泉”!
还提到什么“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这等几乎有些画盲的话,
因为,画画,有人就喜欢单独画山画石画树画木,而画泉的画也绝对不在少数,结果被脂爷批为没有水的只是“乱作山石树木”!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甲戌侧批:妙号,随事生名。】者,一一筹画起造。”这里虽然是道“省得许多财力”,但另一个意思恐怕是贾府当时的财力幸亏还省了这些,否则更撑不了多久了,
而且这也是标准的实录,
““贾政不惯于俗务,【庚辰侧批:这也少不得的一节文字,省下笔来好作别样。】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安插摆布。”这里说贾政不惯于俗务,已经充分说明贾政平时的“务虚”程度,
而剩下的人却也绝非“务实”的,因为这些人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有贪利目的,他们的所谓“精通俗务”,更多是“为了”从中“抢利”或“转送人情”而已!
因此,这里还挺可悲地为贾政的“务虚”或说“无能”找到贾政的一个“优点”,即贾政的不贪利,(外人注:是很滑稽)
““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便罢了。”还亏得这位老明公不但识货而且确实经验丰富和明白,否则恐怕很多关键处都被“利”去了,
而且山子野这个名字起得也有趣,大概猜测的意思是内心如同山的子孙一样“野”的老明公,才能深谙真正自然之道吧!
““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来领命。”这里又透出整个贾府的“关系网”,办这些事时,贾赦还是真正的“老大”,因为贾敬一心只管升仙,贾政只顾务虚,贾赦是贾府第一个“贪利”之人,以之前贾蓉贾蔷“利诱”凤姐儿和贾琏未果,但恐怕贾赦是来者不拒的!
因此,这话中,自然贾赦从中恐怕不知要获得多少利了!
““贾蓉单管打造金银器皿。【蒙侧批:好差。】贾蔷已起身往姑苏去了。贾珍、赖大等又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事,一笔不能写到,不过一时喧阗热闹非常而已。暂且无话。”这里的“一笔不能写到,不过一时喧阗热闹非常而已”正是曹雪芹判断哪些是“值得”o写,哪些是“不值得”写的,因此,将所有不值得写的这里用此一句概括,
也反过来证明曹雪芹只要写的文字肯定有其含义、用处乃至深意了!
““且说宝玉近因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庚辰侧批:一笔不漏。】心中是件畅事;”足见宝玉天性,
““无奈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不能乐业。【甲戌侧批:"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人个个如此,又非此情钟意切。甲戌眉批: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壬午季春。畸笏。】”这里批为“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虽然当然准确,但这并不是曹雪芹写这些的目的,只是事情发展实录下来是如此,
而“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却还有些靠谱,即至少知道曹雪芹是比较好酒的,而曹雪芹好酒当然绝非酒徒,以酒助兴,畅所欲言,灵感飞溅,恐怕才是曹雪芹真正好酒的原因,
““这日一早起来才梳洗毕,意欲回了贾母去望候秦钟,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宝玉忙出来问他:"作什么?"茗烟道:"秦相公不中用了!"【甲戌侧批:从茗烟口中写出,省却多少闲文。】”这里以茗烟的“探头缩脑”到一句“秦相公不中用了”即道出秦钟现状,也足见曹雪芹行文的尽量不重复尽量不落俗套和尽量要灵动的内心指导,
如果曹雪芹能随意达到以上程度,就达到了行文的某种境界或说某种化境了,当然,这当然绝非曹雪芹行文的最高境界,
因为最高境界是由心之境界决定的,而不只是大脑思维,更不是手中的笔,
““宝玉听说,吓了一跳,忙问道:"我昨儿才瞧了他来,【庚辰侧批:点常去。】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茗烟道:"我也不知道,才刚是他家的老头子来特告诉我的。"宝玉听了,忙转身回明贾母。贾母吩咐:"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这里也足见贾母的态度,即贾母当然更关心的是宝玉,但也不阻止宝玉去“好生探望”,只是不要过了,
这里却不是贾母冷漠,这是有好几十年人生经历,甚至是见过许多生死的贾母的应有的态度,因为贾母在说这话时,也许心中已在叹气,而且贾母那番嘱咐也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宝玉听了,忙忙的更衣出来,车犹未备,【甲戌侧批:顿一笔方不板。】急的满厅乱转。一时催促的车到,忙上了车,李贵、茗烟等跟随。”这“急的满厅乱转”已经足矣,
““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甲戌侧批:目睹萧条景况。】”这“悄无一人”足显凄凉,与秦可卿相比也充分证明绝非秦家受贾家照顾,实在是秦可卿一人得宠得势,
““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甲戌侧批: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蜂拥至”与之前的“急的满厅乱转”自然一脉相承,
而这里的“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是否也有些武断,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仍是秦钟,
