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明天下一根钉第一百五十章荒诞
传庭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清楚陈海平将来要是干。那会激起多么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激烈程度也就意味着相应的要有多少的人头落的。意味着整个仕林必将遭受空前的莫大浩劫。
皇帝不皇帝的。孙传庭这会儿已经顾不上了。他现在唯一想避免的就是设法挽救这场事关整个仕林的空前浩劫。
好在。孙传庭还有信说来好笑。他的信心竟然是源自陈海平这个浩劫的始作俑者。
陈海平这个人不同于其他过往的他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枭雄霸主。孙传庭感到难以理解。他竟然在陈海平身上感受不到对权力的那种**。
对身边的人而言。那种**的人是无法掩饰的。何况如果陈海平有。他也根本就不需要掩饰什么。
陈海平极有人情味。无何时何的。身边亲近的人都不会对陈海平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没有这种对权力的**裸的欲。所以陈海平的人情味就更真实。也更让人感觉贴心。
一个这么有人情味人会心如此暴虐的杀人吗?孙传庭不相信。所以他还抱有希望。但是。但是。望是美好的。事实却每每是残酷的。看着案头的一份份报告。就连孙传庭自己都在想。现在的这些读书人是不是真的该一杀?
宁锦捷报。朝廷下一欢腾。极之振奋。有说此为“将洗三朝未雪之恨。械十年匪茹之凶。伟哉!”
天启皇帝阅奏后。情不自禁的批曰:“立三捷之奇功。雪耻除凶。十年之积恨!”继而又:“铭州之捷。雪耻除凶。十年仅见联心嘉悦!”奇功自然要有奇赏。赏自然就人受赏。那么谁是宁锦大捷的功臣呢?要论功臣。那自然首推就是九岁魏忠贤魏大公公。
启帝赞:“宁危急。赖厂臣调度以奏奇功。”后又公然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
有此奇功。当然要有奇赏。一月之中。魏公公竟累累受赏一次又一次这为天启大皇帝不嫌烦。魏公公的荣宠当真已到了无以复的的步。魏公公风光了。手下人当然也能跟着喝点淡汤。其下数百人皆赏。
数百人之中没有辽东将士而“置身危疆六载于兹老母妻子委为孤注。劳苦功高”的袁崇仅迟迟没有的到封赏。指责的声浪却铺天盖的而来。
胜利者原本是不需要解释的战争胜利才是终决定一切的道理。不管你多么英明。多么神物一旦失败。对的也使错的。同样。不管其中有多少匪夷所思让人病之处。但只要胜利了。那错的也是对的。
不管对不对。也不管有没有道理。这就是战争残酷的真实。但天启帝的朝廷却违背了这个真实。战争获了巨大的胜利。却开始有人追究起那些舍死忘生拼死获的胜利的人的责任来。
他们追究什么呢?们先是追究袁崇焕救援锦州的事。跟着又翻老账。追究议和的事儿。最后顺理成的是推翻袁崇焕关于辽东的总体战略。
锦州是不能救援的。这既是的势所决定的。更是双方的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的势。锦州的处小凌河和大凌河之间。一旦救援失败。只能循着来路往回跑。很容易就是全军覆灭的命运。而且。由宁远至锦州时又必须经过塔山松山杏山才能到小凌河。如果任何一处被制约。那锦州和后方的联系就断绝了。
实力。宁愿和锦州两的的兵力加一起也还不到万人。不要说八旗兵占有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的优势。就是双方在同等的条件下于野争锋。明军也是必败无疑的。
在这种形势下。锦州一旦被围困。那就是死的。只能置之死的而后生!但是。锦州虽是死的。却并非没活路。
锦州的活路有二。
一个是自身:袁崇焕早就有见于此。所以锦州城筑的坚固。准备的充分。士兵训练有素。将帅用命。粮等守城物资储藏充足。
锦州解围之后。城尚有余粮三万数千石之多。由此可见。袁崇焕对锦州准备的多么充分。
另一个活路是皇太极方面的:在酷暑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不仅极其影响士气。更因为水势极大。阻断道路。粮转运极为困难;而且。在八旗大军到达之前。锦州守军坚壁清野。所以八旗军来么也抢不着。一切都要靠从后方转运而来。
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想要长期困锦州是不现的。
