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反复无常激怒了美国人,美国政府最终拒绝了日本人的要求,潘兴在给威尔逊的报告中甚至称没有日本人协约国也一样可以打赢这场战争,只要给中国人以足够的援助,“我们便能够得到比日本军队多十倍的士兵,来压垮德国人”。美国政府随后向国会提交了新一轮的援助中国的提案,并得到了批准。
经过数次增兵,在欧洲战场的中**队已经达到了近100万人,但为了能够尽快的打败德国,英法两国再次照会美国和中国政府,要求再提供200万人的作战部队。最后的决定是中国和美国各提供100万人,由于中国的财力难以负担这些军队的补给,在经过多方协商之后,确定了这些部队将全部由中国提供,但这些部队的军费及装备全部由美英法三国提供(主要是美国提供)。
在看到中国在美国的支持下拼命扩军之后,日本愈发的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为了阻中国无限制的继续扩军,日本人运用在中**政两界的影响力,开始了广泛的活动。
在中**政两界以及民间,其实仍然存有很强大的亲日派势力,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曾在日本留学或受训,与很多日本军政要人都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他们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深受“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思想的影响,一直把英美等西方列强视为最大的敌人。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将日本视为反对西方的盟友,认为中日两国应该联手对付西方而不应该自相残杀。另外,还有不少人担心中国会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被西方所利用,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说法是,这场战争是以“英国的政客和佣兵、美国的金钱和机器、中国的鲜血和生命”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些人不无忧虑地声称:即使打败德国,西方列强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把中国真正视为平等的伙伴,而只是当成有利用价值的工具,一旦丧失这种利用价值,西方列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乃至牺牲中国的利益。日本人还在私下里向中国的亲日派灌输这样的观点,即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战争将是一场亚洲和东方的悲剧,因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英美等西方列强。一些日本人很“富有远见”地指出: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将最终会导致英美大举入侵,因为“英米鬼畜”绝不会允许日本吃掉中国而控制整个远东,反过来,如果中国在战争中彻底打垮日本,西方列强也会把矛头掉转向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就是保证他们在亚洲的优势,防止亚洲国家成长或强大起来成为其潜在的对手。
日本人的秘密活动很快见到了效果,中**政高层中开始有人对继续募兵增援欧洲提出了质疑,虽然中国政府坚持履行作为协约国成员国的义务,但由于日本人的暗中破坏,中国政府出兵欧洲的计划还是出现了众多始料未及的波折。
在中国民间亲日势力的影响下,原本顺利的募兵工作遇到了困难,而这时不知是谁向陆军部次长徐树铮上将提议,可以把各省监狱里的死囚犯都交给美国人训练,然后送到欧洲去当炮灰,反正这些人“死不足惜”,徐树铮采纳了这个建议。而此时刚刚结束的湖南战乱也有大把原张敬尧和唐天匪的匪军俘虏需要处理。于是,中国陆军部就把这些土匪和从监狱里提出来的大量形形色色的罪犯都发往美军帮助设立的训练基地。各大监狱都接到来自陆军部的指示,把监狱里的重刑犯都清点出来,表示给这帮人“一个立功赎罪的活命机会”。
