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红楼六十七 茅坑笔 二-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xiazai
第二百六十五章 红楼六十七 茅坑笔 二-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xiazai-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笔趣阁
横空出世之眼花缭乱
作者:诗君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且说宝玉同着黛玉到宝钗处来。宝玉见了宝钗,便说道:"大哥哥辛辛苦苦的带了东西来,姐姐留着使罢,又送我们。"”这个“又送我们”可能会让黛玉心中稍微一宽,因为只宝玉和黛玉才是“我们”,而宝钗送东西,有可能会让黛玉想到自己不但孤身一人,而且如果与薛家比经济的话,完全无可比,而由前文,她也知道,此时贾家的经济已经每况日下,只不过撑着个门面而已,所以,就算单从这方面来“考虑”的话,她如果和宝钗比,定已经是输定了,而黛玉和薛姨妈同住这些日子,以薛姨妈那前文自以为黛玉听不懂的话,黛玉应该已经听到不少薛姨妈想让宝钗和宝玉“成”的话儿,因此宝钗送这些东西很可能便引起了黛玉这方面的严重“心思”而伤心,而绝非什么思故乡的伤心,
““宝钗笑道:"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远路带来的土物儿,大家看着新鲜些就是了。"”这是宝钗儿的话,
““黛玉道:"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虽是实话,但不过是客套话儿,
““宝钗因笑道:"妹妹知道,这就是俗语说的‘物离乡贵‘,其实可算什么呢。"”宝钗只是说着这些东西儿不算什么,但薛家的经济相对于黛玉来说,那可算是大山比土疙瘩了,
““宝玉听了这话正对了黛玉方才的心事,”此句却正应了黛玉前文所说的“我有我的缘故,你那里知道”,宝玉仍然以为是黛玉思乡的事,但是,他哪里知道呢!
““连忙拿话岔道:"明年好歹大哥哥再去时,替我们多带些来。"”这话仍然在把黛玉当三四岁小孩,
““黛玉瞅了他一眼,”这一瞅却很有“意思”,意思是说你宝玉不懂就是不懂,而且我也不好和你说,甚至私下都不能说,否则岂不是在说薛家的“坏话”了?这显然不是黛玉能做的,更何况,薛家对黛玉只有“恩”和“看重”,更是哪里能说得出口!
““便道:"你要你只管说,不必拉扯上人。”对宝玉此话的否决,已经是再次暗中“告诉”宝玉你猜错了,甚至,黛玉“有意”带宝玉到宝钗这边来,也许就是要通过与宝钗的对话让在这方面有些傻憨的宝玉知晓黛玉心中真正伤心的是什么,而能让宝玉知她心甚至是来让宝玉提早“采取行动”,否则,到了最后,恐怕仅凭宝玉一人或宝玉使尽全力都难以挽回局势了!这才是心细这才是敏感这才是智商极高但其实又无可奈何而只能伤心只能流泪的黛玉!
““姐姐你瞧,宝哥哥不是给姐姐来道谢,竟又要定下明年的东西来了。"说的宝钗宝玉都笑了。”宝玉不懂,所以只好如此打趣说笑,
““三个人又闲话了一回,因提起黛玉的病来。”又说到黛玉之病,也许黛玉的身体已经在逞下滑趋势,薛姨妈“细心”照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xx注:早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了!(外人注:))
““宝钗劝了一回,因说道:"妹妹若觉着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各处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着懒,浑身热,只是要歪着,也因为时气不好,怕病,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这一段写如此之长,表明了宝钗对黛玉应该是真正的关心,(xx注:为什么说应该是?(外人注:你不但怀疑薛姨妈,甚至还怀疑宝钗和薛姨妈串通?(xx注:为什么不能怀疑?)))
