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三思过后,最终决定还是抱着她的糖盒子去叫姐姐起床。
怀里抱着糖盒子的她,有些步履蹒跚地跑到姜瑜儿的房门前,举起嫩白的小手拍打在房门上:“姐姐,起床啦!姐姐,起床啦!”
姜瑜儿听见小丫丫稚嫩的声音,有些回不过神来。往常回来叫她起床的,也就只有大丫了。小丫丫的小身子板,小肺活量,怎么有那么大的渗透里?心里虽然想着,但还是迷迷糊糊起床穿上鞋子开门走出去。
谁知道小丫丫一个没停住拍门的动作,一巴掌正好拍在了姜瑜儿的肚子上。看到姜瑜儿起来后,她张开嘴,露出里面的小奶牙冲姜瑜儿笑了一笑,道:“姐姐起床啦?”
被小丫丫拍了一巴掌,姜瑜儿才想起来,今天家里已经是有下人婆子了,不然小丫丫这个时候也不可能进得了自己家门。
伸手摸了摸小丫丫的小脑袋道:“丫丫早啊!”
小丫丫也笑咪咪地道:“姐姐早!”
阮婶拉着姜小雨也站了过来,朝姜瑜儿问了声好:“大小姐早!”
姜瑜儿披散着头发,朝这对母女也问了声好:“阮婶,小雨早!”
阮婶看她样子,给她打来洗漱用是水,又轻声说了一声:“大小姐,早饭已经做好了。”
姜瑜儿抬头笑了笑道:“谢谢阮婶!”
吃过早饭,姜瑜儿才把小丫丫介绍给阮婶母女俩。因为姜小雨生病的原因,姜瑜儿把小丫丫送了回去,等过几日姜小雨病好了才让她过来。不是她嫌弃姜小雨,而是不想小丫丫来家里过了病气。
要知道,风寒什么的,最容易传染出去了。特别是小孩子抵抗力本来就不强,走的时候,她还特意让阮婶给小丫丫煮了一碗姜汤喝了下去。回去后,让二婶直接给她把衣服换下来洗了。
因着家里有一条大狗,阮婶有些害怕。姜瑜儿没办法,只能让赛斯乖乖窝在窝里。相信用不了多久,阮婶就不会再害怕它了。
这天是给工人发月钱的日子,姜瑜儿一大早就把准备好了的散银及铜板都准备好。让李封跟张三顺通知工人们,下工后来家里领取银钱。那些新招来的工人,有些才几天,也一并过来领月钱。
姜瑜儿把每月的初十这天定位发放上个月月钱的日子,所以不管上个月来做了多久的,到这天都可以来把上个月的月钱领走。也是到了今天,阮婶才发现,这个家原来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农户人家,还是这个村里唯一招工人,买长工丫头的人家。
姜瑜儿拿出装了散银的箱子出来,拿出自己给众人做的工资表,挨个儿叫了让他们过来领取银钱。做了整个月的,一人有一两二百钱银子,有些不满一个月的,按天算给了他们。
拿到了银子的人,心里一个劲儿的高兴。笑呵呵地冲姜瑜儿道了谢,领着自己的月钱回家去了。等工钱发完,已是天不见亮时刻了。
这时李封走了出来,道:“大小姐,石场那边的簸箕已经没得用了。”
姜瑜儿一听,揉了揉有些发软的肩头问:“怎么不早说?”
李封面色有些过意不去,赤红着脸道:“之前忘记了这茬!”
姜瑜儿想了想,冲他挥了挥手道:“你先回去吧!这是我来弄。”确实,是她自己考虑不周了。在石山上工作,那簸箕之类的只是费得最多了。她之前怎么就把这事给忘了。
晚饭后,躺在床上,认真考虑起这件事来。想到村民们虽然没种有竹子,但山上可有了很大一片竹山呢!村里老年人们也没什么事情做,但做些簸箕什么的也还是能做得来的。
与其出去买,还不如给村里老人们找点事情做做,这样一来,能贴补一些家用,让老人们也不至于那么无聊。
翌日一早,姜瑜儿以遛狗为由,带着赛斯跟小丫丫去村里头转了转。看到很多老人因为无所事事,要么去村头树下聊天,要么就是闲着无事,在家里用竹子编些东西,让孙子们拿上镇上去卖。
转了一圈后,她心里也有了个底。去了一趟里正家,正好看到村长也在,打了个招呼,两个老人因为昨天姜家发了月钱,村民们每人都拿了一两多的银子,心里也很是高兴。
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这不,一大早俩个老人就有些坐不住,找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了里正家,真说着话呢!
