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哟,这什么风把咱们的准新娘给吹来了?”姜瑜儿调笑道。
小枣过完年就要及笄了,现在整天忙着绣嫁衣,给未来公公婆婆做衣服。
这个时代有个习俗,那就是新媳妇进门当天,要给婆家的父母献上自己亲自做的新衣。
以前的时候,条件不好,也就给老人做一双鞋子。现在的张庄村非往日可比,小枣的父母干脆让小枣给未来的公婆做上一身新衣。衣帽裤鞋全齐了。
当然,小枣的婆家也不吝啬,让小枣未来的丈夫给小枣家送来了两匹上好的棉布,让小枣给何婶子两口子也做了新衣。
小枣看到姜瑜儿这没羞没躁地调侃自己,面色微红:“怎么?还来不得了?”
“哪能啦!谁来不得都不能你小枣来不得啊!”在这个村里,跟姜瑜儿走得比较近一点的小姑娘,除了大丫,也就是小枣了。现在好友要出嫁了,姜瑜儿一面为她担忧,一面又替她高兴。担忧的是,这么小就要嫁人生子,她这小身子板受得住不?高兴的是,小枣的婆家是家好相处的,从那家人来过几次,还有他们的举动就能看得出来。
两个小伙伴大闹了一会儿后,姜瑜儿问道:“小枣,你们的亲事有没有说定在什么时候?”
小枣面露羞涩,低下头,有些害羞地道:“我娘说,等我及笄后再定。”
“我记得你的生辰好像是三月初八对吗?”姜瑜儿又问。
“是啊!”说道这里的时候,小枣居然面上露出一丝惆怅的意味。
姜瑜儿看见了,打趣道:“你不会是婚前忧郁症了吧?”
小枣转头看了姜瑜儿一眼,悠悠地道:“妞妞,我只是感觉自己好像还是个小孩,转眼间,竟然要嫁人了。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姜瑜儿是想说,你不会是不想嫁人吧?不过,这话姜瑜儿没有问出来,她只是默默地,当一个听众,听取小枣的心事。
“妞妞!我居然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跟我娘说,我不想嫁人。你说,我是不是疯了?”小枣说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好像都有些魔怔了。
不过,姜瑜儿还真是猜对了。她真的不想嫁人。
“小枣,你跟我说说,你是不是不喜欢那个男的?”姜瑜儿循循诱导。
小枣红着脸,摇了摇头:“也不是,只是不想那么快嫁人而已。”
姜瑜儿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看不上对方,只是纯粹不想结婚,这应该就是前世很多女子都会换上的婚前恐惧症吧!“既然不是不喜欢,那为何不想嫁人呢?”
小枣摇了摇头道:“不知道,只是不想离开咱们村。不知道嫁人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离开我爹娘。”说道最后的时候,小枣说话的声音够有些哽噎起来。
看样子,还真被姜瑜儿给猜对了。她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感。这个时代的女子,有多少这样的,最后被逼无奈,嫁到了婆家的。
因为她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婆家是个什么样的家人,好不好相处,那边的人好不好?会不会跟自己的爹娘一样,宠着自己,迁就着自己的小脾气,等等。
姜瑜儿想到前世也有些女子因为不习惯住婆家,跟公婆相处不下来,小夫妻俩在外面置办的房产,然后搬了出去。等老人七老八十了,相处了几十年,也习惯了就把老人接过来养活着回到老人的房子里去给老人养老送终。
“小枣,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姜瑜儿问。
小枣红涨红着一张脸,低声道:“他很好,说话很好听。”
得,原来是个声控。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出来找点事情做,等相处几年后,活着在外面打拼了几年,再回去跟老人一起住,活着日子好起来了,把老人接过来跟你们一起住?”姜瑜儿状似不经意的话,却在小枣的心里掀起了层层波浪。
