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天下知名
ps: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书友们好呀~祝大家都快快乐乐的!
这一章码了一晚上,码到凌晨四点钟,终于赶出来了这个月的第一章。
大声呼唤收藏、推荐了~呵呵!
…………………………………………………………………………………
香港,黄兴寓舍,胡汉民手拿英文报纸和一份电报,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克强兄,遁初与武汉的同志来电报,湖南、湖北最先光复的两省,已经合组两湖大都督府。两湖大都督本拟请克强兄赴汉就任,但因克强兄急切间难以赶到,大都督府的组织,又是刻不容缓,所以武汉的同志,不得不推举其他人担任。”
“两湖大都督可是推举了黎元洪?”黄兴有些急切的问道。这些日子来,次第收到武昌、长沙等地光复的消息后,他已经摆脱了原先的颓唐之气,身边也集合了许多革命同志,随时准备奔赴各地指导革命。只是,他筹集巨款的谋划,却收效甚微,让他十分失望。
“不是,两湖大都督一职,武汉同志推举了我们革命党人王麟担任。”胡汉民答道。
“王麟?就是最近在咱们同志中间声誉鹊起的那一位?”
“是的。”
“从传言来看,此子的确算得上十分英雄。不过,他毕竟太年轻,兼且资历不深,威望太浅,是否真的能够镇住局面呢?”黄兴微微皱眉。
“湖北是义之省,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咱们革命党人手中,遁初和觉生兄都在武汉,既然他们都无异议,应该没有不妥吧。年纪轻也不是问题,两湖革命党人,多数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湖南代都督焦达峰,比王麟还小一岁呢。”胡汉民不以为然,他们革命党人有几个不是在二十几岁或三十岁上下的?就是黄兴自己,不也才37岁,还“年轻”得很呐!
“就怕王麟和焦达峰一样年轻气盛,锐气太过呀!”黄兴对于焦达峰这位曾经“面折”他的湖南小老弟,有着不小的意见。
胡汉民扬了扬手中的英文报纸:“上面有英国记者丁乐梅对王麟的专访,这位记者对我们这个年轻的都督,可是推崇备至呢,说他‘开朗、坚强、稳健而不失幽默、成熟而极富热情、眼神果断而冷静,话语热烈而诚恳,对实际问题有着深切的洞察力’,‘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年轻的革命领导者’。”
黄兴摆了摆手:“大家如此推崇他,相信他必有过人之处。只是我没有亲眼见识一番,总不能十分放心。我打算亲自去武汉一趟,麻烦展堂你给武汉的同志回电,就说我明日从香港出,先动身去上海,再从上海乘洋轮,赶赴武汉。广州这一边,自前日李沛基同志炸死新任广州将军凤山以来,革命时机也日渐成熟,我离开香港之后,就由你负责一切。另外,给孙先生的电报,还没收到回电,请你负责继续与孙先生联络,敦请他早日回国,主持大局。”
……………………………………………………………………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温文儒雅的清瘦中年华人正在用餐,无意间他瞟了一眼旁桌的客人,那人手上拿着的一份英文报纸,其中一个醒目的标题,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客人身边,用英语跟对方打上了招呼,并希望能借阅一下对方手上的报纸。当对方把报纸递过来之后,他迅扫过这则以英文“中国爆革命”为大字标题的报道。
报道不长,略谓中国武昌先爆了革命,然后长沙、西安、九江等地相继响应,如今已经成立了中华民**政府两湖大都督府,以年轻的革命党人王麟为大都督。
“王麟?”中年人感到非常疑惑,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党人中并无这一号人物啊,不过瞬即就被巨大的喜悦感淹没了。他这些日子正在科罗拉多州各地演讲,为革命筹集款项,但所入不多,很有些沮丧,没想到国内已经爆了革命,并且取得了数省光复的巨大成功!