看到姜瑜儿一来,几个老人心里也很是高兴。这姜瑜儿可是带着整个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的人呢!现在村里很多人家,有姑娘的,都想自己家姑娘也像人家姜家的一样,能出息。
当然,看到姜瑜儿的同时,老人们也看到了跟着姜瑜儿,手里还拉着赛斯的小丫丫。都说人老来喜欢小孩子,看到长得水灵灵,况且还那么聪明的小丫丫,老人们都喜欢得不行。
朝小丫丫招了招手,叫她到身边去问话。小丫丫看了姜瑜儿一眼,放开了手里的狗,朝几个老人走了过去,甜甜地叫了几个老人以后,老人家问了几句话后,又一个人乖乖一边玩去了。
这时,里正才问姜瑜儿:“妞妞,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姜瑜儿笑了笑,道:“里正爷爷,各位爷爷。今天妞妞过来,是有一件事想要与众位商量一下,看看是否能行?”
几人一听,哪里有不行的。这丫头脑子可好使得很,据说那石头卖给了镇上的朱员外家,人家真就要用那石头盖房子呢!
村长开口道:“妞妞,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姜瑜儿笑笑,有些为难地道:“昨日手工后,李封说石场那边的簸箕已经快用没了。各位爷爷也知道,这石场上全是石头,这簸箕是竹子做的,本来就不耐用。用量还大,所以我想,去镇上买,还不如让咱们村里人帮忙做。”
里正一听,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这时三叔公站了出来,说:“妞妞,我们这些老骨头反正也没事做,不就几个簸箕吗?我们给你做。”
本书来自
三思过后,最终决定还是抱着她的糖盒子去叫姐姐起床。
怀里抱着糖盒子的她,有些步履蹒跚地跑到姜瑜儿的房门前,举起嫩白的小手拍打在房门上:“姐姐,起床啦!姐姐,起床啦!”
姜瑜儿听见小丫丫稚嫩的声音,有些回不过神来。往常回来叫她起床的,也就只有大丫了。小丫丫的小身子板,小肺活量,怎么有那么大的渗透里?心里虽然想着,但还是迷迷糊糊起床穿上鞋子开门走出去。
谁知道小丫丫一个没停住拍门的动作,一巴掌正好拍在了姜瑜儿的肚子上。看到姜瑜儿起来后,她张开嘴,露出里面的小奶牙冲姜瑜儿笑了一笑,道:“姐姐起床啦?”
被小丫丫拍了一巴掌,姜瑜儿才想起来,今天家里已经是有下人婆子了,不然小丫丫这个时候也不可能进得了自己家门。
伸手摸了摸小丫丫的小脑袋道:“丫丫早啊!”
小丫丫也笑咪咪地道:“姐姐早!”
阮婶拉着姜小雨也站了过来,朝姜瑜儿问了声好:“大小姐早!”
姜瑜儿披散着头发,朝这对母女也问了声好:“阮婶,小雨早!”
阮婶看她样子,给她打来洗漱用是水,又轻声说了一声:“大小姐,早饭已经做好了。”
姜瑜儿抬头笑了笑道:“谢谢阮婶!”