中国政府总共运送了近20万这样的“兵源”,交给了美国方面。不过,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些家伙们的表现却比中国陆军部的官员最好的预计还要强得多,在训练中他们很服从美国教官,而且还能做到相互配合,“表现了出非常高的学习和训练积极性”。一位中立国记者了解到,对这些“有罪的人们”来说,这其实是他们有生以来过得最好的日子:按时发给军饷、良好充足的食物供应、笔挺的美国式军服、干净消毒的营房(这得益于美国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免费的医疗保障(美**医很负责),让“他们的感觉如同天堂般美好”。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又一次感到他们重新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希望,很多人都真心实意的想要立功赎罪改过自新,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中国陆军部的严格保密,不知情的美国人将这些部队很快的投入到了战场之上,结果令人吃惊。这些部队在到达欧洲战场后,表现得比以前的部队还要好。尤其是湘西土匪出身的部队,在战场上作战极为勇敢,他们在到达法国后,作战勇猛无畏,屡立战功。美国人在报告中不止一次的以赞叹的语气提到,“这些中国部队与德军作战时确实打得非常凶狠,在收复法国北部的一连串恶战中,中国士兵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吃苦耐劳能力,在我们的士兵认为‘人类无法生存的恶劣条件下’也能进行勇敢的战斗。”美**方一份内部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士兵们不知生命为何物,经常有一个连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肯撤下来的情况。”“有一个中国连曾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达半个月之久,被他们打死的德军超过2000名。”“在战斗中,中国士兵的伤亡很惨重,我们把原因归究于中国人缺乏协同作战的战术意识,但他们的表现实在英勇,令所有的军事观察员都感到震惊。”
按照规定,在欧洲的中**队的高级军官都是美国人,但由于中**人的英勇和战绩得到了美国人的肯定,一些美国将军大胆地提升了一大批表现出色的中国战士为军官,部分接替了美国指挥官,这一措施使中**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后到欧洲战场的中**队何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美国人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在采访了众多的湘西土匪出身的中国官兵之后,中国陆军部玩的猫腻才浮出水面。但此时美国人已经没有指责中国政府的意思了,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这样的“优秀士兵”,美国人还专门要求中国政府在湘西地区募兵,中国政府随后又在湘西高薪招募了10万人的“下山土匪”(受重金利诱接受招安的)、有土匪背景的人和“上过山”的农民,交到美国人手中训练,并派往欧洲。
美国在全力帮助中国扩充陆军的同时,也加大了协助建设中国海军的力度,而德国则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来自于海陆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德国的力量已经在崩塌,它的筋肉拉得过强,体内已经开始渗出了鲜血,对于德国来说,必须要抢在时间前面打破僵局。
而让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打破僵局的开始,竟然不是在陆地,而是在海上。
英国,普利茅斯港。
此时,码头上的工人还象往常一样,在不住的忙碌着,但熟悉码头历史的人们却能够看出来如今这里和以前的不同。
如今,这里的工人们,很多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白人工人的身影,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此时,一位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模样的人正坐在山顶的一棵大树下,悠闲地翻着当天的报纸。
“协约**队已经决定进入西伯利亚。”这是报纸上的一则巨大的标题。
“中国举行国会选举,进步党人惨遭败北,安福党人取得胜利。”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
“德军在协约**队的攻击下撤出巴黎。”
“保加利亚发生兵变。”
“德国下一步是否会入侵西班牙?”
“德国潜艇继续在大西洋肆虐。”
“‘约克’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正在伺机而动。”
“俄国内战加剧,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消息旁边,还附有地图和照片。但此时,如果有人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这位绅士的心思显然并不在他手中的报纸上。
