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战争开始就不会停下脚步,尤其是大宋对契丹发起的灭国之战,国鼎之争岂能轻易放弃?
即便赵祯贵为天子也不行。
不知多少人的利益和北伐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在许多人眼中大宋早有机会北伐,朝臣们的上疏也不在少数,世人眼中的大宋已经是东方的庞然大物。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要知道除了赵祯之外,别人也忍的很幸苦,都在等待着这次期盼已久的北伐,多少人付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努力。
赵祯已经停不下来,当然他也不会停下来,让那么多人的期许成为泡影,这是最为残忍的事情。
他自己也知道等待有多么焦灼,多么难受。
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一场大宋对契丹发动的全面战争。
也是大宋,甚至是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战争!
什么叫全面战争?
并非是规模宏大的战争都一定是全面战争……而是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发挥国家的整体力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仅打的是军队的强弱,武器的好坏,还有一国之国力,在这一点上大宋完全可以碾压契丹。
战争光靠个人的勇武显然是不行的,越是庞大的王朝,个人的勇武便越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战争的规模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设想。
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又如何?个人的勇武虽然强悍,但终究是穷途末路,赵祯已经逐渐的把亚洲的战争形势改变为全面战争的势态。
也就是说以后的战争规模无论大小都将是全面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例外,面对大宋的时候都将遭到全面的压制。
这是对付外敌的终极手段,任何想要挑衅大宋的王朝都要先把自己的实力拿出来掂量掂量,看看能不能和大宋对抗,之后再挑衅大宋。
军事和经济的配合导致了契丹的市场崩溃,狄青率领二十万大军封锁了契丹的丝绸之路,而另一边赵祯下旨断绝商贾粮食买卖,彻底切断了大宋与契丹之间的粮食贸易。
在庞大的需求面前,刚刚开垦的农田并不能满足契丹人的需要,再说草原上的土地也不适合种植粮食,无论是土质还是粮种都不能达到丰产的水平。
于是乎灾难出现了。
国内的经济开始崩溃,人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吃得饱,穿的暖。
后者可以通过许多办法解决,但前者只能通过粮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当然若是靠吃土能解决问题,也就是真的出现奇迹了。
而这一年好死不死的也是个饥荒年,别说是契丹的草原上,即便是大宋境内的土地中都出现了歉收。
原本草原上出现饥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捕猎,寻找猎物代替粮食,这是草原民族的本能,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草原上也没有多少大自然的供给了。
为何?
因为他们违反了自然规律,把大片大片的草场改成了农田,这是一种变相的驱逐,驱逐了草原的同时,也驱逐了草原上生存的动物。
原本并无粮食短缺的契丹瞬间便进入了饥饿状态。
若是在以前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掠夺,通过掠夺四周的国家来满足国内对粮食的需要。
但现在这一招却失灵了,或者说是无法进行。
因为契丹已经被大宋基本上包围住,唯有北方还存在缺口,可北面都是比契丹更加贫穷和饥饿的部落种族。
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养活契丹?
东面是大宋的黑水都护府,南面更是最为强大的北京路戍卫军,西面则是大宋的新疆和西域,以及狄青率领的四十万大军……
这是原本远征黑汗的二十万大宋精锐以及西域都护府的援军所组成,如同一道铜墙铁壁,把契丹对西方的贸易之路扼死!
已经没有任何出路的契丹人唯有在惊慌中苦苦支撑,原本繁华的商业如同海市蜃楼瞬间消失,不是坍塌,而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人有多余的钱继续购买除了粮食之外的东西,而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产能过剩的同时粮食紧缺,一家家工厂不得不倒闭,荒废,同时契丹官钞快速贬值,如同烂大街的废纸。
谁家是有钱人?只有囤积粮食的人家才是有钱人!
可惜原本在保守思想引导下的小农经济还未出现便消失,根本就没有人家囤积余粮,在他们看来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已经到了随用随买的程度,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家中囤粮。
再说粮食储备和保存哪一样不需要成本?
工厂之中能随随便便的赚到钱为何要费心费力的去做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另一环也出现了崩溃。
官钞贬值必定引发抢兑,这一次不用大宋的商贾从中作梗,契丹的百姓自己就开始前往朝廷的钱庄进行疯狂兑换。
之前的兑换浪潮已经让契丹朝廷失信一次,即便解决了,最终的结果也不理想。
当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百姓们首先想起来的事情就是抢兑手中的官钞,只有换成真金白银才安心,同时大宋即将用兵契丹的消息也在契丹境内散播开。
这更是增加了契丹人的恐惧。
毕竟是一场全面战争,大宋这边不走漏消息反倒是不正常,当然赵祯也不怕走漏消息,大军未至,强大的压力便会让契丹自己慌乱起来。
这种以势压人,以国威震慑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相比于契丹的惊恐和慌乱,大宋这边却显得祥云和泰。
并没有多大的动荡在其中,百姓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工厂的产品依旧在生产,甚至不断的扩大规模。
为何?
因为大宋的商人可以完全吃掉契丹丢掉的市场,占据其中的利润,一旦西方没有契丹人的货物,那市场上的份额只能由大宋接手咯!
这也是战争所带来的利益,无论是民间资本还是贵族资本,在这个时候团结一致的支持战争。
可以说他们是除了大宋的君臣之外最希望大宋打赢的人。
在战争中一旦得到了资本的支持,后勤保障方面基本上就得到了解决。
赵祯可以调动的资源远比国库中的多的多,别看大宋的国帑万巨,可是相对于分散在民间的财富比起来还是稍显不足的。
即便赵祯贵为天子也不行。
不知多少人的利益和北伐紧紧的捆绑在了一起。
在许多人眼中大宋早有机会北伐,朝臣们的上疏也不在少数,世人眼中的大宋已经是东方的庞然大物。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要知道除了赵祯之外,别人也忍的很幸苦,都在等待着这次期盼已久的北伐,多少人付出了看不见摸不着的努力。
赵祯已经停不下来,当然他也不会停下来,让那么多人的期许成为泡影,这是最为残忍的事情。
他自己也知道等待有多么焦灼,多么难受。
这是一场全面战争,一场大宋对契丹发动的全面战争。
也是大宋,甚至是华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全面战争!