““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甲戌侧批:余亦欲哭。】宝玉一见,便不禁失声。李贵忙劝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庚辰侧批:李贵亦能道此等语。】所以暂且挪下来松散些。哥儿如此,岂不反添了他的病。"”“失声”二字,也是曹雪芹在这个特别场景特别为宝玉“准备”的词,
““宝玉听了,方忍住近前,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这“宝玉来了”四字,却是秦钟在梦中闻见,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甲戌侧批:看至此一句令人失望,再看至后面数语,方知作者故意借世俗愚谈愚论设譬,喝醒天下迷人,翻成千古未见之奇文奇笔。庚辰眉批:《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聊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这也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少见的超艺术化处理,而前十几回较多,后面的如晴雯等尤二姐等较少,也许曹雪芹写到之后越来越倾向于“纯粹”的实录,
但八十回后此类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量级”,也许八十回后又会出现这种超艺术化甚至更超艺术化的处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黛玉等的心灵情感等更加升华,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甲戌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这批之前道“余亦欲哭”,这里竟然又道“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显然,最后一句“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才是与之前的“余亦欲哭”更象是同一批者,而“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则是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的“再批”,也可以足见这些批的人数杂乱,批的内容也会显得有些凌乱,
而且这批与原文内容又实在不太相干,更是添加混乱(外人注:哈哈,热闹!不但原文热闹,文外的凑热闹也似乎不甘落后)
““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甲戌双行夹批:更属可笑,更可痛哭。】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甲戌双行夹批:忽从死人心中补出活人原由,更奇更奇。】因此百般求告鬼判。”这里恐怕千万不可乱指“扯淡”,曹雪芹恐怕对这个是有过探讨甚至研究的,
因此,这里甚至仍然是写实甚至是大写实,也再次足见之前的太多批的实在太过随意和浅肤,
““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庚辰眉批:可想鬼不读书,信矣哉!】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庚辰侧批:写杀了。】有许多的关碍处。"”哈哈,这确实是借此大讽世人,
““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甲戌双行夹批:如闻其声,试问谁曾见都判来,观此则又见一都判跳出来。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这才算是小说。】”这里虽有调侃,但仍是基于“写实”的,即此时道宝玉“运旺时盛”,也是在证明宝玉之后离家,恐怕是极长时间都是为僧的!
而宝玉极长时间为僧,也正是证明宝玉在这段时间将石头记写出,“刻”在了石头上!(外人注:轮回之调侃)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甲戌侧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甲戌眉批: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这确是调侃,
““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甲戌侧批:神鬼也讲有益无益。列:此章无非笑趋势之人。】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庚辰侧批:名曰捣鬼。】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这里写得惟妙惟肖,已经足显曹雪芹嘻笑怒骂之能,但阳间的实录时,这种嬉笑怒骂却很少,
““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庚辰侧批:千言万语只此一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庚辰双行夹批:只此句便足矣。】”这两人确实心灵相通到了极致,宝玉竟然能说出“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的话!几乎是摸着秦钟的心说的,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果然离了阴间,曹雪芹是极其严谨的实录!
这正应该是秦钟此时所说出的话!
