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身世
契丹,上京城里一片愁云惨淡。(手打小说)
最近的上京城,早已没了昔日平和宁静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恐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斥着对战争的恐惧。上京城,自众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历经百年,从来没有像最近这样距离战争如此的近。契丹国为了争夺皇权也曾经在上京城爆发过几次危机,但那些乱哄哄的事情都仅限于贵族卷子,老百姓们甚至连察觉都来不及就完成了改朝换代。
可这次不同了,梁王耶律隆绪这次起大兵来攻打上京,一路上他的十几万兵马居然越打越多,越打越厉害。那是因为他在途中不断的招降各地驻军,三日前传来消息,他已经将中京一举攻破,将守城的大将耶律观音奴招至麾下,双方大军合流,如今人数已然超过了三十万,正浩浩荡荡的向上京杀来。上京城的城池,根本就没法和燕云十六州的汉城相提并论,说起来是个城池,可实际上围墙什么的根本就受不了冲击,只怕人家一个照面就能冲几个窟窿,你让百姓们如何能不恐慌。
也有传播着内幕消息的在劝大家不要过分紧张,说是梁王此次起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朝里出了大奸臣,谁呀?大丞相耶律隆运不太熟?他的汉名大家应该知道哇,就是韩德让据说因为韩德让在太后的纵容下,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把整个契丹国的精英一家伙就给扔到大宋那个黑窟窿里去了。可是他回朝之后,非但没有自己检讨,反而借机把诸位斡鲁朵王帐的王爷们全都给削了权贬为平民,将罪责全都推到了他们身上。你想啊,他本来就是个汉人,如今把这契丹人的天下都快弄成汉人的朝廷了,这让大伙怎么受得了?梁王这是在为大伙出头呢?他的要求就只有一个,除奸佞,清君侧那就是说的韩德让只要太后把他交出去,咱们大伙就没事啦
当然更有对这种看法嗤之以鼻的,韩德让别的不说,起码让大家读汉人的书就是好的,你们若真的读过汉人的那些书,就应该知道历史上像打着这种旗号去寻皇帝不是的,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他的目的其实是自己想当皇帝你要真以为杀了大丞相就能让梁王爷退兵,那你也就离死不远了,就算不死活着也没用了,这么糊涂,还不如死了干净
百姓们争执的结果谁胜谁败,对于当事的几位贵人来讲,实在是不重要。他们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保住上京城,保住这得之不易的荣华富贵韩德让正在领着手头并不多的几万兵马布置着城防,他眼下最苦恼的并不是打不打得过梁王,而是皇帝显然对他不信任了,那皇帐的十五万精锐居然一兵一卒也不愿意拔给他调动,如今就只凭了他自己帐下这六万兵马守着上京城,这让韩德让情何以堪呢?
上京城北方百里之外的泰州皇家禁军大营,萧太后匆匆打马直奔皇帐,沿途的卫兵看到是她过来,连气也不敢喘一下就由着她老人家如此长驱直入。
萧太后板着脸一路前行,来到皇帝耶律隆绪暂时歇脚的小山顶,看到耶律隆绪正一脸惬意的坐在一把躺椅上眯着眼感受山顶的凉风,手里还拎着一串葡萄,不时的揪一粒来丢到嘴里嚼的挺开心,一下子便怒从心头起,匆匆上前,一脚便将他旁边的小桌子踹翻在地。
耶律隆绪被吓了一跳,睁眼一看,原来是母亲大人驾到,习惯性的跳起来,双手下垂静听她老人家的教诲。刚摆好姿势,想想又不太对劲,将手里的葡萄狠狠的向旁边一扔,竖起手指来指着战战兢兢陪侍在四周的侍卫们骂道:“朕把你们这群废物母后驾到如何也不通报一声?养着你们有何用?”
萧太后冷冷一笑,摆摆手:“行啊,我儿终于有些帝王气派了,出息了啊朕今番此来只问你一句话,你为何不发兵增援上京?”