什么叫全面战争?
并非是规模宏大的战争都一定是全面战争……而是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外交等各条战线的斗争紧密配合,协调一致地发挥国家的整体力量,以保证战争的胜利。
这场战争不仅仅打的是军队的强弱,武器的好坏,还有一国之国力,在这一点上大宋完全可以碾压契丹。
战争光靠个人的勇武显然是不行的,越是庞大的王朝,个人的勇武便越没有太大的作用,因为战争的规模已经超出了人们的设想。
百人敌,千人敌,万人敌又如何?个人的勇武虽然强悍,但终究是穷途末路,赵祯已经逐渐的把亚洲的战争形势改变为全面战争的势态。
也就是说以后的战争规模无论大小都将是全面的,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例外,面对大宋的时候都将遭到全面的压制。
这是对付外敌的终极手段,任何想要挑衅大宋的王朝都要先把自己的实力拿出来掂量掂量,看看能不能和大宋对抗,之后再挑衅大宋。
军事和经济的配合导致了契丹的市场崩溃,狄青率领二十万大军封锁了契丹的丝绸之路,而另一边赵祯下旨断绝商贾粮食买卖,彻底切断了大宋与契丹之间的粮食贸易。
在庞大的需求面前,刚刚开垦的农田并不能满足契丹人的需要,再说草原上的土地也不适合种植粮食,无论是土质还是粮种都不能达到丰产的水平。
于是乎灾难出现了。
国内的经济开始崩溃,人最基本的要求便是吃得饱,穿的暖。
后者可以通过许多办法解决,但前者只能通过粮食,除此之外别无他法,当然若是靠吃土能解决问题,也就是真的出现奇迹了。
而这一年好死不死的也是个饥荒年,别说是契丹的草原上,即便是大宋境内的土地中都出现了歉收。
原本草原上出现饥荒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捕猎,寻找猎物代替粮食,这是草原民族的本能,但他们很快就发现,草原上也没有多少大自然的供给了。
为何?
因为他们违反了自然规律,把大片大片的草场改成了农田,这是一种变相的驱逐,驱逐了草原的同时,也驱逐了草原上生存的动物。
原本并无粮食短缺的契丹瞬间便进入了饥饿状态。
若是在以前他们遇到这种情况,最简单的解决办法就是掠夺,通过掠夺四周的国家来满足国内对粮食的需要。
但现在这一招却失灵了,或者说是无法进行。
因为契丹已经被大宋基本上包围住,唯有北方还存在缺口,可北面都是比契丹更加贫穷和饥饿的部落种族。
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如何养活契丹?
东面是大宋的黑水都护府,南面更是最为强大的北京路戍卫军,西面则是大宋的新疆和西域,以及狄青率领的四十万大军……
这是原本远征黑汗的二十万大宋精锐以及西域都护府的援军所组成,如同一道铜墙铁壁,把契丹对西方的贸易之路扼死!
已经没有任何出路的契丹人唯有在惊慌中苦苦支撑,原本繁华的商业如同海市蜃楼瞬间消失,不是坍塌,而是消失的无影无踪。
没人有多余的钱继续购买除了粮食之外的东西,而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产能过剩的同时粮食紧缺,一家家工厂不得不倒闭,荒废,同时契丹官钞快速贬值,如同烂大街的废纸。
谁家是有钱人?只有囤积粮食的人家才是有钱人!
可惜原本在保守思想引导下的小农经济还未出现便消失,根本就没有人家囤积余粮,在他们看来市面上的粮食价格已经到了随用随买的程度,根本就没有必要在家中囤粮。
再说粮食储备和保存哪一样不需要成本?
工厂之中能随随便便的赚到钱为何要费心费力的去做得不偿失的事情?
而另一环也出现了崩溃。
官钞贬值必定引发抢兑,这一次不用大宋的商贾从中作梗,契丹的百姓自己就开始前往朝廷的钱庄进行疯狂兑换。
之前的兑换浪潮已经让契丹朝廷失信一次,即便解决了,最终的结果也不理想。
当经济受到冲击的时候,百姓们首先想起来的事情就是抢兑手中的官钞,只有换成真金白银才安心,同时大宋即将用兵契丹的消息也在契丹境内散播开。
这更是增加了契丹人的恐惧。
毕竟是一场全面战争,大宋这边不走漏消息反倒是不正常,当然赵祯也不怕走漏消息,大军未至,强大的压力便会让契丹自己慌乱起来。
这种以势压人,以国威震慑才是大国应有的风范。
相比于契丹的惊恐和慌乱,大宋这边却显得祥云和泰。
并没有多大的动荡在其中,百姓们依旧日出而作日落而歇,工厂的产品依旧在生产,甚至不断的扩大规模。
为何?
因为大宋的商人可以完全吃掉契丹丢掉的市场,占据其中的利润,一旦西方没有契丹人的货物,那市场上的份额只能由大宋接手咯!
这也是战争所带来的利益,无论是民间资本还是贵族资本,在这个时候团结一致的支持战争。
可以说他们是除了大宋的君臣之外最希望大宋打赢的人。
在战争中一旦得到了资本的支持,后勤保障方面基本上就得到了解决。
赵祯可以调动的资源远比国库中的多的多,别看大宋的国帑万巨,可是相对于分散在民间的财富比起来还是稍显不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