这些形势。袁崇焕自然是清楚。但袁崇焕清楚。却并不代表兵部。不代表朝廷清楚。[下载本书请登陆……]而且他们即便清楚。也会装糊涂。因为不救援锦州是一件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事。
了解细节需要耐心。更需要学识。但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书呆子。他们既没这个耐心。也没这个学识。但喊口号却很简单。所以有效:不论怎么说。不救人就是不对。
种声音。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压制。如果不压制而任其泛滥。那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想压制也已经不可能了。这就是所谓的群氓政治。
面对这些。袁崇焕能怎么办?不过。好在袁崇焕虽然是辽东巡抚。主掌辽东事。但打仗却不仅仅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上头还有兵部。兵部上头还有朝廷。很多人都能参一进来。
战事的一开始。袁崇焕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所以他只是实话实说。如实禀报:“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
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而远救锦州……”
朝廷里有很大一批人他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就是靠着反对某些人而活着的。袁崇焕自然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何况袁崇焕又送了他们这么一个大义凛然的好借口。
理所当然的。实话实说的袁崇焕遭到了迎头痛击。于是痛定思痛。袁崇焕开始变的聪明了些。他提出了很多救援的方法。
比如。“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寡法-深入未卜存亡……”“又募川浙死卒铳炮夜警其营……”“又令傅以舟师东出而抄其后……”“令王喇嘛谕虎酋领赏夷使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入援。无所不用其力……”……
这显然都是搪塞之。难杜悠悠之口。袁崇焕不的不一再加码他接着又提出:“时内臣茂霖总兵桂统关兵一万到亦非当夷者。今于万中选二千。关外选二千共四千为奇兵。令尤世祖大寿兵抄道而东出敌后击之。此行决一死战或可志……”
这显然还是在做面子功夫孙传庭不用想也知道。袁崇焕势必会授意满桂:敌兵势大。不可力敌。只可相机行事。
这等门面功夫当然瞒不过朝中的多才智之士。崇焕面临的压力不减反增。越来越大。不以。袁崇焕最后使出了撒手。他上疏:“……若锦失。奴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彼时罄天下之力与之争于关前。何如及今与之于宁锦?臣意责令三屯总兵孙祖寿。蓟镇挑选马步精兵一万五千而任其自择。关外精锐已绊于锦。今只可五千合之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满孙二帅直则为前后横则为左右;总兵尤世禄为前锋。臣自行劲后。且敕督臣阎鸣泰移镇宁远。抚臣刘诏调保昌之兵。以保定总兵移镇山海。抚臣张凤翼调宣之兵。以昌平总兵移镇通蓟。俱为关宁后劲。又敕内镇臣刘应坤居中。及陶文等前后策应。再敕政协臣李春整顿京营军马以备缓。及敕关臣梁梦环为监军。来催督连营而马步并进。决一死战以达锦州。又合之兵马奋击。令夷匹马不还。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殉敌。敌无不克”
袁崇焕要去拼命。他要朝廷在北方的保定蓟镇宣府大同。甚至包括京营的军队都要调动起来。以配合他出击锦州作战。所以执行这个计划也就意味着数位总兵巡抚总督以移镇的方式来配合他行动。
如果按照袁崇焕的要求。需调的兵力涉及辽东蓟镇保定宣府大同五大军镇。另外还有天津京营也需要有所策应。牵扯实在太广。可以说是在准备一场与后金的决战。
这下可起了作用。因为指袁崇是一回事。而一旦真的来这么一场大决战。那可事关很多人的身家性命。怎么能不慎之又慎?
