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点了点头,继续说道:“只是以如今的局势看来,兵指武昌已势属不可能,若仍将攻击重点指向湖北,就算攻下武胜关,也是兵连祸结,不知伊于胡底?所幸湖北方面颇识大体,这一点从他们只是稳守武胜关一线,不曾派人出关sao扰河南可见。且如武昌代表孙绪所言,只要明公能促使清室退位,则湖北方面亦愿意拥戴明公。但是上海方面,却有些棘手。明公虽然早就派出密使,但恐怕很难与上海**党谈拢……”
袁世凯一边听着杨度的分析,一边就想起了他分别派往上海和武昌的特使回的电报,眼睛不知不觉就半眯了起来。
袁世凯派到上海的密使是他身边重量级的人物唐绍仪,后者自他在朝鲜最初迹时就追随于他,是他的重要助手,两人共事已有二十多年,jiao情极为深厚。
唐绍仪是1874年官派留**童出身,曾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思想开通,是袁世凯身边最适合与南方谈判的人物,所以,这一次袁世凯委他为全权代表,秘密奔赴上海。唐绍仪此去有探路xing质,不过,袁世凯早已决定,几天之后就要公开布他为南北谈判朝廷方面的全权代表。
然而,现在……
袁世凯不自觉的rou了rou太阳穴,感觉有些头痛。这几天的朝议也有些纷1uan的一齐涌现在他的脑海。满清部分少年权贵也太不知进退,竟然在这个时候还叫嚣非用武力扫平**党不可,绝不同意和谈。每天上朝他们都要围着袁世凯,催bi他快进军,责骂他顿兵不进,居心叵测。
袁世凯虽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但每次下朝还是惹了一肚子的气。以至于这几天都很少上朝,有什么事就在自己家里处置。这样下去当然不行。哼,这帮权贵,真当我袁世凯不敢施辣手?袁世凯有些赌气的想道。不过,一定程度上,他拿这帮权贵还真没辙,动他们吧,会被人说嘴,说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不动他们吧,他们就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嗡的,着实讨厌。
袁世凯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那帮满清少年权贵,也很快就要秘密聚议,商组宗社党,密谋打倒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军决一死战。那时候,他就更要头痛。这是后话,暂且揭过不提。
且说唐绍仪到了上海,民军方面推出的谈判总代表是伍廷芳。两人磋商了几次,具体的情况,唐绍仪已经给了袁世凯。
“哼,要我bi迫清室退位,将来民国告成却没我什么事,这帮民党人物也太不更事,气焰也太过嚣张”袁世凯脑子里闪过那封电报的内容,心中冷笑。又想到他派往武昌的刘承恩、蔡廷干回的报告,虽说报告说得花团锦簇,似乎清室退位,湖北方面就唯自己马是瞻,袁世凯却并不感到欣慰,反而隐隐有些不安,但又说不上来不安何来。不过,如今他与湖北方面毕竟是互派了密使,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及时磋商,至少双方的关系更进了一层,而武昌方面也比上海方面“晓事理”多了,至于将来的事情,将来再看吧。袁世凯这样思量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武昌方面与他沟通的渠道,都由王麟一手秘密“把持”着,并不代表武昌方面文武官员的“公意”,甚至可以说,要是公开讨论的话,即使王麟威望再高,恐怕他的主张也很难被其他人完全接受。
袁世凯振作精神,却听杨度仍在那里口若悬河地继续说道:“……要使**党同意明公的谈判条件,就必须先狠狠打击他们的气焰,因此,即使南京最后必须放弃,也必须在军事上让民军遭受重大的挫折。若明公能在打痛民军之后,主动放弃南京,放**党入城,而于南京城下对民军造成威压态势,却又守而不攻,则一方面可挟制朝廷,另一方面**党也只能任由明公rou捏……”
