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一行经过十几日的行军,河西走廊的富饶而广袤的窄变小,大片戈壁开始出现在眼前,这意味着他们已经进入沙州地界了。

    白昼将尽,夕阳下,骑士们的身后落下了又长又尖的身影,黑夜已悄悄降临在布满道路两旁沙沙作响的胡杨树下。正值日暮时分,李清缓辔而行,火辣的风已经凉爽下来,夜风习习,将他的襟带吹得猎猎作响。

    不一会儿,队伍冲上一处光秃秃的碎石冈,李清坐直身极目远眺,正前方所谓的‘官道’因山洪暴发已经被冲毁大半,剩下一条三五尺的小径勉强可以通过马匹,大车却难行了。

    南面远处则是一片风声簌簌的幽暗森林,延绵数十里,最外面几株老态龙钟的红柳树仿佛是这座森林的门岗,忠实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这里是李清走过多次的地方,人们便用这几株老红柳命名,将此处称为红柳园,前方十五里处便是驿站,可是能否从这泥石流过得去,还是个问题。

    片刻,荔非守瑜探路归来,他曾横行这一带,几乎每一棵树都认识他,路能不能过去,他的话便是权威,不容置疑。

    “都督,看泥浆颇软,恐怕是昨日爆发的山洪,若稍一疏忽,极容易被陷下去,我建议改路。”

    回到西域,荔非守瑜依然和平时一样谨慎、稳重,但他的语气却变的欢快了,目光也变得明亮许多,他一指南面五里外的黑森林,对李清笑道:“当地人管那座黑森林叫阎罗殿,其实只因为夜里风大,掠过树梢发出剧响,远远听去就仿佛有无数的小鬼在哀号一般,旧时我领弟兄们常在里面宿营。从里面穿过走沙州是取直线。更近一些。”

    “那好,我们今晚就在阎罗殿宿营!”

    李清纵马急驰,风传来他清朗的笑声,“听鬼号入眠,倒也别有风味,弟兄们,走!”

    一百多骑士皆纵声大笑,放开缰绳,如平地旋风般向黑森林卷去。

    .

    天已经完全黑下来。森林里异常幽静,地上铺着厚厚的落,空气弥漫着一股腐臭味,不时传来咕咕的夜鸟鸣叫声,还有软体爬行动物从身边爬过时发出地沙沙声。

    一行骑在马上在黑暗地森林里快速行军,点了几根火把,天上的星斗指引着他们前进的道路。荔非守瑜走在最前面,他手握长弓,锐利的目光在黑暗熠熠发光,警惕地观察着周围的动静。不时拨开头顶上拦路的枝蔓,行了约三里路,他停住了脚步,回头对李清笑道:“都督,你仔细听听,是不是有鬼号。”

    李清手一摆。后面的骑兵都停住脚步,侧耳细听,果然,风隐隐传来低低的呼号声,极似一个女人在黑森林里饮泣,令人毛骨悚然。

    “都督,再走二里前面就有一个小湖泊,湖边可以宿营。”

    荔非守瑜说完。脸色却忽然凝重起来,他侧耳细听半晌。立刻低声喝令,“快将火把灭了。”

    众人不知何意,纷纷熄灭了火把。

    “怎么回事?”

    李清纵马上前,疑惑地问道:“你听见什么了?”他知道荔非守瑜的目力和耳力都异于常人,前面必然有事发生。

    “湖边有不少人,还有马,好象也是刚刚到,是从对面过来。”

    荔非守瑜地口气略略有些紧张,他知道这黑森林一向少有人进来,尤其是夜间,这时突然出现了一拨人,或许也是绕路的客商,但他担心是填补他们空白的新马匪,听荔非元礼托人捎信说,新马匪已经出现。

    “都督请在此等侯,我去看看便来。”

    李清点点头,又唤来两个得力的亲兵跟他前去,叮嘱道:“若有情况,先不要打草惊蛇,速来禀报于我。”

    一条小河从黑森林里间蜿蜒穿过,这是冥水的一条小支流,宽约三丈,水流缓慢,流过低洼处时便积了起来,形成一面镜湖,面积约三亩大小,没有桥,过河须砍树横架而过。

    此刻,就在镜湖旁,数百支火把燃成另一片火湖,来来往往的唐军士兵在湖边异常热闹,有的在扎营帐,有地在砍伐树木,很快,几个大火堆点了起来,士兵纷纷将手的火把投进火堆里,这时,一棵高耸入云的杨树晃了晃,下面砍树的士兵爆发出一声喊,向两边闪开,杨树吱吱嘎嘎、随即轰然倒下。

