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敌烈部的一个轻蔑举动换来的居然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五万大宋铁骑开始在草原上驰骋劫掠,这是一种不对等的战争形态,也是一种报复性战争。
敌烈部是游牧民族,他们除了一个河董城之外没有别的城池,大多以族帐为主,以小群居的形势散落在草原上,力量稍稍有些分散。
若是在往常,他们便集合起来对抗大宋的进攻,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却沉浸在欢庆之中。
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草原上的百姓有着特殊的庆祝活动,首放节便是在春天的时候草场复苏之后的第一次放牧,寓意非凡。
敌烈部的人虽然担心大宋的征讨,但在更多的人看来宋军刚刚从巨母城撤军,不会那么快的征伐敌烈部,待过过首放节之后,再把族人召集起来。
当然在敌烈部还是有万余人的骑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别小看这万余人,若是在他们在草原上奔跑起来,不出三天就能增加到数万人!
每个族帐都会有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每个敌烈部的族人都会为了自己的部落征战,所有他们并不担心,甚至计划着在这次首放节后让宋军有来无回。
敌烈部的草原连契丹人都不能征服,宋人凭什么征服?那些来自中原的“小滚”如何能与草原上的“大滚”相比?
“小滚”是指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的缓步前进,而大滚才是真正的奔驰,所以他们把不会骑马的人称之为小滚,能纵马奔驰的人称之为大滚。
敌烈人知道大宋会报复部族,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在他们的印象中,宋人的军队在出兵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敌烈部说走就走完全不同。
但谁能想到刚刚从巨母城撤军回朝的宋军转眼之间就投入战场了?!
事实上这是单一思想在作怪,在敌烈部的思维中,军队只有一支,回到部族需要休养生息之后才能再次作战,否则即便出兵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理所当然的,敌烈部的人也认为大宋就应该有一支军队,在攻伐契丹之后便要回朝休息…………
这不是敌烈的人愚蠢,而是一种无知的体现,对于不知道的事情,理所当然的用自己能看到知道的事情去代替,消息闭塞,只知蛮干,这也是契丹人能数次镇压敌烈部的原因。
但你的无知和消息闭塞自然不能让别人为你买单,大宋也不会因为敌烈部的人想法而改变战术和战争的形态。
五万骑兵驰骋敌烈部的草原,虽然是重甲骑兵,但大宋的战马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是五万人的骑兵队伍,却有八万匹战马相随。
有些战马直接被当作驮马来使用,背负沉重的铠甲以及武器补给之类的,否则极为消耗马力。
大宋在同草原民族的作战之中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早已是经验丰富,背嵬军“大宋第一铁骑”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背嵬军在草原上如何征战?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屠杀,这个方法要因人而异,对待人口存量少的部族种群非常有效,但对于人口存量极大的王朝和国家没有太过明显的收益,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在道德上处于下风。
这也是赵祯从来不屠杀契丹人的原因,毕竟契丹是受到大宋承认的王朝,屠杀契丹人就等同于大宋无道,而另一方面把契丹变成了有道。
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到时间大宋的被动可想而知,甚至会影响赵祯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对于敌烈部,赵祯完全可以放手去做,杨怀玉完全可以放手去杀,原因很简单,是敌烈部的人自己挑衅在向,是他们自己作死。
大规模的屠戮对人口存量少的部落种族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本就基数少的他们会受到致命打击,每屠戮一个族帐都是在把敌烈部的力量成指数级的消灭。
一千人也许对契丹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人口本就不多的敌烈部却是相当沉重的打击,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千人,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哪个大?
杨怀玉率领背嵬铁骑一路厮杀,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这是人类战争最彻底的方式,也是最野蛮有效的方式之一。
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在纯粹的力量面前非常有效,大宋铁骑的彪悍第一次在草原百姓面前表现出来。
草原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居住,放牧也不是固定的,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牧民才能知道在哪里驻扎最为合适。
为此在出兵之前宋军特意找了一个与敌烈部充满仇恨的小部族,并从部族中挑选了极为经验最老道的牧民,为的就是让他们给宋军做向导。
当年李广也算是一代名将,虽然不懂政治的他最终未能封侯,可不能建功的部分原因和迷路分不开。
在草原寻找的最主要的标志物便是厚厚的羊盘,这些羊粪堆积起来的东西是放牧的必需品,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草原,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在冬日里,厚厚的羊盘可以隔绝潮气和寒冷,否则即便是最耐寒的羊也顶不住。
而那些老道的牧民可以按照草场和走势很快寻找到羊盘,继而寻找到敌烈部的族帐,首放节这一天每个族帐都会参加,这不是聚集在一起的活动,而是每个族帐独立的祭祀。
并且也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在首放节这一天划定的草场别的族帐就不允许再来了,不过在如此广阔的草原上有着大把大把的草场可以选择,但谁也不愿距离部族太远不是?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也是哪个对敌烈部有着仇恨的小部族所建议的,这个时候去袭击敌烈部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宋的背嵬铁骑在向导的指引下,很快便寻找到了一个小族帐,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族帐中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幼,年轻的草原汉子几乎倾巢而出的进行放牧去了。
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被屠戮的族人以及燃烧的帐篷,此时大宋的骑兵再次出现,直接对他们进行围剿。
每一场战争都是血腥的,文明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把对方置于死地,此时的怜悯和同情毫无作用,只会让你的刀锋更加迟钝,让你的性命更加脆弱。
敌烈部是游牧民族,他们除了一个河董城之外没有别的城池,大多以族帐为主,以小群居的形势散落在草原上,力量稍稍有些分散。
若是在往常,他们便集合起来对抗大宋的进攻,只不过现在的他们却沉浸在欢庆之中。
开春的时候冰雪消融,草原上的百姓有着特殊的庆祝活动,首放节便是在春天的时候草场复苏之后的第一次放牧,寓意非凡。
敌烈部的人虽然担心大宋的征讨,但在更多的人看来宋军刚刚从巨母城撤军,不会那么快的征伐敌烈部,待过过首放节之后,再把族人召集起来。
当然在敌烈部还是有万余人的骑兵以备不时之需的,别小看这万余人,若是在他们在草原上奔跑起来,不出三天就能增加到数万人!