吃过早饭,姜瑜儿才把小丫丫介绍给阮婶母女俩。因为姜小雨生病的原因,姜瑜儿把小丫丫送了回去,等过几日姜小雨病好了才让她过来。不是她嫌弃姜小雨,而是不想小丫丫来家里过了病气。
要知道,风寒什么的,最容易传染出去了。特别是小孩子抵抗力本来就不强,走的时候,她还特意让阮婶给小丫丫煮了一碗姜汤喝了下去。回去后,让二婶直接给她把衣服换下来洗了。
因着家里有一条大狗,阮婶有些害怕。姜瑜儿没办法,只能让赛斯乖乖窝在窝里。相信用不了多久,阮婶就不会再害怕它了。
这天是给工人发月钱的日子,姜瑜儿一大早就把准备好了的散银及铜板都准备好。让李封跟张三顺通知工人们,下工后来家里领取银钱。那些新招来的工人,有些才几天,也一并过来领月钱。
姜瑜儿把每月的初十这天定位发放上个月月钱的日子,所以不管上个月来做了多久的,到这天都可以来把上个月的月钱领走。也是到了今天,阮婶才发现,这个家原来不是看到的这么简单,它不仅仅是一个小农户人家,还是这个村里唯一招工人,买长工丫头的人家。
姜瑜儿拿出装了散银的箱子出来,拿出自己给众人做的工资表,挨个儿叫了让他们过来领取银钱。做了整个月的,一人有一两二百钱银子,有些不满一个月的,按天算给了他们。
拿到了银子的人,心里一个劲儿的高兴。笑呵呵地冲姜瑜儿道了谢,领着自己的月钱回家去了。等工钱发完,已是天不见亮时刻了。
这时李封走了出来,道:“大小姐,石场那边的簸箕已经没得用了。”
姜瑜儿一听,揉了揉有些发软的肩头问:“怎么不早说?”
李封面色有些过意不去,赤红着脸道:“之前忘记了这茬!”
姜瑜儿想了想,冲他挥了挥手道:“你先回去吧!这是我来弄。”确实,是她自己考虑不周了。在石山上工作,那簸箕之类的只是费得最多了。她之前怎么就把这事给忘了。
晚饭后,躺在床上,认真考虑起这件事来。想到村民们虽然没种有竹子,但山上可有了很大一片竹山呢!村里老年人们也没什么事情做,但做些簸箕什么的也还是能做得来的。
与其出去买,还不如给村里老人们找点事情做做,这样一来,能贴补一些家用,让老人们也不至于那么无聊。
翌日一早,姜瑜儿以遛狗为由,带着赛斯跟小丫丫去村里头转了转。看到很多老人因为无所事事,要么去村头树下聊天,要么就是闲着无事,在家里用竹子编些东西,让孙子们拿上镇上去卖。
转了一圈后,她心里也有了个底。去了一趟里正家,正好看到村长也在,打了个招呼,两个老人因为昨天姜家发了月钱,村民们每人都拿了一两多的银子,心里也很是高兴。
觉得这日子越过越有盼头。这不,一大早俩个老人就有些坐不住,找了村里几个德高望重的老人聚在了里正家,真说着话呢!
看到姜瑜儿一来,几个老人心里也很是高兴。这姜瑜儿可是带着整个村里的人过上好日子的人呢!现在村里很多人家,有姑娘的,都想自己家姑娘也像人家姜家的一样,能出息。
当然,看到姜瑜儿的同时,老人们也看到了跟着姜瑜儿,手里还拉着赛斯的小丫丫。都说人老来喜欢小孩子,看到长得水灵灵,况且还那么聪明的小丫丫,老人们都喜欢得不行。
朝小丫丫招了招手,叫她到身边去问话。小丫丫看了姜瑜儿一眼,放开了手里的狗,朝几个老人走了过去,甜甜地叫了几个老人以后,老人家问了几句话后,又一个人乖乖一边玩去了。
这时,里正才问姜瑜儿:“妞妞,今日过来,可是有什么事情?”
姜瑜儿笑了笑,道:“里正爷爷,各位爷爷。今天妞妞过来,是有一件事想要与众位商量一下,看看是否能行?”
几人一听,哪里有不行的。这丫头脑子可好使得很,据说那石头卖给了镇上的朱员外家,人家真就要用那石头盖房子呢!
村长开口道:“妞妞,有什么事,你尽管说!”
姜瑜儿笑笑,有些为难地道:“昨日手工后,李封说石场那边的簸箕已经快用没了。各位爷爷也知道,这石场上全是石头,这簸箕是竹子做的,本来就不耐用。用量还大,所以我想,去镇上买,还不如让咱们村里人帮忙做。”
里正一听,觉得也是这么一回事。这时三叔公站了出来,说:“妞妞,我们这些老骨头反正也没事做,不就几个簸箕吗?我们给你做。”
本书来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