耶律隆绪一头冷汗,稍一思索回道:“母后,那上京城不是有大丞相守着吗?二弟那厢便是再多一倍,又如何能轻易攻破大丞相?他老人家当年可是凭着五千兵马硬抗过南朝太宗的二十万大军呢。如今手里有六万人,二弟不过也才二十来万人马,就算攻来,也一定能守得住”
萧太后大怒:“我把你个没良心的……你这是要送大丞相去死你真的以为隆庆杀了大丞相就会放过咱们娘俩么?若没了大丞相,你这个皇帝恐怕连条狗都不如”
耶律隆绪马上不乐意了:“母后孩儿不知母后为何如此信任那个汉人,他在朝里一手遮天还不算完,前次一个莫名其妙的南伐让我契丹精英尽失,这一回来马上又趁着各王帐手头无兵,把那些国之柱石全都贬为庶民打的永不超生,这样下去,这个朝廷到底由谁说了算?这江山是契丹人当家还是汉人当家?孩儿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
萧太后气的直喘粗气,突然一挥手大声喝道:“你们都退下”
旁边那些忠于皇帝的侍卫们惴惴不安的望着皇帝,耶律隆绪一脸为难的说道:“母后,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他们都是自家人,不会泄露出去的。”
萧太后冷笑道:“怕我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子要了你的命?这点胆色也想着收回皇权?也想着要一统天下?你就这么点出息?”
耶律隆绪一下子无语了,挥挥手示意旁边人都退下。
萧太后见四周已无别人,这才语重心长的说道:“皇儿,娘劝你还是早早发兵,解救了大丞相再计较收回皇权的事。若是我儿自觉已有能力统奴群臣,娘便让大丞相归政于你,以后绝不再过问一句朝政,如何?”
耶律隆绪不满道:“母后大丞相如今一手包揽朝政,眼里根本就没有孩儿这个皇帝,此等行径较曹操也不遑多让而这一切,都是出自母后您老人家的纵容,你让孩儿如何相信你的话?”
萧太后道:“你要相信母后,母后是不会害你的大丞相如此辛苦,也是为了你的江山永固,他是不会对你有什么不轨之心的”
耶律隆绪道:“母后如何敢如此肯定?你用什么来担保他没有不臣之心?”
萧太后叹了口气,幽幽道:“因为,他是你的亲生父亲”
耶律隆绪一下子如遭雷击,这个消息对他来讲,实在是太意外了。老娘和韩德让之间勾勾搭搭的事,大伙都清清楚楚,可是因为父皇已经驾崩,依着契丹人的习俗,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丑事,再说有了这层关系在内,韩德让对皇室一直也算是尽心尽力,当然他这几年越来越过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耶律隆绪打死也不敢相信,这个自己如今觉得威胁越来越大的权臣,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若是旁人说这种风话他当然可以置之不理,可这话是自己老娘说的,就不由的他不信了,一下子,耶律隆绪觉得自己的世界好像崩塌了。
如果自己是韩德让的儿子,那么岂不是说老2隆庆才是正统的皇家血脉?这事要是张扬了出去,自己这个皇帝还怎么能服众?你连个正统的契丹人都不是呀难怪老2发兵一路打来居然越打兵力越强慢了,估计这小子就是在用这个由头劝说的那些人,这么说,他北上的本意,绝非只是要大丞相的命了,到头来肯定会连朕的皇位一并抢走的,这个和自己一直亲如手足的兄弟,怎么会变得如此奸险?
亏他之前还给自己这个兄长来了封手足情深的密信,要他尽量配合,自己一旦完成对韩德让的围剿,马上就归政于皇兄,日后兄弟同心,重现大唐盛世云云。原来,这一切,都是骗局而人家都看出来了,只有自己这个糊涂皇帝没看明白老天呀
萧太后看着耶律隆绪喃喃自语,冷笑道:“你果然和隆庆勾结要抛了大丞相出去吗?你知道当年大丞相为何在兵力悬殊那么大的时候还能咬着牙硬撑半个月吗?”