原因之一,秦钟说这话的基础之一是自己无法能帮到智能,正是因为自己无权无势,
原因之二,秦钟说这话的基础之二是自己如果早立志于功名,秦业绝不会气死,
而以上两者如果都建立在“立志于功名”上,则恐怕秦钟不但能娶得智能,更能让秦业安享晚年,
而其中隐含的另一个意思恐怕是秦可卿没有靠山,因此才会在贾府被人为所欲为,即如此聪明的秦钟恐怕是早知道这些事的,
因此,此时,所谓人之将逝,其言也善,正是此意,这就是秦钟当时的想法,这就是标准的实录,
因为宝玉之后离家,原因却与这里的秦钟完全相反!
这也是标准的实录!
(外人注:叹!再次更深一点地领悟到实录的本质和魅力!)
““【庚辰双行夹批:若是细述一番,则不成《石头记》之文矣。蒙:大凡有势者未尝有意欺人。然群小蜂起,浸润左右,伏首下气,奴颜婢膝,或激或顺,不计事之可否,以要一时之利。有势者自任豪爽,斗露才华,未审利害,高下其手,偶有成就,一试再试,习以为常,则物理人情皆所不论。又财货丰馀,衣食无忧,则所乐者必旷世所无。要其必获,一笑百万,是所不惜。其不知排场已立,收敛实难,从此勉强,至成蹇窘,时衰运败,百计颠翻。昔年豪爽,今朝指背。此千古英雄同一慨叹者。大抵作者发大慈大悲愿,欲诸公开巨眼,得见毫微,塞本穷源,以成无碍极乐之至意也。】”这个批也是“漂浮”于本回原文内容之上甚至是远远之上的“大感慨”,与红楼梦本回的内容几乎都没什么关系了!与之前的总评也是“一脉相承”,
(外人注:是呀,这总批,有趣些可爱些不行吗(大白纸注:嘻嘻,是滴是滴,就象孩子一样,最喜欢啦,极爱极爱,大爱正是小巧玲珑,是我美的王道哦!(注:loli控啊(外人注:好俗的话,象大白纸一样说得那样美多好)))
“一脉相承,完美的整体,喜欢喜欢。”小戒笑道。
“嗯,不但外形无敌,气质更无敌。”小猴笑道。
“爱到无以复加。”老沙笑道。
“干什么,借人传音啊。”小戒暗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曹施主整部红楼,确实一脉相承。”
“还有八十回后呢?”小戒心道。
如果曹雪芹是十几岁被抄家而离开那样一个大家族生活,那以红楼梦中的十几岁的人聪明程度,以及曹雪芹应该是从小就受其父以及其整个家族各种深厚的氛围的影响和熏陶,那十几岁的曹雪芹其实已经相当了得,其领悟力恐怕已经非常出类拔萃!
而正是曹家被抄,才让曹雪芹有了对之前所有一切的反省,以及之后边生活边继续反省,
而曹雪芹身边的好友都不乏皇家的有志有才青年,再加上曹雪芹当时除了受到些生活困苦外,因为不济时能有朋友的接济,因此,曹雪芹可以极其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博览群书、与各种有才有志的好友聚会、对社会各阶层进行越来越深度的反省,
这些博览群书恐怕是只要能看得下去的书,几乎无书不读,再结合之前几千年的社会现实和当时的社会现实,
这些都为曹雪芹从创作红楼梦的萌芽、构思到成形到真正开始动笔创作,到完成初稿,到之后不断丰富不断修改,才能逐渐如此一步一步登上他的最高峰的!
