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刘备在打败了董卓之后,知道再留下来也没什么意思,打下了洛阳,刘备的声望已经赚的够了。真要再打下去,关中之地,素来险要,哪里是那么好打的,就算真打下来,汉献帝回来,又有刘备什么好处,因此,就安排了手下人马,给自己送了一封信。
在信中写道:“辽东太守公孙度,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渡海攻打青州沿海各郡县,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还请主公速速回师救援。”
孙、刘二人,联军击败了董卓,本来孙坚还在那里志得意满,结果先是袁术给孙坚断了粮,让孙坚不得不去给袁术陪小心,接着公孙度又来渡海攻打青州,刘备又要回师救援,孙坚如何不动怒。
历史上,公孙度倒是真的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不过那是青州混乱,遍地黄巾的情况下才发兵的,现在青州已经被刘备平定,谁也不知道公孙度还会不会再来,刘备把公孙度拉出来,纯属于要找个借口回青州。
孙坚怒道:“公孙度匹夫,安敢如此。”
刘备也道:“公孙贼子,自称平州牧也便罢了,居然还敢擅自称辽东侯,便是不来攻打我青州,我也要出兵辽东,捉了公孙度来问罪。”
这还是个名正言顺的问题,关东诸侯并起,自称将军、校尉的,互相表荐刺史、太守的,都不在少数,但真没什么人敢自称爵位的,尤其是这种带着地名的爵位。
辽东侯这个名号,真所谓是太敏感了,而且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像刘备他不是齐侯、齐王,青州就不听他的了么。现在还不是彻底的乱世,人心在汉,还没有到耿纯劝光武帝,大家都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才追随你的,你老人家要是再绷着不称帝,信不信大家伙就散伙跑路了。
公孙度自称辽东侯,这个性质可就太恶劣了,等于是在辽东自立了一国,只不过这个国是侯国,不是帝国。但是再怎么说,给公孙度脑袋上扣一个“妄图分裂伟大祖国”的罪名,那绝对是跑不了。
其他的刘备还能忍,这个罪名,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
孙坚闻言,又是大怒,我孙坚才是乌程侯,他公孙度就敢自称辽东侯了,也道:“玄德言之有理,我也愿与公一同出兵,讨伐公孙度。”
刘备道:“杀鸡焉用宰牛刀,文台兄的精兵,备不敢要,还请文台兄,将从董贼处抓的俘虏,多给我一些,让他们搬运粮草、辎重,让我手下人马能够养足了力气,就足够了。”
孙坚笑道:“我正发愁这些人浪费粮食,本想着一旦粮尽了,便尽数坑杀之,玄德若要,便都给你也无妨。”
刘备大喜,他早就已经派人了解过了,这些被抓的董卓兵,大部分都是原本洛阳的禁军,比如南北二军,西园八校尉,还有些是何进后来招募的四方人马,因为都不是董卓的嫡系,这才被董卓给留下来拖延孙、刘联军。
这些士卒,可都是黄巾之乱后,洛阳朝廷四处收罗的精兵,一旦被刘备彻底收服了,算的上一大助力,那怕就是留下来做苦力,也是一群身强力壮的苦力,怎么的都比被孙坚给坑杀了强。
刘备拱手道:“那我就多谢文台兄了,我本来想要与文台共成大事,今日不得不暂时分离,待我擒杀了公孙度,再于文台兄并辔向西。”
二人拱手作别,各回营寨,刘备命人收拾辎重,准备回青州。