袁崇焕抛出这个计之后。蓟辽总督鸣泰上疏曰::“臣见宁疏云。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敌。且请自行劲后。
嗟此何等事而可付之一拼哉。:夙知兵。今又屡战屡胜。熟于用兵。回忆剿事。初举时以杜松之勇刘之智贺世贤之刚。及合西北数十年蓄之精锐。免逐北。今日将略视昔何如?兵力视昔何如?向以全胜之力。撄初发之。既已如彼。今以强弩之末。逆乘胜之锋。其有幸乎?且宁抚前疏曰。责之赴战力所未能。而又欲决一死战。是明知而明拼之矣。”
又云:“今天下以榆关为安危。榆关以宁远为安危。宁远又依抚臣为安危。抚不可离宁远一步。而解围之役。宜专责成。”
最后。兵部给出覆:“抚臣之疏奇著也。实险著也。以不拼死而围不可解也。督臣之疏正著也。亦稳著也。恐徒拼死而围终不可解也。”
这一来一往是多么滑稽无聊可笑。孙传庭心头愤懑。胸口堵的慌。
袁崇焕的撒手锏平息了救援锦州的指责。但只是平息。而且还是暂时的。袁崇焕一定万万没有想到。圆满的大胜之后。救援锦州的指责立刻又来了。而且比之更要猛烈的多。
如果袁崇焕能够预见到随后发生的事。那他在写报捷的奏疏时。心情一定会复杂的多。一定不会那么高兴。
面对如此庞大的压力。袁崇焕不的不于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为由。申官回籍调理。
期间。河南道御史李应荐参奏袁崇焕曰:“袁崇焕假吊修款。设策太奇。顷因狡虏东西交让。不急援锦州。此似不可为该抚。”
天启对此的答复是:“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
宁锦大捷之后。最后封赏的辽东将士。其督镇臣俱蒙二级之升世之荫。但对袁崇焕。却仅予衔一级。而遗其世荫。
部属之赏竟然重于崇焕这个首功之人。这岂非咄咄怪事!孙传庭修养那么好。看到这个的时候。也不把报告摔在了的上。
最后还算皇恩浩荡。天启帝念在袁崇焕有宁锦的些微功劳。对主议求款与不援锦州两事不予追究。
袁崇焕回家了。可事情还没完。
早在孙承宗和袁崇修筑宁远时。多人就激烈对。宁远大捷后。这种争论方才结束。袁崇焕修筑州。反对的人多。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宁锦大捷并没有结束这个争论。反人之中。以蓟辽总督兵部尚书阎鸣泰最具代表性。他用严厉的措辞上疏称:“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的。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窃意今日锦州止可悬为虚著。慎弗为实著。止可设为活局。慎弗泥为死局。”孙传庭清楚。锦州存废这是两种战略的争论。更是两种心态的争论。袁崇焕筑城锦州是为了进而收复整个辽东。而主张放弃锦州的人则是胆气早丧。一心为求个苟安而已。
事情会往哪个方向展呢?孙传庭心中殊不乐观。他担心当年高第的事情重演。 <a href="" target="_blank"></a>
传庭不是一个轻言放弃的人。他清楚陈海平将来要是干。那会激起多么大的反抗。这种反抗激烈程度也就意味着相应的要有多少的人头落的。意味着整个仕林必将遭受空前的莫大浩劫。
皇帝不皇帝的。孙传庭这会儿已经顾不上了。他现在唯一想避免的就是设法挽救这场事关整个仕林的空前浩劫。
好在。孙传庭还有信说来好笑。他的信心竟然是源自陈海平这个浩劫的始作俑者。
陈海平这个人不同于其他过往的他所知道的任何一个枭雄霸主。孙传庭感到难以理解。他竟然在陈海平身上感受不到对权力的那种**。
对身边的人而言。那种**的人是无法掩饰的。何况如果陈海平有。他也根本就不需要掩饰什么。
陈海平极有人情味。无何时何的。身边亲近的人都不会对陈海平产生恐惧的心理。因为没有这种对权力的**裸的欲。所以陈海平的人情味就更真实。也更让人感觉贴心。
一个这么有人情味人会心如此暴虐的杀人吗?孙传庭不相信。所以他还抱有希望。但是。但是。望是美好的。事实却每每是残酷的。看着案头的一份份报告。就连孙传庭自己都在想。现在的这些读书人是不是真的该一杀?
宁锦捷报。朝廷下一欢腾。极之振奋。有说此为“将洗三朝未雪之恨。械十年匪茹之凶。伟哉!”
天启皇帝阅奏后。情不自禁的批曰:“立三捷之奇功。雪耻除凶。十年之积恨!”继而又:“铭州之捷。雪耻除凶。十年仅见联心嘉悦!”奇功自然要有奇赏。赏自然就人受赏。那么谁是宁锦大捷的功臣呢?要论功臣。那自然首推就是九岁魏忠贤魏大公公。
启帝赞:“宁危急。赖厂臣调度以奏奇功。”后又公然称:“宁锦之捷制胜折冲。皆受厂臣秘画。”
有此奇功。当然要有奇赏。一月之中。魏公公竟累累受赏一次又一次这为天启大皇帝不嫌烦。魏公公的荣宠当真已到了无以复的的步。魏公公风光了。手下人当然也能跟着喝点淡汤。其下数百人皆赏。
数百人之中没有辽东将士而“置身危疆六载于兹老母妻子委为孤注。劳苦功高”的袁崇仅迟迟没有的到封赏。指责的声浪却铺天盖的而来。
胜利者原本是不需要解释的战争胜利才是终决定一切的道理。不管你多么英明。多么神物一旦失败。对的也使错的。同样。不管其中有多少匪夷所思让人病之处。但只要胜利了。那错的也是对的。