““黛玉道:"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着呢。"大家又坐了一会子方散。宝玉仍把黛玉送至潇湘馆门,才各自回去了。”伤心无语,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连赵姨娘都认为宝钗极好,贾府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这么甚至更加如此认为了!(xx注:为什么不说百分之百?(外人笑注:还有你嘛(xx注:)))
““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千万注意此话!这是赵姨娘如此认为,但这样认为的人在贾府恐怕也有百分七十以上,这里只是说赵姨娘,但推及到其他人,曹雪芹已经在开始暗示,黛玉和宝钗相比,已经在越来越落于下风!甚至落于悲剧,所以黛玉才会伤心!也就是说,黛玉除了知道自己财势不如薛家外,宝钗这些所有人都送到的礼物她黛玉不但做不到也不会去做,但如此的话,黛玉更知自己在人情在众人的情感方面也大大落后于宝钗了!毫不掩饰地说,黛玉甚至现在已经只剩宝玉一人了!(外人注:呼,唏嘘啊)
““一面想,一面把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摆弄瞧看一回。”果然是些精巧玩意儿,同时当然也看出其爱财本心,
““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哈哈,这是赵姨娘,但显然,如同前文所述,定会好事办成坏事,坏事办成更坏事,
““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蝎蝎螫螫”,好形容,只看字面甚至都知道曹雪芹在说什么,但是,注意,这里不但是要看笑话,更是将宝玉宝钗黛玉的事直接由赵姨娘“传递”给了王夫人,所以,且看王夫人的反应!
““走至王夫人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如此在王夫人面前夸宝钗,虽然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儿,但看起来听起来却象是在向王夫人说:“宝钗这样好,宝玉要娶亲的话,当然要娶宝钗!”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王夫人对赵姨娘的心思,可谓知道得一清二楚,同时,别看王夫人说话极少,但她心中的主意,却相当有拿捏!
““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确实“不伦不类”,听起来几乎象是给宝玉提亲,但其实她只是因为宝钗是王夫人近亲罢了,
““说道:"你自管收了去给环哥顽罢。"”这话说的!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语气显然是冷冷的,而且给环哥顽吧,显然是没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自然也是没把赵姨娘放在眼里,
““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仍然还是行事不知道可能的后果,
““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一面坐着,各自生了一回闷气。”经常造成两败俱伤,但是这只是个小插曲,更重要的是再次几乎是“重量级”地暗示黛玉和宝钗的相比甚至是“相抗”中,黛玉看似“有宝玉”,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大大的下风!
““却说莺儿带着老婆子们送东西回来,回复了宝钗,将众人道谢的话并赏赐的银钱都回完了,那老婆子便出去了。莺儿走近前来一步,挨着宝钗悄悄的说道:"刚才我到琏二奶奶那边,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这个“切换”,真乃天衣无缝!立即但万分自然地便切换到了凤姐儿和尤二姐的事上来了!
““我送下东西出来时,悄悄的问小红,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显然已知尤二姐之事,已经在商议对策,说不定还是因为尤三姐自刎的事闹得比较大,而由此及彼而知晓的,
““看那个光景,倒象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当然是“大事”,甚至对凤姐儿来说是“天大”的事,
““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说得残酷点,对于凤姐儿来说,甚至比老太太的事还要重要,
““宝钗听了,也自己纳闷,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有气,”宝钗也不是什么事都知道的,如果宝钗也知道尤二姐的事,那便不太合了逻辑,因为尤二姐第一个是保密的,第二个宝钗身边的人都是应该不能知道这件事的,不象宝玉身边有“鬼精无比”的茗烟,
““便道:"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们那里管得。你去倒茶去罢。"莺儿于是出来,自去倒茶不提。”少管闲事,就算不是闲事但只要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事也不要管,小心驶得万年船,说实话,也有一定道理,宝钗正是这样走过来的,你可曾看宝钗犯过什么错没有?
““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着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宝玉终于想到是黛玉的“孤苦”,这是黛玉伤心的本质,但伤心的起因宝玉却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也许真要到了无可挽回的那些日子才有可能想到,
““因要将这话告诉袭人,进来时却只有麝月秋纹在房中。”宝玉是将袭人“纳入”到他与黛玉的同盟的,
因问:"你袭人姐姐那里去了?"麝月道:"左不过在这几个院里,那里就丢了他。一时不见,就这样找。"宝玉笑着道:"不是怕丢了他。因我方才到林姑娘那边,见林姑娘又正伤心呢。问起来却是为宝姐姐送了他东西,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我要告诉你袭人姐姐,叫他闲时过去劝劝。"”这里宝玉如此说,如此说黛玉是因为睹物思家乡,于是前面那茅坑笔就当真了,还大肆渲染,才真是弄得不伦不类,臭不可闻,(xx注:你不怕这茅坑笔找你麻烦?(外人注:茅坑笔,不但蛆蛆自己,当然也会蛆蛆别人,不足为奇(xx注:蛆蛆**?)))