孙坚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收起了怒容,屏退左右,打开帐角的一个箱子,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了一个朱红色的小匣子,那红匣子用一只金锁锁着。孙坚打开金锁,匣子里面,是一块由玉石雕刻而成的宝印,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缺了一角,以黄金镶之,正面八个篆字,乃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正是传国玉玺。
不得不说 ,缘分这玩意,真没地方说理去,明明是孙坚、刘备都派人去打扫皇宫,这玉玺还是被孙坚的部下所发现,献给了孙坚。因为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孙坚为了保密,寻个借口,杀掉了这个部下,现在孙坚军中,只有极少数的几人,如孙贲、吴景、程普等人,才知道传国玉玺落入了孙坚的手中,刘备就更不知道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独自一人,坐在大帐之内,眼中射出了迷醉的神色,一手小心的托着传国玉玺,一手轻轻地抚摸着。嘴里不停的低声念叨着。念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道多少遍,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
心中暗自想到,想不到,我居然在洛阳得了此玺,这究竟是代表了什么,莫非……
想到这里,孙坚几乎不敢往下想下去。毕竟,汉家四百年天下,根深蒂固,又有光武中兴的例子在那里,谁也不知道,这大汉朝,日后会不会有三兴之日。
孙坚出身寒微,本来是要拼了性命不保,也要匡扶汉室,好提升自己的门第。可孙坚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了传国玉玺,不能不产生联想,传国玉玺落入我的手中,是不是暗示汉家的气运已尽。我和刘玄德都往宫中派了兵马,传国玉玺却是为我所得。传国玉玺受命于天,代表天命,我得了传国玉玺,这不是天命,又是什么,若是汉家气数未尽,这传国玉玺,应该由刘玄德这个汉室宗亲得到才对啊。
一旦思维发散出去,孙坚便又想道,我本想与刘玄德继续讨伐董卓,辽东公孙度却是出兵青州,逼得刘备回师,我孤掌难鸣,只能半途而废,若是没有公孙度,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和刘玄德就能迎回天子了,而公孙度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在我得到了传国玉玺的时候,出兵攻打青州。这种种机缘巧合,莫非就是天命不成。
也怪刘备编的消息不好,公孙度远在辽东,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在孙坚捡到了传国玉玺的时候出兵,实在是给了孙坚很大的暗示。没有公孙度出兵,孙、刘联军继续进兵,打败董卓,迎天子还于洛阳,孙坚自然要把传国玉玺献给天子。可现在公孙度一出兵,刘备要回青州,孙坚不能孤军作战,孙坚就只能把传国玉玺留在自己的手中了。
这种种巧合之下,也难怪孙坚会胡思乱想了。
次日,刘备启程,孙坚前来相送,二人执手,垂泪道别。
孙坚与刘备的出身都不高,刘备多少还是汉室宗亲,有个举过孝廉、做过县令的祖父。孙坚的出身,就只能用一句“盖孙武之后也,”给一笔带过去。两个人又都是以武立身,不是儒学世家,如今,二人联军一起讨伐董卓,也有了同袍战友的情谊,更是结了娃娃亲,约为了儿女亲家,因此,十分的亲近。