耶律隆绪不解的抬着看着老娘,是啊,当年赵光义二十万大军兵临幽州城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城内人心惶惶,兵力捉襟见肘,当时他完全可以和之前那些守将一样投了宋军换一世的荣华富贵的,可他就那么死死的硬抗了宋兵连续半个月的强攻,硬撑到了耶律休哥的救兵来临,一仗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契丹国内的牢固地位。那么,当年他那么拼命的原因是什么?稍一思索,耶律隆绪就恍然了,只怕那个时候,韩德让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得知自己的儿子有可能会继承皇位,他又怎么肯放下姿态去宋国做一个降将?
这么想来,自己当政这十几年里,韩德让兢兢业业的形象一幕幕的浮现在了眼前,昔日他向为帝师之时对自己严加要求的模样,处理朝政时呕心沥血的模样,为了筹划消弱各路王公权柄时废寝忘食的模样,为了确保南伐计划顺利进行将他那个私生子差点砍了的样子……耶律隆庆一下子明白了。难怪他如此尽心尽力,原来,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甘心付出
“来呀”耶律隆庆很快收敛了心情,换上一副自信的表情:“传令三军火速集结,驰援上京城,解救大丞相”
感谢【亡魂不死】【郁闷之死】两位书友的打赏。
严重感谢书友【郁闷之死】诚恳的批评
痛思一番,老白觉得自己这一阵子有些急功近利了,或许是为了加快完本的步伐而忽略了许多细节上的处理。又或许是因为最近的成绩不太好影响了心情。总之最近的确是有些不蛋定了。这与当初老白发誓只要本书还有一个书友在看就保证一定尽全力写好的初衷有了很大出入。在这里,向所有感到失望的书友道歉
老白最近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这不能成为不好好写书的理由。
一句话:大家看表现吧
契丹,上京城里一片愁云惨淡。(手打小说)
最近的上京城,早已没了昔日平和宁静的感觉,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死气沉沉的恐慌,每个人的脸上都充斥着对战争的恐惧。上京城,自众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以来,历经百年,从来没有像最近这样距离战争如此的近。契丹国为了争夺皇权也曾经在上京城爆发过几次危机,但那些乱哄哄的事情都仅限于贵族卷子,老百姓们甚至连察觉都来不及就完成了改朝换代。
可这次不同了,梁王耶律隆绪这次起大兵来攻打上京,一路上他的十几万兵马居然越打越多,越打越厉害。那是因为他在途中不断的招降各地驻军,三日前传来消息,他已经将中京一举攻破,将守城的大将耶律观音奴招至麾下,双方大军合流,如今人数已然超过了三十万,正浩浩荡荡的向上京杀来。上京城的城池,根本就没法和燕云十六州的汉城相提并论,说起来是个城池,可实际上围墙什么的根本就受不了冲击,只怕人家一个照面就能冲几个窟窿,你让百姓们如何能不恐慌。
也有传播着内幕消息的在劝大家不要过分紧张,说是梁王此次起兵的主要原因是因为朝里出了大奸臣,谁呀?大丞相耶律隆运不太熟?他的汉名大家应该知道哇,就是韩德让据说因为韩德让在太后的纵容下,把持朝政,一手遮天,把整个契丹国的精英一家伙就给扔到大宋那个黑窟窿里去了。可是他回朝之后,非但没有自己检讨,反而借机把诸位斡鲁朵王帐的王爷们全都给削了权贬为平民,将罪责全都推到了他们身上。你想啊,他本来就是个汉人,如今把这契丹人的天下都快弄成汉人的朝廷了,这让大伙怎么受得了?梁王这是在为大伙出头呢?他的要求就只有一个,除奸佞,清君侧那就是说的韩德让只要太后把他交出去,咱们大伙就没事啦
当然更有对这种看法嗤之以鼻的,韩德让别的不说,起码让大家读汉人的书就是好的,你们若真的读过汉人的那些书,就应该知道历史上像打着这种旗号去寻皇帝不是的,根本就是挂羊头卖狗肉他的目的其实是自己想当皇帝你要真以为杀了大丞相就能让梁王爷退兵,那你也就离死不远了,就算不死活着也没用了,这么糊涂,还不如死了干净
百姓们争执的结果谁胜谁败,对于当事的几位贵人来讲,实在是不重要。他们眼下更重要的是如何保住上京城,保住这得之不易的荣华富贵韩德让正在领着手头并不多的几万兵马布置着城防,他眼下最苦恼的并不是打不打得过梁王,而是皇帝显然对他不信任了,那皇帐的十五万精锐居然一兵一卒也不愿意拔给他调动,如今就只凭了他自己帐下这六万兵马守着上京城,这让韩德让情何以堪呢?