““正说着,晴雯进来了,因问宝玉道:"你回来了,你又要叫劝谁?"宝玉将方才的话说了一遍。晴雯道:"袭人姐姐才出去,听见他说要到琏二奶奶那边去。保不住还到林姑娘那里。"宝玉听了,便不言语。”不言语,不是一般的不言语,袭人无事到凤姐儿那去干嘛?宝玉当然也知道,说白了无非是向“权势”示好,而去黛玉那只是“保不住”可能会“顺道”去看一看,宝玉视为至爱的黛玉却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袭人都已经在慢慢忽略,显然黛玉的重要性现在几乎只存在于宝玉心中,如果再加上前文的“加倍的礼物”,也“可以”再“加上”一个宝钗,
““秋纹倒了茶来,宝玉漱了一口,递给小丫头子,心中着实不自在,就随便歪在床上。”这着实不自在,显然是已经在为上面的事而生气,
““却说袭人因宝玉出门,自己作了回活计,忽想起凤姐身上不好,这几日也没有过去看看,况闻贾琏出门,正好大家说说话儿。”表面上当然只是说说话儿,但实际上或潜意识中,当然是凤姐儿比黛玉更重要甚至重要得多,
““便告诉晴雯:"好生在屋里,别都出去了,叫宝玉回来抓不着人。"晴雯道:"嗳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袭人笑着,也不答言,就走了。”这里突出晴雯此似乎“不敬”之言,虽然袭人只是笑着不答言,但此处却似乎和以往的“笑而不答”不太相同,(外人注:似乎有一种“阴森”的感觉?(大白纸注:不一定,但也不一定不一定(xx注:抗议!又说绕口令!)))
““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袭人走着,沿堤看顽了一回。猛抬头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人拿着掸子在那里掸什么呢,走到跟前,却是老祝妈。那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逛逛?"袭人道:"可不是。我要到琏二奶奶家瞧瞧去。你在这里做什么呢?"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把果子吃的疤瘌流星的掉了好些下来。姑娘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儿没赶,就落上许多了。"袭人道:"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里知道这个巧法儿呢。"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忙笑道:"姑娘说得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说着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这个小插曲也许就是小插曲,但依曹雪芹笔法,可能有什么另外的意思甚至深意?(外人注:什么意思,袭人把自己给套起来?不让他人能伤害自己和知道自己的心思?)
““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成了贼了。"”已经是怨气冲天!
““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隔着窗子问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好袭人,好温柔手段,
““平儿忙答应着迎出来。袭人便问:"二奶奶也在家里呢么,身上可大安了?"说着,已走进来。凤姐装着在床上歪着呢,”好个“装着”!装着之前恐怕在屋内来回急奔,
““见袭人进来,也笑着站起来,说:"好些了,叫你惦着。怎么这几日不过我们这边坐坐?"袭人道:"奶奶身上欠安,本该天天过来请安才是。但只怕奶奶身上不爽快,倒要静静儿的歇歇儿,我们来了,倒吵的奶奶烦。"”说得好话,
““凤姐笑道:"烦是没的话。倒是宝兄弟屋里虽然人多,也就靠着你一个照看他,也实在的离不开。我常听见平儿告诉我,说你背地里还惦着我,常常问我。这就是你尽心了。"”得到凤姐儿的肯定,袭人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xx注:难道袭人就不该来看凤姐?(外人注:不是不该看,只是这来看,袭人和凤姐儿都知道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一面说着,叫平儿挪了张杌子放在床旁边,让袭人坐下。丰儿端进茶来,袭人欠身道:"妹妹坐着罢。"一面说闲话儿。”好个说闲话儿,却是真真正正的闲话儿,而宝玉最希望的就是袭人能去如此多和黛玉说说,但显然袭人更想着的是凤姐儿,(xx注:怎么,为将来自己当姨娘儿做准备?(外人注:好容易说了句厉害的话(xx注:我蒙的(外人注:))))
““只见一个小丫头子在外间屋里悄悄的和平儿说:"旺儿来了。在二门上伺候着呢。"又听见平儿也悄悄的道:"知道了。叫他先去,回来再来,别在门口儿站着。"袭人知他们有事,又说了两句话,便起身要走。凤姐道:"闲来坐坐,说说话儿,我倒开心。"因命平儿:"送送你妹妹。"平儿答应着送出来。只见两三个小丫头子,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袭人不知何事,便自去了。”很好,山雨欲来风满楼,楼要塌了人自危(外人注:额,后一句(大白纸注:哈哈!))
