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了董卓的命令,李傕不敢怠慢,他本就担心孙刘联军出兵来攻打自己,此刻得了圣旨,急忙率了本部人马,直往太谷关而来。
到了太谷关,李傕不敢带兵靠的太近,约束了人马,远远安营扎寨,免得受到攻击。只是派人前去通知孙、刘二人,也不说自己来意,只是说有圣旨到,自己要入孙刘联军的军营宣读圣旨,请孙坚、刘备二人准备,来接圣旨。
自然有人入关报信,将有圣旨来的消息入内报告,消息传入之时,刘备正在请孙坚赴宴,说是赴宴,其实还是吃马肉,谁让一路上死马那么多呢。
听得李傕派人来,说有圣旨,孙坚便道:“什么圣旨,恐怕是董贼是旨意吧,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来人,把李傕轰走。”
“慢!”刘备抬手阻止了孙坚,说道:“虽然是董卓的旨意,但毕竟打着圣旨的名义,你我总归是朝廷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有圣旨来,总还是要听一听的。”
是听一听,至于按不按圣旨上面写的行事,那是另一回事。孙坚也听出了这层意思,自从刘备和孙坚合兵一处,双方便已经是盟军,自然不能忽视了刘备的意见,于是道:“既然如此,且叫来人进来吧。”
刘备笑道:“文台兄,若是我料不差,只怕董仲颖这是被咱们给打怕了,派李傕来,是想要来和你我求和的。”
结合了自己前世对三国的记忆,刘备顿时就猜出了李傕的来意。
孙坚却是不相信,说道:“求和?都和董卓打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求和。”
刘备也不争辩,只是道:“让李傕进来,一问便知。”
李傕入内,见了刘备、孙坚,拜倒在地,奉上圣旨,口称:“小人李傕,拜见两位明将军。”
“明将军。”孙、刘二人,听了这个称呼,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心说这“明将军”,算是个什么称呼。
李傕,字稚然,凉州北地郡人。李傕行伍出身,早年追随董卓南征北战,多立战功,在董卓众多部将中也是一员骁将。
不过李傕乃是边鄙之人,习于夷风,不懂礼仪,口不择言,因此也闹过很多笑话。
比如李傕本来也叫董卓“主公”的,后来入了洛阳,看见别的名士,都叫董卓“明公”,这货脑洞大开,管董卓叫起“明主公”来。董卓知道李傕的出身,也不和他计较称呼上面的问题。别人乐的看李傕的笑话,也不提醒他。
因此,李傕一直都不知道,“明公”和“主公”,是不能连在一起叫的,甚至还自做聪明,在其他的称呼前面,也都加了个“明”字。
后来董卓挂了,李傕打了王允,入主长安,见了皇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
因此,李傕管孙坚和刘备叫“明将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来刘备听了李傕的名字,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杀机,历史上有个“李郭之乱”,李傕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不过随即刘备就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刘备明白,李郭之乱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是王允,只要当时执政的王允下一道赦免令,宣布赦免西凉军无罪,再用西凉名将、大汉忠臣皇甫嵩统领西凉军,天下其实就太平了。
不然,就算刘备杀了李傕,只要王允还是那么刚愎自用,还会有西凉军中的其他人扯旗造反。
再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刘备也不好坏了规矩。
因此,见到李傕执礼甚恭,孙、刘二人也不好太过咄咄逼人,便叫李傕起来回话。
前面李傕打着圣旨的幌子,是怕孙坚、刘备不见自己,回去被董卓怪罪,不好交差。见到了孙、刘二人,李傕要是再拿出一副老子是朝廷使者的架子,那可就李傕脑残了,虽然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但是为难来使一下,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李傕前倨后恭。
听孙、刘二人叫自家起来回话,李傕心中便是一喜,暗道有门,起身说:“朝廷旨意,拜澎侯为齐侯,食邑三万户,青州牧。拜乌程侯为豫州牧,相国愿以女许乌程侯之子。相国还请二位明将军,开列一份家族子弟中有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相国全部保举任用。”
刘备闻言,心中一惊,心说董卓这是下了血本了,而且哪怕董卓是拉拢人,也是拉拢的极有章法。
封刘备为青州牧,倒是给了刘备一个统治青州正当的名义。封刘备为齐侯,食邑三万户,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名头,反正整个齐地,都在刘备的控制之下,就给刘备封个齐王,也不过就是换个好听点名声,当然这是刘备的看法,不代表汉末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王爵的看法。
对孙坚就不同了,豫州紧邻司隶之地,其实孙坚比刘备更有威胁。孙坚的豫州刺史,不过是袁术上表举荐的,封孙坚为豫州牧,这就给了孙坚统治豫州正当的名义,而和孙坚联姻,更吃果果的拉拢孙坚,刘备和孙坚联姻,是赚了孙坚一个嫡亲的闺女,董卓和孙坚联姻,是送个嫡亲的闺女给孙坚,这个本钱下的,可不能说小了。
虽然明知道孙坚会拒绝董卓的拉拢,不过那是历史上的事情,因此,刘备问孙坚道:“将军要与董卓结亲么?”
