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镇江的御史办公过程,基本和通州一样,没出什么大事,依旧是吊刷刑事案卷、查看核对钱粮、考察风土人情、官吏作风等项,几乎乏善可陈,不多赘述。
往西进金陵,转眼之间,雍乐十六年的秋天也到来,真是闲时光阴易过。
经历了家族斗争、县府院乡会殿六层考试,翰林院与都察院的贾琮,又外出历练至今,不仅年岁渐长,面目愈成熟稳重,有少年老成之风,且眼界渐开,见识愈多,办事更加练达了。
走完了科举跻身朝堂之路,他正在官场升级的路线上奔跑。
从镇江走金陵的路程中,贾琮收到了邸报、家人和各方来信。
邸报上载的,在生僻字居多、引经据典的背后,贾琮看出了刘知远、贾斯文、阎铭他们战得不可开交,刘知远的奏折在邸报上看不见,由锦衣卫提交,皇帝是不公开的,但从两淮都转盐运使、巡盐御史笔下,足以猜测一二。
暂时带领河道同知的贾芸,说了三件事,第一是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二是那个仲尹武力人品都不错,希望贾琮收做家丁,第三是新来的王仁,胃口不小,干扰了他的工作。
贾琮仓促之间,剥夺了辜同知三个月的政治权力,按理说此事是很大的,足以让藩台、臬台检举他,说他以私人亲信插手,但是,贾琮的治河八疏通过了,江苏地方,就不敢轻举妄动,皇帝正倚重贾琮,这不是往枪口撞吗?这时候风向对他们不利!
让贾芸管理,不是贾芸的工作能力很强,而是品德好,能保证治河更加顺利,至于那个王仁,让他晕乎了一阵子,也可以收网了……
另外就是王应麟他们的来信,说了些朝中风向,剩下的是家人,迎春探春的婚事,已经多次被提及了,贾琮只回,容他回去再商议。
贾政选的是一个镇守茜香国的守制大人的儿子,是政治联姻,据说与贾家有过一点点交往,可是不止远隔重洋,探春怕听没听说过。
贾赦倒不提及孙绍祖,但是言语之中,显得很仓促,不外乎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类的言辞。
舱房之中,管潮生趁妙玉不注意,把宝钗的书信移到一边。
妙玉发觉了,“那是谁的?我看看。”
等看到封面上自称的“蘅芜君”,她赶忙丢开了,对于宝钗黛玉,妙玉能平等相交,贾琮正妻的书信,她不好意思看的。
“你想看吗?”贾琮笑着拿过来。
妙玉微笑不说话,这个她嫉妒不起来,反而有些无颜,然而若是贾琮乱搞别的女人,比如进烟花楚馆,她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我和她是朋友,不是给我的密信,我怎么能看。”
贾琮欣赏地看了妙玉好久,这时候他发觉喜欢上了妙玉的那点个性,一开始她的性子很难相处,也不知道这种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不觉,这个厌世的高冷美女,既保留了超然气质,还有了烟火气。
看她这样慢慢转变和保留的过程,或许也是一种享受?在低俗的欲壑难填里面翻滚良久,偶尔能和她来一段身处物外的高雅交流,不也很好吗?
生活是灿烂多彩的,也是复杂繁琐的,贾琮的一个幸运,就是他有了这些各不相同的女子,每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
宝钗的书信写得文采飞扬,端庄大气,就连叙述思念,也是使用引经据典来委婉表达,贾琮看完也不禁长叹。
到了金陵,照例是一帮官员来接官亭迎接,贾琮比较累,筵席也没有参加,更没有去行辕,敷衍塞则地走完了这个形式,便径直去了石头城的贾家宅院。
贾琮这个随便而无心的举动,让应天府知府等人惴惴不安了一个晚上,难道要找他们的茬了?还是礼物送得不够?
……
金陵石头城乃吴国孙权时期所建,凭借长江天险,挨近清凉山,现今的里面有贾家古宅,但进出之人稀少,规模也比京城两公府小了好几个档次,然而在金陵也属于望族豪宅了。
贾琮对这些宅子很陌生,虽然是第二次到金陵,但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他此时想的,不是老家怎样,而是秦家怎样了?