上京城北方百里之外的泰州皇家禁军大营,萧太后匆匆打马直奔皇帐,沿途的卫兵看到是她过来,连气也不敢喘一下就由着她老人家如此长驱直入。
萧太后板着脸一路前行,来到皇帝耶律隆绪暂时歇脚的小山顶,看到耶律隆绪正一脸惬意的坐在一把躺椅上眯着眼感受山顶的凉风,手里还拎着一串葡萄,不时的揪一粒来丢到嘴里嚼的挺开心,一下子便怒从心头起,匆匆上前,一脚便将他旁边的小桌子踹翻在地。
耶律隆绪被吓了一跳,睁眼一看,原来是母亲大人驾到,习惯性的跳起来,双手下垂静听她老人家的教诲。刚摆好姿势,想想又不太对劲,将手里的葡萄狠狠的向旁边一扔,竖起手指来指着战战兢兢陪侍在四周的侍卫们骂道:“朕把你们这群废物母后驾到如何也不通报一声?养着你们有何用?”
萧太后冷冷一笑,摆摆手:“行啊,我儿终于有些帝王气派了,出息了啊朕今番此来只问你一句话,你为何不发兵增援上京?”
耶律隆绪一头冷汗,稍一思索回道:“母后,那上京城不是有大丞相守着吗?二弟那厢便是再多一倍,又如何能轻易攻破大丞相?他老人家当年可是凭着五千兵马硬抗过南朝太宗的二十万大军呢。如今手里有六万人,二弟不过也才二十来万人马,就算攻来,也一定能守得住”
萧太后大怒:“我把你个没良心的……你这是要送大丞相去死你真的以为隆庆杀了大丞相就会放过咱们娘俩么?若没了大丞相,你这个皇帝恐怕连条狗都不如”
耶律隆绪马上不乐意了:“母后孩儿不知母后为何如此信任那个汉人,他在朝里一手遮天还不算完,前次一个莫名其妙的南伐让我契丹精英尽失,这一回来马上又趁着各王帐手头无兵,把那些国之柱石全都贬为庶民打的永不超生,这样下去,这个朝廷到底由谁说了算?这江山是契丹人当家还是汉人当家?孩儿是皇帝还是他是皇帝?”
萧太后气的直喘粗气,突然一挥手大声喝道:“你们都退下”
旁边那些忠于皇帝的侍卫们惴惴不安的望着皇帝,耶律隆绪一脸为难的说道:“母后,您有什么话就直说吧,他们都是自家人,不会泄露出去的。”
萧太后冷笑道:“怕我一个风烛残年的老婆子要了你的命?这点胆色也想着收回皇权?也想着要一统天下?你就这么点出息?”
耶律隆绪一下子无语了,挥挥手示意旁边人都退下。
萧太后见四周已无别人,这才语重心长的说道:“皇儿,娘劝你还是早早发兵,解救了大丞相再计较收回皇权的事。若是我儿自觉已有能力统奴群臣,娘便让大丞相归政于你,以后绝不再过问一句朝政,如何?”
耶律隆绪不满道:“母后大丞相如今一手包揽朝政,眼里根本就没有孩儿这个皇帝,此等行径较曹操也不遑多让而这一切,都是出自母后您老人家的纵容,你让孩儿如何相信你的话?”