他把报纸递回对方,转身付过餐费之后,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这个温文儒雅的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逸仙,又在华人世界习以“孙中山”称之的孙先生。
这一刻,孙先生百感交集,自己自“四大寇”酝酿反清时起,一生事业,尽付革命,却屡遭挫折,损失了许多亲密的同志不说,还和许多同志因为革命方略的不同,闹出了很大的分争。自己是主张先从沿海动手,取得两广之地之后,再把革命种子散播到它处的,没想到两广的革命行动屡遭败绩,两湖革命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先要与国内的同志联络上,他们是一定会敦请自己回去主持大局的。但是,自己并不急着回去,还是先在国外筹集巨款,与英美各国联络,寻求支持,取得列强承认,才是对革命更大的帮助!
………………………………………………………………………………
上海公共租界,英大马路旁边的一处公寓,一个与王麟长得极其相似的青年,手中正拿着一份英文报纸,用中文翻译着念出来,他的身边坐着一位神态慈祥的中年妇人,十分专注的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
年青人念完了报纸,那中年妇人柔声问道:“浩儿,这两湖革命党的领,真的是你大哥?”
年青人,也就是王麟的弟弟王浩,恭恭敬敬的回答道:“真的是大哥,母亲,您看,这上面还有大哥的照片呢!”
“快拿给我看看!”中年妇人急切地接过了报纸,她正是王麟的母亲朱荺。
她把报纸摊在膝上,细细地看着上面那个一身戎装、面带温和笑容的年轻人。五年了,她有五年没见过自己的这个儿子了,对于儿子的思念之情,五年来她不曾稍减,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她对于自家长子的思念,愈强烈起来。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上海后,朱荺很是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唯恐自家儿子遭遇什么不测。后来,更多的消息传了过来,武昌起义的领导人,据说是一个叫王麟的年轻的革命党。朱荺听说后,却没敢把此“王麟”和自家儿子重合起来,她的印象中,自己那个性子柔弱又略带倔强的儿子,怎么可能“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呢?
直到昨天,朱荺收到了王甫贤派人从长沙送过来的信函,她才确认自己的“麟儿”一直平安,不过信上说王麟成为了湖南都督,她看后半信半疑,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这一天,新出版的上海的英文报《大6报》,用巨幅版面,报导了两湖革命的详细情况,还配了王麟的巨幅照片。朱荺终于相信,这两湖革命党的领,新鲜出炉的两湖大都督,原来真的是自己那个性子柔弱又略带倔强的儿子!
五年了,麟儿的相貌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脸形更为清癯了,原来显得有些秀气的面孔,经历了几年的军旅生涯,逐渐为剽悍英武之气取代。朱荺紧紧的盯着儿子的照片,忍不住眼角微微有些湿润起来。
“浩儿,你父亲信上说,要你回长沙去,与你余伯父家的二小姐定亲,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我也有五年没回长沙了,很想回去看看。”良久,朱荺终于抬起了头,向着身边的儿子问道。
“母亲,孩儿还要在上海照顾生意呢?何况现在战事还没平定,路上未必平安呢?再说大哥都还没成亲,父亲何必着急我的婚事?”王浩不乐意了。
“浩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父亲的性子,他决定了的事,还能够改变吗?余家二小姐,温柔娴淑,堪称良配。上海的生意,有你四舅在,可以帮着照管一阵子,你不用担心。”朱荺轻轻的叹了口气,柔声劝道。
“我想先去见见大哥。”王浩无奈,只好祭出另一个幌子。
“也好,我收拾一下,和你一道,先去武汉看看你大哥。有五年未见了,也不知道这五年,你大哥是怎生过来的?”朱荺把报纸轻轻的摆到了桌上,站了起来,同时作下了这个决定。
……………………………………………………
ps: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书友们好呀~祝大家都快快乐乐的!
另:感谢书友“5271xs”的打赏。
&1t;ahref=.>.
ps: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书友们好呀~祝大家都快快乐乐的!
这一章码了一晚上,码到凌晨四点钟,终于赶出来了这个月的第一章。
大声呼唤收藏、推荐了~呵呵!