刘备几次想要提醒孙坚,想告诉他不要去攻打刘表,又觉得太过神棍了一些,最后只好道:“文台兄勇猛善战,每每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只是,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日后文台兄还是要多加小心才好。”
说完,刘备忍不住的直想打自己十个、八个的大嘴巴,心说我提醒孙坚这个干什么,万一孙坚不死,我岂不是要多一个强大的对手。
孙坚心中不以为然,不过知道刘备也是一片好意,不好反驳,只是说道:“玄德所言甚是,只是我若不亲冒矢石,唯恐将士不用命尔。”
见到孙坚如此,刘备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是该高兴呢,还是该高兴呢。
于是,刘备也不再多说,反正话也已经说了,孙坚不听,总不能叫刘备绑了孙坚不成,俗话说的好,“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二人洒泪作别,看着刘备远去,孙坚想着刘备祭祀汉家诸帝的场面,又想起自己得了传国玉玺,久久不语。
在信中写道:“辽东太守公孙度,自封为辽东侯、平州牧,渡海攻打青州沿海各郡县,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还请主公速速回师救援。”
孙、刘二人,联军击败了董卓,本来孙坚还在那里志得意满,结果先是袁术给孙坚断了粮,让孙坚不得不去给袁术陪小心,接着公孙度又来渡海攻打青州,刘备又要回师救援,孙坚如何不动怒。
历史上,公孙度倒是真的渡海收取东莱各县,设营州刺史,不过那是青州混乱,遍地黄巾的情况下才发兵的,现在青州已经被刘备平定,谁也不知道公孙度还会不会再来,刘备把公孙度拉出来,纯属于要找个借口回青州。
孙坚怒道:“公孙度匹夫,安敢如此。”
刘备也道:“公孙贼子,自称平州牧也便罢了,居然还敢擅自称辽东侯,便是不来攻打我青州,我也要出兵辽东,捉了公孙度来问罪。”
这还是个名正言顺的问题,关东诸侯并起,自称将军、校尉的,互相表荐刺史、太守的,都不在少数,但真没什么人敢自称爵位的,尤其是这种带着地名的爵位。
辽东侯这个名号,真所谓是太敏感了,而且还没有什么实际的用途,就像刘备他不是齐侯、齐王,青州就不听他的了么。现在还不是彻底的乱世,人心在汉,还没有到耿纯劝光武帝,大家都是为了“攀龙鳞、附凤翼”才追随你的,你老人家要是再绷着不称帝,信不信大家伙就散伙跑路了。
公孙度自称辽东侯,这个性质可就太恶劣了,等于是在辽东自立了一国,只不过这个国是侯国,不是帝国。但是再怎么说,给公孙度脑袋上扣一个“妄图分裂伟大祖国”的罪名,那绝对是跑不了。
其他的刘备还能忍,这个罪名,刘备实在是看不下去。
孙坚闻言,又是大怒,我孙坚才是乌程侯,他公孙度就敢自称辽东侯了,也道:“玄德言之有理,我也愿与公一同出兵,讨伐公孙度。”
刘备道:“杀鸡焉用宰牛刀,文台兄的精兵,备不敢要,还请文台兄,将从董贼处抓的俘虏,多给我一些,让他们搬运粮草、辎重,让我手下人马能够养足了力气,就足够了。”
孙坚笑道:“我正发愁这些人浪费粮食,本想着一旦粮尽了,便尽数坑杀之,玄德若要,便都给你也无妨。”
刘备大喜,他早就已经派人了解过了,这些被抓的董卓兵,大部分都是原本洛阳的禁军,比如南北二军,西园八校尉,还有些是何进后来招募的四方人马,因为都不是董卓的嫡系,这才被董卓给留下来拖延孙、刘联军。
这些士卒,可都是黄巾之乱后,洛阳朝廷四处收罗的精兵,一旦被刘备彻底收服了,算的上一大助力,那怕就是留下来做苦力,也是一群身强力壮的苦力,怎么的都比被孙坚给坑杀了强。
刘备拱手道:“那我就多谢文台兄了,我本来想要与文台共成大事,今日不得不暂时分离,待我擒杀了公孙度,再于文台兄并辔向西。”
二人拱手作别,各回营寨,刘备命人收拾辎重,准备回青州。
