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允成和赵祯两人就像是交换条件的谈判手,赵允成既不想得罪赵祯,又不想完全放弃作为大宗正的担当,所以犹豫不决“欲拒还羞”。
事实上赵允成是聪明人,他知道赵祯在大宋的强大根本就是宗室所不能对抗的存在,宗室明显已经变成官家所要遏制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别说是官家,便是赵允成自己都发现了宗室越来越多的实情,自己生了十个儿子,赵允让生了十八个,这些孩子还会生下更多的孩子,而这样的情况不光是自己家和赵允让家,几乎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差不多…………
去年年底宗正司的卷宗中记载的宗室数量已经远超真宗朝,太祖,太宗到真宗朝,宗室的数量每年变化的并不剧烈,但到了官家这一朝,不知为何宗室数量增加的极多。
赵允成知道赵祯的话是什么意思,以后的宗室只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超越勋贵的人数成为大宋最大的负担。
其实赵允成自己也不希望宗室的人数过多,若是再这么增加下去,官家很可能取消现有宗室的待遇,这对于他来说最为直接的损害。
“官家,我朝宗室人数太甚,太祖一脉以及魏王一脉都算在了血亲宗室之中,这在汉唐皆是没有的。”
赵祯瞧了一眼谨小慎微的赵允成,微微点头道:“话是这么说,但太祖太宗皆是帝王,又有兄终弟及之事,你觉得朕能把太祖一脉从宗室中除名吗?”
赵允成立刻摇头道:“不成,陛下万万不可!”
赵祯笑道:“如此便要用钱财来满足他们的子弟啊!朕已经决定,本朝近制,诸王之後,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诏祖宗之子皆择其後一人为宗,世世封公,即与旧制有异。
按礼文,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
合依礼令,传嫡承袭,曾孙以下准此。宗室子弟除嫡子外不再封爵,改易钱财赏赐!”
赵祯前面说的话都还算合理,但最后一句便是“图穷匕见”曾孙以下除嫡子外不再封爵,而是改用钱财!
这便要看从那一辈算起,若是从太祖太宗一辈算起,那到了自己这一辈还算是在范围之内,到儿子那一辈拜年算是曾孙,曾孙以下便是从自己的孙子开始出去嫡孙之外便不再赏赐爵位了。
自大宋开国之后,一个王爵之下的子嗣会获得官家赏赐公,侯两等爵位,嫡子更是能获官家再度赏赐王爵的机会。
可现在一来,除了嫡长子之外,其他的爵位到了自己曾孙这一辈便会彻底彻底消失。
赵允成的脸已经变成了一朵菊花,皱巴在一起苦笑道:“官家,这……这也包括太宗嫡传一脉?”
赵祯的脸上立刻露出悲痛的神色:“朕亦不想如此,但若是不控制宗室,几十年后会有多少的宗室增加?大宋还要给出多少的爵位来?朝廷还养不养得起这些人?到时必会更加难以割舍,而嫡出之子嗣的俸禄,贴补必会大量减少,到时怕是宗室一脉都难以为继了。”
赵允成非常想反驳赵祯的话,因为宗室中人都是靠着爵位以及俸禄发家的,现在的宗室有几个靠着俸禄过活?
便是他自己家也是在神都城中有了商号店铺,生活安逸,钱财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爵位能给宗室带来税收上的减免,以及社会地位上的高人一等。
这是最为实际的利益,而官家现在就要在爵位上动手脚,让大多数宗室只保留一个传家的爵位,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能独立的爵位了。
瞧见赵祯坚定的眼神,赵允成再次小声道:“官家,若是后世子孙没有了爵位,难免太过苛刻了些……总该给他们一些机会……”
原本赵允成是不抱希望的,毕竟赵祯的坚毅早已名声在外,只要是这位官家认定的事情,就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
但这次出乎了他的意料,赵祯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点头赞扬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允成作为知大宗正事实乃妥帖!都是血脉相成的后辈,有些都是和朕的皇孙一辈的皇侄孙,朕岂能岂不知这对他们来说太过苛刻?”