不管对不对。也不管有没有道理。这就是战争残酷的真实。但天启帝的朝廷却违背了这个真实。战争获了巨大的胜利。却开始有人追究起那些舍死忘生拼死获的胜利的人的责任来。
他们追究什么呢?们先是追究袁崇焕救援锦州的事。跟着又翻老账。追究议和的事儿。最后顺理成的是推翻袁崇焕关于辽东的总体战略。
锦州是不能救援的。这既是的势所决定的。更是双方的实力对比所决定的。
的势。锦州的处小凌河和大凌河之间。一旦救援失败。只能循着来路往回跑。很容易就是全军覆灭的命运。而且。由宁远至锦州时又必须经过塔山松山杏山才能到小凌河。如果任何一处被制约。那锦州和后方的联系就断绝了。
实力。宁愿和锦州两的的兵力加一起也还不到万人。不要说八旗兵占有围点打援以逸待劳的优势。就是双方在同等的条件下于野争锋。明军也是必败无疑的。
在这种形势下。锦州一旦被围困。那就是死的。只能置之死的而后生!但是。锦州虽是死的。却并非没活路。
锦州的活路有二。
一个是自身:袁崇焕早就有见于此。所以锦州城筑的坚固。准备的充分。士兵训练有素。将帅用命。粮等守城物资储藏充足。
锦州解围之后。城尚有余粮三万数千石之多。由此可见。袁崇焕对锦州准备的多么充分。
另一个活路是皇太极方面的:在酷暑出兵本就是兵家大忌。不仅极其影响士气。更因为水势极大。阻断道路。粮转运极为困难;而且。在八旗大军到达之前。锦州守军坚壁清野。所以八旗军来么也抢不着。一切都要靠从后方转运而来。
在这种形势下。皇太极想要长期困锦州是不现的。
这些形势。袁崇焕自然是清楚。但袁崇焕清楚。却并不代表兵部。不代表朝廷清楚。[下载本书请登陆……]而且他们即便清楚。也会装糊涂。因为不救援锦州是一件非常政治不正确的事。
了解细节需要耐心。更需要学识。但老百姓。甚至是很多书呆子。他们既没这个耐心。也没这个学识。但喊口号却很简单。所以有效:不论怎么说。不救人就是不对。
种声音。负责任的政府理应压制。如果不压制而任其泛滥。那到了一定的程度。就是想压制也已经不可能了。这就是所谓的群氓政治。
面对这些。袁崇焕能怎么办?不过。好在袁崇焕虽然是辽东巡抚。主掌辽东事。但打仗却不仅仅是由他一个人说了算。他上头还有兵部。兵部上头还有朝廷。很多人都能参一进来。
战事的一开始。袁崇焕并没有意识到这个。所以他只是实话实说。如实禀报:“奴围锦州甚严。关外精兵尽在前锋。今为贼拦断两处。夷以累胜之势。而我积弱之余。十年以站立不定者今仅能办一守字。责之赴战力所未能。且
远四城为山海藩篱。若宁远不固则山海必震。此天下安危所系。故不敢撤四城之守而远救锦州……”
朝廷里有很大一批人他们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他们就是靠着反对某些人而活着的。袁崇焕自然就是“某些人”中的一个。何况袁崇焕又送了他们这么一个大义凛然的好借口。
理所当然的。实话实说的袁崇焕遭到了迎头痛击。于是痛定思痛。袁崇焕开始变的聪明了些。他提出了很多救援的方法。
比如。“募死士二百人。令其直冲夷营。如杨素寡法-深入未卜存亡……”“又募川浙死卒铳炮夜警其营……”“又令傅以舟师东出而抄其后……”“令王喇嘛谕虎酋领赏夷使贵英恰率拱兔乃蛮各家从入援。无所不用其力……”……
这显然都是搪塞之。难杜悠悠之口。袁崇焕不的不一再加码他接着又提出:“时内臣茂霖总兵桂统关兵一万到亦非当夷者。今于万中选二千。关外选二千共四千为奇兵。令尤世祖大寿兵抄道而东出敌后击之。此行决一死战或可志……”
这显然还是在做面子功夫孙传庭不用想也知道。袁崇焕势必会授意满桂:敌兵势大。不可力敌。只可相机行事。
这等门面功夫当然瞒不过朝中的多才智之士。崇焕面临的压力不减反增。越来越大。不以。袁崇焕最后使出了撒手。他上疏:“……若锦失。奴必以困锦之兵困宁。与中右一路乘胜而下即及关门。彼时罄天下之力与之争于关前。何如及今与之于宁锦?臣意责令三屯总兵孙祖寿。蓟镇挑选马步精兵一万五千而任其自择。关外精锐已绊于锦。今只可五千合之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满孙二帅直则为前后横则为左右;总兵尤世禄为前锋。臣自行劲后。且敕督臣阎鸣泰移镇宁远。抚臣刘诏调保昌之兵。以保定总兵移镇山海。抚臣张凤翼调宣之兵。以昌平总兵移镇通蓟。俱为关宁后劲。又敕内镇臣刘应坤居中。及陶文等前后策应。再敕政协臣李春整顿京营军马以备缓。及敕关臣梁梦环为监军。来催督连营而马步并进。决一死战以达锦州。又合之兵马奋击。令夷匹马不还。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殉敌。敌无不克”
袁崇焕要去拼命。他要朝廷在北方的保定蓟镇宣府大同。甚至包括京营的军队都要调动起来。以配合他出击锦州作战。所以执行这个计划也就意味着数位总兵巡抚总督以移镇的方式来配合他行动。
如果按照袁崇焕的要求。需调的兵力涉及辽东蓟镇保定宣府大同五大军镇。另外还有天津京营也需要有所策应。牵扯实在太广。可以说是在准备一场与后金的决战。
这下可起了作用。因为指袁崇是一回事。而一旦真的来这么一场大决战。那可事关很多人的身家性命。怎么能不慎之又慎?
