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真有这么神奇吗?
这不仅是陆怀庸的疑问,也是许多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
大家真的很好奇,不是好奇其中的真假,而是好奇这种神奇的紫砂壶,到底哪里有卖……
是的,神奇的紫砂壶。
白叶写了十几篇软文,其中最受关注,引爆朋友圈的,那是一篇传奇故事。
内容比较简单,无非说的是多年前,有一个制壶工人,在动荡的时代饥寒交迫,一家老小差点饿死,被一个茶商搭救了,还顺手买了他制作的茶壶,帮他打开了销量。
为了报恩,工人每年买一百斤好茶,混合在一种奇特的泥料中,经过了三年时间的发酵,茶泥浑然一体。
工人就以这种茶泥,制作了一套茶具。
不过当时的环境不好,为了避免别人觊觎,工人故意把茶具制作得非常糟糕、丑陋。
在茶具完成,工人立即给商人送去,可是恰好茶商不在家,外出经商了,工人只好把茶具交给茶商的儿子。
等到茶商回来,看到了工人送来的东西,顿时气得鼻子都歪了,他觉得这么丑陋的茶具,分明是对他的侮辱。
一怒之下,茶商把茶壶砸了。
过几天,工人再次登门拜访,却受到了茶商的冷遇。
纳闷之下,工人旁敲侧击,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无奈叹气,让茶商把茶具幸存的杯子拿来,一注入开水。
片刻之后,淡淡的茶香,就在开水中飘逸而出。本该清淡无味的白开水,竟然能品尝出上好的茶味。
在工人的解释下,茶商自然是后悔不迭。在他悔恨交加之时,工人已然离去了,再也找不到。
茶商在懊悔中,没几年就郁郁而终。在咽气之前,更是交待家人,把茶壶残片连同几个杯子一起陪葬,聊以慰藉。
这故事……
一波三折,曲折离奇。
许多人拜读之后,对于这种神奇的茶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人更在文章底下,一本正经地探讨这种壶的工艺流程。
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表示,他们家祖上曾经有过这种壶,但是在动荡的年代丢失了。
另外还有人引经据典,开始了各种考证。连茶商是谁,制壶的工人叫什么名字,都说得有理有据。
如果不是白叶清楚,这是他搬运的故事,恐怕他看了这些考据,也要信以为真……
不得不说,天底下最有才华的,还是吃瓜群众啊。
哪怕是陈大器,也忍不住提议道:“白叶,要不然……我们也尝试一下?”
“尝试什么?”白叶一怔。
“就是文章说的,拿茶叶与紫砂泥料混合,堆积发酵啊。我们买几百斤茶叶试试看,反正也不差钱,做个实验嘛。”
陈大器兴致勃勃道:“不需要三年,只要三个月,看看茶叶的滋味是不是参渗透到泥料中,要是可行的话,就继续研究下去……”
白叶顿时无语。
他都强调过了,这是编造的故事。没有想到,陈大器这傻小子,居然还不死心,非要做什么实验。
只能说,人类的共性,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嗯……
白叶能说,他就是实验过了,才知道这事不靠谱吗?