…………………………………………………………………………………
香港,黄兴寓舍,胡汉民手拿英文报纸和一份电报,兴冲冲地走了进来。
“克强兄,遁初与武汉的同志来电报,湖南、湖北最先光复的两省,已经合组两湖大都督府。两湖大都督本拟请克强兄赴汉就任,但因克强兄急切间难以赶到,大都督府的组织,又是刻不容缓,所以武汉的同志,不得不推举其他人担任。”
“两湖大都督可是推举了黎元洪?”黄兴有些急切的问道。这些日子来,次第收到武昌、长沙等地光复的消息后,他已经摆脱了原先的颓唐之气,身边也集合了许多革命同志,随时准备奔赴各地指导革命。只是,他筹集巨款的谋划,却收效甚微,让他十分失望。
“不是,两湖大都督一职,武汉同志推举了我们革命党人王麟担任。”胡汉民答道。
“王麟?就是最近在咱们同志中间声誉鹊起的那一位?”
“是的。”
“从传言来看,此子的确算得上十分英雄。不过,他毕竟太年轻,兼且资历不深,威望太浅,是否真的能够镇住局面呢?”黄兴微微皱眉。
“湖北是义之省,一定要牢牢掌握在咱们革命党人手中,遁初和觉生兄都在武汉,既然他们都无异议,应该没有不妥吧。年纪轻也不是问题,两湖革命党人,多数都是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湖南代都督焦达峰,比王麟还小一岁呢。”胡汉民不以为然,他们革命党人有几个不是在二十几岁或三十岁上下的?就是黄兴自己,不也才37岁,还“年轻”得很呐!
“就怕王麟和焦达峰一样年轻气盛,锐气太过呀!”黄兴对于焦达峰这位曾经“面折”他的湖南小老弟,有着不小的意见。
胡汉民扬了扬手中的英文报纸:“上面有英国记者丁乐梅对王麟的专访,这位记者对我们这个年轻的都督,可是推崇备至呢,说他‘开朗、坚强、稳健而不失幽默、成熟而极富热情、眼神果断而冷静,话语热烈而诚恳,对实际问题有着深切的洞察力’,‘是一位极具个人魅力的年轻的革命领导者’。”
黄兴摆了摆手:“大家如此推崇他,相信他必有过人之处。只是我没有亲眼见识一番,总不能十分放心。我打算亲自去武汉一趟,麻烦展堂你给武汉的同志回电,就说我明日从香港出,先动身去上海,再从上海乘洋轮,赶赴武汉。广州这一边,自前日李沛基同志炸死新任广州将军凤山以来,革命时机也日渐成熟,我离开香港之后,就由你负责一切。另外,给孙先生的电报,还没收到回电,请你负责继续与孙先生联络,敦请他早日回国,主持大局。”
……………………………………………………………………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一家中国餐馆,一位温文儒雅的清瘦中年华人正在用餐,无意间他瞟了一眼旁桌的客人,那人手上拿着的一份英文报纸,其中一个醒目的标题,顿时吸引了他的注意力。
他站了起来,走到这个客人身边,用英语跟对方打上了招呼,并希望能借阅一下对方手上的报纸。当对方把报纸递过来之后,他迅扫过这则以英文“中国爆革命”为大字标题的报道。
报道不长,略谓中国武昌先爆了革命,然后长沙、西安、九江等地相继响应,如今已经成立了中华民**政府两湖大都督府,以年轻的革命党人王麟为大都督。
“王麟?”中年人感到非常疑惑,自己所知道的革命党人中并无这一号人物啊,不过瞬即就被巨大的喜悦感淹没了。他这些日子正在科罗拉多州各地演讲,为革命筹集款项,但所入不多,很有些沮丧,没想到国内已经爆了革命,并且取得了数省光复的巨大成功!