    几个轮值地士兵在一旁摩拳擦掌,只等树桥一架好,他们就到对岸去放哨,伏在对岸的荔非守瑜脸色却越来越凝重,对岸虽然都是唐军士兵装束,可这些士兵分明不是唐人,他忽然看出破绽,几个在河边打水士兵摘下头盔去舀水,却露出了头顶剃去一半的毛发。

    “是吐蕃人!”

    一个念头从荔非守瑜的心一闪而过,接着,又一棵大树倒下,士兵们在喊‘闪开!’,用的是吐蕃语,他心充满了疑问,在大唐沙州境内忽然出现几百吐蕃军,他们要干什么?

    “你速去告诉都督,这里有吐蕃军,让他们先隐藏起来。”

    荔非守瑜向一名手下低声命令,手下立刻领命而去,荔非守瑜的目光却盯住了一名正在小心翼翼过桥地哨兵,他摆了摆手,带着另一个手下悄悄潜去,俨如两只在夜里觅食的野狼。

    李清已经得到了报告,他第一个反应便是吐蕃斥候,他们进入唐境侦察是常有的事,但一般斥候队大都数十骑

    也只有百骑,可这次竟来了三百余骑,他也是疑惑不一点,足可以血洗一座普通的小县了。

    但情况紧急,已容不得他三思,对方的哨兵随时会过来,自己只有百余人,一旦正面遭遇,自己未必能占便宜。

    “大家后退,动作要轻一点。不要惊动宿鸟。”

    李清带领手下慢慢向来处撤退。走了数百步,众人都散躲到大树后面,等待荔非守瑜的消息。

    约一刻钟后,前方传来一阵杂乱的脚步声,出现一团人影,借着微弱的月光,有眼尖地士兵认了出来,“都督!好象是荔非将军。”

    果然,荔非守瑜和另一个手下从黑暗处走了出来。在他们身上还扛着一个人,不停地扭动着身,他见李清和众弟兄现身,便走到李清面前将肩上人扔在地上,笑道:“这是他们的哨兵,被我擒获,好象会说一点唐语。都督可从他身上得点消息。”

    俘虏被绑得结结实实,嘴里塞着荔非守瑜地臭袜,头盔不知几时掉了,头发散开、披在肩上。脸上因恐惧而变得扭曲,显得异常狰狞。

    李清用脚挑开他身上地唐军盔甲,露出里面吐蕃人的服饰,他冷笑一声,对荔非守瑜道:“此人一个吐蕃小兵,谅他也不会知道多少内情。你来问他,知道多少说多少!”

    “都督请稍等片刻。”片刻,树后传来一声闷哼,那俘虏已经被拧断了脖。

    “他确实不知到此行的任务,只知道要来这里伏击一个人。”

    “伏击人?”

    李清皱着眉头走了几步,伏击谁?难道会是自己吗?应该不是。哪究竟会是谁?他思索半天也不得要领,便对众手下道:“大家辛苦一点。今夜就地休息,不得点火,明天我们盯住这群吐蕃人。”

    .

    次日,天刚蒙蒙亮,李清便被亲兵摇醒了,此时已是五月,太阳出来后天异常炎热,俨如火炉一般,可早晚却很冷,李清盖的毛毯上还结了一层薄薄的白霜,嘴里呼出的还是一团团白气,森林深处的吐蕃军已经开始有行动了,他们去的方向却是南面,那是他们来地方向,他们似乎走得很仓促,连帐篷都来不及收。

    李清率领他的一百多侍卫在距离吐蕃军一里外与他们平行而动,很快便到了森林边缘,吐蕃人却埋伏下来。

    森林外面是一条便道,北面的官道被泥石流所断,若有马车等辎重物品也只能走这条便道,绕过或穿过黑森林重新回到官道上,路虽然近一点,却没有驿站,而且也不安全,所以走的人并不多,不少客商都宁可挤在驿站里等上几天,泥浆被晒得干硬,官道自然便可以走了。