听到这里,袁世凯眼睛一亮,虽不完全认同杨度的计策,但心中已有了计较。袁世凯心中暗赞,杨度这人,眼光还真是毒辣,思虑虽不够周详,但也远逾一般人。不过,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这番话本应该单独对自己说,岂可当众说出?这等话题虽正中自己心思,但也怕人多嘴杂,泄露出去。只是他说开了头,自己又不好打断,否则显得自己没有气量不说,还容易让手下误会自己不信任他们。这个杨皙子啊,才高气傲,不够圆通,考虑不周,急于求成,可xiao试不可大用也
杨度完全不知道他使尽浑身解数的这番表现,落在袁世凯眼中,却多少成了卖nong,而袁世凯内心中也隐隐对他有了些不满。
说起来杨度的运气还真有些“衰”,他虽然眼高于顶,自命不凡,13岁就深受一代名儒王闿运赏识,亲自到他家招他为弟子,但出师以来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他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成班,与黄克强同学。
学成归来后他奉师命谒见了张之dong,受到张的称赞,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梁士诒。由于梁士诒这个名字是“梁头(梁启的姓)康尾(康有为本名祖诒)”,而“康梁”因为戊戌变法,正为慈禧太后所深恨,她一看这个名字就不喜,所以,梁士诒被除名。而这一科的试卷也被重新检查,杨度受到牵连,因他又是“湖南师范生”,且在日期间有攻击朝廷、策论中有不满朝廷的言论,疑为唐才常同党和**党,也被除名,并受到通缉。
此后,他亡命日本,与梁启、孙文、蔡锷等人皆jiao好,时相唱和,但又同两方都保持距离而自树一帜。他曾在梁启主办的《新民丛报》表《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传诵一时。
他虽不赞成孙中山的**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却拒绝参加,表示要各行其是,他说:“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直到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杨度的命运才迎来转机。如今,他在袁世凯幕中,正是踌躇满志、以为可一展抱负之时,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锋头太锐,已经让其他人对他都隐隐生出了排斥的心理。
袁世凯一边听着杨度的分析,一边就想起了他分别派往上海和武昌的特使回的电报,眼睛不知不觉就半眯了起来。
袁世凯派到上海的密使是他身边重量级的人物唐绍仪,后者自他在朝鲜最初迹时就追随于他,是他的重要助手,两人共事已有二十多年,jiao情极为深厚。
唐绍仪是1874年官派留**童出身,曾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思想开通,是袁世凯身边最适合与南方谈判的人物,所以,这一次袁世凯委他为全权代表,秘密奔赴上海。唐绍仪此去有探路xing质,不过,袁世凯早已决定,几天之后就要公开布他为南北谈判朝廷方面的全权代表。
然而,现在……
袁世凯不自觉的rou了rou太阳穴,感觉有些头痛。这几天的朝议也有些纷1uan的一齐涌现在他的脑海。满清部分少年权贵也太不知进退,竟然在这个时候还叫嚣非用武力扫平**党不可,绝不同意和谈。每天上朝他们都要围着袁世凯,催bi他快进军,责骂他顿兵不进,居心叵测。
袁世凯虽不跟他们一般见识,但每次下朝还是惹了一肚子的气。以至于这几天都很少上朝,有什么事就在自己家里处置。这样下去当然不行。哼,这帮权贵,真当我袁世凯不敢施辣手?袁世凯有些赌气的想道。不过,一定程度上,他拿这帮权贵还真没辙,动他们吧,会被人说嘴,说欺负人家孤儿寡母,不动他们吧,他们就像苍蝇一样,嗡嗡嗡嗡的,着实讨厌。