他把报纸递回对方,转身付过餐费之后,大踏步的走了出去。
这个温文儒雅的中年人,就是大名鼎鼎的孙文,幼名帝象,字载之,号逸仙,又在华人世界习以“孙中山”称之的孙先生。
这一刻,孙先生百感交集,自己自“四大寇”酝酿反清时起,一生事业,尽付革命,却屡遭挫折,损失了许多亲密的同志不说,还和许多同志因为革命方略的不同,闹出了很大的分争。自己是主张先从沿海动手,取得两广之地之后,再把革命种子散播到它处的,没想到两广的革命行动屡遭败绩,两湖革命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如今,先要与国内的同志联络上,他们是一定会敦请自己回去主持大局的。但是,自己并不急着回去,还是先在国外筹集巨款,与英美各国联络,寻求支持,取得列强承认,才是对革命更大的帮助!
………………………………………………………………………………
上海公共租界,英大马路旁边的一处公寓,一个与王麟长得极其相似的青年,手中正拿着一份英文报纸,用中文翻译着念出来,他的身边坐着一位神态慈祥的中年妇人,十分专注的听着,偶尔插一两句话。
年青人念完了报纸,那中年妇人柔声问道:“浩儿,这两湖革命党的领,真的是你大哥?”
年青人,也就是王麟的弟弟王浩,恭恭敬敬的回答道:“真的是大哥,母亲,您看,这上面还有大哥的照片呢!”
“快拿给我看看!”中年妇人急切地接过了报纸,她正是王麟的母亲朱荺。
她把报纸摊在膝上,细细地看着上面那个一身戎装、面带温和笑容的年轻人。五年了,她有五年没见过自己的这个儿子了,对于儿子的思念之情,五年来她不曾稍减,尤其是最近几个月,她对于自家长子的思念,愈强烈起来。
武昌起义的消息传到上海后,朱荺很是提心吊胆了好一阵,唯恐自家儿子遭遇什么不测。后来,更多的消息传了过来,武昌起义的领导人,据说是一个叫王麟的年轻的革命党。朱荺听说后,却没敢把此“王麟”和自家儿子重合起来,她的印象中,自己那个性子柔弱又略带倔强的儿子,怎么可能“闹”出这么大的事来呢?
直到昨天,朱荺收到了王甫贤派人从长沙送过来的信函,她才确认自己的“麟儿”一直平安,不过信上说王麟成为了湖南都督,她看后半信半疑,这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这一天,新出版的上海的英文报《大6报》,用巨幅版面,报导了两湖革命的详细情况,还配了王麟的巨幅照片。朱荺终于相信,这两湖革命党的领,新鲜出炉的两湖大都督,原来真的是自己那个性子柔弱又略带倔强的儿子!
五年了,麟儿的相貌并没有什么改变,只是脸形更为清癯了,原来显得有些秀气的面孔,经历了几年的军旅生涯,逐渐为剽悍英武之气取代。朱荺紧紧的盯着儿子的照片,忍不住眼角微微有些湿润起来。
“浩儿,你父亲信上说,要你回长沙去,与你余伯父家的二小姐定亲,你打算什么时候动身?我也有五年没回长沙了,很想回去看看。”良久,朱荺终于抬起了头,向着身边的儿子问道。
“母亲,孩儿还要在上海照顾生意呢?何况现在战事还没平定,路上未必平安呢?再说大哥都还没成亲,父亲何必着急我的婚事?”王浩不乐意了。
“浩儿,你又不是不知道你父亲的性子,他决定了的事,还能够改变吗?余家二小姐,温柔娴淑,堪称良配。上海的生意,有你四舅在,可以帮着照管一阵子,你不用担心。”朱荺轻轻的叹了口气,柔声劝道。
“我想先去见见大哥。”王浩无奈,只好祭出另一个幌子。
“也好,我收拾一下,和你一道,先去武汉看看你大哥。有五年未见了,也不知道这五年,你大哥是怎生过来的?”朱荺把报纸轻轻的摆到了桌上,站了起来,同时作下了这个决定。
……………………………………………………
ps: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书友们好呀~祝大家都快快乐乐的!
另:感谢书友“5271xs”的打赏。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