孙坚闻言,拍案而起,怒道:“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李傕大骇,吓得魂不附体,只怕孙坚一是恼怒,把自己杀了泄愤,急忙拜倒在地,不敢多说。高呼:“明将军饶命,明将军饶命。”
孙坚手指李傕,怒道:“我本要杀了你祭旗,只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暂且留着你一条狗命,回去告诉董贼,叫他洗干净脖子,等着我去砍。”
刘备则道:“文台兄,稍安勿躁,”又对李傕道:“李校尉,你也请起吧,你毕竟是带着圣旨来的,代表着朝廷和天子的颜面,莫要做如此态,我们也不难为你,这便去吧。回去告诉董卓,我与孙将军,不日就将进兵,与董仲颖会猎于洛阳。”
李傕闻言,这才起身,害怕孙坚、刘备二人改了主意,急急忙忙的走了。
等李傕走了,见孙坚怒气未消,刘备对孙坚道:“文台兄,怎么样,被我说对了吧。文台兄,高风亮节,忠勇无双,世间罕见,备深感佩服。”
孙坚这才开颜,道:“董卓遣李傕前来和亲,足见其怯也。所谓兵贵神速,今天我等在此修整一日,明日大飨三军,出兵讨董,灭此朝食。”
二人本就是联军,自然没有让孙坚独自进军的道理,刘备感其壮志,更是知道孙坚这一仗还是打赢了,便也道:“文台兄壮志凌云,我虽不才,明日,愿与文台兄并辔讨敌。”
刘备举起手中茶杯,以茶代酒,敬了孙坚一杯茶,孙坚略微皱眉,不过还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对刘备道:“玄德,这茶倒也颇有些滋味。”
因为刘备喝不惯这个年代的茶叶,加的各种调味品实在太多,因此做了些类似后世的茶叶,平日里泡着喝,见孙坚这么说,刘备道:“若是文台兄喜欢,我便送文台兄一些,今日在军中,不便饮酒,你我以茶代酒,先饮一杯,待击败董卓,迎回天子,还于旧都,中兴汉室,你我再同饮庆功酒。”
孙坚闻言大喜,一口将杯中茶喝了干净,大笑道:“好,待击败了董卓,咱们再同饮庆功酒。”
到了太谷关,李傕不敢带兵靠的太近,约束了人马,远远安营扎寨,免得受到攻击。只是派人前去通知孙、刘二人,也不说自己来意,只是说有圣旨到,自己要入孙刘联军的军营宣读圣旨,请孙坚、刘备二人准备,来接圣旨。
自然有人入关报信,将有圣旨来的消息入内报告,消息传入之时,刘备正在请孙坚赴宴,说是赴宴,其实还是吃马肉,谁让一路上死马那么多呢。
听得李傕派人来,说有圣旨,孙坚便道:“什么圣旨,恐怕是董贼是旨意吧,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来人,把李傕轰走。”
“慢!”刘备抬手阻止了孙坚,说道:“虽然是董卓的旨意,但毕竟打着圣旨的名义,你我总归是朝廷的大臣,是陛下的臣子,有圣旨来,总还是要听一听的。”
是听一听,至于按不按圣旨上面写的行事,那是另一回事。孙坚也听出了这层意思,自从刘备和孙坚合兵一处,双方便已经是盟军,自然不能忽视了刘备的意见,于是道:“既然如此,且叫来人进来吧。”
刘备笑道:“文台兄,若是我料不差,只怕董仲颖这是被咱们给打怕了,派李傕来,是想要来和你我求和的。”
结合了自己前世对三国的记忆,刘备顿时就猜出了李傕的来意。
孙坚却是不相信,说道:“求和?都和董卓打到了这个地步,还能求和。”
刘备也不争辩,只是道:“让李傕进来,一问便知。”
李傕入内,见了刘备、孙坚,拜倒在地,奉上圣旨,口称:“小人李傕,拜见两位明将军。”
“明将军。”孙、刘二人,听了这个称呼,互相看了一眼,面面相觑,心说这“明将军”,算是个什么称呼。
李傕,字稚然,凉州北地郡人。李傕行伍出身,早年追随董卓南征北战,多立战功,在董卓众多部将中也是一员骁将。
不过李傕乃是边鄙之人,习于夷风,不懂礼仪,口不择言,因此也闹过很多笑话。
比如李傕本来也叫董卓“主公”的,后来入了洛阳,看见别的名士,都叫董卓“明公”,这货脑洞大开,管董卓叫起“明主公”来。董卓知道李傕的出身,也不和他计较称呼上面的问题。别人乐的看李傕的笑话,也不提醒他。
因此,李傕一直都不知道,“明公”和“主公”,是不能连在一起叫的,甚至还自做聪明,在其他的称呼前面,也都加了个“明”字。
后来董卓挂了,李傕打了王允,入主长安,见了皇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
