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城同样未能逃过这场浩劫,大水虽然没高到能淹没城墙的地步,可无孔不入的洪水从各个缝隙涌进入城市,部分城墙也被洪水冲垮,无数城中的百姓在睡梦中遭到灭顶之灾,不少人绝望地跑到自家的屋顶,但仍没能逃过这一劫。
中午时分水势变得平静以后,贾明河站在开封的城头呆呆地看着全城、城墙上无数汴军士兵望着已经消失不见的家的方向伏地痛哭。现在露出水面的建筑物只有周王府、巡抚衙门等寥寥无几的几个建筑物,周王本人在亲随的簇拥下呆在王府屋顶上。
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锣鼓声,一对打着明军旗号的船只由远而近,驶向开封的城头,这些船只从被大水冲开的城墙缺口处直驶入城,直奔周王府的方向而去。这些明军的战船就停在周王府露出水面的屋顶旁,几个明军的军官跳下船,向着惊魂未定的周王扶手叩头,口中高呼着“大王莫惊,莫将等是奉侯督师之命,来接大王离开险境的。”
在这队船去接周王的同时,另外一对船则驶向河南巡抚衙门。不过昨夜水时,河南巡抚高明恒并没有留在自己的巡抚衙门,而是跑到了开封城楼上。这对船没能在河南巡抚衙门找到他们要找的人之后,掉头驶向城头。
此时刘岗正呆呆地趴在城墙的墙垛旁,今天早上他向城内望去的时候,曾经自己家的方向现在已经是一片泽国,而当他望向成外的时候,那宿营地也已经消失不见,整个一上午,还有中午,刘岗一言不,只是呆呆地望着城外或者是城内。
把刘岗从这种状态中惊醒的,是从他背后传来的爽朗笑声,这笑声的主人是河南巡抚高明衡出的,开船迎接他的是侯恂标营的官兵,在洪水过后,侯洵立刻派出船只前往开封城接人。听这些官兵讲明来意后,高明恒满心欢喜,周王已经安全脱险,而开封显然也已经确保平安,城外一年多来始终环绕着开封城的闯军全被大水卷去。
高明衡大笑着对那几个都营的官兵说道:“侯督师此番谈笑间就将城外百万闯贼扫平,老夫感佩的五体投地,实在无话可说,只能为天子贺、大命贺,为侯督师贺。”
来接高明衡的那几个标营军官也笑道:“还不是高大人坚守开封,使得闯贼进退不得,此番若无高大人在开封坚守,督师大人也无法将这几十万逆贼一网打尽。”
“侯督师抬举下官了。”高明衡笑得见牙不见眼,向标营卫士说道:“督师大人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下官守土有责,现在实在不能擅离开封,还请几位将军回去转告督师大人,下官不能前去拜见督师大人,不胜惶恐。”
几个军官闻言又笑道:“督师大人派我们前来接巡抚大人之前,就已经交代过,若是巡抚大人坚持不肯离开,我们绝不可强求,巡抚大人即有此心,卑职们这便先去了。督师大人交代过,他不日就会前来开封,与巡抚大人一叙。”
在开封另外一个城楼上,贾明河今天以来,也一直呆呆望着漫城的大水,他用类似的理由赶走了来接他的标营军船后,贾明河又望着已经不复存在的开封沉默下来,周围几个军官走过来安慰贾明河:“大人,这并不是你的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满二十八了吧。”贾明河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魏兰度一句。
“是的。”魏兰度不知道贾明河为何会此一问,但仍是立刻答道。
“我十八岁从军,二十岁跟了侯爷,蒙侯爷赏识,破格提拔成一营之主”。贾明河仍望着那深不见底的大水,自然自语着,魏兰度等人都不知道贾明河为何会突然冒出这番话,也都只能静静地听着。