““先令匠人拆宁府会芳园墙垣楼阁,直接入荣府东大院中。荣府东边所有下人一带群房尽已拆去。”大观园所谓贯通连接荣宁二府,
““当日宁荣二宅,虽有一小巷界断不通,【甲戌侧批:补明,使观者如身临足到。】然这小巷亦系私地,并非官道,故可以连属。会芳园本是从北拐角墙下引来一股活水,今亦无烦再引。【甲戌侧批:园中诸景,最要紧是水,亦必写明方妙。余最鄙近之修造园亭者,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亦是恨事。脂砚斋。】”这里也可见曹雪芹对这大观园从规划到初建到建成,都是有相当清晰的图景的,
因此,曹雪芹恐怕比如说将小时候家中的布景和园林再加上自己的一些“完善的想象”以及对他曾经到过的其余园林,综合在一起在头脑中成了他所认为的最佳构图和构思了!
而这标明“脂砚斋”的批,仍显浅薄,就抓住一个水,虽然不错,但几乎太多人都知道园林中的水之灵动,而且这批对水也没有更深的感悟,
还提到什么“徒以顽石土堆为佳,不知引泉一道。”,似乎当时只有他懂得引泉,其他人建园林只知道堆土山,却不知当时的真正的园林专家园林高手不说多如牛毛,也应该是满国尽有!
因为当时各处好的绝妙的园林恐怕应该是处处都有的!
仅以苏杭园林以及最有名的圆明圆为例,便知这种建造园林的传统的储备在当时已经到了甚至登峰造极的程度!哪里还用得这位脂爷来“教”什么“引泉”!
还提到什么“甚至丹青,唯知乱作山石树木,不知画泉之法”这等几乎有些画盲的话,
因为,画画,有人就喜欢单独画山画石画树画木,而画泉的画也绝对不在少数,结果被脂爷批为没有水的只是“乱作山石树木”!
““其山石树木虽不敷用,贾赦住的乃是荣府旧园,其中竹树山石以及亭榭栏杆等物,皆可挪就前来。如此两处又甚近,凑来一处,省得许多财力,纵亦不敷,所添亦有限。全亏一个老明公号山子野【甲戌侧批:妙号,随事生名。】者,一一筹画起造。”这里虽然是道“省得许多财力”,但另一个意思恐怕是贾府当时的财力幸亏还省了这些,否则更撑不了多久了,
而且这也是标准的实录,
““贾政不惯于俗务,【庚辰侧批:这也少不得的一节文字,省下笔来好作别样。】只凭贾赦、贾珍、贾琏、赖大、来升、林之孝、吴新登、詹光、程日兴等几人安插摆布。”这里说贾政不惯于俗务,已经充分说明贾政平时的“务虚”程度,
而剩下的人却也绝非“务实”的,因为这些人中几乎绝大部分都有贪利目的,他们的所谓“精通俗务”,更多是“为了”从中“抢利”或“转送人情”而已!
因此,这里还挺可悲地为贾政的“务虚”或说“无能”找到贾政的一个“优点”,即贾政的不贪利,(外人注:是很滑稽)
““凡堆山凿池,起楼竖阁,种竹裁花,一应点景等事,又有山子野制度。下朝闲暇,不过各处看望看望,最要紧处和贾赦等商议商议便罢了。”还亏得这位老明公不但识货而且确实经验丰富和明白,否则恐怕很多关键处都被“利”去了,
而且山子野这个名字起得也有趣,大概猜测的意思是内心如同山的子孙一样“野”的老明公,才能深谙真正自然之道吧!
““贾赦只在家高卧,有芥豆之事,贾珍等或自去回明,或写略节;或有话说,便传呼贾琏、赖大等来领命。”这里又透出整个贾府的“关系网”,办这些事时,贾赦还是真正的“老大”,因为贾敬一心只管升仙,贾政只顾务虚,贾赦是贾府第一个“贪利”之人,以之前贾蓉贾蔷“利诱”凤姐儿和贾琏未果,但恐怕贾赦是来者不拒的!
因此,这话中,自然贾赦从中恐怕不知要获得多少利了!
““贾蓉单管打造金银器皿。【蒙侧批:好差。】贾蔷已起身往姑苏去了。贾珍、赖大等又点人丁,开册籍,监工等事,一笔不能写到,不过一时喧阗热闹非常而已。暂且无话。”这里的“一笔不能写到,不过一时喧阗热闹非常而已”正是曹雪芹判断哪些是“值得”o写,哪些是“不值得”写的,因此,将所有不值得写的这里用此一句概括,
也反过来证明曹雪芹只要写的文字肯定有其含义、用处乃至深意了!