“哎,曹雪芹就是曹雪芹!”小戒叹道。
“鬼神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小丑之笔相映衬,倒确实如何让某些人知道什么是什么叫鬼神之笔!”小猴笑道。
“猴哥那样子似乎又在夸自己‘看老孙手段’了!”小戒暗笑。
“果然果然。”老沙点头笑道。
“妙笔生花,曹施主是神笔入神。”小唐也笑道。
““宝钗笑道:"原不是什么好东西,不过是远路带来的土物儿,大家看着新鲜些就是了。"”这是宝钗儿的话,
““黛玉道:"这些东西我们小时候倒不理会,如今看见,真是新鲜物儿了。"”虽是实话,但不过是客套话儿,
““宝钗因笑道:"妹妹知道,这就是俗语说的‘物离乡贵‘,其实可算什么呢。"”宝钗只是说着这些东西儿不算什么,但薛家的经济相对于黛玉来说,那可算是大山比土疙瘩了,
““宝玉听了这话正对了黛玉方才的心事,”此句却正应了黛玉前文所说的“我有我的缘故,你那里知道”,宝玉仍然以为是黛玉思乡的事,但是,他哪里知道呢!
““连忙拿话岔道:"明年好歹大哥哥再去时,替我们多带些来。"”这话仍然在把黛玉当三四岁小孩,
““黛玉瞅了他一眼,”这一瞅却很有“意思”,意思是说你宝玉不懂就是不懂,而且我也不好和你说,甚至私下都不能说,否则岂不是在说薛家的“坏话”了?这显然不是黛玉能做的,更何况,薛家对黛玉只有“恩”和“看重”,更是哪里能说得出口!
““便道:"你要你只管说,不必拉扯上人。”对宝玉此话的否决,已经是再次暗中“告诉”宝玉你猜错了,甚至,黛玉“有意”带宝玉到宝钗这边来,也许就是要通过与宝钗的对话让在这方面有些傻憨的宝玉知晓黛玉心中真正伤心的是什么,而能让宝玉知她心甚至是来让宝玉提早“采取行动”,否则,到了最后,恐怕仅凭宝玉一人或宝玉使尽全力都难以挽回局势了!这才是心细这才是敏感这才是智商极高但其实又无可奈何而只能伤心只能流泪的黛玉!
““姐姐你瞧,宝哥哥不是给姐姐来道谢,竟又要定下明年的东西来了。"说的宝钗宝玉都笑了。”宝玉不懂,所以只好如此打趣说笑,
““三个人又闲话了一回,因提起黛玉的病来。”又说到黛玉之病,也许黛玉的身体已经在逞下滑趋势,薛姨妈“细心”照顾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xx注:早知道这里面有猫腻了!(外人注:))
““宝钗劝了一回,因说道:"妹妹若觉着身子不爽快,倒要自己勉强扎挣着出来各处走走逛逛,散散心,比在屋里闷坐着到底好些。我那两日不是觉着懒,浑身热,只是要歪着,也因为时气不好,怕病,因此寻些事情自己混着。这两日才觉着好些了。"”这一段写如此之长,表明了宝钗对黛玉应该是真正的关心,(xx注:为什么说应该是?(外人注:你不但怀疑薛姨妈,甚至还怀疑宝钗和薛姨妈串通?(xx注:为什么不能怀疑?)))