“当年我还在侯爷手下的时候,”只听贾明河继续说道,“我曾经有个对头——李乘风李将军,李将军和我长期不睦,侯爷任命为我选锋营之主时,李将军非常不满,因为他也想执掌这个营。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差,始终是明争暗斗。数年后,我很幸运地跟着侯爷离开了辽东奔赴福建,从此一路青云直上,而李将军则留在辽东,最后在那里殉国……”
贾明河沉浸在回忆中,说话声变得越来越轻,但周围的几个人仍能听见。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临行前李将军对侯爷的保证,他说,他将保护辽东子民,至死为止。”
对魏兰度等人来说,这段往事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都是不明所以。贾明河无意再说下去,他仍然记得收到李乘风死讯的那天,镇东侯的惋惜、自己的震惊。当辽南百姓纷纷死于非命时,李成峰用自裁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贾明河突然毫无征兆的向前一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贾明河的身影消失在城墙背后。
“贾大人!贾大帅!”魏兰度呼喊着跑到城墙边,但是除了一片激起的水波,他们再也找不到贾明河的身影了,他们徒劳地寻找着贾明河的身影,却只看到一片水波在他们眼前渐渐散开。
次日侯恂如约前来,当吹吹打打的贯穿停靠在开封城头时,巡抚高明衡盛装相迎,两个人刚开始寒暄,就听到旁边传来一声大吼声,刘岗握着单刀,毫无征兆地猛扑向刚刚登上开封城头的侯恂,但是不等刘岗扑到侯群身边,他就已经被环绕在周围的布势标营卫士抓住。惊魂未定的侯恂连退了好几步,向刘岗怒目而视:“你这贼要杀官造反吗?”
“就是要杀官造反。”五、六人抓住了刘岗,但他仍奋勇挣扎着,出怒吼的同时,他的眼泪也同时喷涌而出:“我全家都死于你这狗官之手,只恨不得能食汝肉,寝汝皮!”话说到一半,刘岗头上挨了一闷棍,当即人就被打昏了过去。
看着被拖下去的刘岗,侯恂眼中满是鄙意和不懈之色,对身边的高明衡说道:“这种刁民,一点也不懂得国家大义。”
“督师大人说的是!”高明衡同样一脸的鄙夷之色,看向刘岗的眼神中也全是厌恶,“这些刁民完全没有受到过圣人的教诲,丝毫不懂得国家大义,真是禽兽不如。”
大水之后,天下人物议纷纷,有人做了一诗名叫“汴梁行”的诗挖苦侯恂:绣衣使者出奇算,中夜决堤使南灌。须臾盈城作鱼鳖,百姓尽死贼亦散。
那些籍贯在河南的士人、及官员纷纷向明廷上书,要求崇祯天子,对侯恂严惩不贷。其他各省的言官也纷纷弹劾侯恂,高明衡。
……
闯军大半被洪水卷去的消息传入京师后不久,崇祯皇帝就召集内阁紧急商议——不是军事问题、不是救灾问题、更不是问责问题。
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是大明朝廷中第一个提出不能坐视开封白白被洪水淹没的人:“圣上,开封城内有几十万户人家、其中富户数以千计,现在他们的家财都是无主之物。”
被张缙彦一提醒,崇祯皇帝顿时也是食指大动:“着内阁拟票。”
而陈演见崇祯皇帝无心赈济灾民、或是打捞浮尸,而是先想到应该把被水淹没的财物打捞起来后,心中则是一惊:“如此太过耸人听闻,自古天下遭遇大灾祸,天子都应该避朝减膳,以示哀悼,现在皇上对洪灾不闻不问,第一个念头就是打捞死人的家财,万一传出去恐怕有损朝廷体统。”
想到此处陈演连忙劝阻道:“圣上,当务之急还是痛斥闯贼灭绝人寰,竟然掘堤灌城!微臣以为捞银之事不妨缓行。”
“这如何能够缓行?”一想到开封城的死难百姓的家产都泡在水里,崇祯皇帝的心中就急得有如一团烈火在烧:“要是泡坏了怎么办?”