他的目光,时不时的总是瞄向远方的港口。
此时,一艘巨大的悬挂有红黄蓝三色“人”字旗的中国海军战舰,正在港口进行着出海的准备。
这是一艘巨型战舰,现在正在加装着补给品,工人们正力图使它的所有的补给品舱和弹药舱达到饱和状态。工人们在不断地工作着,将它的冷藏库里装满新鲜的肉类,往食品库里装满面粉和蔬菜,往油舱里灌满重油,往水柜里加淡水。当然,最要紧的是往弹药舱里装炮弹。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车箱停在了舷侧,车上装满了巨大的十六英寸炮弹。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数百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装进水线下深处的弹药舱。
这时,一支中国海军学员的队伍沿着码头开了过来,他们显然是来加强这艘战舰的舰员队伍。这是一支年青的队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显得非常年轻,几乎可以说还是些孩子。他们是刚刚获得晋升的海军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军装感到骄傲。整个队伍显得活泼、轻快而自豪,在军乐队的前导下,他们向战舰的舷梯开去。不久,军乐队停在舷梯旁继续吹奏,而这队年青人则以海军特有的精确而整齐的步伐,沿着舷梯登上军舰。队伍来到舰尾甲板时,带队的军官向在舰上检阅他们的长官敬礼,报告他们这支队伍的来到。当码头边上的装卸工作结束时,传来一道命令,要队伍面向舰桥。
码头上监督军火装卸的军官喊道:“最后一枚”
甲板上一位军官应声答道:“最后一枚。”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六英寸炮弹送进了弹药舱。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和工人逐渐散去,军乐队一边吹打着,一边朝远处的大门走去,乐声渐渐消失,只剩下水兵们仍旧列队站着。这时,一位外表显威严而好动的美国海军中将走到了舰桥上的扩音器跟前,开始了讲话。
扩音器的声音很大,但是对于那位远在山顶的英国绅士来说,他想要听清楚扩音器里的声音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年青的水兵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美国将军的演讲。他的讲话声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全舰。这位将军首先对这些年青人到舰上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他们解释说,他们是被特意选派来参加这艘战舰的出征的。
为了能够让中国海军能够以最大的战斗力打击敌人,同时培训出更多的海军作战人员,美国人煞费苦心的为中国海军设计了“一艘战舰两套人马”的作战方式,也就是一艘战舰配备两套人员,平时一队休息、一队执勤,这两套人马以肩章的不同,分别被称为“金色队”和“蓝色队”。平时训练人休息的时候,战舰则不休息;战斗的时候,也是两支舰队人员、一支舰队。在战斗结束后,则“换人不换船”,战舰回港后,原班人马休整,另一班人马上舰,几天内立即出发。战舰平均每三个月检修一次。
根据中国海军部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多的培训海军作战人员,中国海军几乎包揽了英国海军的各项传统作战任务,中国海军不但积极出战,还经常派舰参加远洋护航(当然油钱则是英国人报销)。和战前英国海军平时将庞大的战列舰队停在港里不同,中国海军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经常将巨大的新式战列舰也派出去给商船护航。于是英国海岸附近经常出没着中国战列舰巨大的身影,一时间令德国袭击舰销声匿迹。对于这些勤快的排水量达五万多吨的“大个子保镖”,英国民众给予了极大的谢意和崇敬。
现在中国海军学员们已经登上的这艘新式的强大战舰,目前的英国海军没有任何一艘军舰敢于和她匹敌,也没有任何一艘大型军舰能够从它的炮口下幸免。经过三个月的海上严格训练,已使这艘战舰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战斗力的军舰之一。
而这一次这艘战舰的任务,则是为商船队进行护航。
由于英国的运输船队遍布大西洋,德国海军为了打击这些运输船队,在不惜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同时,还经常派出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作为袭击舰,攻击英国的海上航线。德国先后派出“赛德利茨”号和“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等大型舰艇出击,“赛德利茨”号曾经毫不费力地收拾掉了大批的英国运输船队及其护航舰艇。由于曾经作为英国骄傲的庞大战列舰队在日德兰大海战当中灰飞烟灭,因而德国战列巡洋舰在没有任何兵力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横渡大西洋。一艘艘英国商船和护航舰艇带着船上的水兵一起葬身鱼腹的消息不断的传开,英国舆论一时间为之大哗。在这样的打击来了多次之后,英国人不得不再次求救于自己的盟国。
