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园在别院的最西北端头。当初修太子别院,正巧西北角有这么一块凸出来的空地,便一应圈了进来,建了一进跨院。可惜这块地西边南边都地势耸起,院子里总是阴阴郁郁的,离前院又有些远,总有些失于打理,日子久了,乱草丛生,更添荒废之感。
萧因在太子别院住了这么久,竟是第一次来这里。她经过止园南边穿堂的山墙边,住了步。
檐头的破瓦垄上,淅淅沥沥地,黄浊的污水滴落。山墙的砖石早已经辨不清颜色,只有形貌参差的一滩苔藓,在墙根檐下,演绎着倔强的生命力。
相较而言,院子正中肆意地生长着、未经过花匠雕琢的奇怪的野草藤木倒是清雅的景致了。虽然,在萧因看来,都是一样的张牙舞爪。
“翁主,请吧。”不容萧因多停留,为首的一个内侍上前催促道。
西阁不过是一个二层小楼,可是“咯吱”一声,老黄木门开启的时候,点点微尘,竟好像在空气中扬起了层层的锁,让人透不过气来。
“止园西阁最是僻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让丫鬟陪你去那儿静静心吧。”他竟是这么说的。萧因苦笑,迈过了那个似乎带着些微潮气的黄木门槛。
藕粉色的裙裾最不禁染,立刻在这门槛上拖出一条难看的印迹。
“翁主!”采蘋难过地叫了出来。
“不要紧。”萧因微微一笑,轻轻地拍拍采蘋的手,安慰道。
所幸,她身边还有一个采蘋相伴。
“一切都预备好了,请翁主楼上歇息吧。”那个内侍只说了这么一句,便面无表情地退出了西阁。老黄木门又是“咯吱”一响,紧接着,萧因听见了落下铜锁的叮当一声。
西阁的楼梯也有些旧了,踩上去吱吱作响。
楼上里外两间,老黄木的床榻、桌案虽是旧的,倒是齐全。床上吊着的青纱帐幔,虽然素,一摸,却也是干净的。
萧因走到桌案前,纸笔墨砚俱全,案头竟真堆着一摞书。
萧因伸手把最上面的一卷拿了起来,是《南华经》。书页绵熟,必定是经常翻阅过的。萧因眼底滑过一丝凄惶,不禁苦笑:“他竟不是一时的怒气,竟是早有谋划。”想到这一层,指尖越发冰冷发颤,书卷竟一时抓不住,跌落了下来,浸在了满水的笔洗里。
萧因慌忙把书抓起来,所幸只是书封染了些。她快步走到窗边,把书摊开,想借着院中些微的光晒晒。指尖碰到湿漉漉的纸张,很怕再弄破了,不禁有些紧张。一抬眼,却看见院子里跨着刀守着的几个黑甲卫,颤抖的手,不禁一僵。
靠窗的小几上,放着一只镂花酸枝木食盒。采蘋走了过来,把食盒盖子移开,上面一层是几样小菜,下面放着一个黄杨木雕花的碗,盛着莲子粥。
采蘋拿起格子里放的小碗,盛了两碗莲子粥,唤道:“翁主,早起就没吃东西了,身子要紧。”
萧因没有反应。
“翁主,”采蘋劝道,“还热着呢。你瞧我尝。”说着,便拿小勺舀起一勺。
“等等!”萧因冲过来,一把夺过采蘋手里的小碗,反手从自己的发髻里拔出一支银钗来,在粥里一搅。
并没有什么异样。
“吃吧。”萧因把小碗递给了采蘋,瞬间松弛了的身子带着些疲态。
“翁主,”采蘋有些怔怔地,“你总是贵妃的侄女,国主唯一的嫡女,他们再怎么也不敢……”
“小心总是没错的。你记着,以后送进来的吃食都要谨慎。”萧因叮嘱道。
她低头,看着右手上已经有些凝结了的伤口。才刚走出静心园,就有黑甲卫上前,夺走了她手里的那支暗镖。什么尊贵的翁主名号,倘若她真的“暴毙”于止园,岂不是一切恰恰天衣无缝,没有一丝证据疏漏吗?