袁世凯这个时候还不知道,那帮满清少年权贵,也很快就要秘密聚议,商组宗社党,密谋打倒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以毓朗、载泽出面组阁,铁良出任清军总司令,然后与南方**军决一死战。那时候,他就更要头痛。这是后话,暂且揭过不提。
且说唐绍仪到了上海,民军方面推出的谈判总代表是伍廷芳。两人磋商了几次,具体的情况,唐绍仪已经给了袁世凯。
“哼,要我bi迫清室退位,将来民国告成却没我什么事,这帮民党人物也太不更事,气焰也太过嚣张”袁世凯脑子里闪过那封电报的内容,心中冷笑。又想到他派往武昌的刘承恩、蔡廷干回的报告,虽说报告说得花团锦簇,似乎清室退位,湖北方面就唯自己马是瞻,袁世凯却并不感到欣慰,反而隐隐有些不安,但又说不上来不安何来。不过,如今他与湖北方面毕竟是互派了密使,有什么事情都可以及时磋商,至少双方的关系更进了一层,而武昌方面也比上海方面“晓事理”多了,至于将来的事情,将来再看吧。袁世凯这样思量着的时候,他并不知道,武昌方面与他沟通的渠道,都由王麟一手秘密“把持”着,并不代表武昌方面文武官员的“公意”,甚至可以说,要是公开讨论的话,即使王麟威望再高,恐怕他的主张也很难被其他人完全接受。
袁世凯振作精神,却听杨度仍在那里口若悬河地继续说道:“……要使**党同意明公的谈判条件,就必须先狠狠打击他们的气焰,因此,即使南京最后必须放弃,也必须在军事上让民军遭受重大的挫折。若明公能在打痛民军之后,主动放弃南京,放**党入城,而于南京城下对民军造成威压态势,却又守而不攻,则一方面可挟制朝廷,另一方面**党也只能任由明公rou捏……”
听到这里,袁世凯眼睛一亮,虽不完全认同杨度的计策,但心中已有了计较。袁世凯心中暗赞,杨度这人,眼光还真是毒辣,思虑虽不够周详,但也远逾一般人。不过,他的缺点也很明显,比如这番话本应该单独对自己说,岂可当众说出?这等话题虽正中自己心思,但也怕人多嘴杂,泄露出去。只是他说开了头,自己又不好打断,否则显得自己没有气量不说,还容易让手下误会自己不信任他们。这个杨皙子啊,才高气傲,不够圆通,考虑不周,急于求成,可xiao试不可大用也
杨度完全不知道他使尽浑身解数的这番表现,落在袁世凯眼中,却多少成了卖nong,而袁世凯内心中也隐隐对他有了些不满。
说起来杨度的运气还真有些“衰”,他虽然眼高于顶,自命不凡,13岁就深受一代名儒王闿运赏识,亲自到他家招他为弟子,但出师以来的经历却颇为坎坷。
光绪二十八年(19o2年),他不顾王闿运的劝阻,瞒着老师自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弘文书院师范成班,与黄克强同学。
学成归来后他奉师命谒见了张之dong,受到张的称赞,被保荐入京参加新开的经济特科进士考试,初取一等第二名。一等一名是梁士诒。由于梁士诒这个名字是“梁头(梁启的姓)康尾(康有为本名祖诒)”,而“康梁”因为戊戌变法,正为慈禧太后所深恨,她一看这个名字就不喜,所以,梁士诒被除名。而这一科的试卷也被重新检查,杨度受到牵连,因他又是“湖南师范生”,且在日期间有攻击朝廷、策论中有不满朝廷的言论,疑为唐才常同党和**党,也被除名,并受到通缉。
此后,他亡命日本,与梁启、孙文、蔡锷等人皆jiao好,时相唱和,但又同两方都保持距离而自树一帜。他曾在梁启主办的《新民丛报》表《湖南少年歌》,其中有“若道中华国果亡,除非湖南人尽死”一句,传诵一时。
他虽不赞成孙中山的**思想,但他将黄兴介绍给孙中山,促成了孙黄合作。不久中国同盟会成立,孙中山力邀杨度参加,他却拒绝参加,表示要各行其是,他说:“吾主君主立宪,吾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号召民族**,先生成,度当尽弃其主张,以助先生。努力国事,斯在今日,勿相妨也。”仍坚持走君主立宪救国道路。
直到清廷宣布预备立宪后,杨度的命运才迎来转机。如今,他在袁世凯幕中,正是踌躇满志、以为可一展抱负之时,丝毫没有意识到他的锋头太锐,已经让其他人对他都隐隐生出了排斥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