因此,李傕管孙坚和刘备叫“明将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来刘备听了李傕的名字,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杀机,历史上有个“李郭之乱”,李傕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不过随即刘备就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刘备明白,李郭之乱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是王允,只要当时执政的王允下一道赦免令,宣布赦免西凉军无罪,再用西凉名将、大汉忠臣皇甫嵩统领西凉军,天下其实就太平了。
不然,就算刘备杀了李傕,只要王允还是那么刚愎自用,还会有西凉军中的其他人扯旗造反。
再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刘备也不好坏了规矩。
因此,见到李傕执礼甚恭,孙、刘二人也不好太过咄咄逼人,便叫李傕起来回话。
前面李傕打着圣旨的幌子,是怕孙坚、刘备不见自己,回去被董卓怪罪,不好交差。见到了孙、刘二人,李傕要是再拿出一副老子是朝廷使者的架子,那可就李傕脑残了,虽然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但是为难来使一下,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李傕前倨后恭。
听孙、刘二人叫自家起来回话,李傕心中便是一喜,暗道有门,起身说:“朝廷旨意,拜澎侯为齐侯,食邑三万户,青州牧。拜乌程侯为豫州牧,相国愿以女许乌程侯之子。相国还请二位明将军,开列一份家族子弟中有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相国全部保举任用。”
刘备闻言,心中一惊,心说董卓这是下了血本了,而且哪怕董卓是拉拢人,也是拉拢的极有章法。
封刘备为青州牧,倒是给了刘备一个统治青州正当的名义。封刘备为齐侯,食邑三万户,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名头,反正整个齐地,都在刘备的控制之下,就给刘备封个齐王,也不过就是换个好听点名声,当然这是刘备的看法,不代表汉末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王爵的看法。
对孙坚就不同了,豫州紧邻司隶之地,其实孙坚比刘备更有威胁。孙坚的豫州刺史,不过是袁术上表举荐的,封孙坚为豫州牧,这就给了孙坚统治豫州正当的名义,而和孙坚联姻,更吃果果的拉拢孙坚,刘备和孙坚联姻,是赚了孙坚一个嫡亲的闺女,董卓和孙坚联姻,是送个嫡亲的闺女给孙坚,这个本钱下的,可不能说小了。
虽然明知道孙坚会拒绝董卓的拉拢,不过那是历史上的事情,因此,刘备问孙坚道:“将军要与董卓结亲么?”
孙坚闻言,拍案而起,怒道:“董卓大逆不道,荡覆王室,如今不诛其三族,示众全国,我死也不瞑目,难道还要与他和亲吗!”
李傕大骇,吓得魂不附体,只怕孙坚一是恼怒,把自己杀了泄愤,急忙拜倒在地,不敢多说。高呼:“明将军饶命,明将军饶命。”
孙坚手指李傕,怒道:“我本要杀了你祭旗,只是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暂且留着你一条狗命,回去告诉董贼,叫他洗干净脖子,等着我去砍。”
刘备则道:“文台兄,稍安勿躁,”又对李傕道:“李校尉,你也请起吧,你毕竟是带着圣旨来的,代表着朝廷和天子的颜面,莫要做如此态,我们也不难为你,这便去吧。回去告诉董卓,我与孙将军,不日就将进兵,与董仲颖会猎于洛阳。”
李傕闻言,这才起身,害怕孙坚、刘备二人改了主意,急急忙忙的走了。
等李傕走了,见孙坚怒气未消,刘备对孙坚道:“文台兄,怎么样,被我说对了吧。文台兄,高风亮节,忠勇无双,世间罕见,备深感佩服。”
孙坚这才开颜,道:“董卓遣李傕前来和亲,足见其怯也。所谓兵贵神速,今天我等在此修整一日,明日大飨三军,出兵讨董,灭此朝食。”
二人本就是联军,自然没有让孙坚独自进军的道理,刘备感其壮志,更是知道孙坚这一仗还是打赢了,便也道:“文台兄壮志凌云,我虽不才,明日,愿与文台兄并辔讨敌。”
刘备举起手中茶杯,以茶代酒,敬了孙坚一杯茶,孙坚略微皱眉,不过还是喝了一口,放下茶杯,对刘备道:“玄德,这茶倒也颇有些滋味。”
因为刘备喝不惯这个年代的茶叶,加的各种调味品实在太多,因此做了些类似后世的茶叶,平日里泡着喝,见孙坚这么说,刘备道:“若是文台兄喜欢,我便送文台兄一些,今日在军中,不便饮酒,你我以茶代酒,先饮一杯,待击败董卓,迎回天子,还于旧都,中兴汉室,你我再同饮庆功酒。”
孙坚闻言大喜,一口将杯中茶喝了干净,大笑道:“好,待击败了董卓,咱们再同饮庆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