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一场阅兵,刘备挣回了面子,孙坚也不敢再托大,请了刘备等人入太守府中用宴,为刘备接风洗尘。
本来孙坚是武人习气,平日里都住在城外军营之中,这次为了给刘备接风洗尘,才在太守府中设宴。
孙坚做了主位,刘备坐了上首,余众作陪,行酒布食,好不快活。孙坚举杯道:“军中本是不能饮酒的,今日为了迎接君侯,坚特别破了次例,好在不是在城外军营之中,还请诸公不必多礼,放浪形骸便好。”
孙坚亲自为刘备奉酒,刘备再三、再四的推辞,最好还是推辞不得,只好接住,一饮而尽。随后,刘备谢过孙坚,举杯回敬,孙坚也一饮而尽。
孙贲、黄盖、程普等诸人皆上前给刘备敬酒,刘备并不推辞,都接过来,一饮而尽。
刘备麾下众将,亦也上前为孙坚敬酒,孙坚也不推辞,也都一饮而尽。
孙坚与刘备已经约为姻亲,虽然一见面,就争了一次主次之分,不过也是点到即止。酒宴之上,两人都是做出一副同心协力,同赴国难的架势,倒也算的上宾主尽欢。
席间,刘备看着孙坚手下的将领,微微皱了皱眉。
孙坚手下的将领,程普和韩当、黄盖几人算是外系将领。除了这几人之外,孙坚手下的将领全特么都姓孙,不是孙坚的弟弟、堂弟,族弟,就是侄子之类,好不容易有个不姓孙而姓吴的,还是孙坚的小舅子吴景。
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刘备见了,心中暗自思量,刘备用人,主要都是用外姓之人。比如刘备几次离开州郡,不是用关羽看家,就是用张飞看家,从来没用过堂弟刘德然,就是为了不给世人一种,刘备用人全用自己家人,任人唯亲的印象。
现在看来,三国时代,还真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时代,曹、孙两家用人,莫不如此。孙坚麾下,弟弟孙静、小舅子吴景、侄子孙贲等人全部占据要职。曹操也重用自家曹氏和姻亲夏后氏中人,什么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
刘备总是抱怨自家无人可用,只有一个堂弟刘德然,算是跟随过卢植学习过,勉强可用,羡慕曹操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等大将相助,孙坚也有一堆姓孙的帮忙,而自己手下无人,现在看来,恐怕是自己有些苛刻了。
刘备虽然宗族不盛,自己也混到去卖草鞋的地步,但也不是真正的普通百姓,其祖父、父亲世仕州郡,也举国孝廉,只是刘备父亲死的早,这才家道中落。但是,刘备也有宗族亲戚一百余人,虽然不算太多,也不少了。
而且作为后世人,刘备明白,军事家这种天才,是天生的,是要靠天赋的,但是合格的普通军官,则是可以进行标准化量产的。
刘备的叔父们,年纪大了,就安安心心的在家做个富家翁好了,刘备的堂弟和侄子们,则可以通过教育成为不错的人才,而且通过崔孟的事情,刘备也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历史上三国名将、名臣。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既然有此想法,又何必对自家人视而不见呢。
想到这里,刘备忽然觉得,自己把那二十几个堂弟、侄子都送去读书,真是太英明了,既不会让人说自己任人唯亲,又可以在以后得到一批可以信任的可用之才,于是心情大好起来。
等到酒宴结束,刘备辞别了孙坚,回到自家大营之中,刘备问戏志才道:“以先生观之,孙文台此人,是什么样的人?”