“金银又泡不坏。”陈演觉得皇上未免也太猴急了。
其实是陈演想得不够周到,崇祯皇帝并不是怕金银泡坏了,而是担心有人抢在他的前面,或是被水冲走了:“字画、古玩,当然可能会泡坏,而且若是拖延日久,难免会有刁民捷足先登,盗窃死人遗财。”
“圣上圣明。”张缙彦颂了一声。
陈演知道崇祯皇帝决心已定,不好再劝只是此事总归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就建议道:“圣上,洪水刚过,微臣以为不妨通告天下朝廷要重修河堤,打捞尸体让他们能入土为安。若是……若是圣上要取沉银,不妨一并进行。”
“唔,”崇祯皇帝转念一想确实这样比较妥当,但随即想到内阁想得到这招,其他那些刁民未必就想不到:“严禁民间擅自赈济、打捞死尸,以防有人趁乱盗取沉银,此事一概交由河南巡抚衙门统一指挥。”
“遵旨,”陈演再次提醒道:“还是莫要外泄为好。”
在镇东侯原本的世界里,崇祯皇帝就欣然同意:“其汴城捞费一事,宜专官密行。”现在情况虽有出入,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崇祯皇帝才未雨绸缪堵住百姓和他抢死人钱的路,就又担心文官会在打捞沉银一事中上下其手,马上决定派出太监持秘旨,带着赈济、救灾的幌子前往开封。
“还有挖堤一事,”陈演觉得这事对朝廷的威信有所损害,敢作敢当从来就不是朝廷的作风,因此他立刻提议:“还要昭告天下,这堤是闯贼挖的。”
兵部尚书张缙彦觉得这从军事上讲有些说不过去,残余明军都在黄河北岸,闯军在南岸,李自成要是挖堤断无挖南堤的道理,要挖也是挖北堤:“李许二贼虽然愚蠢,但天下人会相信他们蠢到这个地步么?”
陈演也觉得这个比较有难度,他提出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官兵先挖,但是被李闯觉了,所以他们一起挖。”陈演认为这个说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增加一些可信性,承认明军也参与挖堤显得朝廷比较诚实;第二,暗示若是李闯不挖堤的话,本来以明军的小规模决口行动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可是张缙彦觉得还是有欠妥之处:“闯贼为什么要挖?嫌水势不够大?”
“是这样的,”陈演解释道:“侯洵在下游挖,被闯贼现后跑到上游去挖,想抢先把水引到侯洵的标营处,结果两口同溃,就把他们也给淹了,而且水势更大,这叫人算不如天算。”
“这个……”张缙彦还有些顾虑,因为侯洵的标营在开封上游挺远的地方,如果李自成要挖堤不会在开封附近决口:“明眼人一看地图就知道这话靠不住。”
“又有几个人会去看地图呢?”陈演对此不以为然,不少缙绅恨李自成入骨,他们不愿意相信李自成是比明廷更厚道的人,只要给他们一个攻击李自成的借口,不管多么荒谬他们都会真心实意地相信它,而这就够了:“李闯一个农民,他懂得什么水势?懂得什么水淹七军?他就是这么蠢!”