““黛玉道:"姐姐说的何尝不是。我也是这么想着呢。"大家又坐了一会子方散。宝玉仍把黛玉送至潇湘馆门,才各自回去了。”伤心无语,
““且说赵姨娘因见宝钗送了贾环些东西,心中甚是喜欢,想道:"怨不得别人都说那宝丫头好,会做人,很大方,如今看起来果然不错。他哥哥能带了多少东西来,他挨门儿送到,并不遗漏一处,也不露出谁薄谁厚,连我们这样没时运的,他都想到了。”连赵姨娘都认为宝钗极好,贾府中几乎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会这么甚至更加如此认为了!(xx注:为什么不说百分之百?(外人笑注:还有你嘛(xx注:)))
““若是那林丫头,他把我们娘儿们正眼也不瞧,那里还肯送我们东西?"”千万注意此话!这是赵姨娘如此认为,但这样认为的人在贾府恐怕也有百分七十以上,这里只是说赵姨娘,但推及到其他人,曹雪芹已经在开始暗示,黛玉和宝钗相比,已经在越来越落于下风!甚至落于悲剧,所以黛玉才会伤心!也就是说,黛玉除了知道自己财势不如薛家外,宝钗这些所有人都送到的礼物她黛玉不但做不到也不会去做,但如此的话,黛玉更知自己在人情在众人的情感方面也大大落后于宝钗了!毫不掩饰地说,黛玉甚至现在已经只剩宝玉一人了!(外人注:呼,唏嘘啊)
““一面想,一面把那些东西翻来覆去的摆弄瞧看一回。”果然是些精巧玩意儿,同时当然也看出其爱财本心,
““忽然想到宝钗系王夫人的亲戚,为何不到王夫人跟前卖个好儿呢。”哈哈,这是赵姨娘,但显然,如同前文所述,定会好事办成坏事,坏事办成更坏事,
““自己便蝎蝎螫螫的拿着东西,”“蝎蝎螫螫”,好形容,只看字面甚至都知道曹雪芹在说什么,但是,注意,这里不但是要看笑话,更是将宝玉宝钗黛玉的事直接由赵姨娘“传递”给了王夫人,所以,且看王夫人的反应!
““走至王夫人房中,站在旁边,陪笑说道:"这是宝姑娘才刚给环哥儿的。难为宝姑娘这么年轻的人,想的这么周到,真是大户人家的姑娘,又展样,又大方,怎么叫人不敬服呢。怪不得老太太和太太成日家都夸他疼他。我也不敢自专就收起来,特拿来给太太瞧瞧,太太也喜欢喜欢。"”如此在王夫人面前夸宝钗,虽然宝钗是王夫人的亲外甥女儿,但看起来听起来却象是在向王夫人说:“宝钗这样好,宝玉要娶亲的话,当然要娶宝钗!”
““王夫人听了,早知道来意了,”王夫人对赵姨娘的心思,可谓知道得一清二楚,同时,别看王夫人说话极少,但她心中的主意,却相当有拿捏!
““又见他说的不伦不类,也不便不理他,”确实“不伦不类”,听起来几乎象是给宝玉提亲,但其实她只是因为宝钗是王夫人近亲罢了,
““说道:"你自管收了去给环哥顽罢。"”这话说的!听起来似乎没什么,但语气显然是冷冷的,而且给环哥顽吧,显然是没把这些东西放在眼里,自然也是没把赵姨娘放在眼里,
““赵姨娘来时兴兴头头,谁知抹了一鼻子灰,满心生气,又不敢露出来,只得讪讪的出来了。”仍然还是行事不知道可能的后果,
““到了自己房中,将东西丢在一边,嘴里咕咕哝哝自言自语道:"这个又算了个什么儿呢。"一面坐着,各自生了一回闷气。”经常造成两败俱伤,但是这只是个小插曲,更重要的是再次几乎是“重量级”地暗示黛玉和宝钗的相比甚至是“相抗”中,黛玉看似“有宝玉”,但“实际”上已经处于大大的下风!
““却说莺儿带着老婆子们送东西回来,回复了宝钗,将众人道谢的话并赏赐的银钱都回完了,那老婆子便出去了。莺儿走近前来一步,挨着宝钗悄悄的说道:"刚才我到琏二奶奶那边,看见二奶奶一脸的怒气。”这个“切换”,真乃天衣无缝!立即但万分自然地便切换到了凤姐儿和尤二姐的事上来了!