赵祯稍稍顿了一下才开口道:“朕当然要给他们机会,凡有功于国之宗室,皆可获得爵位,自男爵开始逐渐提升,至公爵而止,有大功者可授以王爵!”
赵允让猛然一惊,王爵?!在大宋想要封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去帝王嫡子外,便是一些前朝旧主的帝王或是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爵。
如柴荣的后人柴宗训被封为郑王,南阳国王钱俶,大宋功臣封王的也不是没有,但都是一些老臣,重臣在死后被追封追赠的王爵。
如韩忠献王赵普,陇西郡王李继勋等人…………
现在官家居然说大功于国的宗室子弟居然还能封王,这远远出乎赵允成的意料,让他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但随即他也明白,官家这个许诺对于宗室子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且不说大功于国这个功劳,就说这样的机会对于大宋来说也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养尊处优的宗室子弟在战场上更加难以立功。
或者说他们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但官家这个许诺却是真的,没人能指摘出不是来。
这算是便向打压宗室,而赵允成却毫无办法,只能逆来顺受。
赵祯和赵允成的谈话显然是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毕竟皇帝一项是所有人的焦点,而皇帝和大宗正的关系是在所有宗室中最亲近的,从皇后常常邀请霍国夫人康氏便可见一斑。
对于宗室来说,赵允成就是一个老好人的摆设而已,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站在前面应付官家而已。
但皇后对霍国夫人康氏以及皇帝对赵允成的亲近,却让很多宗室不舒服,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在他们严重远远不如他们的人却被官家所亲近,嫉妒的感觉很快就升起…………
事实上赵允成是聪明人,他知道赵祯在大宋的强大根本就是宗室所不能对抗的存在,宗室明显已经变成官家所要遏制的存在,根本就没有商量的余地。
别说是官家,便是赵允成自己都发现了宗室越来越多的实情,自己生了十个儿子,赵允让生了十八个,这些孩子还会生下更多的孩子,而这样的情况不光是自己家和赵允让家,几乎所有的宗室子弟都差不多…………
去年年底宗正司的卷宗中记载的宗室数量已经远超真宗朝,太祖,太宗到真宗朝,宗室的数量每年变化的并不剧烈,但到了官家这一朝,不知为何宗室数量增加的极多。
赵允成知道赵祯的话是什么意思,以后的宗室只会越来越多,甚至会超越勋贵的人数成为大宋最大的负担。
其实赵允成自己也不希望宗室的人数过多,若是再这么增加下去,官家很可能取消现有宗室的待遇,这对于他来说最为直接的损害。
“官家,我朝宗室人数太甚,太祖一脉以及魏王一脉都算在了血亲宗室之中,这在汉唐皆是没有的。”
赵祯瞧了一眼谨小慎微的赵允成,微微点头道:“话是这么说,但太祖太宗皆是帝王,又有兄终弟及之事,你觉得朕能把太祖一脉从宗室中除名吗?”
赵允成立刻摇头道:“不成,陛下万万不可!”
赵祯笑道:“如此便要用钱财来满足他们的子弟啊!朕已经决定,本朝近制,诸王之後,皆用本宫最长一人封公继袭。诏祖宗之子皆择其後一人为宗,世世封公,即与旧制有异。
按礼文,诸王、公、侯、伯、子、男,皆子孙承嫡者传袭。若无嫡子及有罪疾,立嫡孙;无嫡孙,以次立嫡子同母弟;无母弟,立庶子;无庶子,立嫡孙同母弟;无同母弟,立庶孙。
合依礼令,传嫡承袭,曾孙以下准此。宗室子弟除嫡子外不再封爵,改易钱财赏赐!”
赵祯前面说的话都还算合理,但最后一句便是“图穷匕见”曾孙以下除嫡子外不再封爵,而是改用钱财!