    这时,西北方向已经出现大片尘土,烟尘滚滚,似乎有一支队伍正朝这边开来,相隔约有三里,这大概就是吐蕃斥候军要等的人,荔非守瑜飞快爬上一株大树,打手帘遮住刺眼的阳光向远方平望去,片刻,他从树上跳下,对李清道:“都督,我看见有旌节,好象是某国的使团,看来吐蕃人是要伏击他们。”

    李清抬头看了看天色,昨晚派去沙州报信地人应该早到了,援军就在路上,虽然不知对面来的是什么使团,但吐蕃人竟然在大唐境内伏击他们,说明他们极其重要。

    “我们先动手!”李清果断地说道。

    侍卫纷纷摘下弓箭,集结成十队悄悄向吐蕃人的埋伏处摸去,还有百步,荔非守瑜摆了摆手,命士兵们停住脚步,分别躲在树后。

    那边吐蕃人也高度紧张起来,纷纷拔出长剑,等待着对方来临,他们全神贯注地盯着前方,压根就没有料到自己后背已经被人盯上了。

    荔非守瑜摩拳擦掌,异常兴奋地低声道:“都督,要不要动手?”

    李清看了看来人,已经不到半里了,这是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以军人为主,前面举着各色大旗,正间有一辆马车,车上插有白色地旌节。

    此时若动手的话,前方树木太多,恐对吐蕃人杀伤力不够,他们容易反噬,最有效的办法是吐蕃人的屁股完全露出来后再打,李清沉吟片刻,便立刻对两个亲兵道:“你们上树去,展开旗帜,尽量显眼一点!”

    果然,这支队伍在百步外忽然发现森林上方有一面红旗在来回飘展,不由大为疑惑,停住了步伐,就在这时,吐蕃人也发现了森林里的异常。但他们蓄势已久。已经来不及再多考虑,遂爆发出一声呐喊,蜂拥着从森林里冲出来,长剑在阳光下闪着青光,直向使团扑去。

    “放箭!”李清终于下达了命令,一百多支狼牙箭破空而出,准确而强劲地射向吐蕃人的后背,刹那间,箭簇透体。马嘶人叫,有吐蕃人后背箭身亡,也有战马被射,嘶叫着向前扑倒,将马上骑兵横摔出去。

    随即第二轮、第三轮箭又射出去,根本不需瞄准,一轮箭后总要射倒一批人。只片刻时间,五轮箭便射罢,吐蕃人竟伤亡了一百多人,连在后押阵地百人长也被荔非守瑜一箭穿心。钉死在地上。

    使团已经转身逃跑,而吐蕃人却被身后的突然袭击弄懵了,竟一阵大乱,一部分人掉头向森林杀回来,而另一部分人却去追赶使团。

    “再射!”

    唐军冲了出去,迎着一百多杀回来吐蕃军冷静地放箭。他们都

    的精锐,有李清原来的亲卫,也有从羽林军里十里挑兵,个个弓马熟娴,发矢再无空落,很快近百名杀回的吐蕃军又栽倒近一半,剩下地见势不妙,发一声喊。转身向南逃去,几十名追赶使团地吐蕃人也跟随着向南逃窜。

    “守瑜。不要追了,那边自有沙州军收拾他们。”

    李清叫住了荔非守瑜,相对于吐蕃人,他更关心那支使团,他们是何许人,竟让吐蕃人潜入沙州这边拦截。

    使团见吐蕃人已经逃远,便重新转头回来,很快,间那辆马车停在李清面前,门开了,走下一名约四十余岁的男,只见他头戴胡浑帽,身披大氅,皮肤黝黑,一双眼炯炯有神,他身材不高,但肩膀却异常宽阔。

    他走下马车,左右打量一下眼前地这支唐军,目光落在李清的身上,便感激地向李清弯腰行了个礼,用一口熟练地长安官话道:“在下是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护失里伽罗的使者,去长安觐见天可汗陛下,多谢你的援手,请问恩人尊姓大名,待我见了你们陛下,一定为你们请功。”

    李清在马上微微欠身答道:“一个月前,我是大唐户部侍郎,而现在我是安西都护府副都护,也是这里的都督。”

    那使者吃了一惊,不由自主向后退了两步,又仔细看了看李清,结结巴巴道:“你果然是李侍郎,现在调到安西来了?”

    “你认识我?”