对于英国的救助,美国和中国等协约国成员积极响应,美国、中国和日本先后都派出大型舰艇参加海上护航作战,但由于协约国海军的主力战舰需要保卫英国本土,能够用于护航的多数是较为老旧的战列舰和大型装甲巡洋舰,它们面对神出鬼没的德国战列巡洋舰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协约国不得不考虑动用其海军力量的中坚——中国在美国订购的六艘新式快速战列舰——来参加护航。
对于协约国海军的反击,德国人并没有示弱,很快,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便得到了情报:德国海军正在全力建造“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和速度更快,火力更强的“约克”级战列巡洋舰。
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人,协约国方面也调整了战略,美国总统威尔逊要求美国工厂以战时最高标准和最快的速度建造中国海军订购的六艘“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在美国造船工人不分昼夜的努力下,这六艘新式的战列巡洋舰竟然奇迹般的提前完工。
山顶上的英国绅士此时直起了身来,他全力的想要听清楚扩音器里的声音,但一直没有成功,他最终放弃了努力,只是在那里仔细地观察着这艘即将出航的巨舰。他小心地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从一个隐秘的口袋里取出了一架小巧的望远镜,向海中的战舰望去,当他通过望远镜看清了这艘巨舰的那呈“前二后一”布置的三座巨大的三联装炮塔时,眼角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
更多到,地址 <a href="" target="_blank"></a>
经过数次增兵,在欧洲战场的中**队已经达到了近100万人,但为了能够尽快的打败德国,英法两国再次照会美国和中国政府,要求再提供200万人的作战部队。最后的决定是中国和美国各提供100万人,由于中国的财力难以负担这些军队的补给,在经过多方协商之后,确定了这些部队将全部由中国提供,但这些部队的军费及装备全部由美英法三国提供(主要是美国提供)。
在看到中国在美国的支持下拼命扩军之后,日本愈发的感到自身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为了阻中国无限制的继续扩军,日本人运用在中**政两界的影响力,开始了广泛的活动。
在中**政两界以及民间,其实仍然存有很强大的亲日派势力,这些人当中很多人都曾在日本留学或受训,与很多日本军政要人都有着深厚的私人友谊。他们和许多日本人一样,深受“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思想的影响,一直把英美等西方列强视为最大的敌人。他们当中还有很多人将日本视为反对西方的盟友,认为中日两国应该联手对付西方而不应该自相残杀。另外,还有不少人担心中国会在这场残酷的战争中被西方所利用,有一个流传得很广的说法是,这场战争是以“英国的政客和佣兵、美国的金钱和机器、中国的鲜血和生命”的方式来进行的。这些人不无忧虑地声称:即使打败德国,西方列强根本就没有、也不可能把中国真正视为平等的伙伴,而只是当成有利用价值的工具,一旦丧失这种利用价值,西方列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弃乃至牺牲中国的利益。日本人还在私下里向中国的亲日派灌输这样的观点,即中国和日本之间发生战争将是一场亚洲和东方的悲剧,因为这场战争的最大受益者将会是英美等西方列强。一些日本人很“富有远见”地指出:中国和日本的战争将最终会导致英美大举入侵,因为“英米鬼畜”绝不会允许日本吃掉中国而控制整个远东,反过来,如果中国在战争中彻底打垮日本,西方列强也会把矛头掉转向中国,因为西方列强的目标就是保证他们在亚洲的优势,防止亚洲国家成长或强大起来成为其潜在的对手。
日本人的秘密活动很快见到了效果,中**政高层中开始有人对继续募兵增援欧洲提出了质疑,虽然中国政府坚持履行作为协约国成员国的义务,但由于日本人的暗中破坏,中国政府出兵欧洲的计划还是出现了众多始料未及的波折。
在中国民间亲日势力的影响下,原本顺利的募兵工作遇到了困难,而这时不知是谁向陆军部次长徐树铮上将提议,可以把各省监狱里的死囚犯都交给美国人训练,然后送到欧洲去当炮灰,反正这些人“死不足惜”,徐树铮采纳了这个建议。而此时刚刚结束的湖南战乱也有大把原张敬尧和唐天匪的匪军俘虏需要处理。于是,中国陆军部就把这些土匪和从监狱里提出来的大量形形色色的罪犯都发往美军帮助设立的训练基地。各大监狱都接到来自陆军部的指示,把监狱里的重刑犯都清点出来,表示给这帮人“一个立功赎罪的活命机会”。