是啊!他们张庄村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也有了事情做,等成亲后,她就跟丈夫商量着,来张庄村做活路,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跟父母分开了。
一张刚才还郁郁寡欢的小脸,顿时神采奕奕起来:“谢谢你,妞妞,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姜瑜儿很想说,想通了就好了,谁知道这丫头头也不回地跑了。姜瑜儿只能笑笑,收拾了一下,戳着自己有些冻僵的手,回去了。
回去时,阮婶的晚饭已经做好了。几个孩子也已经下学回来了。
北风呼呼刮着,天色暗沉沉的,应该是要下雪的征兆。
“这天气,应该是要下雪了。”阮婶出门倒了一盆水,回来时嘀咕了一声。
姜瑜儿也看了看天,道:“应该是要下雪了。你们几个晚上睡觉的时候,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果然,次日一早,姜瑜儿起床的时候,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今年的雪下得有些晚,如果是往年,如冬月就已经下去了。现在都冬月末了才开始下雪。看来,明年正月还有得下。
看到外面的大雪纷飞的样子,阮婶感叹了一句:“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狗蛋儿不知道为何下雪就是丰收年,拉着阮婶要问个究竟。阮婶又哪里会知道这个,这些,都是从老人哪里听来的。她活了半辈子,也就根据这个,也算是琢磨出来了什么。
阮婶解释不了,可姜瑜儿会啊。她拉过狗蛋儿抱在怀里,开始给姜小雨他们俩说着这个谚语:“都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所以,雪下得越厚实,证明明年的粮食就越好。”
“大姐姐,为什么啊?”狗蛋儿不明白,姜小雨也是一脸的迷茫。
姜瑜儿又解释道:“瑞雪兆丰年。冬天“棉被”,就是雪,被子,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对于庄稼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对冬小麦是非常有利的,有很好的防寒作用,还补充水分。”
两个小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表示他们都懂了。
阮婶则是一脸高兴地道:“还是大小姐厉害,这个都知道。”
本书来自
“哟,这什么风把咱们的准新娘给吹来了?”姜瑜儿调笑道。
小枣过完年就要及笄了,现在整天忙着绣嫁衣,给未来公公婆婆做衣服。
这个时代有个习俗,那就是新媳妇进门当天,要给婆家的父母献上自己亲自做的新衣。
以前的时候,条件不好,也就给老人做一双鞋子。现在的张庄村非往日可比,小枣的父母干脆让小枣给未来的公婆做上一身新衣。衣帽裤鞋全齐了。
当然,小枣的婆家也不吝啬,让小枣未来的丈夫给小枣家送来了两匹上好的棉布,让小枣给何婶子两口子也做了新衣。
小枣看到姜瑜儿这没羞没躁地调侃自己,面色微红:“怎么?还来不得了?”
“哪能啦!谁来不得都不能你小枣来不得啊!”在这个村里,跟姜瑜儿走得比较近一点的小姑娘,除了大丫,也就是小枣了。现在好友要出嫁了,姜瑜儿一面为她担忧,一面又替她高兴。担忧的是,这么小就要嫁人生子,她这小身子板受得住不?高兴的是,小枣的婆家是家好相处的,从那家人来过几次,还有他们的举动就能看得出来。
两个小伙伴大闹了一会儿后,姜瑜儿问道:“小枣,你们的亲事有没有说定在什么时候?”
小枣面露羞涩,低下头,有些害羞地道:“我娘说,等我及笄后再定。”
“我记得你的生辰好像是三月初八对吗?”姜瑜儿又问。
“是啊!”说道这里的时候,小枣居然面上露出一丝惆怅的意味。
姜瑜儿看见了,打趣道:“你不会是婚前忧郁症了吧?”
