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糊涂啊!”
济南,东平陵中,刘备大吼了一声。
原来,刘备派人送信回平原,让平原将刘备招募回来的工匠,送来济南历城县。准备在这里开一个冶铁基地。
此时,天气已经转凉,刘备也得给手下士兵准备好冬衣才能出发。
哪里知道,信送出去还没多久,刘备便先接到了一封信。信是蔡邕写来的,大意是朝廷要征辟他,请他出山做官。
而蔡邕思考之后,表示:如今刘备请他编撰的字典,已经编写好了,自己留在平原也无所事事,所以蔡邕决定去洛阳上任。
像蔡邕这种级别的天下名士,要么就在家隐居,如果要当官,只能是去朝廷做官。若是做地方官,最少也是一州刺史或者一郡太守,这都是起步价。再往上就该做州牧了。比如,豫州牧黄琬,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
总之,像蔡邕这种级别的名士,是不可能给刘备这样的一地诸侯打工的。
因此,刘备请蔡邕做做学问,编个字典没有问题,教几个学生什么的,那都没有问题,让他出山做官,那是想都别想。
刘备急忙写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回平原,只说董卓残暴不仁,不久必败,想要劝住蔡邕,想让他别去洛阳。
不过,蔡邕不听,反而回了封信。信上说:正是因为董卓残暴不仁,所以才要去洛阳,免得遭来祸患。何况,蔡邕此去,还能给刘备带了不少助力。
刘备苦笑了一声,我哪里是害怕董卓啊,我特么是害怕王允啊。
“又被历史给忽悠了。咦~我为什么要说个“又”字。”
刘备拿着蔡邕的来信,暗自骂了一声。
按照历史记载,蔡邕是被董卓给胁迫去。据说一开始,蔡邕不想去洛阳上任,结果董卓表示,我这人没什么其他的本事,就是能杀人全家,灭人满门。蔡邕害怕然后就去了。
蔡邕入朝后,给董卓增光不少,董卓也多次提拔他。先是祭酒,然后侍御史,再然后是治书御史,最后是尚书,前后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蔡邕也逐渐成为董卓心腹,董卓也多次听从他的建议。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史学家们在玩“为尊者讳”那一套。
因为董卓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属于是乱臣贼子,所以就把董卓征辟的这些名士,全部写成了“被迫”。
想想也是,这时候的董卓正在全天下面前装好人,玩礼贤下士那一套,怎么可能说出,“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的话来。再说了,申屠蟠不就没搭理董卓么,也没他全家被董卓给杀了。
现在看来,完全是蔡老头这些年,在家憋屈的太久了,早就想当官想疯了吧。
只是,刘备绝对不能让蔡邕去洛阳,当下又写了一封信,先说蔡文姬刚刚生产,自己又出征在外,此时,若是蔡文姬身边无人陪伴,未免不妥,这个叫晓之以情。又说董卓此人,出身西凉,面善而心狠,如今居然位列三公,天下人如何能心服,日久必败无疑,往大人明察之,这个叫动之以理。
最后,刘备又给关羽去信一封,表示,如果蔡邕执意要去洛阳,一定要把他给我留住。
在刘备给蔡邕写信,不让他去洛阳之时,诸葛瑾也到了泰山郡给泰山郡太守应劭送信。
诸葛瑾先拜见了应劭,又送上了刘备的书信,应劭看了信,便又传递给左右人观看,又向诸葛瑾问起其父诸葛珪近况如何,诸葛瑾一一作答,丝毫没有失礼之处。应劭也是赞谈道:“君贡有子如此,真可谓是虎父无犬子啊。” 诸葛珪字君贡。