秦家也是祖籍金陵,落叶归根,主人死了,必须回祖籍安葬,据秦钟书信说,他们在金陵长干里。
金陵城池的高大胸围,仅次于燕京,周长二十五公里,城墙上有烽火台,明朝后期来华的利玛窦在日记中说“它足以比拟欧洲任何繁华阶段的大都市,是东方城市的翘楚”。
门房回禀了看房的管理人,贾琮进去在西跨院的厢房住下,依旧叫孙福找来了时文集,批阅时文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贾琮很愿意做,次日批完之后,就署名,叫人拿去书坊卖。
长途旅行不是玩的,妙玉也很累,贾琮让她歇下,最后是鸳鸯进来了,几月不见,愈发高挑娴熟,笑道:“爷有什么吩咐,就跟我说。”
贾家在金陵看房的,就是鸳鸯父母金彩夫妇,现在他们老两口各自得病死了,自然轮到鸳鸯来管,贾琮不得不慰问一下:“你父母下葬的时候,京城那边远,都没人问。既然你是这边的管家,多拿点钱,修葺一下也不妨事,毕竟你们金家,是几代的家生奴才了。”
说完,贾琮困顿地半眯着眼,靠在椅子上。
鸳鸯点点头,心道:“琮爷真是累,操碎了心……”
其实贾琮正赏心悦目地看着她呢,在丫头之中,鸳鸯也是上等的,不然阅女无数的贾赦,也不会看上她了。
……
忠顺王爷凌决初看完贾斯文他们递上来的书信,焦躁地在书房左转右转:“刘知远一通乱搞,淮扬变得乱糟糟的,本王得动本参他们……参贾琮……”
高文起道:“王爷说的是,刘公公不能参,去了贾琮出谋划策,刘知远也就动不了王爷的金库了。”
当朝藩王不封藩之国,吸取明朝的教训。也就不能在领土挥霍蹂躏,但是每年王爷们的银子,还是从国库拨出一笔,只不过没有上过百万。
明朝的王爷,动辄开支上百万银子,后期养这些宗室,就需要八百万,敲骨吸髓,不灭亡,才是没有天理。
而大顺的王爷,皇帝与宗人府管得较严,但是一插手朝政,凌决初就安排了自己的小金库,如今小金库有危险,当然是十分不爽了。
往西进金陵,转眼之间,雍乐十六年的秋天也到来,真是闲时光阴易过。
经历了家族斗争、县府院乡会殿六层考试,翰林院与都察院的贾琮,又外出历练至今,不仅年岁渐长,面目愈成熟稳重,有少年老成之风,且眼界渐开,见识愈多,办事更加练达了。
走完了科举跻身朝堂之路,他正在官场升级的路线上奔跑。
从镇江走金陵的路程中,贾琮收到了邸报、家人和各方来信。
邸报上载的,在生僻字居多、引经据典的背后,贾琮看出了刘知远、贾斯文、阎铭他们战得不可开交,刘知远的奏折在邸报上看不见,由锦衣卫提交,皇帝是不公开的,但从两淮都转盐运使、巡盐御史笔下,足以猜测一二。
暂时带领河道同知的贾芸,说了三件事,第一是工作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第二是那个仲尹武力人品都不错,希望贾琮收做家丁,第三是新来的王仁,胃口不小,干扰了他的工作。
贾琮仓促之间,剥夺了辜同知三个月的政治权力,按理说此事是很大的,足以让藩台、臬台检举他,说他以私人亲信插手,但是,贾琮的治河八疏通过了,江苏地方,就不敢轻举妄动,皇帝正倚重贾琮,这不是往枪口撞吗?这时候风向对他们不利!