““且说宝玉近因家中有这等大事,贾政不来问他的书,【庚辰侧批:一笔不漏。】心中是件畅事;”足见宝玉天性,
““无奈秦钟之病日重一日,也着实悬心,不能乐业。【甲戌侧批:"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世上人个个如此,又非此情钟意切。甲戌眉批: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却无丝毫牵强,且有许多令人笑不了、哭不了、叹不了、悔不了,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壬午季春。畸笏。】”这里批为“偏于极热闹处写出大不得意之文”,虽然当然准确,但这并不是曹雪芹写这些的目的,只是事情发展实录下来是如此,
而“唯以大白酬我作者”却还有些靠谱,即至少知道曹雪芹是比较好酒的,而曹雪芹好酒当然绝非酒徒,以酒助兴,畅所欲言,灵感飞溅,恐怕才是曹雪芹真正好酒的原因,
““这日一早起来才梳洗毕,意欲回了贾母去望候秦钟,忽见茗烟在二门照壁前探头缩脑,宝玉忙出来问他:"作什么?"茗烟道:"秦相公不中用了!"【甲戌侧批:从茗烟口中写出,省却多少闲文。】”这里以茗烟的“探头缩脑”到一句“秦相公不中用了”即道出秦钟现状,也足见曹雪芹行文的尽量不重复尽量不落俗套和尽量要灵动的内心指导,
如果曹雪芹能随意达到以上程度,就达到了行文的某种境界或说某种化境了,当然,这当然绝非曹雪芹行文的最高境界,
因为最高境界是由心之境界决定的,而不只是大脑思维,更不是手中的笔,
““宝玉听说,吓了一跳,忙问道:"我昨儿才瞧了他来,【庚辰侧批:点常去。】还明明白白,怎么就不中用了?"茗烟道:"我也不知道,才刚是他家的老头子来特告诉我的。"宝玉听了,忙转身回明贾母。贾母吩咐:"好生派妥当人跟去,到那里尽一尽同窗之情就回来,不许多耽搁了。"”这里也足见贾母的态度,即贾母当然更关心的是宝玉,但也不阻止宝玉去“好生探望”,只是不要过了,
这里却不是贾母冷漠,这是有好几十年人生经历,甚至是见过许多生死的贾母的应有的态度,因为贾母在说这话时,也许心中已在叹气,而且贾母那番嘱咐也绝对是发自内心的,
““宝玉听了,忙忙的更衣出来,车犹未备,【甲戌侧批:顿一笔方不板。】急的满厅乱转。一时催促的车到,忙上了车,李贵、茗烟等跟随。”这“急的满厅乱转”已经足矣,
““来至秦钟门首,悄无一人,【甲戌侧批:目睹萧条景况。】”这“悄无一人”足显凄凉,与秦可卿相比也充分证明绝非秦家受贾家照顾,实在是秦可卿一人得宠得势,
““遂蜂拥至内室,唬的秦钟的两个远房婶母并几个弟兄都藏之不迭。【甲戌侧批:妙!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蜂拥至”与之前的“急的满厅乱转”自然一脉相承,
而这里的“这婶母兄弟是特来等分绝户家私的,不表可知”是否也有些武断,而且现在最重要的仍是秦钟,
““此时秦钟已发过两三次昏了,移床易箦多时矣。【甲戌侧批:余亦欲哭。】宝玉一见,便不禁失声。李贵忙劝道:"不可不可,秦相公是弱症,未免炕上挺扛的骨头不受用,【庚辰侧批:李贵亦能道此等语。】所以暂且挪下来松散些。哥儿如此,岂不反添了他的病。"”“失声”二字,也是曹雪芹在这个特别场景特别为宝玉“准备”的词,