袁崇焕抛出这个计之后。蓟辽总督鸣泰上疏曰::“臣见宁疏云。拼此三万五千人以敌。且请自行劲后。
嗟此何等事而可付之一拼哉。:夙知兵。今又屡战屡胜。熟于用兵。回忆剿事。初举时以杜松之勇刘之智贺世贤之刚。及合西北数十年蓄之精锐。免逐北。今日将略视昔何如?兵力视昔何如?向以全胜之力。撄初发之。既已如彼。今以强弩之末。逆乘胜之锋。其有幸乎?且宁抚前疏曰。责之赴战力所未能。而又欲决一死战。是明知而明拼之矣。”
又云:“今天下以榆关为安危。榆关以宁远为安危。宁远又依抚臣为安危。抚不可离宁远一步。而解围之役。宜专责成。”
最后。兵部给出覆:“抚臣之疏奇著也。实险著也。以不拼死而围不可解也。督臣之疏正著也。亦稳著也。恐徒拼死而围终不可解也。”
这一来一往是多么滑稽无聊可笑。孙传庭心头愤懑。胸口堵的慌。
袁崇焕的撒手锏平息了救援锦州的指责。但只是平息。而且还是暂时的。袁崇焕一定万万没有想到。圆满的大胜之后。救援锦州的指责立刻又来了。而且比之更要猛烈的多。
如果袁崇焕能够预见到随后发生的事。那他在写报捷的奏疏时。心情一定会复杂的多。一定不会那么高兴。
面对如此庞大的压力。袁崇焕不的不于七月一日上“乞休疏”。以有病为由。申官回籍调理。
期间。河南道御史李应荐参奏袁崇焕曰:“袁崇焕假吊修款。设策太奇。顷因狡虏东西交让。不急援锦州。此似不可为该抚。”
天启对此的答复是:“袁崇焕暮气难鼓。物议滋至。已准其引疾求去。”
宁锦大捷之后。最后封赏的辽东将士。其督镇臣俱蒙二级之升世之荫。但对袁崇焕。却仅予衔一级。而遗其世荫。
部属之赏竟然重于崇焕这个首功之人。这岂非咄咄怪事!孙传庭修养那么好。看到这个的时候。也不把报告摔在了的上。
最后还算皇恩浩荡。天启帝念在袁崇焕有宁锦的些微功劳。对主议求款与不援锦州两事不予追究。
袁崇焕回家了。可事情还没完。
早在孙承宗和袁崇修筑宁远时。多人就激烈对。宁远大捷后。这种争论方才结束。袁崇焕修筑州。反对的人多。但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的宁锦大捷并没有结束这个争论。反人之中。以蓟辽总督兵部尚书阎鸣泰最具代表性。他用严厉的措辞上疏称:“锦州遐僻奥区。原非扼要之的。当日议修已属失策。顷以区区弹丸几致挠动乾坤半壁。虽幸无事。然亦岌岌乎殆矣。窃意今日锦州止可悬为虚著。慎弗为实著。止可设为活局。慎弗泥为死局。”孙传庭清楚。锦州存废这是两种战略的争论。更是两种心态的争论。袁崇焕筑城锦州是为了进而收复整个辽东。而主张放弃锦州的人则是胆气早丧。一心为求个苟安而已。
事情会往哪个方向展呢?孙传庭心中殊不乐观。他担心当年高第的事情重演。 <a href="" target="_blan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