“就说李闯三攻开封不下,一怒挖堤吧,不干侯洵的事。”崇祯皇帝听得心烦,打算拍板决定说法。
张缙彦还是有些不安,作为兵部尚书他总是忍不住从其他角度考虑、或军事、或情理:“李闯前两次都没挖,这次眼看开封城破在即怎么会去挖?上次他被射瞎了一只眼都没挖啊。再说如果全是他挖的,他为什么不事先退兵。”
“谁知道贼人怎么会这么蠢?他们要是通情达理就不会做贼了。”崇祯皇帝不耐烦起来,现在他的一颗心全在琢磨如何从开封城中捞银,以及能够从这次洪灾中挣到多少钱的问题上了。
“圣上说得极是,”陈演附和道,现在还不知道到底闯营有没有那个将领被淹死了,如果有就最好不过,那就可以说李自成是为了淹死一个他看不顺眼的将领而动手挖堤的,至于其后自己也被淹了当然还是崇祯皇帝那个理由——这个农民太蠢了。
中午时分水势变得平静以后,贾明河站在开封的城头呆呆地看着全城、城墙上无数汴军士兵望着已经消失不见的家的方向伏地痛哭。现在露出水面的建筑物只有周王府、巡抚衙门等寥寥无几的几个建筑物,周王本人在亲随的簇拥下呆在王府屋顶上。
在这个时候,远处突然传来了锣鼓声,一对打着明军旗号的船只由远而近,驶向开封的城头,这些船只从被大水冲开的城墙缺口处直驶入城,直奔周王府的方向而去。这些明军的战船就停在周王府露出水面的屋顶旁,几个明军的军官跳下船,向着惊魂未定的周王扶手叩头,口中高呼着“大王莫惊,莫将等是奉侯督师之命,来接大王离开险境的。”
在这队船去接周王的同时,另外一对船则驶向河南巡抚衙门。不过昨夜水时,河南巡抚高明恒并没有留在自己的巡抚衙门,而是跑到了开封城楼上。这对船没能在河南巡抚衙门找到他们要找的人之后,掉头驶向城头。
此时刘岗正呆呆地趴在城墙的墙垛旁,今天早上他向城内望去的时候,曾经自己家的方向现在已经是一片泽国,而当他望向成外的时候,那宿营地也已经消失不见,整个一上午,还有中午,刘岗一言不,只是呆呆地望着城外或者是城内。
把刘岗从这种状态中惊醒的,是从他背后传来的爽朗笑声,这笑声的主人是河南巡抚高明衡出的,开船迎接他的是侯恂标营的官兵,在洪水过后,侯洵立刻派出船只前往开封城接人。听这些官兵讲明来意后,高明恒满心欢喜,周王已经安全脱险,而开封显然也已经确保平安,城外一年多来始终环绕着开封城的闯军全被大水卷去。
高明衡大笑着对那几个都营的官兵说道:“侯督师此番谈笑间就将城外百万闯贼扫平,老夫感佩的五体投地,实在无话可说,只能为天子贺、大命贺,为侯督师贺。”
来接高明衡的那几个标营军官也笑道:“还不是高大人坚守开封,使得闯贼进退不得,此番若无高大人在开封坚守,督师大人也无法将这几十万逆贼一网打尽。”
“侯督师抬举下官了。”高明衡笑得见牙不见眼,向标营卫士说道:“督师大人的心意我领了,但是下官守土有责,现在实在不能擅离开封,还请几位将军回去转告督师大人,下官不能前去拜见督师大人,不胜惶恐。”
几个军官闻言又笑道:“督师大人派我们前来接巡抚大人之前,就已经交代过,若是巡抚大人坚持不肯离开,我们绝不可强求,巡抚大人即有此心,卑职们这便先去了。督师大人交代过,他不日就会前来开封,与巡抚大人一叙。”
在开封另外一个城楼上,贾明河今天以来,也一直呆呆望着漫城的大水,他用类似的理由赶走了来接他的标营军船后,贾明河又望着已经不复存在的开封沉默下来,周围几个军官走过来安慰贾明河:“大人,这并不是你的错。”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你今年满二十八了吧。”贾明河突然没头没脑的问了魏兰度一句。