让贾芸管理,不是贾芸的工作能力很强,而是品德好,能保证治河更加顺利,至于那个王仁,让他晕乎了一阵子,也可以收网了……
另外就是王应麟他们的来信,说了些朝中风向,剩下的是家人,迎春探春的婚事,已经多次被提及了,贾琮只回,容他回去再商议。
贾政选的是一个镇守茜香国的守制大人的儿子,是政治联姻,据说与贾家有过一点点交往,可是不止远隔重洋,探春怕听没听说过。
贾赦倒不提及孙绍祖,但是言语之中,显得很仓促,不外乎是“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之类的言辞。
舱房之中,管潮生趁妙玉不注意,把宝钗的书信移到一边。
妙玉发觉了,“那是谁的?我看看。”
等看到封面上自称的“蘅芜君”,她赶忙丢开了,对于宝钗黛玉,妙玉能平等相交,贾琮正妻的书信,她不好意思看的。
“你想看吗?”贾琮笑着拿过来。
妙玉微笑不说话,这个她嫉妒不起来,反而有些无颜,然而若是贾琮乱搞别的女人,比如进烟花楚馆,她就觉得有点不是滋味,“我和她是朋友,不是给我的密信,我怎么能看。”
贾琮欣赏地看了妙玉好久,这时候他发觉喜欢上了妙玉的那点个性,一开始她的性子很难相处,也不知道这种改变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不知不觉,这个厌世的高冷美女,既保留了超然气质,还有了烟火气。
看她这样慢慢转变和保留的过程,或许也是一种享受?在低俗的欲壑难填里面翻滚良久,偶尔能和她来一段身处物外的高雅交流,不也很好吗?
生活是灿烂多彩的,也是复杂繁琐的,贾琮的一个幸运,就是他有了这些各不相同的女子,每一个都是不可复制的。
宝钗的书信写得文采飞扬,端庄大气,就连叙述思念,也是使用引经据典来委婉表达,贾琮看完也不禁长叹。
到了金陵,照例是一帮官员来接官亭迎接,贾琮比较累,筵席也没有参加,更没有去行辕,敷衍塞则地走完了这个形式,便径直去了石头城的贾家宅院。
贾琮这个随便而无心的举动,让应天府知府等人惴惴不安了一个晚上,难道要找他们的茬了?还是礼物送得不够?
……
金陵石头城乃吴国孙权时期所建,凭借长江天险,挨近清凉山,现今的里面有贾家古宅,但进出之人稀少,规模也比京城两公府小了好几个档次,然而在金陵也属于望族豪宅了。
贾琮对这些宅子很陌生,虽然是第二次到金陵,但还是第一次来这里,他此时想的,不是老家怎样,而是秦家怎样了?
秦家也是祖籍金陵,落叶归根,主人死了,必须回祖籍安葬,据秦钟书信说,他们在金陵长干里。
金陵城池的高大胸围,仅次于燕京,周长二十五公里,城墙上有烽火台,明朝后期来华的利玛窦在日记中说“它足以比拟欧洲任何繁华阶段的大都市,是东方城市的翘楚”。
门房回禀了看房的管理人,贾琮进去在西跨院的厢房住下,依旧叫孙福找来了时文集,批阅时文这种一本万利的事情,贾琮很愿意做,次日批完之后,就署名,叫人拿去书坊卖。
长途旅行不是玩的,妙玉也很累,贾琮让她歇下,最后是鸳鸯进来了,几月不见,愈发高挑娴熟,笑道:“爷有什么吩咐,就跟我说。”
贾家在金陵看房的,就是鸳鸯父母金彩夫妇,现在他们老两口各自得病死了,自然轮到鸳鸯来管,贾琮不得不慰问一下:“你父母下葬的时候,京城那边远,都没人问。既然你是这边的管家,多拿点钱,修葺一下也不妨事,毕竟你们金家,是几代的家生奴才了。”
说完,贾琮困顿地半眯着眼,靠在椅子上。
鸳鸯点点头,心道:“琮爷真是累,操碎了心……”
其实贾琮正赏心悦目地看着她呢,在丫头之中,鸳鸯也是上等的,不然阅女无数的贾赦,也不会看上她了。
……
忠顺王爷凌决初看完贾斯文他们递上来的书信,焦躁地在书房左转右转:“刘知远一通乱搞,淮扬变得乱糟糟的,本王得动本参他们……参贾琮……”
高文起道:“王爷说的是,刘公公不能参,去了贾琮出谋划策,刘知远也就动不了王爷的金库了。”
当朝藩王不封藩之国,吸取明朝的教训。也就不能在领土挥霍蹂躏,但是每年王爷们的银子,还是从国库拨出一笔,只不过没有上过百万。
明朝的王爷,动辄开支上百万银子,后期养这些宗室,就需要八百万,敲骨吸髓,不灭亡,才是没有天理。
而大顺的王爷,皇帝与宗人府管得较严,但是一插手朝政,凌决初就安排了自己的小金库,如今小金库有危险,当然是十分不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