戏志才也喝了些酒,刘备亲自取了一张热毛巾,为戏志才敷脸,戏志才向刘备一笑,以表示感谢。这种收买人心的小动作,刘备做的极其自然,一点没有刻意的意思,其实这也是刘备穿越未久,穿越前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出身,身上没有什么架子。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能够坚持下来,实在是可以称之为解衣推食,和刘备相处的久了,他麾下的文臣武将,都不免升起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戏志才用热毛巾擦了一把脸,这才说道:“臣不过是只见了乌程侯一面,如何能知道乌程侯是什么样的人,不过观他相貌,乌程侯虎视鹰扬,可谓猛将。虽然大败于董卓,却毫不气馁,仍然敢于言战,今日又与主公相争,可见乌程侯之刚强猛鸷。”
刚猛之人么,刘备一笑,如果不出意外,孙坚打败董卓之后,很快就会死在刘表手上。自己的蝴蝶效应,只怕是还不会影响到刘表和孙坚身上,因此,刘备看孙坚就是看一个死人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想跟着他去刷一波打败董卓的名声,其他的,刘备并不太关心。
于是刘备笑道:“孙文台,江东猛虎。这猛将么,自然少不了刚猛之气。”
其实孙坚就是死在他这刚猛之上,孙坚打仗一向不要命,每次作战,都是亲自冲锋陷阵。在打黄巾时,他就曾经身受重伤,险些丧命。打西凉叛军时,也被打的连印绶都丢了,打董卓的时候,也重伤落马,躲在了草丛里,要不是孙坚的马聪明,回营把孙坚的部下叫来,孙坚早就挂了。打刘表的时候,孙坚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战死在岘山之下。
刘备在谈论孙坚,孙坚也在谈论刘备,和孙坚谈论刘备的人,是他的小舅子吴景。
孙坚的夫人是吴氏,当初孙坚听说吴氏才貌双全,便想娶她为妻。但是,吴氏的亲戚们却嫌孙坚为人轻狡,想要拒绝了这门亲事。然而,吴氏因知道孙坚不好惹,遂对亲戚们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我这个小女子而招惹祸事呢?如果他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
吴氏的父母早亡,吴景是吴氏的弟弟,比孙坚的年纪小很多,自吴氏嫁给孙坚后,他便常在孙坚左右。孙坚因为出身寒微,为人轻狡,所以吴家的亲戚不愿意将吴氏嫁给他,但吴氏却愿意嫁他,所以他与吴氏素来恩爱,对于小舅子吴景,也是爱屋及乌,孙坚对吴景可以说,既是姐夫,也是父兄一般。因此很多话,两人之间都可以直说,并不避讳什么。
孙坚对吴景道:“我自知出身低微,也的确比不上那些士人的学问、风度和家声。不过这次出兵讨董,我奋勇杀敌,不避艰险,日后忠义之名,传遍天下,我今天被士人轻视之辱,我儿想必是不会再受了。”
吴景道:“姐丈所言甚是,不需等到日后,如今姐丈的忠义之名就已经传遍天下,刘征东不也知道姐丈的大名,愿与姐丈联姻,与姐丈合兵一处,共讨董卓么。”
孙坚哈哈大笑,欢喜不已。
次日,刘备又请孙坚至大营相见,两人见面,先是互相吹捧了一番,待到酒足饭饱,刘备又请孙坚同塌而卧,抵足而眠。这种同塌而卧,抵足而眠,是两人表示友好的最高级方式,意思是对与对方完全信任。
刘备和孙坚两人交谈了几句,就说到讨伐董卓之事,刘备问孙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知豫州粮草、军械可以支持多久。”
孙坚与刘备两人,刘备是远道而来的客军,孙坚虽然是豫州刺史,但也只能控制一个颍川郡,汝南是袁氏老家,豫州各个郡国,都受到袁术的影响和控制。孙坚和刘备两路人马合兵一处,共有数万之众,人吃马嚼,所耗极大。单靠颍川一地,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供应。
军中以聚粮为第一要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指望着刘备从青州往这里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刘备又不姓雷,他带人来豫州,就是想吃豫州人的粮食,就好像去年,刘备率领兵马去吃兖州的粮食一样。孙坚就更不可能千里迢迢的从长沙运粮食过来,于是孙坚和刘备就只有就食于豫州、南阳,其实就靠袁术来提供。
袁术此人,并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只知道骄奢淫逸,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袁术手中钱粮在短时间内并不缺乏,对于孙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刘备和孙坚联合,自然不能避开袁术,因此派了臧洪出马,给袁术送信一封。在信中,刘备对袁术立场坚定,不放弃讨伐董卓之事大加赞赏,认为袁术比袁绍更加有资格领袖群伦,不愧是汝南袁氏的嫡子云云。
袁术与袁绍,虽然是兄弟,但是他们兄弟不和,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又还嫉妒袁绍的名望在他之上,接到了刘备的书信,大喜过望,也顾不得什么“术有生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者。”了,将刘备的书信遍示宾客,又回信给刘备,表示了自己对刘备的支持。
刘备得知了孙坚粮草、军械不缺,便与孙坚商议起来进军之事。
孙坚道:“后将军坐镇南阳,麾下兵马众多,兵精粮足,我欲前往鲁阳,与后将军合兵一处,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必可大胜。”
本来孙坚是武人习气,平日里都住在城外军营之中,这次为了给刘备接风洗尘,才在太守府中设宴。
孙坚做了主位,刘备坐了上首,余众作陪,行酒布食,好不快活。孙坚举杯道:“军中本是不能饮酒的,今日为了迎接君侯,坚特别破了次例,好在不是在城外军营之中,还请诸公不必多礼,放浪形骸便好。”
孙坚亲自为刘备奉酒,刘备再三、再四的推辞,最好还是推辞不得,只好接住,一饮而尽。随后,刘备谢过孙坚,举杯回敬,孙坚也一饮而尽。
孙贲、黄盖、程普等诸人皆上前给刘备敬酒,刘备并不推辞,都接过来,一饮而尽。
刘备麾下众将,亦也上前为孙坚敬酒,孙坚也不推辞,也都一饮而尽。
孙坚与刘备已经约为姻亲,虽然一见面,就争了一次主次之分,不过也是点到即止。酒宴之上,两人都是做出一副同心协力,同赴国难的架势,倒也算的上宾主尽欢。
席间,刘备看着孙坚手下的将领,微微皱了皱眉。
孙坚手下的将领,程普和韩当、黄盖几人算是外系将领。除了这几人之外,孙坚手下的将领全特么都姓孙,不是孙坚的弟弟、堂弟,族弟,就是侄子之类,好不容易有个不姓孙而姓吴的,还是孙坚的小舅子吴景。
还真是举贤不避亲啊!