““我送下东西出来时,悄悄的问小红,说刚才二奶奶从老太太屋里回来,不似往日欢天喜地的,叫了平儿去,唧唧咕咕的不知说了些什么。”显然已知尤二姐之事,已经在商议对策,说不定还是因为尤三姐自刎的事闹得比较大,而由此及彼而知晓的,
““看那个光景,倒象有什么大事的似的。”当然是“大事”,甚至对凤姐儿来说是“天大”的事,
““姑娘没听见那边老太太有什么事?"”说得残酷点,对于凤姐儿来说,甚至比老太太的事还要重要,
““宝钗听了,也自己纳闷,想不出凤姐是为什么有气,”宝钗也不是什么事都知道的,如果宝钗也知道尤二姐的事,那便不太合了逻辑,因为尤二姐第一个是保密的,第二个宝钗身边的人都是应该不能知道这件事的,不象宝玉身边有“鬼精无比”的茗烟,
““便道:"各人家有各人的事,咱们那里管得。你去倒茶去罢。"莺儿于是出来,自去倒茶不提。”少管闲事,就算不是闲事但只要和自己不太相关的事也不要管,小心驶得万年船,说实话,也有一定道理,宝钗正是这样走过来的,你可曾看宝钗犯过什么错没有?
““且说宝玉送了黛玉回来,想着黛玉的孤苦,不免也替他伤感起来。”宝玉终于想到是黛玉的“孤苦”,这是黛玉伤心的本质,但伤心的起因宝玉却是无论如何也猜不到的,也许真要到了无可挽回的那些日子才有可能想到,
““因要将这话告诉袭人,进来时却只有麝月秋纹在房中。”宝玉是将袭人“纳入”到他与黛玉的同盟的,
因问:"你袭人姐姐那里去了?"麝月道:"左不过在这几个院里,那里就丢了他。一时不见,就这样找。"宝玉笑着道:"不是怕丢了他。因我方才到林姑娘那边,见林姑娘又正伤心呢。问起来却是为宝姐姐送了他东西,他看见是他家乡的土物,不免对景伤情。我要告诉你袭人姐姐,叫他闲时过去劝劝。"”这里宝玉如此说,如此说黛玉是因为睹物思家乡,于是前面那茅坑笔就当真了,还大肆渲染,才真是弄得不伦不类,臭不可闻,(xx注:你不怕这茅坑笔找你麻烦?(外人注:茅坑笔,不但蛆蛆自己,当然也会蛆蛆别人,不足为奇(xx注:蛆蛆**?)))
““正说着,晴雯进来了,因问宝玉道:"你回来了,你又要叫劝谁?"宝玉将方才的话说了一遍。晴雯道:"袭人姐姐才出去,听见他说要到琏二奶奶那边去。保不住还到林姑娘那里。"宝玉听了,便不言语。”不言语,不是一般的不言语,袭人无事到凤姐儿那去干嘛?宝玉当然也知道,说白了无非是向“权势”示好,而去黛玉那只是“保不住”可能会“顺道”去看一看,宝玉视为至爱的黛玉却连自己身边最亲近的袭人都已经在慢慢忽略,显然黛玉的重要性现在几乎只存在于宝玉心中,如果再加上前文的“加倍的礼物”,也“可以”再“加上”一个宝钗,
““秋纹倒了茶来,宝玉漱了一口,递给小丫头子,心中着实不自在,就随便歪在床上。”这着实不自在,显然是已经在为上面的事而生气,
““却说袭人因宝玉出门,自己作了回活计,忽想起凤姐身上不好,这几日也没有过去看看,况闻贾琏出门,正好大家说说话儿。”表面上当然只是说说话儿,但实际上或潜意识中,当然是凤姐儿比黛玉更重要甚至重要得多,
““便告诉晴雯:"好生在屋里,别都出去了,叫宝玉回来抓不着人。"晴雯道:"嗳哟,这屋里单你一个人记挂着他,我们都是白闲着混饭吃的。"袭人笑着,也不答言,就走了。”这里突出晴雯此似乎“不敬”之言,虽然袭人只是笑着不答言,但此处却似乎和以往的“笑而不答”不太相同,(外人注:似乎有一种“阴森”的感觉?(大白纸注:不一定,但也不一定不一定(xx注:抗议!又说绕口令!)))