每个族帐都会有人加入到他们的队伍之中,每个敌烈部的族人都会为了自己的部落征战,所有他们并不担心,甚至计划着在这次首放节后让宋军有来无回。
敌烈部的草原连契丹人都不能征服,宋人凭什么征服?那些来自中原的“小滚”如何能与草原上的“大滚”相比?
“小滚”是指在马背上一颠一颠的缓步前进,而大滚才是真正的奔驰,所以他们把不会骑马的人称之为小滚,能纵马奔驰的人称之为大滚。
敌烈人知道大宋会报复部族,但没想到会如此之快,在他们的印象中,宋人的军队在出兵之前需要大量的准备,和敌烈部说走就走完全不同。
但谁能想到刚刚从巨母城撤军回朝的宋军转眼之间就投入战场了?!
事实上这是单一思想在作怪,在敌烈部的思维中,军队只有一支,回到部族需要休养生息之后才能再次作战,否则即便出兵也不会有多大的收获。
理所当然的,敌烈部的人也认为大宋就应该有一支军队,在攻伐契丹之后便要回朝休息…………
这不是敌烈的人愚蠢,而是一种无知的体现,对于不知道的事情,理所当然的用自己能看到知道的事情去代替,消息闭塞,只知蛮干,这也是契丹人能数次镇压敌烈部的原因。
但你的无知和消息闭塞自然不能让别人为你买单,大宋也不会因为敌烈部的人想法而改变战术和战争的形态。
五万骑兵驰骋敌烈部的草原,虽然是重甲骑兵,但大宋的战马完全能够满足他们的需要,虽然是五万人的骑兵队伍,却有八万匹战马相随。
有些战马直接被当作驮马来使用,背负沉重的铠甲以及武器补给之类的,否则极为消耗马力。
大宋在同草原民族的作战之中学到了有用的东西,这么多年的征战下来,早已是经验丰富,背嵬军“大宋第一铁骑”的名头可不是白来的。
背嵬军在草原上如何征战?
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屠杀,这个方法要因人而异,对待人口存量少的部族种群非常有效,但对于人口存量极大的王朝和国家没有太过明显的收益,甚至会出现反作用,在道德上处于下风。
这也是赵祯从来不屠杀契丹人的原因,毕竟契丹是受到大宋承认的王朝,屠杀契丹人就等同于大宋无道,而另一方面把契丹变成了有道。
有道伐无道,无德让有德,到时间大宋的被动可想而知,甚至会影响赵祯自己的统治地位。
而对于敌烈部,赵祯完全可以放手去做,杨怀玉完全可以放手去杀,原因很简单,是敌烈部的人自己挑衅在向,是他们自己作死。
大规模的屠戮对人口存量少的部落种族就是一场灾难,因为本就基数少的他们会受到致命打击,每屠戮一个族帐都是在把敌烈部的力量成指数级的消灭。
一千人也许对契丹算不上什么,但对于人口本就不多的敌烈部却是相当沉重的打击,最简单的例子,同样是一千人,百分之一和千分之一哪个大?
杨怀玉率领背嵬铁骑一路厮杀,所到之处几乎是寸草不生,这是人类战争最彻底的方式,也是最野蛮有效的方式之一。
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在纯粹的力量面前非常有效,大宋铁骑的彪悍第一次在草原百姓面前表现出来。
草原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居住,放牧也不是固定的,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牧民才能知道在哪里驻扎最为合适。
为此在出兵之前宋军特意找了一个与敌烈部充满仇恨的小部族,并从部族中挑选了极为经验最老道的牧民,为的就是让他们给宋军做向导。
当年李广也算是一代名将,虽然不懂政治的他最终未能封侯,可不能建功的部分原因和迷路分不开。
在草原寻找的最主要的标志物便是厚厚的羊盘,这些羊粪堆积起来的东西是放牧的必需品,尤其是在寒冷的北方草原,更是必不可少的存在。
在冬日里,厚厚的羊盘可以隔绝潮气和寒冷,否则即便是最耐寒的羊也顶不住。
而那些老道的牧民可以按照草场和走势很快寻找到羊盘,继而寻找到敌烈部的族帐,首放节这一天每个族帐都会参加,这不是聚集在一起的活动,而是每个族帐独立的祭祀。
并且也是一种约定成俗的规矩,在首放节这一天划定的草场别的族帐就不允许再来了,不过在如此广阔的草原上有着大把大把的草场可以选择,但谁也不愿距离部族太远不是?
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也是哪个对敌烈部有着仇恨的小部族所建议的,这个时候去袭击敌烈部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宋的背嵬铁骑在向导的指引下,很快便寻找到了一个小族帐,骑兵以最快的速度发起进攻,族帐中留下的都是老弱妇幼,年轻的草原汉子几乎倾巢而出的进行放牧去了。
当他们回来的时候,看到的是被屠戮的族人以及燃烧的帐篷,此时大宋的骑兵再次出现,直接对他们进行围剿。
每一场战争都是血腥的,文明的战争根本就没有,战争的目的就是要把对方置于死地,此时的怜悯和同情毫无作用,只会让你的刀锋更加迟钝,让你的性命更加脆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