    那使者点点头,回身吩咐几句,很快有士卒在路边搭起帐篷,他们动作熟练,很快一座白色的牛皮帐篷便搭好。

    “侍郎请到帐篷里一叙。”

    李清微笑应允,下马跟他进了帐篷,帐篷里已经铺了厚厚地地毯,间是一只小方桌,一个从人已经倒了两碗羊酒,摆上几盘葡萄、胡瓜之类的水果。

    “侍郎请坐!”

    李清学他盘腿坐下,端起羊酒放在唇边,一股腥烈的羊味扑面而来,他忍住恶心,浅浅地喝一口,算是尽了礼节。

    那使臣看在眼里,微微笑道:“侍郎在安西久了便习惯了,这酒不比葡萄酒甘甜可口,但抵御严寒却有奇效,是西域离不开的宝贝。”

    他自己端起酒碗却咕嘟咕嘟地喝了个干净,嘴一抹,话转到了正题上,“我在前年春天曾到长安觐见天可汗,见过侍郎一次,不过当时使臣众多,侍郎也不会注意到我。”

    李清顿时想起,天宝年是有不少西域使者进京朝见,当时部尚书侍郎一起接见了他们,只记得是黑压压一片,都一个模样,他哪里记得住,李清点了点头,又问道:“我们昨晚在森林里发现了吐蕃斥候军,便一直盯住他们,我来问你,他们为何要潜入唐境伏击你,可是有大事发生?”

    “确实是有大事。”

    那使臣叹了口气,道:“我叫沙密塔尔,你叫我去长安是奉护的之命请天可汗发兵,与我们共击朅师国。”

    “为何要打朅师国?”

    塔尔使者又倒了碗羊酒,一口喝干了才忿忿道:“前年高大帅拿下小勃津后,吐火罗地区再无吐蕃人袭扰,安静了两年,但吐蕃人并不死心,他们一直在拉拢朅师国国王勃特没,去年勃特没终于答应和他们结盟,遂投靠了吐蕃,断了小勃津的粮道,小勃津镇军日益困苦,便向我家护求援,护先是命我和勃特没交涉,让他们悔改,但狗变成狼便有了野心,我苦劝不听便折道向北去长安求援,可恶的朅师国人猜到我地用意,便一路派兵骚扰,又通知了吐蕃人,今天应是吐蕃人的最后一搏,多亏侍郎相救。”

    塔尔使者说的朅师国位于小勃津以西,在大唐的传统势力吐火罗地区和小勃津之间,也就是今天地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小勃津就是今天的克什米尔西,而吐火罗则是今天的阿富汗北部,北面是兴都库什山脉,开元末年,吐蕃和小勃津结盟,打通了进入西域通道,直接威胁到唐朝对西域的统治,天宝年,高仙芝率一万步骑军越过兴都库什山脉,夺取连云堡,出奇兵攻占小勃津,俘虏国王及其吐蕃王后,扼断了吐蕃的西进道路,但吐蕃人并不甘心,于次年又拉拢了朅师国叛唐,再次威胁小勃津,吐火罗护失里伽罗率先发现了吐蕃的阴谋,便派特使沙密塔尔劝说朅师国王,在没有效果地情况下,便果断命特使北上大唐,欲联合大唐共讨朅师国,却一路被骚扰劫杀,这次多亏李清的出手相救。

    “你禀报过高大帅没有?”李清沉思片刻又问道。

    塔尔摇摇头,“我们先去了龟兹,但高大帅不在,边监军说此事高大帅也做不了主,便命我们直接去长安。”

    “也好,你们上路吧!此去向东,应该再无吐蕃人的埋伏。”

    李清取出一张名刺,递给塔尔道:“在长安待召,恐怕要花费时日,这是我的名刺,你直接去找李相国,就说是我让你来的,应该会快一点。”

    塔尔大喜,接过名刺小心翼翼地收好,谢道:“如此多谢侍郎了。”

    这时,外面传来一阵嘹亮的号角声,远清亮、直刺云霄,一名亲兵疾步冲进帐禀报。

    “都督,沙州军到了!”

章节目录

大唐万户侯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高月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卷十一 怛罗斯 第二百八十八章 救了吐火罗的使臣-大唐万户侯全文免费阅读,大唐万户侯,笔趣阁并收藏大唐万户侯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