““刚来到沁芳桥畔,那时正是夏末秋初,池中莲藕新残相间,红绿离披。袭人走着,沿堤看顽了一回。猛抬头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人拿着掸子在那里掸什么呢,走到跟前,却是老祝妈。那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逛逛?"袭人道:"可不是。我要到琏二奶奶家瞧瞧去。你在这里做什么呢?"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把果子吃的疤瘌流星的掉了好些下来。姑娘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儿没赶,就落上许多了。"袭人道:"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里知道这个巧法儿呢。"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袭人正色道:"这那里使得。不但没熟吃不得,就是熟了,上头还没有供鲜,咱们倒先吃了。你是府里使老了的,难道连这个规矩都不懂了。"老祝忙笑道:"姑娘说得是。我见姑娘很喜欢,我才敢这么说,可就把规矩错了,我可是老糊涂了。"袭人道:"这也没有什么。只是你们有年纪的老奶奶们,别先领着头儿这么着就好了。"说着遂一径出了园门,来到凤姐这边。”这个小插曲也许就是小插曲,但依曹雪芹笔法,可能有什么另外的意思甚至深意?(外人注:什么意思,袭人把自己给套起来?不让他人能伤害自己和知道自己的心思?)
““一到院里,只听凤姐说道:"天理良心,我在这屋里熬的越成了贼了。"”已经是怨气冲天!
““袭人听见这话,知道有原故了,又不好回来,又不好进去,遂把脚步放重些,隔着窗子问道:"平姐姐在家里呢么?"”好袭人,好温柔手段,
““平儿忙答应着迎出来。袭人便问:"二奶奶也在家里呢么,身上可大安了?"说着,已走进来。凤姐装着在床上歪着呢,”好个“装着”!装着之前恐怕在屋内来回急奔,
““见袭人进来,也笑着站起来,说:"好些了,叫你惦着。怎么这几日不过我们这边坐坐?"袭人道:"奶奶身上欠安,本该天天过来请安才是。但只怕奶奶身上不爽快,倒要静静儿的歇歇儿,我们来了,倒吵的奶奶烦。"”说得好话,
““凤姐笑道:"烦是没的话。倒是宝兄弟屋里虽然人多,也就靠着你一个照看他,也实在的离不开。我常听见平儿告诉我,说你背地里还惦着我,常常问我。这就是你尽心了。"”得到凤姐儿的肯定,袭人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xx注:难道袭人就不该来看凤姐?(外人注:不是不该看,只是这来看,袭人和凤姐儿都知道主要的“意思”是什么))
““一面说着,叫平儿挪了张杌子放在床旁边,让袭人坐下。丰儿端进茶来,袭人欠身道:"妹妹坐着罢。"一面说闲话儿。”好个说闲话儿,却是真真正正的闲话儿,而宝玉最希望的就是袭人能去如此多和黛玉说说,但显然袭人更想着的是凤姐儿,(xx注:怎么,为将来自己当姨娘儿做准备?(外人注:好容易说了句厉害的话(xx注:我蒙的(外人注:))))
““只见一个小丫头子在外间屋里悄悄的和平儿说:"旺儿来了。在二门上伺候着呢。"又听见平儿也悄悄的道:"知道了。叫他先去,回来再来,别在门口儿站着。"袭人知他们有事,又说了两句话,便起身要走。凤姐道:"闲来坐坐,说说话儿,我倒开心。"因命平儿:"送送你妹妹。"平儿答应着送出来。只见两三个小丫头子,都在那里屏声息气齐齐的伺候着。袭人不知何事,便自去了。”很好,山雨欲来风满楼,楼要塌了人自危(外人注:额,后一句(大白纸注:哈哈!))
“哎,曹雪芹就是曹雪芹!”小戒叹道。
“鬼神之笔,神来之笔,如果没有小丑之笔相映衬,倒确实如何让某些人知道什么是什么叫鬼神之笔!”小猴笑道。
“猴哥那样子似乎又在夸自己‘看老孙手段’了!”小戒暗笑。
“果然果然。”老沙点头笑道。
“妙笔生花,曹施主是神笔入神。”小唐也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