这便要看从那一辈算起,若是从太祖太宗一辈算起,那到了自己这一辈还算是在范围之内,到儿子那一辈拜年算是曾孙,曾孙以下便是从自己的孙子开始出去嫡孙之外便不再赏赐爵位了。
自大宋开国之后,一个王爵之下的子嗣会获得官家赏赐公,侯两等爵位,嫡子更是能获官家再度赏赐王爵的机会。
可现在一来,除了嫡长子之外,其他的爵位到了自己曾孙这一辈便会彻底彻底消失。
赵允成的脸已经变成了一朵菊花,皱巴在一起苦笑道:“官家,这……这也包括太宗嫡传一脉?”
赵祯的脸上立刻露出悲痛的神色:“朕亦不想如此,但若是不控制宗室,几十年后会有多少的宗室增加?大宋还要给出多少的爵位来?朝廷还养不养得起这些人?到时必会更加难以割舍,而嫡出之子嗣的俸禄,贴补必会大量减少,到时怕是宗室一脉都难以为继了。”
赵允成非常想反驳赵祯的话,因为宗室中人都是靠着爵位以及俸禄发家的,现在的宗室有几个靠着俸禄过活?
便是他自己家也是在神都城中有了商号店铺,生活安逸,钱财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爵位能给宗室带来税收上的减免,以及社会地位上的高人一等。
这是最为实际的利益,而官家现在就要在爵位上动手脚,让大多数宗室只保留一个传家的爵位,除此之外便再也没有能独立的爵位了。
瞧见赵祯坚定的眼神,赵允成再次小声道:“官家,若是后世子孙没有了爵位,难免太过苛刻了些……总该给他们一些机会……”
原本赵允成是不抱希望的,毕竟赵祯的坚毅早已名声在外,只要是这位官家认定的事情,就几乎没有更改的可能。
但这次出乎了他的意料,赵祯非但没有责怪他,反而点头赞扬道:“朕果然没有看错人,允成作为知大宗正事实乃妥帖!都是血脉相成的后辈,有些都是和朕的皇孙一辈的皇侄孙,朕岂能岂不知这对他们来说太过苛刻?”
赵祯稍稍顿了一下才开口道:“朕当然要给他们机会,凡有功于国之宗室,皆可获得爵位,自男爵开始逐渐提升,至公爵而止,有大功者可授以王爵!”
赵允让猛然一惊,王爵?!在大宋想要封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去帝王嫡子外,便是一些前朝旧主的帝王或是他们的子孙被封为王爵。
如柴荣的后人柴宗训被封为郑王,南阳国王钱俶,大宋功臣封王的也不是没有,但都是一些老臣,重臣在死后被追封追赠的王爵。
如韩忠献王赵普,陇西郡王李继勋等人…………
现在官家居然说大功于国的宗室子弟居然还能封王,这远远出乎赵允成的意料,让他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
但随即他也明白,官家这个许诺对于宗室子弟来说几乎不可能完成,且不说大功于国这个功劳,就说这样的机会对于大宋来说也是少之又少,更别提养尊处优的宗室子弟在战场上更加难以立功。
或者说他们连这个机会都没有,但官家这个许诺却是真的,没人能指摘出不是来。
这算是便向打压宗室,而赵允成却毫无办法,只能逆来顺受。
赵祯和赵允成的谈话显然是引起了别人的注意,毕竟皇帝一项是所有人的焦点,而皇帝和大宗正的关系是在所有宗室中最亲近的,从皇后常常邀请霍国夫人康氏便可见一斑。
对于宗室来说,赵允成就是一个老好人的摆设而已,唯一能做的事情就是站在前面应付官家而已。
但皇后对霍国夫人康氏以及皇帝对赵允成的亲近,却让很多宗室不舒服,这是一种奇怪的心理,在他们严重远远不如他们的人却被官家所亲近,嫉妒的感觉很快就升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