中国政府总共运送了近20万这样的“兵源”,交给了美国方面。不过,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些家伙们的表现却比中国陆军部的官员最好的预计还要强得多,在训练中他们很服从美国教官,而且还能做到相互配合,“表现了出非常高的学习和训练积极性”。一位中立国记者了解到,对这些“有罪的人们”来说,这其实是他们有生以来过得最好的日子:按时发给军饷、良好充足的食物供应、笔挺的美国式军服、干净消毒的营房(这得益于美国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及时免费的医疗保障(美**医很负责),让“他们的感觉如同天堂般美好”。而更重要的是,这些人又一次感到他们重新有了人生的目标和希望,很多人都真心实意的想要立功赎罪改过自新,重新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由于中国陆军部的严格保密,不知情的美国人将这些部队很快的投入到了战场之上,结果令人吃惊。这些部队在到达欧洲战场后,表现得比以前的部队还要好。尤其是湘西土匪出身的部队,在战场上作战极为勇敢,他们在到达法国后,作战勇猛无畏,屡立战功。美国人在报告中不止一次的以赞叹的语气提到,“这些中国部队与德军作战时确实打得非常凶狠,在收复法国北部的一连串恶战中,中国士兵们表现出了极高的吃苦耐劳能力,在我们的士兵认为‘人类无法生存的恶劣条件下’也能进行勇敢的战斗。”美**方一份内部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士兵们不知生命为何物,经常有一个连打到最后一个人也不肯撤下来的情况。”“有一个中国连曾经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坚守阵地达半个月之久,被他们打死的德军超过2000名。”“在战斗中,中国士兵的伤亡很惨重,我们把原因归究于中国人缺乏协同作战的战术意识,但他们的表现实在英勇,令所有的军事观察员都感到震惊。”
按照规定,在欧洲的中**队的高级军官都是美国人,但由于中**人的英勇和战绩得到了美国人的肯定,一些美国将军大胆地提升了一大批表现出色的中国战士为军官,部分接替了美国指挥官,这一措施使中**队的战斗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于后到欧洲战场的中**队何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美国人对此专门进行了研究,在采访了众多的湘西土匪出身的中国官兵之后,中国陆军部玩的猫腻才浮出水面。但此时美国人已经没有指责中国政府的意思了,为了能够得到更多这样的“优秀士兵”,美国人还专门要求中国政府在湘西地区募兵,中国政府随后又在湘西高薪招募了10万人的“下山土匪”(受重金利诱接受招安的)、有土匪背景的人和“上过山”的农民,交到美国人手中训练,并派往欧洲。
美国在全力帮助中国扩充陆军的同时,也加大了协助建设中国海军的力度,而德国则越来越多的感受到了来自于海陆两方面的巨大压力。德国的力量已经在崩塌,它的筋肉拉得过强,体内已经开始渗出了鲜血,对于德国来说,必须要抢在时间前面打破僵局。
而让交战双方的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打破僵局的开始,竟然不是在陆地,而是在海上。
英国,普利茅斯港。
此时,码头上的工人还象往常一样,在不住的忙碌着,但熟悉码头历史的人们却能够看出来如今这里和以前的不同。
如今,这里的工人们,很多都是黄皮肤黑眼睛的东方人,白人工人的身影,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
此时,一位衣冠楚楚的英国绅士模样的人正坐在山顶的一棵大树下,悠闲地翻着当天的报纸。
“协约**队已经决定进入西伯利亚。”这是报纸上的一则巨大的标题。
“中国举行国会选举,进步党人惨遭败北,安福党人取得胜利。”这是报纸的另一则标题。
“德军在协约**队的攻击下撤出巴黎。”
“保加利亚发生兵变。”
“德国下一步是否会入侵西班牙?”
“德国潜艇继续在大西洋肆虐。”
“‘约克’号和‘沙恩霍斯特’号正在伺机而动。”
“俄国内战加剧,上百万人流离失所。”
在这些令人触目惊心的消息旁边,还附有地图和照片。但此时,如果有人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这位绅士的心思显然并不在他手中的报纸上。
他的目光,时不时的总是瞄向远方的港口。
此时,一艘巨大的悬挂有红黄蓝三色“人”字旗的中国海军战舰,正在港口进行着出海的准备。
这是一艘巨型战舰,现在正在加装着补给品,工人们正力图使它的所有的补给品舱和弹药舱达到饱和状态。工人们在不断地工作着,将它的冷藏库里装满新鲜的肉类,往食品库里装满面粉和蔬菜,往油舱里灌满重油,往水柜里加淡水。当然,最要紧的是往弹药舱里装炮弹。一辆喘着粗气的蒸汽机车挂着一长列车箱停在了舷侧,车上装满了巨大的十六英寸炮弹。舰上的起重机正摇摇晃晃地把一枚枚重达数百公斤、威力巨大的炮弹吊向空中,然后再徐徐降下,穿过一层层甲板,装进水线下深处的弹药舱。