孙坚回到了自己的营帐之中,收起了怒容,屏退左右,打开帐角的一个箱子,小心翼翼地从箱中取出了一个朱红色的小匣子,那红匣子用一只金锁锁着。孙坚打开金锁,匣子里面,是一块由玉石雕刻而成的宝印,方圆四寸,上镌五龙交纽,缺了一角,以黄金镶之,正面八个篆字,乃是:受命於天,既寿永昌,这八个字,正是传国玉玺。
不得不说 ,缘分这玩意,真没地方说理去,明明是孙坚、刘备都派人去打扫皇宫,这玉玺还是被孙坚的部下所发现,献给了孙坚。因为传国玉玺事关重大,孙坚为了保密,寻个借口,杀掉了这个部下,现在孙坚军中,只有极少数的几人,如孙贲、吴景、程普等人,才知道传国玉玺落入了孙坚的手中,刘备就更不知道了。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孙坚独自一人,坐在大帐之内,眼中射出了迷醉的神色,一手小心的托着传国玉玺,一手轻轻地抚摸着。嘴里不停的低声念叨着。念了一遍又一遍,也不知道多少遍,居然没有一丝一毫的厌烦。
心中暗自想到,想不到,我居然在洛阳得了此玺,这究竟是代表了什么,莫非……
想到这里,孙坚几乎不敢往下想下去。毕竟,汉家四百年天下,根深蒂固,又有光武中兴的例子在那里,谁也不知道,这大汉朝,日后会不会有三兴之日。
孙坚出身寒微,本来是要拼了性命不保,也要匡扶汉室,好提升自己的门第。可孙坚万万没有想到,他竟然得到了传国玉玺,不能不产生联想,传国玉玺落入我的手中,是不是暗示汉家的气运已尽。我和刘玄德都往宫中派了兵马,传国玉玺却是为我所得。传国玉玺受命于天,代表天命,我得了传国玉玺,这不是天命,又是什么,若是汉家气数未尽,这传国玉玺,应该由刘玄德这个汉室宗亲得到才对啊。
一旦思维发散出去,孙坚便又想道,我本想与刘玄德继续讨伐董卓,辽东公孙度却是出兵青州,逼得刘备回师,我孤掌难鸣,只能半途而废,若是没有公孙度,也许用不了多久,我和刘玄德就能迎回天子了,而公孙度却偏偏在这个时候,在我得到了传国玉玺的时候,出兵攻打青州。这种种机缘巧合,莫非就是天命不成。
也怪刘备编的消息不好,公孙度远在辽东,早不出兵,晚不出兵,偏偏在孙坚捡到了传国玉玺的时候出兵,实在是给了孙坚很大的暗示。没有公孙度出兵,孙、刘联军继续进兵,打败董卓,迎天子还于洛阳,孙坚自然要把传国玉玺献给天子。可现在公孙度一出兵,刘备要回青州,孙坚不能孤军作战,孙坚就只能把传国玉玺留在自己的手中了。
这种种巧合之下,也难怪孙坚会胡思乱想了。
次日,刘备启程,孙坚前来相送,二人执手,垂泪道别。
孙坚与刘备的出身都不高,刘备多少还是汉室宗亲,有个举过孝廉、做过县令的祖父。孙坚的出身,就只能用一句“盖孙武之后也,”给一笔带过去。两个人又都是以武立身,不是儒学世家,如今,二人联军一起讨伐董卓,也有了同袍战友的情谊,更是结了娃娃亲,约为了儿女亲家,因此,十分的亲近。
刘备几次想要提醒孙坚,想告诉他不要去攻打刘表,又觉得太过神棍了一些,最后只好道:“文台兄勇猛善战,每每亲冒矢石,冲锋陷阵。只是,正所谓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战场之上,刀枪无眼,日后文台兄还是要多加小心才好。”
说完,刘备忍不住的直想打自己十个、八个的大嘴巴,心说我提醒孙坚这个干什么,万一孙坚不死,我岂不是要多一个强大的对手。
孙坚心中不以为然,不过知道刘备也是一片好意,不好反驳,只是说道:“玄德所言甚是,只是我若不亲冒矢石,唯恐将士不用命尔。”
见到孙坚如此,刘备也不知道是该高兴呢,是该高兴呢,还是该高兴呢。
于是,刘备也不再多说,反正话也已经说了,孙坚不听,总不能叫刘备绑了孙坚不成,俗话说的好,“好良言,难劝该死的鬼。”
二人洒泪作别,看着刘备远去,孙坚想着刘备祭祀汉家诸帝的场面,又想起自己得了传国玉玺,久久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