““宝玉听了,方忍住近前,见秦钟面如白蜡,合目呼吸于枕上。宝玉忙叫道:"鲸兄!宝玉来了。"连叫两三声,秦钟不睬。宝玉又道:"宝玉来了。"”这“宝玉来了”四字,却是秦钟在梦中闻见,
““那秦钟早已魂魄离身,只剩得一口悠悠余气在胸,正见许多鬼判持牌提索来捉他。【甲戌侧批:看至此一句令人失望,再看至后面数语,方知作者故意借世俗愚谈愚论设譬,喝醒天下迷人,翻成千古未见之奇文奇笔。庚辰眉批:《石头记》一部中皆是近情近理必有之事,必有之言。又如此等荒唐不经之谈,间亦有之,是作者故意游戏之笔,聊以破色取笑,非如别书认真说鬼话也。】”这也是曹雪芹红楼梦中少见的超艺术化处理,而前十几回较多,后面的如晴雯等尤二姐等较少,也许曹雪芹写到之后越来越倾向于“纯粹”的实录,
但八十回后此类事越来越多越来越“重量级”,也许八十回后又会出现这种超艺术化甚至更超艺术化的处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黛玉等的心灵情感等更加升华,
““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甲戌侧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这批之前道“余亦欲哭”,这里竟然又道“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显然,最后一句“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才是与之前的“余亦欲哭”更象是同一批者,而“余请诸公莫笑,且请再思。”则是对“扯淡之极,令人发一大笑。”的“再批”,也可以足见这些批的人数杂乱,批的内容也会显得有些凌乱,
而且这批与原文内容又实在不太相干,更是添加混乱(外人注:哈哈,热闹!不但原文热闹,文外的凑热闹也似乎不甘落后)
““又记挂着父亲还有留积下的三四千两银子,【甲戌双行夹批:更属可笑,更可痛哭。】又记挂着智能尚无下落,【甲戌双行夹批:忽从死人心中补出活人原由,更奇更奇。】因此百般求告鬼判。”这里恐怕千万不可乱指“扯淡”,曹雪芹恐怕对这个是有过探讨甚至研究的,
因此,这里甚至仍然是写实甚至是大写实,也再次足见之前的太多批的实在太过随意和浅肤,
““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庚辰眉批:可想鬼不读书,信矣哉!】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庚辰侧批:写杀了。】有许多的关碍处。"”哈哈,这确实是借此大讽世人,
““正闹着,那秦钟魂魄忽听见"宝玉来了"四字,便忙又央求道:"列位神差,略发慈悲,让我回去,和这一个好朋友说一句话就来的。"众鬼道:"又是什么好朋友?"秦钟道:"不瞒列位,就是荣国公的孙子,小名宝玉。"都判官听了,先就唬慌起来,忙喝骂鬼使道:"我说你们放了他回去走走罢,你们断不依我的话,如今只等他请出个运旺时盛的人来才罢。"【甲戌双行夹批:如闻其声,试问谁曾见都判来,观此则又见一都判跳出来。调侃世情固深,然游戏笔墨一至于此,真可压倒古今小说。这才算是小说。】”这里虽有调侃,但仍是基于“写实”的,即此时道宝玉“运旺时盛”,也是在证明宝玉之后离家,恐怕是极长时间都是为僧的!