止园幽僻,纵使春光四月,穿堂而过的风依旧有些凛凛的。萧因起身,打算掩了西面的窗扇。
窗外是一处半高的小山包,几乎要耸到二层的窗边上来了。难怪方才进来的时候,觉着一层那么阴暗难耐,大抵一层是开不了西边窗子的吧。
小山包上长着些怪草野藤,有的还垂着珊瑚豆子般的小果子。这里,大概算是小孤山的余脉吧,萧因猜着。萧因想起那天,和刘忱在小孤山半山腰的喝酒畅谈,听刘忱说他的皇兄,最是一个温润和善之人。算来,不过是数日前的事,倒叫萧因觉得恍如隔世。
信王为人光风霁月,那份真挚洒脱,萧因从没有怀疑过。“你是演出了一副率性真挚的样子吗,还是根本就同我一样,对随性的日子渴望紧了,忘记了身边的暗流涌动呢?”萧因对着小山包喃喃。
右手隐隐作痛。没有药,采蘋只得把床帐垂着的纱布扯下来一条,简单地帮她包了起来。半干的血渍渗过纱布,污红色的,很难看。
萧因趁着采蘋不注意,把纱布解开,一点点的拉扯着,牵出阵阵的痛。最初割破的伤口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她举着手,看着。
疤是留定了的。萧因此时对这个倒是没那么在意了。她现在有太多事情要做了。为首的一件,便是弄清楚,外面,此刻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形。
还有,哥哥。
姐姐死了,她觉得,自己似乎该长大了。
可是被拘在这个小阁楼里,四周围都是把守的黑甲卫,身边也只有采蘋这样一个丫头,她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哥哥和姑母他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被关在了这里呢?
晌午和黄昏,老黄木门上的锁头响了两次。有人进来,在小楼的一层当中,放了一只食盒,便又退了出去。
是一个老内侍。
这似乎是萧因同外面的世界的唯一联系了。
黄昏的时候,萧因听到门响,冲下楼来,冲着老内侍急迫地问着。
老内侍先是摆摆手,最后被缠得不过了,微微张了张嘴。
那是一个很可怕的、模模糊糊的洞。
他没有舌头。
萧因在太子别院住了这么久,竟是第一次来这里。她经过止园南边穿堂的山墙边,住了步。
檐头的破瓦垄上,淅淅沥沥地,黄浊的污水滴落。山墙的砖石早已经辨不清颜色,只有形貌参差的一滩苔藓,在墙根檐下,演绎着倔强的生命力。
相较而言,院子正中肆意地生长着、未经过花匠雕琢的奇怪的野草藤木倒是清雅的景致了。虽然,在萧因看来,都是一样的张牙舞爪。
“翁主,请吧。”不容萧因多停留,为首的一个内侍上前催促道。
西阁不过是一个二层小楼,可是“咯吱”一声,老黄木门开启的时候,点点微尘,竟好像在空气中扬起了层层的锁,让人透不过气来。
“止园西阁最是僻静,是个读书的好地方。让丫鬟陪你去那儿静静心吧。”他竟是这么说的。萧因苦笑,迈过了那个似乎带着些微潮气的黄木门槛。
藕粉色的裙裾最不禁染,立刻在这门槛上拖出一条难看的印迹。
“翁主!”采蘋难过地叫了出来。
“不要紧。”萧因微微一笑,轻轻地拍拍采蘋的手,安慰道。
所幸,她身边还有一个采蘋相伴。
“一切都预备好了,请翁主楼上歇息吧。”那个内侍只说了这么一句,便面无表情地退出了西阁。老黄木门又是“咯吱”一响,紧接着,萧因听见了落下铜锁的叮当一声。
西阁的楼梯也有些旧了,踩上去吱吱作响。
楼上里外两间,老黄木的床榻、桌案虽是旧的,倒是齐全。床上吊着的青纱帐幔,虽然素,一摸,却也是干净的。
