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政府的招待所休息了一晚上过后,第2天早上8点多的时候,两辆政府的公务车已经停在了楼下,司机就站在车的旁边,等待段云下楼。
穿上西装外套,段云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和自己的助理郭凯以及几名保镖下了楼,坐车前往位于沈阳市郊的金杯汽车厂。
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俄式建筑,段云内心还是带着几分期待的。
说起来中国第1台国产汽车就是出自沈阳,1931年的时候,“民生牌”汽车驶出了沈阳一家工厂的大门,而当年捐献生产第1台国产汽车的,正是张学良将军。
55年后,投资建造现代化汽车厂的,是在改革大潮应运而生的“金杯汽车股份公司”,而且在那个年代,“金杯”可以说是汽车产业的一个符号,它的迅速崛起,人们称道的多是他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那种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的“金杯精神”。
沈阳虽然是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基地,不过80年代的沈阳汽车工业还很薄弱,一个汽车车制造厂生产130小货车,另外一个轿车厂生产小面包,全部都隶属于当时的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
到了90年代,因为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所以现在的沈阳金杯汽车厂处境比较艰难,而就在段云来沈阳之前,厂里已经拖欠工人工资长达三个月之久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段云乘坐的汽车最终停在金杯汽车厂门口的时候,时任金杯汽车厂厂长的赵希友面带笑容,双眼闪过一抹精光,快步迎了上来。
“您就是天音集团的段总吧?欢迎欢迎!”赵希友看到段云后,立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段云的手,语气带了几分兴奋的说道。
“没错,我是段云。”段云微微一笑,接着问道:“您是赵希友厂长?”
“没错,我是赵希友!”
“久仰久仰!”段云这个时候语气也带了几分恭敬。
在来沈阳之前,段云就已经收集了大量沈阳金杯汽车厂的资料,并且也了解到了厂长赵希友的一些情况。
提及沈阳汽车的发展,那就不得不提一下赵希友这个人。
赵希友今年57岁,出生于热河省凌源县的一个制酒工人的家庭。
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52年中学未毕业,他便孤身一人来到沈阳工作。
由于他好学肯钻,在夜校补习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在1960年考上了辽宁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现如今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8年沈阳成立汽车制造厂,曾经制造出“巨龙”牌载重汽车,然而由于质量不过关,生产了几百台汽车纷纷趴窝,“巨龙”变成了“卧龙”,报纸头版曾为此发表过一篇讽刺漫画,使沈阳的汽车臭名远扬,出尽了洋相。
在1980年全国计划工业会议上,赵希友以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的身份,乞讨班站在国家纪委的一间办公室里,用凄楚的口吻请求上级领导给沈阳汽车列上国家计划,哪怕一台也行。
然而因为沈阳汽车制造厂已经是“臭名远扬”,所以最终得到的回答是“半台车也不能列!”。
这件事儿对赵希友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他第1次迈出国门,到国外进行考察,在法国,西德,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奔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些驰名全球的汽车公司,他惊叹于从雪佛兰到雪铁龙,从猎鹰到野马,从莱利安特k型到道奇600汽车型号的走马灯变化,造型,工艺,涂装,一天比一天先进。
特别是日本,已经用计算机设计汽车了,他看的越多,心头的铅块压的越重。
回国之后,他把自己的改革设想向有关领导汇报,建议把沈阳市所有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汽车厂家组织起来,把行政性工业局改造成汽车托拉斯企业,把生产的总成和零部件厂按高度的专业组织生产,变分散劣势为联合起来的相对优势。
上级领导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接受他的建议,在1983年的时候,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曾建志的改造为一家企业性公司,可以迈出了沈阳汽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1984年金杯的前身也就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成立,赵希友出任董事长,沈阳汽车公司成立一年零八个月后,固定资产提高了38%,汽车产量增长1.4倍,实现了利润2.6个亿,相当于一年收回一个公司投资。
不过在工厂取得优秀业绩的同时,赵希友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国家集体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办,人都是有私心的,很多工厂犯了错误也无人负责,所以这也让赵希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赵锡友改革的第1步就是“租赁制”,打破了很多人的铁饭碗,而这样的改革也确实激起了千层浪,有人骂街,有人责难,不过最终50家企业实行了集体或个人租赁经营,经过这次改革,各个分厂的产值利润,人均收入增长数字是惊人的。
后来赵希友去日本考察的时候,丰田公司的发展让他大受启发。
原本丰田只是一家做纺织机械的小公司,几乎一两年间借助资本,市场就发达了起来,另外他在美国和德国的考察中,发现各大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回国后,赵锡友就向上级提出“沈车要搞股份制试点”。
国企搞股份制经营,这在当年无疑是犯大忌的事情,然而国内的一些地区早就悄悄的这么干了,深圳宝安,上海飞乐,成都蜀都,北京天桥等,当时中央对股份制没有政策许可,但也没有禁令,所以最终沈阳市批准了赵希友创办股份公司的建议,在1988年的时候,经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批准,金杯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次面向全国的公开募股行动,而且在同年的8月,《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还做了一篇专题报道,算是对这件事给予了肯定。
穿上西装外套,段云整理了一下头发,然后和自己的助理郭凯以及几名保镖下了楼,坐车前往位于沈阳市郊的金杯汽车厂。
看着车窗外不时闪过的俄式建筑,段云内心还是带着几分期待的。
说起来中国第1台国产汽车就是出自沈阳,1931年的时候,“民生牌”汽车驶出了沈阳一家工厂的大门,而当年捐献生产第1台国产汽车的,正是张学良将军。
55年后,投资建造现代化汽车厂的,是在改革大潮应运而生的“金杯汽车股份公司”,而且在那个年代,“金杯”可以说是汽车产业的一个符号,它的迅速崛起,人们称道的多是他敢为天下先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和那种卧薪尝胆艰苦创业的“金杯精神”。
沈阳虽然是全国知名的重工业基地,不过80年代的沈阳汽车工业还很薄弱,一个汽车车制造厂生产130小货车,另外一个轿车厂生产小面包,全部都隶属于当时的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
到了90年代,因为技术落后,缺乏资金,所以现在的沈阳金杯汽车厂处境比较艰难,而就在段云来沈阳之前,厂里已经拖欠工人工资长达三个月之久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当段云乘坐的汽车最终停在金杯汽车厂门口的时候,时任金杯汽车厂厂长的赵希友面带笑容,双眼闪过一抹精光,快步迎了上来。
“您就是天音集团的段总吧?欢迎欢迎!”赵希友看到段云后,立刻伸出双手紧紧握住了段云的手,语气带了几分兴奋的说道。
“没错,我是段云。”段云微微一笑,接着问道:“您是赵希友厂长?”