算了。
白叶摇头,没有阻拦的意思。
等实验结果出来了,陈大器就会知道自己的可笑。
一篇篇软文,在行业中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之后的事情也不需要白叶操心了,自然有其他人接手。
先是一些人在暗中推波助澜,让文章的热度持续高涨。
紧着在不久之后,蓄谋已久的沈明等人,也纷纷出手发表了专业的评论文章。
他们针对紫砂壶,进行了最为严谨地考据,拿出了大量的史料证明早在唐五代时期,溪山就有人以紫砂泥料制壶。
然后北宋时候,东坡先生苏轼,把金属铫改成石铫的时候,使用的陶土就是紫砂泥。
到了南宋、明代,紫砂壶甚至一度是江南许多达官贵人、文士雅客的常用茶具。
只不过在元明时期,青花瓷器异军突起,权贵、文人偏爱青花,才导致了紫砂壶衰落,声名不显。
幸好如今,有年轻艺术家白叶、萧罗、虞驰、陈大器、黄子玉等,在机缘巧合之中,意识到了紫砂壶茶具的奇妙。
为了保护古老的技艺,传承紫砂壶的文化,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不辞劳苦,认真在钻研,在重新挖掘紫砂壶工艺的同时,又积极进行了创新,让失传多年的紫砂壶重见天日、焕发生机。
五六个在行业之中,影响力巨大的艺术评论家,陆续地发表了针对性的评论文章,其中自然引发了轰动。
在行业震动的同时,一些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他们对于紫砂壶也早有研究,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关注这门濒临失传的古老工艺。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他们的作坊参观、交流。
对了,传说中的,注水自香壶,这是真正已经失传的工艺,但是在他们的破解下,已经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想必再过不久,他们就可以完美的把神壶复制出来,让大家尽情领略神壶之奇妙……
消息一出,整个行业疯狂了,新闻焦点随之转移。本来应该备受关注的白叶等人,自然被夺去了最大的风头。
“混蛋。”
陈大器怒气冲天,“这些王八蛋,太无耻了。我还以为,他们只是想跟风,喝点汤而已。没有想到,这些混蛋还想反客为主,直接摘桃子啊。”
“……江湖险恶。”白叶神色淡然,心中不爽。
“现在怎么办?”
陈大器皱着眉头,咬牙切齿:“实在不行,就撕破脸吧。”
“不急,不急,还差一点火候。”
白叶很是沉稳:“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们不急,那些人就该急了。一急,就容易乱,一乱必然要出岔子。那个时候,他们就知道,什么叫自食其果。”
“……行,听你的。”
陈大器点了点头,还是比较信任白叶的。
但是其他人,不清楚白叶的算计呀,在发现白叶没有动静之后,一方面觉得惊讶、困惑、不解,另外一方面,在一些人的追捧之下,也忍不住膨胀了……
这不仅是陆怀庸的疑问,也是许多业界人士关心的问题。
大家真的很好奇,不是好奇其中的真假,而是好奇这种神奇的紫砂壶,到底哪里有卖……
是的,神奇的紫砂壶。
白叶写了十几篇软文,其中最受关注,引爆朋友圈的,那是一篇传奇故事。
内容比较简单,无非说的是多年前,有一个制壶工人,在动荡的时代饥寒交迫,一家老小差点饿死,被一个茶商搭救了,还顺手买了他制作的茶壶,帮他打开了销量。
为了报恩,工人每年买一百斤好茶,混合在一种奇特的泥料中,经过了三年时间的发酵,茶泥浑然一体。
工人就以这种茶泥,制作了一套茶具。
不过当时的环境不好,为了避免别人觊觎,工人故意把茶具制作得非常糟糕、丑陋。
在茶具完成,工人立即给商人送去,可是恰好茶商不在家,外出经商了,工人只好把茶具交给茶商的儿子。
等到茶商回来,看到了工人送来的东西,顿时气得鼻子都歪了,他觉得这么丑陋的茶具,分明是对他的侮辱。
一怒之下,茶商把茶壶砸了。
过几天,工人再次登门拜访,却受到了茶商的冷遇。
纳闷之下,工人旁敲侧击,才明白了怎么回事。他无奈叹气,让茶商把茶具幸存的杯子拿来,一注入开水。
片刻之后,淡淡的茶香,就在开水中飘逸而出。本该清淡无味的白开水,竟然能品尝出上好的茶味。
在工人的解释下,茶商自然是后悔不迭。在他悔恨交加之时,工人已然离去了,再也找不到。
茶商在懊悔中,没几年就郁郁而终。在咽气之前,更是交待家人,把茶壶残片连同几个杯子一起陪葬,聊以慰藉。
这故事……
一波三折,曲折离奇。
许多人拜读之后,对于这种神奇的茶壶,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一些人更在文章底下,一本正经地探讨这种壶的工艺流程。
甚至还有人信誓旦旦表示,他们家祖上曾经有过这种壶,但是在动荡的年代丢失了。
另外还有人引经据典,开始了各种考证。连茶商是谁,制壶的工人叫什么名字,都说得有理有据。
如果不是白叶清楚,这是他搬运的故事,恐怕他看了这些考据,也要信以为真……
不得不说,天底下最有才华的,还是吃瓜群众啊。
哪怕是陈大器,也忍不住提议道:“白叶,要不然……我们也尝试一下?”