萧因走到桌案前,纸笔墨砚俱全,案头竟真堆着一摞书。
萧因伸手把最上面的一卷拿了起来,是《南华经》。书页绵熟,必定是经常翻阅过的。萧因眼底滑过一丝凄惶,不禁苦笑:“他竟不是一时的怒气,竟是早有谋划。”想到这一层,指尖越发冰冷发颤,书卷竟一时抓不住,跌落了下来,浸在了满水的笔洗里。
萧因慌忙把书抓起来,所幸只是书封染了些。她快步走到窗边,把书摊开,想借着院中些微的光晒晒。指尖碰到湿漉漉的纸张,很怕再弄破了,不禁有些紧张。一抬眼,却看见院子里跨着刀守着的几个黑甲卫,颤抖的手,不禁一僵。
靠窗的小几上,放着一只镂花酸枝木食盒。采蘋走了过来,把食盒盖子移开,上面一层是几样小菜,下面放着一个黄杨木雕花的碗,盛着莲子粥。
采蘋拿起格子里放的小碗,盛了两碗莲子粥,唤道:“翁主,早起就没吃东西了,身子要紧。”
萧因没有反应。
“翁主,”采蘋劝道,“还热着呢。你瞧我尝。”说着,便拿小勺舀起一勺。
“等等!”萧因冲过来,一把夺过采蘋手里的小碗,反手从自己的发髻里拔出一支银钗来,在粥里一搅。
并没有什么异样。
“吃吧。”萧因把小碗递给了采蘋,瞬间松弛了的身子带着些疲态。
“翁主,”采蘋有些怔怔地,“你总是贵妃的侄女,国主唯一的嫡女,他们再怎么也不敢……”
“小心总是没错的。你记着,以后送进来的吃食都要谨慎。”萧因叮嘱道。
她低头,看着右手上已经有些凝结了的伤口。才刚走出静心园,就有黑甲卫上前,夺走了她手里的那支暗镖。什么尊贵的翁主名号,倘若她真的“暴毙”于止园,岂不是一切恰恰天衣无缝,没有一丝证据疏漏吗?
止园幽僻,纵使春光四月,穿堂而过的风依旧有些凛凛的。萧因起身,打算掩了西面的窗扇。
窗外是一处半高的小山包,几乎要耸到二层的窗边上来了。难怪方才进来的时候,觉着一层那么阴暗难耐,大抵一层是开不了西边窗子的吧。
小山包上长着些怪草野藤,有的还垂着珊瑚豆子般的小果子。这里,大概算是小孤山的余脉吧,萧因猜着。萧因想起那天,和刘忱在小孤山半山腰的喝酒畅谈,听刘忱说他的皇兄,最是一个温润和善之人。算来,不过是数日前的事,倒叫萧因觉得恍如隔世。
信王为人光风霁月,那份真挚洒脱,萧因从没有怀疑过。“你是演出了一副率性真挚的样子吗,还是根本就同我一样,对随性的日子渴望紧了,忘记了身边的暗流涌动呢?”萧因对着小山包喃喃。
右手隐隐作痛。没有药,采蘋只得把床帐垂着的纱布扯下来一条,简单地帮她包了起来。半干的血渍渗过纱布,污红色的,很难看。
萧因趁着采蘋不注意,把纱布解开,一点点的拉扯着,牵出阵阵的痛。最初割破的伤口已经有些模糊不清了。
她举着手,看着。
疤是留定了的。萧因此时对这个倒是没那么在意了。她现在有太多事情要做了。为首的一件,便是弄清楚,外面,此刻究竟是一个什么情形。
还有,哥哥。
姐姐死了,她觉得,自己似乎该长大了。
可是被拘在这个小阁楼里,四周围都是把守的黑甲卫,身边也只有采蘋这样一个丫头,她不知道自己能怎么办。哥哥和姑母他们,究竟知不知道自己被关在了这里呢?
晌午和黄昏,老黄木门上的锁头响了两次。有人进来,在小楼的一层当中,放了一只食盒,便又退了出去。
是一个老内侍。
这似乎是萧因同外面的世界的唯一联系了。
黄昏的时候,萧因听到门响,冲下楼来,冲着老内侍急迫地问着。
老内侍先是摆摆手,最后被缠得不过了,微微张了张嘴。
那是一个很可怕的、模模糊糊的洞。
他没有舌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