“没错,我是赵希友!”
“久仰久仰!”段云这个时候语气也带了几分恭敬。
在来沈阳之前,段云就已经收集了大量沈阳金杯汽车厂的资料,并且也了解到了厂长赵希友的一些情况。
提及沈阳汽车的发展,那就不得不提一下赵希友这个人。
赵希友今年57岁,出生于热河省凌源县的一个制酒工人的家庭。
他年幼丧父,家境贫寒,为了减轻家庭负担,1952年中学未毕业,他便孤身一人来到沈阳工作。
由于他好学肯钻,在夜校补习了初中高中的全部课程,在1960年考上了辽宁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他先后担任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现如今是金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1958年沈阳成立汽车制造厂,曾经制造出“巨龙”牌载重汽车,然而由于质量不过关,生产了几百台汽车纷纷趴窝,“巨龙”变成了“卧龙”,报纸头版曾为此发表过一篇讽刺漫画,使沈阳的汽车臭名远扬,出尽了洋相。
在1980年全国计划工业会议上,赵希友以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副局长的身份,乞讨班站在国家纪委的一间办公室里,用凄楚的口吻请求上级领导给沈阳汽车列上国家计划,哪怕一台也行。
然而因为沈阳汽车制造厂已经是“臭名远扬”,所以最终得到的回答是“半台车也不能列!”。
这件事儿对赵希友打击还是比较大的,后来改革开放,国门敞开,他第1次迈出国门,到国外进行考察,在法国,西德,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发达国家,在奔驰福特,通用,克莱斯勒这些驰名全球的汽车公司,他惊叹于从雪佛兰到雪铁龙,从猎鹰到野马,从莱利安特k型到道奇600汽车型号的走马灯变化,造型,工艺,涂装,一天比一天先进。
特别是日本,已经用计算机设计汽车了,他看的越多,心头的铅块压的越重。
回国之后,他把自己的改革设想向有关领导汇报,建议把沈阳市所有分散的各自为政的汽车厂家组织起来,把行政性工业局改造成汽车托拉斯企业,把生产的总成和零部件厂按高度的专业组织生产,变分散劣势为联合起来的相对优势。
上级领导经过深思熟虑,最终接受他的建议,在1983年的时候,沈阳农机汽车工业局曾建志的改造为一家企业性公司,可以迈出了沈阳汽车发展的最为重要的一步。
1984年金杯的前身也就是沈阳汽车工业公司成立,赵希友出任董事长,沈阳汽车公司成立一年零八个月后,固定资产提高了38%,汽车产量增长1.4倍,实现了利润2.6个亿,相当于一年收回一个公司投资。
不过在工厂取得优秀业绩的同时,赵希友也发现了其中的问题,那就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人没有把国家集体的企业当成自己的办,人都是有私心的,很多工厂犯了错误也无人负责,所以这也让赵希友下定了改革的决心。
赵锡友改革的第1步就是“租赁制”,打破了很多人的铁饭碗,而这样的改革也确实激起了千层浪,有人骂街,有人责难,不过最终50家企业实行了集体或个人租赁经营,经过这次改革,各个分厂的产值利润,人均收入增长数字是惊人的。
后来赵希友去日本考察的时候,丰田公司的发展让他大受启发。
原本丰田只是一家做纺织机械的小公司,几乎一两年间借助资本,市场就发达了起来,另外他在美国和德国的考察中,发现各大公司都采取了股份制,回国后,赵锡友就向上级提出“沈车要搞股份制试点”。
国企搞股份制经营,这在当年无疑是犯大忌的事情,然而国内的一些地区早就悄悄的这么干了,深圳宝安,上海飞乐,成都蜀都,北京天桥等,当时中央对股份制没有政策许可,但也没有禁令,所以最终沈阳市批准了赵希友创办股份公司的建议,在1988年的时候,经人民银行沈阳分行批准,金杯开始了新中国历史上第1次面向全国的公开募股行动,而且在同年的8月,《人民日报》在头版显要位置还做了一篇专题报道,算是对这件事给予了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