这时,一支中国海军学员的队伍沿着码头开了过来,他们显然是来加强这艘战舰的舰员队伍。这是一支年青的队伍。他们当中的一些人显得非常年轻,几乎可以说还是些孩子。他们是刚刚获得晋升的海军学校的学生,对自己的新身份和新军装感到骄傲。整个队伍显得活泼、轻快而自豪,在军乐队的前导下,他们向战舰的舷梯开去。不久,军乐队停在舷梯旁继续吹奏,而这队年青人则以海军特有的精确而整齐的步伐,沿着舷梯登上军舰。队伍来到舰尾甲板时,带队的军官向在舰上检阅他们的长官敬礼,报告他们这支队伍的来到。当码头边上的装卸工作结束时,传来一道命令,要队伍面向舰桥。
码头上监督军火装卸的军官喊道:“最后一枚”
甲板上一位军官应声答道:“最后一枚。”起重机摇摇晃晃地把最后一枚闪着寒光的十六英寸炮弹送进了弹药舱。原来在码头上忙碌着的一群群勤务人员和工人逐渐散去,军乐队一边吹打着,一边朝远处的大门走去,乐声渐渐消失,只剩下水兵们仍旧列队站着。这时,一位外表显威严而好动的美国海军中将走到了舰桥上的扩音器跟前,开始了讲话。
扩音器的声音很大,但是对于那位远在山顶的英国绅士来说,他想要听清楚扩音器里的声音则是根本不可能的。
年青的水兵们聚精会神地听着美国将军的演讲。他的讲话声通过扩音系统传遍全舰。这位将军首先对这些年青人到舰上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他们解释说,他们是被特意选派来参加这艘战舰的出征的。
为了能够让中国海军能够以最大的战斗力打击敌人,同时培训出更多的海军作战人员,美国人煞费苦心的为中国海军设计了“一艘战舰两套人马”的作战方式,也就是一艘战舰配备两套人员,平时一队休息、一队执勤,这两套人马以肩章的不同,分别被称为“金色队”和“蓝色队”。平时训练人休息的时候,战舰则不休息;战斗的时候,也是两支舰队人员、一支舰队。在战斗结束后,则“换人不换船”,战舰回港后,原班人马休整,另一班人马上舰,几天内立即出发。战舰平均每三个月检修一次。
根据中国海军部的要求,为了尽可能多的培训海军作战人员,中国海军几乎包揽了英国海军的各项传统作战任务,中国海军不但积极出战,还经常派舰参加远洋护航(当然油钱则是英国人报销)。和战前英国海军平时将庞大的战列舰队停在港里不同,中国海军在没有作战任务的时候,经常将巨大的新式战列舰也派出去给商船护航。于是英国海岸附近经常出没着中国战列舰巨大的身影,一时间令德国袭击舰销声匿迹。对于这些勤快的排水量达五万多吨的“大个子保镖”,英国民众给予了极大的谢意和崇敬。
现在中国海军学员们已经登上的这艘新式的强大战舰,目前的英国海军没有任何一艘军舰敢于和她匹敌,也没有任何一艘大型军舰能够从它的炮口下幸免。经过三个月的海上严格训练,已使这艘战舰成为了当今世界上最强大、最有战斗力的军舰之一。
而这一次这艘战舰的任务,则是为商船队进行护航。
由于英国的运输船队遍布大西洋,德国海军为了打击这些运输船队,在不惜发动“无限制潜艇战”的同时,还经常派出大型水面作战舰艇作为袭击舰,攻击英国的海上航线。德国先后派出“赛德利茨”号和“德弗林格尔”号战列巡洋舰等大型舰艇出击,“赛德利茨”号曾经毫不费力地收拾掉了大批的英国运输船队及其护航舰艇。由于曾经作为英国骄傲的庞大战列舰队在日德兰大海战当中灰飞烟灭,因而德国战列巡洋舰在没有任何兵力的掩护下一次又一次肆无忌惮地横渡大西洋。一艘艘英国商船和护航舰艇带着船上的水兵一起葬身鱼腹的消息不断的传开,英国舆论一时间为之大哗。在这样的打击来了多次之后,英国人不得不再次求救于自己的盟国。
对于英国的救助,美国和中国等协约国成员积极响应,美国、中国和日本先后都派出大型舰艇参加海上护航作战,但由于协约国海军的主力战舰需要保卫英国本土,能够用于护航的多数是较为老旧的战列舰和大型装甲巡洋舰,它们面对神出鬼没的德国战列巡洋舰仍然感到力不从心。为此协约国不得不考虑动用其海军力量的中坚——中国在美国订购的六艘新式快速战列舰——来参加护航。
对于协约国海军的反击,德国人并没有示弱,很快,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便得到了情报:德国海军正在全力建造“威廉大帝”级战列舰和速度更快,火力更强的“约克”级战列巡洋舰。
面对咄咄逼人的德国人,协约国方面也调整了战略,美国总统威尔逊要求美国工厂以战时最高标准和最快的速度建造中国海军订购的六艘“光荣”级战列巡洋舰。在美国造船工人不分昼夜的努力下,这六艘新式的战列巡洋舰竟然奇迹般的提前完工。
山顶上的英国绅士此时直起了身来,他全力的想要听清楚扩音器里的声音,但一直没有成功,他最终放弃了努力,只是在那里仔细地观察着这艘即将出航的巨舰。他小心地用眼角的余光扫视了一下四周,然后从一个隐秘的口袋里取出了一架小巧的望远镜,向海中的战舰望去,当他通过望远镜看清了这艘巨舰的那呈“前二后一”布置的三座巨大的三联装炮塔时,眼角不由自主的跳了起来。
更多到,地址 <a href=""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