“是的。”魏兰度不知道贾明河为何会此一问,但仍是立刻答道。
“我十八岁从军,二十岁跟了侯爷,蒙侯爷赏识,破格提拔成一营之主”。贾明河仍望着那深不见底的大水,自然自语着,魏兰度等人都不知道贾明河为何会突然冒出这番话,也都只能静静地听着。
“当年我还在侯爷手下的时候,”只听贾明河继续说道,“我曾经有个对头——李乘风李将军,李将军和我长期不睦,侯爷任命为我选锋营之主时,李将军非常不满,因为他也想执掌这个营。我们之间的关系很差,始终是明争暗斗。数年后,我很幸运地跟着侯爷离开了辽东奔赴福建,从此一路青云直上,而李将军则留在辽东,最后在那里殉国……”
贾明河沉浸在回忆中,说话声变得越来越轻,但周围的几个人仍能听见。
“……直到现在我还记得临行前李将军对侯爷的保证,他说,他将保护辽东子民,至死为止。”
对魏兰度等人来说,这段往事是他们从来没有听说过的,所以都是不明所以。贾明河无意再说下去,他仍然记得收到李乘风死讯的那天,镇东侯的惋惜、自己的震惊。当辽南百姓纷纷死于非命时,李成峰用自裁实现了自己的誓言。
贾明河突然毫无征兆的向前一跃,在众人的惊呼声中,贾明河的身影消失在城墙背后。
“贾大人!贾大帅!”魏兰度呼喊着跑到城墙边,但是除了一片激起的水波,他们再也找不到贾明河的身影了,他们徒劳地寻找着贾明河的身影,却只看到一片水波在他们眼前渐渐散开。
次日侯恂如约前来,当吹吹打打的贯穿停靠在开封城头时,巡抚高明衡盛装相迎,两个人刚开始寒暄,就听到旁边传来一声大吼声,刘岗握着单刀,毫无征兆地猛扑向刚刚登上开封城头的侯恂,但是不等刘岗扑到侯群身边,他就已经被环绕在周围的布势标营卫士抓住。惊魂未定的侯恂连退了好几步,向刘岗怒目而视:“你这贼要杀官造反吗?”
“就是要杀官造反。”五、六人抓住了刘岗,但他仍奋勇挣扎着,出怒吼的同时,他的眼泪也同时喷涌而出:“我全家都死于你这狗官之手,只恨不得能食汝肉,寝汝皮!”话说到一半,刘岗头上挨了一闷棍,当即人就被打昏了过去。
看着被拖下去的刘岗,侯恂眼中满是鄙意和不懈之色,对身边的高明衡说道:“这种刁民,一点也不懂得国家大义。”
“督师大人说的是!”高明衡同样一脸的鄙夷之色,看向刘岗的眼神中也全是厌恶,“这些刁民完全没有受到过圣人的教诲,丝毫不懂得国家大义,真是禽兽不如。”
大水之后,天下人物议纷纷,有人做了一诗名叫“汴梁行”的诗挖苦侯恂:绣衣使者出奇算,中夜决堤使南灌。须臾盈城作鱼鳖,百姓尽死贼亦散。
那些籍贯在河南的士人、及官员纷纷向明廷上书,要求崇祯天子,对侯恂严惩不贷。其他各省的言官也纷纷弹劾侯恂,高明衡。
……
闯军大半被洪水卷去的消息传入京师后不久,崇祯皇帝就召集内阁紧急商议——不是军事问题、不是救灾问题、更不是问责问题。
大明兵部尚书张缙彦,是大明朝廷中第一个提出不能坐视开封白白被洪水淹没的人:“圣上,开封城内有几十万户人家、其中富户数以千计,现在他们的家财都是无主之物。”
被张缙彦一提醒,崇祯皇帝顿时也是食指大动:“着内阁拟票。”
而陈演见崇祯皇帝无心赈济灾民、或是打捞浮尸,而是先想到应该把被水淹没的财物打捞起来后,心中则是一惊:“如此太过耸人听闻,自古天下遭遇大灾祸,天子都应该避朝减膳,以示哀悼,现在皇上对洪灾不闻不问,第一个念头就是打捞死人的家财,万一传出去恐怕有损朝廷体统。”
想到此处陈演连忙劝阻道:“圣上,当务之急还是痛斥闯贼灭绝人寰,竟然掘堤灌城!微臣以为捞银之事不妨缓行。”
“这如何能够缓行?”一想到开封城的死难百姓的家产都泡在水里,崇祯皇帝的心中就急得有如一团烈火在烧:“要是泡坏了怎么办?”