萧太后道:“你要相信母后,母后是不会害你的大丞相如此辛苦,也是为了你的江山永固,他是不会对你有什么不轨之心的”
耶律隆绪道:“母后如何敢如此肯定?你用什么来担保他没有不臣之心?”
萧太后叹了口气,幽幽道:“因为,他是你的亲生父亲”
耶律隆绪一下子如遭雷击,这个消息对他来讲,实在是太意外了。老娘和韩德让之间勾勾搭搭的事,大伙都清清楚楚,可是因为父皇已经驾崩,依着契丹人的习俗,这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丑事,再说有了这层关系在内,韩德让对皇室一直也算是尽心尽力,当然他这几年越来越过分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可耶律隆绪打死也不敢相信,这个自己如今觉得威胁越来越大的权臣,居然是自己的亲生父亲若是旁人说这种风话他当然可以置之不理,可这话是自己老娘说的,就不由的他不信了,一下子,耶律隆绪觉得自己的世界好像崩塌了。
如果自己是韩德让的儿子,那么岂不是说老2隆庆才是正统的皇家血脉?这事要是张扬了出去,自己这个皇帝还怎么能服众?你连个正统的契丹人都不是呀难怪老2发兵一路打来居然越打兵力越强慢了,估计这小子就是在用这个由头劝说的那些人,这么说,他北上的本意,绝非只是要大丞相的命了,到头来肯定会连朕的皇位一并抢走的,这个和自己一直亲如手足的兄弟,怎么会变得如此奸险?
亏他之前还给自己这个兄长来了封手足情深的密信,要他尽量配合,自己一旦完成对韩德让的围剿,马上就归政于皇兄,日后兄弟同心,重现大唐盛世云云。原来,这一切,都是骗局而人家都看出来了,只有自己这个糊涂皇帝没看明白老天呀
萧太后看着耶律隆绪喃喃自语,冷笑道:“你果然和隆庆勾结要抛了大丞相出去吗?你知道当年大丞相为何在兵力悬殊那么大的时候还能咬着牙硬撑半个月吗?”
耶律隆绪不解的抬着看着老娘,是啊,当年赵光义二十万大军兵临幽州城下,破城只在旦夕之间,城内人心惶惶,兵力捉襟见肘,当时他完全可以和之前那些守将一样投了宋军换一世的荣华富贵的,可他就那么死死的硬抗了宋兵连续半个月的强攻,硬撑到了耶律休哥的救兵来临,一仗成名,从此奠定了他在契丹国内的牢固地位。那么,当年他那么拼命的原因是什么?稍一思索,耶律隆绪就恍然了,只怕那个时候,韩德让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得知自己的儿子有可能会继承皇位,他又怎么肯放下姿态去宋国做一个降将?
这么想来,自己当政这十几年里,韩德让兢兢业业的形象一幕幕的浮现在了眼前,昔日他向为帝师之时对自己严加要求的模样,处理朝政时呕心沥血的模样,为了筹划消弱各路王公权柄时废寝忘食的模样,为了确保南伐计划顺利进行将他那个私生子差点砍了的样子……耶律隆庆一下子明白了。难怪他如此尽心尽力,原来,这是一个父亲对儿子的甘心付出
“来呀”耶律隆庆很快收敛了心情,换上一副自信的表情:“传令三军火速集结,驰援上京城,解救大丞相”
感谢【亡魂不死】【郁闷之死】两位书友的打赏。
严重感谢书友【郁闷之死】诚恳的批评
痛思一番,老白觉得自己这一阵子有些急功近利了,或许是为了加快完本的步伐而忽略了许多细节上的处理。又或许是因为最近的成绩不太好影响了心情。总之最近的确是有些不蛋定了。这与当初老白发誓只要本书还有一个书友在看就保证一定尽全力写好的初衷有了很大出入。在这里,向所有感到失望的书友道歉
老白最近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这不能成为不好好写书的理由。
一句话:大家看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