刘备见了,心中暗自思量,刘备用人,主要都是用外姓之人。比如刘备几次离开州郡,不是用关羽看家,就是用张飞看家,从来没用过堂弟刘德然,就是为了不给世人一种,刘备用人全用自己家人,任人唯亲的印象。
现在看来,三国时代,还真就是一个任人唯亲的时代,曹、孙两家用人,莫不如此。孙坚麾下,弟弟孙静、小舅子吴景、侄子孙贲等人全部占据要职。曹操也重用自家曹氏和姻亲夏后氏中人,什么曹仁、曹洪、曹纯、夏侯惇、夏侯渊。
刘备总是抱怨自家无人可用,只有一个堂弟刘德然,算是跟随过卢植学习过,勉强可用,羡慕曹操有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纯、曹休等大将相助,孙坚也有一堆姓孙的帮忙,而自己手下无人,现在看来,恐怕是自己有些苛刻了。
刘备虽然宗族不盛,自己也混到去卖草鞋的地步,但也不是真正的普通百姓,其祖父、父亲世仕州郡,也举国孝廉,只是刘备父亲死的早,这才家道中落。但是,刘备也有宗族亲戚一百余人,虽然不算太多,也不少了。
而且作为后世人,刘备明白,军事家这种天才,是天生的,是要靠天赋的,但是合格的普通军官,则是可以进行标准化量产的。
刘备的叔父们,年纪大了,就安安心心的在家做个富家翁好了,刘备的堂弟和侄子们,则可以通过教育成为不错的人才,而且通过崔孟的事情,刘备也觉得,没有必要刻意去寻找历史上三国名将、名臣。一般的人才,还是可以培养出来的,既然有此想法,又何必对自家人视而不见呢。
想到这里,刘备忽然觉得,自己把那二十几个堂弟、侄子都送去读书,真是太英明了,既不会让人说自己任人唯亲,又可以在以后得到一批可以信任的可用之才,于是心情大好起来。
等到酒宴结束,刘备辞别了孙坚,回到自家大营之中,刘备问戏志才道:“以先生观之,孙文台此人,是什么样的人?”