诸葛瑾又是谦虚不已,此时,众人都已经看完了信,便有人说道:“列国自有疆,刘青州扫荡青州黄巾,乃是分内之事,如何要来我泰山平乱。泰山本属兖州,便是要剿匪也轮不到刘青州吧。”
听了这话,诸葛瑾冲着应劭一拜,说道:“明府与刘征东皆为汉臣,受命于天子,何来你我之别。刘征东受天子之命,讨伐黄巾,本可以以邻为壑,将黄巾军赶入其他州郡,只要青州平安便可。如今刘征东入泰山讨贼,上为朝廷效力,下亦为保泰山一地百姓,非有他意也。”
称刘备为刘青州,是想强调地域限制,称刘备为刘征东,则更多表示军事的上属性,而忽略地域上分歧。
应劭此人。亦想讨平黄巾,遂许与刘备共讨泰山贼。
诸葛瑾闻言大喜,回报刘备。
看着诸葛瑾的那张大长脸,听闻诸葛瑾转述应劭的话,刘备对左右赞叹道:“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诸葛子瑜可谓士矣。”
命人赏了诸葛瑾,这才准备出兵。
泰山郡,听名字也知道是山区,刘备可没有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打过去的性质,之所以来这么一趟,完全是因为这时代的泰山,没有旅游业,所以就是一片穷山恶水。这种地方,一般容易出精兵,刘备准备在泰山招募个几万精兵,估计泰山贼的就解决了,自己也能得到一只精兵,可以说一举两得。
应劭此人,本是个学者,著有多本著作,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历史上,青州黄巾三十万人,入侵泰山郡,泰山太守应劭击退黄巾军,黄巾军被斩首数千,老弱被俘上万。虽然说泰山郡出精兵,但也表示太守应劭,不是个无能之辈。
因此,刘备对应劭也颇为尊敬,率人到了太守郡,应劭前来相迎。刘备加了,干脆拿出战国时代,四公子求贤若渴的架势,亲自给应劭驾车。应劭推辞三次,见推辞不过,这才应了。
等入了泰山郡府内,刘备与应劭寒暄,一个说君侯不辞辛苦,讨伐黄巾,正是国家栋梁。一个说应劭博学多识,天下少见。客气了一通,应劭这才问起,泰山贼该如何解决。
济南,东平陵中,刘备大吼了一声。
原来,刘备派人送信回平原,让平原将刘备招募回来的工匠,送来济南历城县。准备在这里开一个冶铁基地。
此时,天气已经转凉,刘备也得给手下士兵准备好冬衣才能出发。
哪里知道,信送出去还没多久,刘备便先接到了一封信。信是蔡邕写来的,大意是朝廷要征辟他,请他出山做官。
而蔡邕思考之后,表示:如今刘备请他编撰的字典,已经编写好了,自己留在平原也无所事事,所以蔡邕决定去洛阳上任。
像蔡邕这种级别的天下名士,要么就在家隐居,如果要当官,只能是去朝廷做官。若是做地方官,最少也是一州刺史或者一郡太守,这都是起步价。再往上就该做州牧了。比如,豫州牧黄琬,幽州牧刘虞,益州牧刘焉。
总之,像蔡邕这种级别的名士,是不可能给刘备这样的一地诸侯打工的。
因此,刘备请蔡邕做做学问,编个字典没有问题,教几个学生什么的,那都没有问题,让他出山做官,那是想都别想。
刘备急忙写一封信,快马加鞭送回平原,只说董卓残暴不仁,不久必败,想要劝住蔡邕,想让他别去洛阳。
不过,蔡邕不听,反而回了封信。信上说:正是因为董卓残暴不仁,所以才要去洛阳,免得遭来祸患。何况,蔡邕此去,还能给刘备带了不少助力。
刘备苦笑了一声,我哪里是害怕董卓啊,我特么是害怕王允啊。
“又被历史给忽悠了。咦~我为什么要说个“又”字。”
刘备拿着蔡邕的来信,暗自骂了一声。