“金银又泡不坏。”陈演觉得皇上未免也太猴急了。
其实是陈演想得不够周到,崇祯皇帝并不是怕金银泡坏了,而是担心有人抢在他的前面,或是被水冲走了:“字画、古玩,当然可能会泡坏,而且若是拖延日久,难免会有刁民捷足先登,盗窃死人遗财。”
“圣上圣明。”张缙彦颂了一声。
陈演知道崇祯皇帝决心已定,不好再劝只是此事总归不是什么光明正大的事情,他就建议道:“圣上,洪水刚过,微臣以为不妨通告天下朝廷要重修河堤,打捞尸体让他们能入土为安。若是……若是圣上要取沉银,不妨一并进行。”
“唔,”崇祯皇帝转念一想确实这样比较妥当,但随即想到内阁想得到这招,其他那些刁民未必就想不到:“严禁民间擅自赈济、打捞死尸,以防有人趁乱盗取沉银,此事一概交由河南巡抚衙门统一指挥。”
“遵旨,”陈演再次提醒道:“还是莫要外泄为好。”
在镇东侯原本的世界里,崇祯皇帝就欣然同意:“其汴城捞费一事,宜专官密行。”现在情况虽有出入,但最终还是殊途同归,崇祯皇帝才未雨绸缪堵住百姓和他抢死人钱的路,就又担心文官会在打捞沉银一事中上下其手,马上决定派出太监持秘旨,带着赈济、救灾的幌子前往开封。
“还有挖堤一事,”陈演觉得这事对朝廷的威信有所损害,敢作敢当从来就不是朝廷的作风,因此他立刻提议:“还要昭告天下,这堤是闯贼挖的。”
兵部尚书张缙彦觉得这从军事上讲有些说不过去,残余明军都在黄河北岸,闯军在南岸,李自成要是挖堤断无挖南堤的道理,要挖也是挖北堤:“李许二贼虽然愚蠢,但天下人会相信他们蠢到这个地步么?”
陈演也觉得这个比较有难度,他提出一个建议:“也可以说是官兵先挖,但是被李闯觉了,所以他们一起挖。”陈演认为这个说法有两个好处,第一,增加一些可信性,承认明军也参与挖堤显得朝廷比较诚实;第二,暗示若是李闯不挖堤的话,本来以明军的小规模决口行动不会造成这么大的损失。
可是张缙彦觉得还是有欠妥之处:“闯贼为什么要挖?嫌水势不够大?”
“是这样的,”陈演解释道:“侯洵在下游挖,被闯贼现后跑到上游去挖,想抢先把水引到侯洵的标营处,结果两口同溃,就把他们也给淹了,而且水势更大,这叫人算不如天算。”
“这个……”张缙彦还有些顾虑,因为侯洵的标营在开封上游挺远的地方,如果李自成要挖堤不会在开封附近决口:“明眼人一看地图就知道这话靠不住。”
“又有几个人会去看地图呢?”陈演对此不以为然,不少缙绅恨李自成入骨,他们不愿意相信李自成是比明廷更厚道的人,只要给他们一个攻击李自成的借口,不管多么荒谬他们都会真心实意地相信它,而这就够了:“李闯一个农民,他懂得什么水势?懂得什么水淹七军?他就是这么蠢!”
“就说李闯三攻开封不下,一怒挖堤吧,不干侯洵的事。”崇祯皇帝听得心烦,打算拍板决定说法。
张缙彦还是有些不安,作为兵部尚书他总是忍不住从其他角度考虑、或军事、或情理:“李闯前两次都没挖,这次眼看开封城破在即怎么会去挖?上次他被射瞎了一只眼都没挖啊。再说如果全是他挖的,他为什么不事先退兵。”
“谁知道贼人怎么会这么蠢?他们要是通情达理就不会做贼了。”崇祯皇帝不耐烦起来,现在他的一颗心全在琢磨如何从开封城中捞银,以及能够从这次洪灾中挣到多少钱的问题上了。
“圣上说得极是,”陈演附和道,现在还不知道到底闯营有没有那个将领被淹死了,如果有就最好不过,那就可以说李自成是为了淹死一个他看不顺眼的将领而动手挖堤的,至于其后自己也被淹了当然还是崇祯皇帝那个理由——这个农民太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