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察完了造船,刘备便又去视察兵器的情况。一路上,有一匹战马因为蹄子被磨平了,不得不将其杀掉,刘备心中一动。
刚刚穿越的时候,刘备就发现这时代没有马镫和马蹄铁。只是刘备骑术达到了细胞记忆的程度,这才能够顺利骑马。后来觉得,如果把马镫提前搞出来,只怕会大大增强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这才隐瞒了下来。现在看来,马镫倒是还应该继续隐藏,但是马蹄铁可以拿出来了。当下把这个主意让周围的人记录下来,等到到了铁厂,便命人打造马蹄铁。
济南历城铁厂,炼铁的高炉就建立济水边上,汉代已经开始用高炉炼铁。
高炉一年到头不会停止,万一停止,炉内的数十吨铁水就凝固,就很难再熔化,整个炉就废掉。
汉代的高炉,大约高两丈五、六尺,炉缸呈椭圆形,炉壁、炉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筑而成。远远看上,外观有点像是一个特大号的大肚子花瓶。
当刘备来到了济南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炼铁的工匠们,往复不停地向高炉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
主要用水力鼓风,用力少,见功多。因为现在济水已经冰冻,就用畜力鼓风。
东平陵、历城和临淄三处铁厂,全力运转,每天能产铁二十万斤以上。
一开始时,生产的主要是农具,比如铁犁,一具铁犁的成本价大约是三千五百钱,出厂时,刘备按照四千两百钱的价格买走,再用五千钱卖出。
看上去,仿佛是奸商,其实按照这个年代的运输条件,这个价格只能说勉强有点赚头。而且大量的府兵也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刘备便用借贷的方式,将大量的农具借贷给众人,日后用粮食偿还,或者也可以用战功来偿还也可。
本来刘备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给将士们买盔甲和兵器,这个时代的钱,一般来说指的是铜钱,有时候会用黄金,府兵们固然没有支付能力,刘备也没有能力去找到大量的铜钱。
不过刘备通过屯田控制了大量的粮食,在乱世之中,这可是比铜钱和黄金更加保值的硬通货,于是刘备用粮本位发行了一大批纸钞,每张面值一百钱,可以买一百斤粮食。
因为,信用货币现在还没有发行的条件,因此不叫钱币,只叫粮食券。
粮食券用上好的白纸制成,乃是长、宽各五寸的正方形,正面写着“凭票即兑粮食一百斤”,下面是一行小字“有敢伪造者斩,三族为奴,家产充公。有举报者半其财。”。
后面加盖着刘备青州刺史和征东将军的大印,下面是一行小字用数字写着一到两百万的编号,因为刘备手上掌握超过两亿斤以上的粮食。
后来,刘备又规定了粮食券对食盐和铁器的比例,用刘备新得的历城、临淄铁厂、海边的海盐厂产出做保证,短时间内,倒也发行出去不少,钱的作用主要是流通,既然能买到东西,又能用来交税,何必非要铜钱不可,因此,极大的缓解了刘备的财政压力。
甚至有些不懂经济的幕僚建议,既然这样,何不干脆,多印点粮食券,被刘备否决了,还是按照有多少粮食,发多少券的方式进行,不然搞出一场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来,对自己的统治不利。
如今刘备占据了青州四郡之地,麾下户口三十万,人口一百七十万,不过有大约十万户口,五十万人是属于奴隶的黄巾军俘虏。
因为刘备招募了大量的泰山兵,又安置了数万青州州兵的士卒,因此,不到两百万人口的青州,居然拥兵八万余人,这还是刘备将一批上了年纪的老兵退役之后的数字。
八万人的军队,其中被刘备封为士人的五级以上府兵就有一万多人,给这么多人准备盔甲、武器,可不是个小数字。
对于府兵的盔甲、兵器,刘备的做法是,同时对士兵和东平陵、历城、临淄三处铁厂给出武器和铠甲的标准,然后再给士兵们发一笔兵器盔甲钱,让他们自己去自行购买。