戏志才也喝了些酒,刘备亲自取了一张热毛巾,为戏志才敷脸,戏志才向刘备一笑,以表示感谢。这种收买人心的小动作,刘备做的极其自然,一点没有刻意的意思,其实这也是刘备穿越未久,穿越前也不是什么大富大贵的出身,身上没有什么架子。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也就罢了,能够坚持下来,实在是可以称之为解衣推食,和刘备相处的久了,他麾下的文臣武将,都不免升起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感觉。
戏志才用热毛巾擦了一把脸,这才说道:“臣不过是只见了乌程侯一面,如何能知道乌程侯是什么样的人,不过观他相貌,乌程侯虎视鹰扬,可谓猛将。虽然大败于董卓,却毫不气馁,仍然敢于言战,今日又与主公相争,可见乌程侯之刚强猛鸷。”
刚猛之人么,刘备一笑,如果不出意外,孙坚打败董卓之后,很快就会死在刘表手上。自己的蝴蝶效应,只怕是还不会影响到刘表和孙坚身上,因此,刘备看孙坚就是看一个死人而已,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想法,就是想跟着他去刷一波打败董卓的名声,其他的,刘备并不太关心。
于是刘备笑道:“孙文台,江东猛虎。这猛将么,自然少不了刚猛之气。”
其实孙坚就是死在他这刚猛之上,孙坚打仗一向不要命,每次作战,都是亲自冲锋陷阵。在打黄巾时,他就曾经身受重伤,险些丧命。打西凉叛军时,也被打的连印绶都丢了,打董卓的时候,也重伤落马,躲在了草丛里,要不是孙坚的马聪明,回营把孙坚的部下叫来,孙坚早就挂了。打刘表的时候,孙坚的好运气终于用完了,战死在岘山之下。
刘备在谈论孙坚,孙坚也在谈论刘备,和孙坚谈论刘备的人,是他的小舅子吴景。
孙坚的夫人是吴氏,当初孙坚听说吴氏才貌双全,便想娶她为妻。但是,吴氏的亲戚们却嫌孙坚为人轻狡,想要拒绝了这门亲事。然而,吴氏因知道孙坚不好惹,遂对亲戚们说:“为什么要为了爱惜我这个小女子而招惹祸事呢?如果他待我不好,也是我命该如此。”
吴氏的父母早亡,吴景是吴氏的弟弟,比孙坚的年纪小很多,自吴氏嫁给孙坚后,他便常在孙坚左右。孙坚因为出身寒微,为人轻狡,所以吴家的亲戚不愿意将吴氏嫁给他,但吴氏却愿意嫁他,所以他与吴氏素来恩爱,对于小舅子吴景,也是爱屋及乌,孙坚对吴景可以说,既是姐夫,也是父兄一般。因此很多话,两人之间都可以直说,并不避讳什么。
孙坚对吴景道:“我自知出身低微,也的确比不上那些士人的学问、风度和家声。不过这次出兵讨董,我奋勇杀敌,不避艰险,日后忠义之名,传遍天下,我今天被士人轻视之辱,我儿想必是不会再受了。”
吴景道:“姐丈所言甚是,不需等到日后,如今姐丈的忠义之名就已经传遍天下,刘征东不也知道姐丈的大名,愿与姐丈联姻,与姐丈合兵一处,共讨董卓么。”
孙坚哈哈大笑,欢喜不已。
次日,刘备又请孙坚至大营相见,两人见面,先是互相吹捧了一番,待到酒足饭饱,刘备又请孙坚同塌而卧,抵足而眠。这种同塌而卧,抵足而眠,是两人表示友好的最高级方式,意思是对与对方完全信任。
刘备和孙坚两人交谈了几句,就说到讨伐董卓之事,刘备问孙坚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未知豫州粮草、军械可以支持多久。”
孙坚与刘备两人,刘备是远道而来的客军,孙坚虽然是豫州刺史,但也只能控制一个颍川郡,汝南是袁氏老家,豫州各个郡国,都受到袁术的影响和控制。孙坚和刘备两路人马合兵一处,共有数万之众,人吃马嚼,所耗极大。单靠颍川一地,根本无法提供足够的供应。
军中以聚粮为第一要务,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要指望着刘备从青州往这里运输粮草是不可能的,刘备又不姓雷,他带人来豫州,就是想吃豫州人的粮食,就好像去年,刘备率领兵马去吃兖州的粮食一样。孙坚就更不可能千里迢迢的从长沙运粮食过来,于是孙坚和刘备就只有就食于豫州、南阳,其实就靠袁术来提供。
袁术此人,并没有治理地方的才能,只知道骄奢淫逸,对治下百姓横征暴敛,不修法度,以钞掠为资,奢姿无厌,不过也正因为如此,袁术手中钱粮在短时间内并不缺乏,对于孙坚的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刘备和孙坚联合,自然不能避开袁术,因此派了臧洪出马,给袁术送信一封。在信中,刘备对袁术立场坚定,不放弃讨伐董卓之事大加赞赏,认为袁术比袁绍更加有资格领袖群伦,不愧是汝南袁氏的嫡子云云。
袁术与袁绍,虽然是兄弟,但是他们兄弟不和,袁术一向看不起袁绍,又还嫉妒袁绍的名望在他之上,接到了刘备的书信,大喜过望,也顾不得什么“术有生以来,不闻天下有刘备者。”了,将刘备的书信遍示宾客,又回信给刘备,表示了自己对刘备的支持。
刘备得知了孙坚粮草、军械不缺,便与孙坚商议起来进军之事。
孙坚道:“后将军坐镇南阳,麾下兵马众多,兵精粮足,我欲前往鲁阳,与后将军合兵一处,共同出兵讨伐董卓,必可大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