而宝玉极长时间为僧,也正是证明宝玉在这段时间将石头记写出,“刻”在了石头上!(外人注:轮回之调侃)
““众鬼见都判如此,也都忙了手脚,一面又报怨道:"你老人家先是那等雷霆电雹,原来见不得‘宝玉‘二字。【甲戌侧批:调侃"宝玉"二字,极妙!脂砚。甲戌眉批:世人见"宝玉"而不动心者为谁?】”这确是调侃,
““依我们愚见,他是阳,我们是阴,怕他们也无益于我们。"【甲戌侧批:神鬼也讲有益无益。列:此章无非笑趋势之人。】都判道:"放屁!俗语说的好,‘天下官管天下事“自古人鬼之道却是一般,阴阳并无二理。【庚辰双行夹批:更妙!愈不通愈妙,愈错会意愈奇。脂砚。】别管他阴也罢,阳也罢,还是把他放回没有错了的。"【庚辰侧批:名曰捣鬼。】众鬼听说,只得将秦魂放回,”这里写得惟妙惟肖,已经足显曹雪芹嘻笑怒骂之能,但阳间的实录时,这种嬉笑怒骂却很少,
““哼了一声,微开双目,见宝玉在侧,乃勉强叹道:"怎么不肯早来?【庚辰侧批:千言万语只此一句。】再迟一步也不能见了。"宝玉忙携手垂泪道:"有什么话留下两句。"【庚辰双行夹批:只此句便足矣。】”这两人确实心灵相通到了极致,宝玉竟然能说出“有什么话留下两句”的话!几乎是摸着秦钟的心说的,
““秦钟道:"并无别话。以前你我见识自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自误了。【庚辰双行夹批:谁不悔迟!】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庚辰侧批:此刻无此二语,亦非玉兄之知己。庚辰眉批:观者至此,必料秦钟另有异样奇语,然却只以此二语为嘱。试思若不如此为嘱,不但不近人情,亦且太露穿凿。读此则知全是悔迟之恨。】说毕,便长叹一声,萧然长逝了。”果然离了阴间,曹雪芹是极其严谨的实录!
这正应该是秦钟此时所说出的话!
原因之一,秦钟说这话的基础之一是自己无法能帮到智能,正是因为自己无权无势,
原因之二,秦钟说这话的基础之二是自己如果早立志于功名,秦业绝不会气死,
而以上两者如果都建立在“立志于功名”上,则恐怕秦钟不但能娶得智能,更能让秦业安享晚年,
而其中隐含的另一个意思恐怕是秦可卿没有靠山,因此才会在贾府被人为所欲为,即如此聪明的秦钟恐怕是早知道这些事的,
因此,此时,所谓人之将逝,其言也善,正是此意,这就是秦钟当时的想法,这就是标准的实录,
因为宝玉之后离家,原因却与这里的秦钟完全相反!
这也是标准的实录!
(外人注:叹!再次更深一点地领悟到实录的本质和魅力!)
““【庚辰双行夹批:若是细述一番,则不成《石头记》之文矣。蒙:大凡有势者未尝有意欺人。然群小蜂起,浸润左右,伏首下气,奴颜婢膝,或激或顺,不计事之可否,以要一时之利。有势者自任豪爽,斗露才华,未审利害,高下其手,偶有成就,一试再试,习以为常,则物理人情皆所不论。又财货丰馀,衣食无忧,则所乐者必旷世所无。要其必获,一笑百万,是所不惜。其不知排场已立,收敛实难,从此勉强,至成蹇窘,时衰运败,百计颠翻。昔年豪爽,今朝指背。此千古英雄同一慨叹者。大抵作者发大慈大悲愿,欲诸公开巨眼,得见毫微,塞本穷源,以成无碍极乐之至意也。】”这个批也是“漂浮”于本回原文内容之上甚至是远远之上的“大感慨”,与红楼梦本回的内容几乎都没什么关系了!与之前的总评也是“一脉相承”,
(外人注:是呀,这总批,有趣些可爱些不行吗(大白纸注:嘻嘻,是滴是滴,就象孩子一样,最喜欢啦,极爱极爱,大爱正是小巧玲珑,是我美的王道哦!(注:loli控啊(外人注:好俗的话,象大白纸一样说得那样美多好)))
“一脉相承,完美的整体,喜欢喜欢。”小戒笑道。
“嗯,不但外形无敌,气质更无敌。”小猴笑道。
“爱到无以复加。”老沙笑道。
“干什么,借人传音啊。”小戒暗道。
“阿弥陀佛,”小唐道,“曹施主整部红楼,确实一脉相承。”
“还有八十回后呢?”小戒心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