按照历史记载,蔡邕是被董卓给胁迫去。据说一开始,蔡邕不想去洛阳上任,结果董卓表示,我这人没什么其他的本事,就是能杀人全家,灭人满门。蔡邕害怕然后就去了。
蔡邕入朝后,给董卓增光不少,董卓也多次提拔他。先是祭酒,然后侍御史,再然后是治书御史,最后是尚书,前后加起来不超过一个月。蔡邕也逐渐成为董卓心腹,董卓也多次听从他的建议。
现在看来,根本就是史学家们在玩“为尊者讳”那一套。
因为董卓在历史上的名声不好,属于是乱臣贼子,所以就把董卓征辟的这些名士,全部写成了“被迫”。
想想也是,这时候的董卓正在全天下面前装好人,玩礼贤下士那一套,怎么可能说出,“你不来,我就杀你全家”的话来。再说了,申屠蟠不就没搭理董卓么,也没他全家被董卓给杀了。
现在看来,完全是蔡老头这些年,在家憋屈的太久了,早就想当官想疯了吧。
只是,刘备绝对不能让蔡邕去洛阳,当下又写了一封信,先说蔡文姬刚刚生产,自己又出征在外,此时,若是蔡文姬身边无人陪伴,未免不妥,这个叫晓之以情。又说董卓此人,出身西凉,面善而心狠,如今居然位列三公,天下人如何能心服,日久必败无疑,往大人明察之,这个叫动之以理。
最后,刘备又给关羽去信一封,表示,如果蔡邕执意要去洛阳,一定要把他给我留住。
在刘备给蔡邕写信,不让他去洛阳之时,诸葛瑾也到了泰山郡给泰山郡太守应劭送信。
诸葛瑾先拜见了应劭,又送上了刘备的书信,应劭看了信,便又传递给左右人观看,又向诸葛瑾问起其父诸葛珪近况如何,诸葛瑾一一作答,丝毫没有失礼之处。应劭也是赞谈道:“君贡有子如此,真可谓是虎父无犬子啊。” 诸葛珪字君贡。
诸葛瑾又是谦虚不已,此时,众人都已经看完了信,便有人说道:“列国自有疆,刘青州扫荡青州黄巾,乃是分内之事,如何要来我泰山平乱。泰山本属兖州,便是要剿匪也轮不到刘青州吧。”
听了这话,诸葛瑾冲着应劭一拜,说道:“明府与刘征东皆为汉臣,受命于天子,何来你我之别。刘征东受天子之命,讨伐黄巾,本可以以邻为壑,将黄巾军赶入其他州郡,只要青州平安便可。如今刘征东入泰山讨贼,上为朝廷效力,下亦为保泰山一地百姓,非有他意也。”
称刘备为刘青州,是想强调地域限制,称刘备为刘征东,则更多表示军事的上属性,而忽略地域上分歧。
应劭此人。亦想讨平黄巾,遂许与刘备共讨泰山贼。
诸葛瑾闻言大喜,回报刘备。
看着诸葛瑾的那张大长脸,听闻诸葛瑾转述应劭的话,刘备对左右赞叹道:“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诸葛子瑜可谓士矣。”
命人赏了诸葛瑾,这才准备出兵。
泰山郡,听名字也知道是山区,刘备可没有一个山头一个山头打过去的性质,之所以来这么一趟,完全是因为这时代的泰山,没有旅游业,所以就是一片穷山恶水。这种地方,一般容易出精兵,刘备准备在泰山招募个几万精兵,估计泰山贼的就解决了,自己也能得到一只精兵,可以说一举两得。
应劭此人,本是个学者,著有多本著作,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历史上,青州黄巾三十万人,入侵泰山郡,泰山太守应劭击退黄巾军,黄巾军被斩首数千,老弱被俘上万。虽然说泰山郡出精兵,但也表示太守应劭,不是个无能之辈。
因此,刘备对应劭也颇为尊敬,率人到了太守郡,应劭前来相迎。刘备加了,干脆拿出战国时代,四公子求贤若渴的架势,亲自给应劭驾车。应劭推辞三次,见推辞不过,这才应了。
等入了泰山郡府内,刘备与应劭寒暄,一个说君侯不辞辛苦,讨伐黄巾,正是国家栋梁。一个说应劭博学多识,天下少见。客气了一通,应劭这才问起,泰山贼该如何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