这是模仿后来西晋的故智,西晋有一次出兵打仗,结果官府的兵器盔甲太烂,引起了士兵的不满,最后皇帝下令,让士兵进入武库,自行选择武器盔甲,算是把这件事给摆平了。由此可见,士兵对于自己的武器、盔甲等装备还是很认真的,不认真不行啊,那可是要上战场打仗的用的,不认真还不是找死。
现在一切刚刚开始,真是立规矩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走大规模的官府采购路线,短时间内或许没问题,时间长了,肯定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价格高、质量差的劣等产品,中间的差价就被各级官吏给贪墨了。
可是给出标准,然后让士兵自己采购,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都是自己的东西,个人的财产,怎么可能买那种价高质差的东西。再说,真要有人贪图便宜,去买价格低廉的劣等货,还有军官检查,而且,真不怕上了战场丢了性命么。
现在还是手工业时代,手工业毕竟和大工业时代的生产不同。产品质量完全取决于工匠的技术水平和积极性。技术水平要靠经验,而积极性就要靠奖励和惩罚机制了。
所以,在古代,经常会对工匠用上诸如“物勒工名”的手段,就是每一件产品上,必须刻上工匠的名字,做的好奖励,做的差受罚。就算这样,一开始或许还好,随着官僚机构的腐化,到最还还是没办法提供真正精良的武器。为公家干活,谁特么疼的不轻会去真正用心生产,搞什么精益求精。
因此,刘备把手下收罗来的各类武器工匠,全部解散,又给每人发了一笔本钱,算作刘备的入股,当然,刘备占的不算太多,只要三成,这更多是为了给工匠们找个靠山,免得他们又被地方豪强给收罗了去。
刘备让他们自行生产武器去卖,赚的越多,分的越多。就凭这一招,刘备不但省下了监管武器生产的力气,还得到了大量的优良兵器。
这也是刘备势力初兴,手下的官僚系统势力比较弱小,如果官僚系统强大,怎么可能放过军火采购这块肥肉。
两个亿的粮食券,加上刘备手上其他的钱财,差不多三个亿的大订单下去,一下子就极大的刺激了的青州手工业的发展。
其实制造一万人的盔甲和兵器,东平陵、历城和临淄三处铁厂全力开工,也不过就是几天的功夫就能把钢铁全部炼好,只是打造起来,比较废时间,不过,各家兵器作坊的老板,都拍着胸脯向刘备保证了,六个月之内,一定能将刘备需要的铠甲和武器全部打造完毕。
刘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半年时间也够了,反正我又没想真打。
刚刚穿越的时候,刘备就发现这时代没有马镫和马蹄铁。只是刘备骑术达到了细胞记忆的程度,这才能够顺利骑马。后来觉得,如果把马镫提前搞出来,只怕会大大增强游牧民族的战斗力,这才隐瞒了下来。现在看来,马镫倒是还应该继续隐藏,但是马蹄铁可以拿出来了。当下把这个主意让周围的人记录下来,等到到了铁厂,便命人打造马蹄铁。
济南历城铁厂,炼铁的高炉就建立济水边上,汉代已经开始用高炉炼铁。
高炉一年到头不会停止,万一停止,炉内的数十吨铁水就凝固,就很难再熔化,整个炉就废掉。
汉代的高炉,大约高两丈五、六尺,炉缸呈椭圆形,炉壁、炉基均用黑褐色耐火土夯筑而成。远远看上,外观有点像是一个特大号的大肚子花瓶。
当刘备来到了济南的时候,就看到了这么一副热火朝天的景象。
炼铁的工匠们,往复不停地向高炉从炉顶装入铁矿石、焦炭、石灰石,从位于炉子下部沿炉周的风口吹入经预热的空气。在高温下焦炭中的碳同鼓入空气中的氧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在炉内上升过程中除去铁矿石中的氧,从而还原得到铁。炼出的铁水从铁口放出。
主要用水力鼓风,用力少,见功多。因为现在济水已经冰冻,就用畜力鼓风。
东平陵、历城和临淄三处铁厂,全力运转,每天能产铁二十万斤以上。
一开始时,生产的主要是农具,比如铁犁,一具铁犁的成本价大约是三千五百钱,出厂时,刘备按照四千两百钱的价格买走,再用五千钱卖出。
看上去,仿佛是奸商,其实按照这个年代的运输条件,这个价格只能说勉强有点赚头。而且大量的府兵也没有足够的支付能力,刘备便用借贷的方式,将大量的农具借贷给众人,日后用粮食偿还,或者也可以用战功来偿还也可。
