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噑被捕之后脸色如常,这是最让人奇怪的地方,除了被一棒子打在腿弯处疼得他跪下叫出声之外,他的嘴就再也没有发出过一声。
包拯知道他的心思,缓缓走到他的面前:“这时候再想开脱之词已然是悔之晚矣,本官知道你为何迟迟不肯开口,再等大理寺的人来吧?说实话老夫一开始也想把你押送大理寺,但现在却没了这想法,知道为何吗?不是担心大理寺的人为你开脱,而是担心你死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啊!”
刘噑冷笑着摇了摇头:“包相公无需多言,此事不过是我这个将作监的主簿越权而已,下官对火药之事痴迷已久,一直不得要领,对火器更是情有独钟,常常在家中捣鼓。
但最后还是和咱们大宋的火器相差甚远,昨日与文达对饮,谁知其酒量不佳,醉酒之后便把机要司的钥匙遗落,我偶然瞧见准备归还,谁料其已经被家仆带走,本打算今日奉还,但到了机要司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求知之心,于是便鬼使神差的开锁进入其中……”
这话说的滴水不流,包拯没想到刘噑居然如此无耻,把偷盗一事说的这般的冠冕堂皇,求知之心太甚?这算是什么借口?
“笑话!此乃巧言令色…………”
刘噑大声道:“下官句句属实,天地可鉴!便是去御前下官也只认下这鬼迷心窍的越权之罪!陛下曾经说过,求知,人之本性也!”
不光是包拯有些晕,边上的一众卫戍司的铁卫更是有些晕乎乎的,这大头巾莫不是疯了?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
喜欢学问就能偷窥机要?若这里是军械司难道你还要偷取火器不成?已经人赃俱获,还敢如此抵赖,实在是有些愚蠢了。
在众人等待包拯下令的时候,刘噑再次大喊:“尔等乃是卫戍司,虽有卫戍神都之责,却无抓捕官员之权,下官这等罪过因交大理寺处理!”
包拯瞅了瞅反客为主的刘噑,冷冷的说道:“别像那些事情了,你不就是等着大理寺评事章喆为你开脱吗?因求知好奇之心越权窥伺火药秘方,这事情可大可小,但若是窥伺火药秘方打算出卖国之神器,那就是夷三族的重罪!来人押下去,关入诏狱!”
“包相公一项公正,如何今日会说此无凭无据的话来?!”
包拯并不和他多说废话,而是在擦身而过的时候突然开口道:“你应该知道诏狱是什么地方!只有官家下旨才会有诏狱的出现!”
诏狱在这个时代并非指一个特定的监狱,而是代指案件,只要是皇帝下诏审理的案件就是诏狱,字面的一丝最简单,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作为实体牢狱,即关押、囚禁犯人的场所的“诏狱”在历史上也存在过。两汉之际,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时任更始政权的盆子兄长刘恭自以为罪恶深重,故“自系诏狱”。
在大宋,诏狱就等同于这件案子由官家旨意过问,而非是一般的案件,根本就不需要走大理寺或是刑部,更不可能是地方上的衙门。
刘噑脸色大变,这事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但同时保持最后的理智道:“不可能!官家不在神都如何下旨?”
包拯边上的霍老七立刻上前道:“你怎知道官家不在神都?”
“神都城早已传遍了的事情…………”
“笑话,神都城传遍的事情都是百姓之言,猜测之意,你作为朝廷官员不以朝堂之上的公文为准,如此笃定的说官家不在神都是何道理?”
刘噑不再说话,包拯冷笑道:“这便是陛下的诏令!押下去!”