小枣转头看了姜瑜儿一眼,悠悠地道:“妞妞,我只是感觉自己好像还是个小孩,转眼间,竟然要嫁人了。总有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姜瑜儿是想说,你不会是不想嫁人吧?不过,这话姜瑜儿没有问出来,她只是默默地,当一个听众,听取小枣的心事。
“妞妞!我居然有一种想法,那就是跟我娘说,我不想嫁人。你说,我是不是疯了?”小枣说到这里的时候,整个人好像都有些魔怔了。
不过,姜瑜儿还真是猜对了。她真的不想嫁人。
“小枣,你跟我说说,你是不是不喜欢那个男的?”姜瑜儿循循诱导。
小枣红着脸,摇了摇头:“也不是,只是不想那么快嫁人而已。”
姜瑜儿松了一口气,原来不是看不上对方,只是纯粹不想结婚,这应该就是前世很多女子都会换上的婚前恐惧症吧!“既然不是不喜欢,那为何不想嫁人呢?”
小枣摇了摇头道:“不知道,只是不想离开咱们村。不知道嫁人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我长这么大,还从来没离开我爹娘。”说道最后的时候,小枣说话的声音够有些哽噎起来。
看样子,还真被姜瑜儿给猜对了。她是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感。这个时代的女子,有多少这样的,最后被逼无奈,嫁到了婆家的。
因为她们根本不知道未来的婆家是个什么样的家人,好不好相处,那边的人好不好?会不会跟自己的爹娘一样,宠着自己,迁就着自己的小脾气,等等。
姜瑜儿想到前世也有些女子因为不习惯住婆家,跟公婆相处不下来,小夫妻俩在外面置办的房产,然后搬了出去。等老人七老八十了,相处了几十年,也习惯了就把老人接过来养活着回到老人的房子里去给老人养老送终。
“小枣,你觉得那个人怎么样?”姜瑜儿问。
小枣红涨红着一张脸,低声道:“他很好,说话很好听。”
得,原来是个声控。
“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出来找点事情做,等相处几年后,活着在外面打拼了几年,再回去跟老人一起住,活着日子好起来了,把老人接过来跟你们一起住?”姜瑜儿状似不经意的话,却在小枣的心里掀起了层层波浪。
是啊!他们张庄村现在日子好起来了。也有了事情做,等成亲后,她就跟丈夫商量着,来张庄村做活路,这样自己就可以不用跟父母分开了。
一张刚才还郁郁寡欢的小脸,顿时神采奕奕起来:“谢谢你,妞妞,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姜瑜儿很想说,想通了就好了,谁知道这丫头头也不回地跑了。姜瑜儿只能笑笑,收拾了一下,戳着自己有些冻僵的手,回去了。
回去时,阮婶的晚饭已经做好了。几个孩子也已经下学回来了。
北风呼呼刮着,天色暗沉沉的,应该是要下雪的征兆。
“这天气,应该是要下雪了。”阮婶出门倒了一盆水,回来时嘀咕了一声。
姜瑜儿也看了看天,道:“应该是要下雪了。你们几个晚上睡觉的时候,盖好被子,别着凉了。”
果然,次日一早,姜瑜儿起床的时候,外面已经是白茫茫的一片。今年的雪下得有些晚,如果是往年,如冬月就已经下去了。现在都冬月末了才开始下雪。看来,明年正月还有得下。
看到外面的大雪纷飞的样子,阮婶感叹了一句:“明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狗蛋儿不知道为何下雪就是丰收年,拉着阮婶要问个究竟。阮婶又哪里会知道这个,这些,都是从老人哪里听来的。她活了半辈子,也就根据这个,也算是琢磨出来了什么。
阮婶解释不了,可姜瑜儿会啊。她拉过狗蛋儿抱在怀里,开始给姜小雨他们俩说着这个谚语:“都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所以,雪下得越厚实,证明明年的粮食就越好。”
“大姐姐,为什么啊?”狗蛋儿不明白,姜小雨也是一脸的迷茫。
姜瑜儿又解释道:“瑞雪兆丰年。冬天“棉被”,就是雪,被子,盖得越厚,春天麦子就长得越好。对于庄稼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尤其是对冬小麦是非常有利的,有很好的防寒作用,还补充水分。”
两个小孩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表示他们都懂了。
阮婶则是一脸高兴地道:“还是大小姐厉害,这个都知道。”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