本来刘备也没有那么多的钱给将士们买盔甲和兵器,这个时代的钱,一般来说指的是铜钱,有时候会用黄金,府兵们固然没有支付能力,刘备也没有能力去找到大量的铜钱。
不过刘备通过屯田控制了大量的粮食,在乱世之中,这可是比铜钱和黄金更加保值的硬通货,于是刘备用粮本位发行了一大批纸钞,每张面值一百钱,可以买一百斤粮食。
因为,信用货币现在还没有发行的条件,因此不叫钱币,只叫粮食券。
粮食券用上好的白纸制成,乃是长、宽各五寸的正方形,正面写着“凭票即兑粮食一百斤”,下面是一行小字“有敢伪造者斩,三族为奴,家产充公。有举报者半其财。”。
后面加盖着刘备青州刺史和征东将军的大印,下面是一行小字用数字写着一到两百万的编号,因为刘备手上掌握超过两亿斤以上的粮食。
后来,刘备又规定了粮食券对食盐和铁器的比例,用刘备新得的历城、临淄铁厂、海边的海盐厂产出做保证,短时间内,倒也发行出去不少,钱的作用主要是流通,既然能买到东西,又能用来交税,何必非要铜钱不可,因此,极大的缓解了刘备的财政压力。
甚至有些不懂经济的幕僚建议,既然这样,何不干脆,多印点粮食券,被刘备否决了,还是按照有多少粮食,发多少券的方式进行,不然搞出一场通货膨胀、经济危机来,对自己的统治不利。
如今刘备占据了青州四郡之地,麾下户口三十万,人口一百七十万,不过有大约十万户口,五十万人是属于奴隶的黄巾军俘虏。
因为刘备招募了大量的泰山兵,又安置了数万青州州兵的士卒,因此,不到两百万人口的青州,居然拥兵八万余人,这还是刘备将一批上了年纪的老兵退役之后的数字。
八万人的军队,其中被刘备封为士人的五级以上府兵就有一万多人,给这么多人准备盔甲、武器,可不是个小数字。
对于府兵的盔甲、兵器,刘备的做法是,同时对士兵和东平陵、历城、临淄三处铁厂给出武器和铠甲的标准,然后再给士兵们发一笔兵器盔甲钱,让他们自己去自行购买。
这是模仿后来西晋的故智,西晋有一次出兵打仗,结果官府的兵器盔甲太烂,引起了士兵的不满,最后皇帝下令,让士兵进入武库,自行选择武器盔甲,算是把这件事给摆平了。由此可见,士兵对于自己的武器、盔甲等装备还是很认真的,不认真不行啊,那可是要上战场打仗的用的,不认真还不是找死。
现在一切刚刚开始,真是立规矩的时候,如果一开始就走大规模的官府采购路线,短时间内或许没问题,时间长了,肯定是花了大价钱,买了一堆价格高、质量差的劣等产品,中间的差价就被各级官吏给贪墨了。
可是给出标准,然后让士兵自己采购,就没有这个问题了,都是自己的东西,个人的财产,怎么可能买那种价高质差的东西。再说,真要有人贪图便宜,去买价格低廉的劣等货,还有军官检查,而且,真不怕上了战场丢了性命么。
现在还是手工业时代,手工业毕竟和大工业时代的生产不同。产品质量完全取决于工匠的技术水平和积极性。技术水平要靠经验,而积极性就要靠奖励和惩罚机制了。
所以,在古代,经常会对工匠用上诸如“物勒工名”的手段,就是每一件产品上,必须刻上工匠的名字,做的好奖励,做的差受罚。就算这样,一开始或许还好,随着官僚机构的腐化,到最还还是没办法提供真正精良的武器。为公家干活,谁特么疼的不轻会去真正用心生产,搞什么精益求精。
因此,刘备把手下收罗来的各类武器工匠,全部解散,又给每人发了一笔本钱,算作刘备的入股,当然,刘备占的不算太多,只要三成,这更多是为了给工匠们找个靠山,免得他们又被地方豪强给收罗了去。
刘备让他们自行生产武器去卖,赚的越多,分的越多。就凭这一招,刘备不但省下了监管武器生产的力气,还得到了大量的优良兵器。
这也是刘备势力初兴,手下的官僚系统势力比较弱小,如果官僚系统强大,怎么可能放过军火采购这块肥肉。
两个亿的粮食券,加上刘备手上其他的钱财,差不多三个亿的大订单下去,一下子就极大的刺激了的青州手工业的发展。
其实制造一万人的盔甲和兵器,东平陵、历城和临淄三处铁厂全力开工,也不过就是几天的功夫就能把钢铁全部炼好,只是打造起来,比较废时间,不过,各家兵器作坊的老板,都拍着胸脯向刘备保证了,六个月之内,一定能将刘备需要的铠甲和武器全部打造完毕。
刘备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半年时间也够了,反正我又没想真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