看着近在咫尺的特殊虎符,刘噑无话可说,包拯的一丝很简单,他现在虽然没有证据,但就是要把自己归纳到神都城骚乱的事件中。
而所有和神都城骚乱相关的事情都有包拯一手负责,也是就是说现在的诏狱关押谁都由包拯说的算。
虽然知道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但刘噑相信会有人前来营救自己,最少自己的家人不会有性命之忧,他们给自己的底线就是保护家人,并且让他们从此衣食无忧。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要咬死这件事都是因为自己好奇心在作祟,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最大的底牌就是掌握了许多隐秘的消息。
这一点他包拯也应该知道,在这样的前提下,自己根本就没有性命之忧,至于家人,他更是没有理由治罪,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即便是官家也不能给自己治罪!
现在的刘噑还在幻想,他只要把这件事拖下去,说不定自己还能脱身,那些人一定府会在幕后造势。
虽然包拯说的话有挑拨离间之嫌,但也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那些是什么人刘噑自己很清楚。
万一他们真的要杀自己灭口以绝后患,那自己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大理寺是靠不住的。
同样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日不死,他们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道理很简单,谁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那些人是在利用自己,自己何尝不是在利用他们?只要进了这些人的圈子之中,常常能参加同僚之间的联谊,有人互相照应之下在朝堂之中混的风生水起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些人有庞大的人脉,他们可以把许多难以做到的事情办成,只要跟这些人在一条船上,那就是遇到再大的风浪都不用害怕。
刘噑很年轻,只不过二十八岁的他就能担任将作监主簿一职,虽然是一个从七品下的低价官,但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极为不易的实权官员,而这些都要得益于他所在的这“条船上”。
刘噑对这些人很有信心,他们说的一切都能办到,而且人脉广大,自己本就是将作监的主簿,这件事可大可小,就看有没有人说话了。
刘噑其实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被以奏疏的形势上奏给了赵祯,赵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们这些人留活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人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
他们已经被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所腐蚀,想要重新回头几乎毫无可能,这个世界上官商勾结不可怕,可怕的是商人控制官员…………
包拯知道他的心思,缓缓走到他的面前:“这时候再想开脱之词已然是悔之晚矣,本官知道你为何迟迟不肯开口,再等大理寺的人来吧?说实话老夫一开始也想把你押送大理寺,但现在却没了这想法,知道为何吗?不是担心大理寺的人为你开脱,而是担心你死在大理寺的监牢之中啊!”
刘噑冷笑着摇了摇头:“包相公无需多言,此事不过是我这个将作监的主簿越权而已,下官对火药之事痴迷已久,一直不得要领,对火器更是情有独钟,常常在家中捣鼓。
但最后还是和咱们大宋的火器相差甚远,昨日与文达对饮,谁知其酒量不佳,醉酒之后便把机要司的钥匙遗落,我偶然瞧见准备归还,谁料其已经被家仆带走,本打算今日奉还,但到了机要司便按耐不住心中的求知之心,于是便鬼使神差的开锁进入其中……”
这话说的滴水不流,包拯没想到刘噑居然如此无耻,把偷盗一事说的这般的冠冕堂皇,求知之心太甚?这算是什么借口?
“笑话!此乃巧言令色…………”
刘噑大声道:“下官句句属实,天地可鉴!便是去御前下官也只认下这鬼迷心窍的越权之罪!陛下曾经说过,求知,人之本性也!”
不光是包拯有些晕,边上的一众卫戍司的铁卫更是有些晕乎乎的,这大头巾莫不是疯了?这种话也能说得出口?
喜欢学问就能偷窥机要?若这里是军械司难道你还要偷取火器不成?已经人赃俱获,还敢如此抵赖,实在是有些愚蠢了。
在众人等待包拯下令的时候,刘噑再次大喊:“尔等乃是卫戍司,虽有卫戍神都之责,却无抓捕官员之权,下官这等罪过因交大理寺处理!”
包拯瞅了瞅反客为主的刘噑,冷冷的说道:“别像那些事情了,你不就是等着大理寺评事章喆为你开脱吗?因求知好奇之心越权窥伺火药秘方,这事情可大可小,但若是窥伺火药秘方打算出卖国之神器,那就是夷三族的重罪!来人押下去,关入诏狱!”
