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曜将马车一直驾到了内院的仪门前。

    萧因一掀起车帘,就看到仪门上几个内监和丫头在吵吵闹闹。当中的一个,听见马车的声音,立刻跑了出来,正是采蘋。

    “采蘋,你们别这么吵闹,万一惊扰了姐姐怎么办?”萧因急忙道。

    “翁主,可别说娘娘了,便是殿下,恐怕也还醒着呢。”采蘋为难道。

    “怎么会这样?”萧因连忙往后院走去。

    “殿下从定国公府一回来,就打发了陆主管来内院接翁主过去。可如今都快三更了翁主才回来,翁主快想个理由吧。”

    “可知道是什么事?”

    “这奴婢可就不知道了。”采蘋满面焦虑。

    “没事,我不是回来了吗。”萧因一边安慰道,一边暗自纳闷,这么晚了,会有什么事呢?

    果然,内院灯火通明,就连萧绮云的寝室,都亮着一盏昏黄的小灯。

    陆鼎夫竟然就坐在厢房的外间。门口几个内监举着灯笼,看到萧因过来,曲身行礼。

    “翁主回来了,”陆鼎夫站了起来,脸上挂出一丝浅笑,“主子还在等翁主。”说着,微微一伸手,示意萧因跟自己走。

    萧因没有想到,这么晚了,刘恪竟然还在书房的案前看公文。案上一盏琉璃灯,灯光是黄澄澄的,映着刘恪有些清瘦的身影。

    “主子,翁主到了。”陆鼎夫上前小心地回禀了一声。

    “知道了,你下去吧。”刘恪抬起头来,脸上是如常的温温的笑。

    萧因略松了一口气。

    “过来。”

    萧因一步步地往前挪了挪。

    刘恪从书案后走了出来。他穿着一件灰白色的宽袖长袍,头发在脑后松松地挽了一个髻,其余都披散了下来,竟平添了许多自由不羁的神采,与平时的那般不苟很是不同。

    “又喝酒了?”

    “嗯……”萧因惴惴地,不知道该怎么回才是。

    “七弟曾提起你在洛阳醉仙居的风采,我当时还在可惜,你到了太子府,被拘束久了,恐怕很难再保有那份勇气与侠义了。现在看来,我倒是多虑了。”刘恪反剪着手,站在萧因面前,笑着说。

    “你派了人跟着我?”萧因脱口而出。话刚说完,便意识到失言,一时紧张得脸上发烫。忽然想到,既然刘恪知道晚上的事,那邓曜岂不是要受责罚,便忙解释道,“是无奈撞上了点小麻烦,后来有些饿了,就在外面吃了些酒菜。”

    刘恪只是笑了笑,说了一句“坐吧”,便转身拿了书案上的一份公文坐下看了起来。

    萧因惶惶不安,恨不能赶紧逃离了这里。可是太子发了话,自己这个小女子也只有遵命的份儿,只得在外间的楠木椅子上小心翼翼地一坐。

    刘恪似乎专心地看起了公文。

    手边的楠木小桌上放着一本书,萧因拿起来一看,是一本苕溪诗话,索性翻开看了起来。

    外间的灯光昏暗,萧因看着看着,脸皮就渐渐沉重了起来。

    不知过了多久。

    “困了?”刘恪走了过来。

    “啊,没有”萧因立刻站了起来。

    “喜欢看诗话?”

    “嗯,以前在家的时候就喜欢看一些。”

    “芪兰芷城,还真是一个才藻风流地,”刘恪微笑地望着萧因,“以前我每走一个地方,也喜欢收集些古籍孤本藏于自己的书房。以后可以让陆鼎夫带你进来看。”

    萧因一愣,刘恪竟许她平日里进他的书房,迟疑半晌,才答道:“不……不用了,这也不合规矩。”

    刘恪笑了出来,道:“规矩,是也要学学。明天便开始学,就从《礼记》开始念起吧。”

    可……

    “让陆鼎夫送你回去吧。”刘恪说着,又转头回到了书案后边,翻开了案上的书卷。

    霜降节这一日的折腾之后,第二日萧因一直睡到天色大亮。

    深秋的长安,常有这样灰蒙蒙的天气。

    晨起,萧因坐在镜子前梳头,看到采蘋进来,笑着说道:“还是昏昏沉沉的,有些头痛,你去倒杯茶来吧。”

    “能不头痛嘛,”采蘋端着茶杯过来,“翁主昨天那么晚才歇下,又喝了那么些酒。”

    “翁主,”一个小丫鬟进来,回道,“陆主管来了,在外间等着呢,说是来请翁主去殿下书房。”

    “书房,这是什么道理?”采蘋一脸诧异。

    萧因揉揉刺痛的太阳穴,道:“太子殿下昨天是说,要我今天开始念《礼记》。”

    “《礼记》?太子殿下这是什么意思,莫不是觉得翁主昨天喝酒晚归,有些太过,想要借这个以示惩戒?”采蘋一面说,一面忙着替萧因把头发束好。

    好像说得通,可又似乎不是这么一个理儿。若说是立规矩,倒不如直接罚她抄什么《女训》、《女则》来的直接。

    太子别院正房的隔扇门开着,几个内监正进进出出地打扫着。书房外间的竹布帘子半卷着,廊子里一个丫鬟正在侍弄墙边的盆栽花草。

    萧因进书房一看,并没有人。

    “主子还没有散朝,”陆鼎夫道,“主子说了,请翁主先在外间稍坐,书和纸笔一类都给翁主备好了。”

    果然,外间新添了一张黄梨木书桌,形制小巧,桌上的笔墨什么的倒是齐全。桌上还真是摊着一卷书。

    “还认真要我念《礼记》?”萧因暗暗嘀咕,把书拿了起来,却是《中庸》一卷。

    陆鼎夫退了出去,隔着窗户犹可以听到他催促丫鬟下人们的声音:“都手脚快着些,主子就快散朝了。”

    萧因翻看着《中庸》,越看越不耐烦了起来,便从笔架上取了笔来,铺开一张纸,写了“中庸”两个字。写完,把笔一撂,拎起宣纸的两个角,暗暗念叨着:“中庸,所谓何?”

    “字倒是好看。可是问题也恰恰在于太过好看了,花架子太过,锋芒不知道收敛,”刘恪不知道什么时候走了进来,笑着说,“还要再练。”

    刘恪说着,便走进了里间,在书案后坐下,专注地批阅起公文来。

    一个楠木架子隔开了书房的里外间。透过那些镂着“流云百蝠”纹样的木格,萧因正好可以看到,刘恪伏案的专注模样。

    窗外的阳光匀匀地洒进来,映在刘恪卵青色带着月白滚边的常服上,泛着暖暖的微芒。

    萧因把手里的宣纸团成了小团,又重新铺开了一张纸来。

章节目录

三朝帝宠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颂宋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16章 规矩-中国最后一位帝师,三朝帝宠,笔趣阁并收藏三朝帝宠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