“尝试什么?”白叶一怔。
“就是文章说的,拿茶叶与紫砂泥料混合,堆积发酵啊。我们买几百斤茶叶试试看,反正也不差钱,做个实验嘛。”
陈大器兴致勃勃道:“不需要三年,只要三个月,看看茶叶的滋味是不是参渗透到泥料中,要是可行的话,就继续研究下去……”
白叶顿时无语。
他都强调过了,这是编造的故事。没有想到,陈大器这傻小子,居然还不死心,非要做什么实验。
只能说,人类的共性,就是不撞南墙不回头啊。
嗯……
白叶能说,他就是实验过了,才知道这事不靠谱吗?
算了。
白叶摇头,没有阻拦的意思。
等实验结果出来了,陈大器就会知道自己的可笑。
一篇篇软文,在行业中引发了强烈的关注,之后的事情也不需要白叶操心了,自然有其他人接手。
先是一些人在暗中推波助澜,让文章的热度持续高涨。
紧着在不久之后,蓄谋已久的沈明等人,也纷纷出手发表了专业的评论文章。
他们针对紫砂壶,进行了最为严谨地考据,拿出了大量的史料证明早在唐五代时期,溪山就有人以紫砂泥料制壶。
然后北宋时候,东坡先生苏轼,把金属铫改成石铫的时候,使用的陶土就是紫砂泥。
到了南宋、明代,紫砂壶甚至一度是江南许多达官贵人、文士雅客的常用茶具。
只不过在元明时期,青花瓷器异军突起,权贵、文人偏爱青花,才导致了紫砂壶衰落,声名不显。
幸好如今,有年轻艺术家白叶、萧罗、虞驰、陈大器、黄子玉等,在机缘巧合之中,意识到了紫砂壶茶具的奇妙。
为了保护古老的技艺,传承紫砂壶的文化,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不辞劳苦,认真在钻研,在重新挖掘紫砂壶工艺的同时,又积极进行了创新,让失传多年的紫砂壶重见天日、焕发生机。
五六个在行业之中,影响力巨大的艺术评论家,陆续地发表了针对性的评论文章,其中自然引发了轰动。
在行业震动的同时,一些人也纷纷站了出来表示,他们对于紫砂壶也早有研究,在多年以前就开始关注这门濒临失传的古老工艺。不信的话,大家可以去他们的作坊参观、交流。
对了,传说中的,注水自香壶,这是真正已经失传的工艺,但是在他们的破解下,已经取得了喜人的进展。
想必再过不久,他们就可以完美的把神壶复制出来,让大家尽情领略神壶之奇妙……
消息一出,整个行业疯狂了,新闻焦点随之转移。本来应该备受关注的白叶等人,自然被夺去了最大的风头。
“混蛋。”
陈大器怒气冲天,“这些王八蛋,太无耻了。我还以为,他们只是想跟风,喝点汤而已。没有想到,这些混蛋还想反客为主,直接摘桃子啊。”
“……江湖险恶。”白叶神色淡然,心中不爽。
“现在怎么办?”
陈大器皱着眉头,咬牙切齿:“实在不行,就撕破脸吧。”
“不急,不急,还差一点火候。”
白叶很是沉稳:“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我们不急,那些人就该急了。一急,就容易乱,一乱必然要出岔子。那个时候,他们就知道,什么叫自食其果。”
“……行,听你的。”
陈大器点了点头,还是比较信任白叶的。
但是其他人,不清楚白叶的算计呀,在发现白叶没有动静之后,一方面觉得惊讶、困惑、不解,另外一方面,在一些人的追捧之下,也忍不住膨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