“包相公一项公正,如何今日会说此无凭无据的话来?!”
包拯并不和他多说废话,而是在擦身而过的时候突然开口道:“你应该知道诏狱是什么地方!只有官家下旨才会有诏狱的出现!”
诏狱在这个时代并非指一个特定的监狱,而是代指案件,只要是皇帝下诏审理的案件就是诏狱,字面的一丝最简单,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
作为实体牢狱,即关押、囚禁犯人的场所的“诏狱”在历史上也存在过。两汉之际,赤眉军立刘盆子为帝,时任更始政权的盆子兄长刘恭自以为罪恶深重,故“自系诏狱”。
在大宋,诏狱就等同于这件案子由官家旨意过问,而非是一般的案件,根本就不需要走大理寺或是刑部,更不可能是地方上的衙门。
刘噑脸色大变,这事完全出乎了他的意料,但同时保持最后的理智道:“不可能!官家不在神都如何下旨?”
包拯边上的霍老七立刻上前道:“你怎知道官家不在神都?”
“神都城早已传遍了的事情…………”
“笑话,神都城传遍的事情都是百姓之言,猜测之意,你作为朝廷官员不以朝堂之上的公文为准,如此笃定的说官家不在神都是何道理?”
刘噑不再说话,包拯冷笑道:“这便是陛下的诏令!押下去!”
看着近在咫尺的特殊虎符,刘噑无话可说,包拯的一丝很简单,他现在虽然没有证据,但就是要把自己归纳到神都城骚乱的事件中。
而所有和神都城骚乱相关的事情都有包拯一手负责,也是就是说现在的诏狱关押谁都由包拯说的算。
虽然知道事情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但刘噑相信会有人前来营救自己,最少自己的家人不会有性命之忧,他们给自己的底线就是保护家人,并且让他们从此衣食无忧。
但这一切的前提是自己要咬死这件事都是因为自己好奇心在作祟,和别人没有任何关系,自己最大的底牌就是掌握了许多隐秘的消息。
这一点他包拯也应该知道,在这样的前提下,自己根本就没有性命之忧,至于家人,他更是没有理由治罪,若是没有真凭实据,即便是官家也不能给自己治罪!
现在的刘噑还在幻想,他只要把这件事拖下去,说不定自己还能脱身,那些人一定府会在幕后造势。
虽然包拯说的话有挑拨离间之嫌,但也不能说一点道理也没有,那些是什么人刘噑自己很清楚。
万一他们真的要杀自己灭口以绝后患,那自己根本就没有反抗的机会,大理寺是靠不住的。
同样的道理,只要自己一日不死,他们就要保护好自己的家人,道理很简单,谁都明白其中的利害关系。
那些人是在利用自己,自己何尝不是在利用他们?只要进了这些人的圈子之中,常常能参加同僚之间的联谊,有人互相照应之下在朝堂之中混的风生水起并不是一件难事。
这些人有庞大的人脉,他们可以把许多难以做到的事情办成,只要跟这些人在一条船上,那就是遇到再大的风浪都不用害怕。
刘噑很年轻,只不过二十八岁的他就能担任将作监主簿一职,虽然是一个从七品下的低价官,但对于他这个年纪的年轻人来说已经是极为不易的实权官员,而这些都要得益于他所在的这“条船上”。
刘噑对这些人很有信心,他们说的一切都能办到,而且人脉广大,自己本就是将作监的主簿,这件事可大可小,就看有没有人说话了。
刘噑其实不知道,一切的一切都被以奏疏的形势上奏给了赵祯,赵祯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给他们这些人留活路,因为他知道这样的人已经没有回头的可能。
他们已经被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所腐蚀,想要重新回头几乎毫无可能,这个世界上官商勾结不可怕,可怕的是商人控制官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