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自然是确定军政府的组成,重中之重则是推举出这个政府的脑。
“湖北革命军军政府,对外应该怎样称呼?”名不正则言不顺,军政府成立,对外必然得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名目。王麟心中已有腹稿,但还是十分诚恳地询问大家,让大伙畅所欲言。王麟已经把持了军权,若事事独断专行,那未免太不知进退。
众人七嘴八舌争论了一会,取了几个名字,都没有得到一致认可。
“我提议就叫做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蔡济民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附议!”
“我附议!”
“我也附议!”
“……”
果不其然,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的这个名字,就是王麟心目中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本来就是原来那个时空湖北军政府的正式名称。
看到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自己,还没有表态的王麟微微一笑:“我也附议!”
军政府的正式名称确定了,大家又议定暂以原咨议局为鄂军都督府所在地。接下来就应该是推举出军政府的脑,也就是鄂军都督府的都督人选。
这一下,大家的意见却怎么也无法一致了。
在原本的那个时空,革命军并没有一个王麟这样众军归心的人选,虽有许多将士拥戴吴兆麟为“大都督”,吴自知威望不足,只得死命推却。
后来实在无法从武昌的革命党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大家只好逼迫原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来担任这个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大都督就由我们统制兼任,还需要推举吗?”刚出炉不久的第一标标统马荣,先提出了自己拥戴的人选。
“我附议!”炮二标标统蔡汉卿大声赞同。
“我也附议!”第四标标统熊秉坤、第五标标统金兆龙和第六标统徐少斌几乎同时开口道。
“大都督一职非我们统制莫属!”卫兵营管带程正瀛嚷道。
绝大部分军官纷纷赞同。
他们在不久之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新军士兵,如今却尽是由王麟任命的辖制一部的军官,这些年青的军官可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去考虑所谓长远的影响,他们只知道,在革命党原领导人纷纷逃匿的情况下,是王麟指挥他们夺取了武昌,他们也坚信,在王麟的带领之下,他们还能夺取更大的胜利。无疑的,前一天晚上,王麟的“表演”是大大成功,紧紧地抓住了这些年青的革命党人的心。
都督人选,王麟昨晚思考了很久,早就主意已定,却迟迟并不表态。他凭着历史的“后见之明”,自是能做出比这个时代任何英雄豪杰都“英明”的决定,可是当他也成为了影响历史的一个因素,而且将来分量越来越重的时候,他的那些“后见之明”就未必还有用处。
所以,眼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的这些手下快的成长,将来都能分任方面,而不是事事都需要王麟亲力亲为。只有如此,王麟的路才能越走越长,也才能真正改变原本那个时空武昌革命后,许多有志之士哀叹的“招牌换了,底子里却还是老货色的”悲剧性局面。
在王麟的心目中,眼前的蔡济民和吴兆麟,都是将来可以分镇方面,为自己代劳的人物,但是目前毕竟都还历练不足,怎么能不抓住机会好好培养一番呢?
两人果然没有让王麟失望。
看到王麟矜持,久久不表态,他们虽然不知道王麟是怎么打算的,却没有像其他军官一样劝进,而是静静地站于一旁,苦苦思索。
所有军官,就剩下蔡济民和吴兆麟,没有表态拥戴王麟为“大都督”,王麟又没有表示接受都督一职,于是,众军官都把目光投向蔡、吴二人,期待他们二人赶紧劝进。
蔡济民此时似乎也考虑得差不多了,于是徐徐开口道:“举义之前,革命同志曾经预推仲文(刘公字)大哥为事成之后的大都督,仲文大哥始终不允,这不是谦辞,而是他自知威望不足。伯夔(蒋翊武字)大哥以为,起义之后最好拥戴黎元洪为都督。他说,若没有一个全国较为知名的人物,以相号召,其他各省或许会误会武昌不过是乱兵哗变或者土匪搞事,如此则不足以号召各地群起响应,武昌必然孤掌难鸣,则前途堪忧!”
说到这里,蔡济民停下来,环顾了一下周围,见不少同志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蔡汉卿、马荣、程正瀛等人却有些不满的看着他,他也不着急,等了一会才说出自己的主张:
“我以为,统制目前毕竟也是威望不足,不是都督的最合适人选。目前武昌的革命党人,并无一个可以耸动全国听闻的人物。还是伯夔大哥的意见正确,我们在名义上拥护黎元洪为都督,才能让我们在道义上站住脚,以收全国群起响应之效!”
众人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吴兆麟也开口赞同道:“幼襄(蔡济民)不愧为老成谋事之人,鄂军都督一职,确由在全国稍有声望的人来担任,才比较合适。湖北目前最有声望,而又可能为我革命军所用的人物,文有汤化龙,武有黎元洪,我个人认为,黎元洪比较合适。”
“不行,黎元洪又不是革命党,怎么可以让他来领导我们革命?”骁将马荣先不干了。
“就是,除了我们统制,谁做这个都督我都不答应!”程正瀛嚷道。
“我们炮队弟兄只认统制的命令!”蔡汉卿也高声续道。
“我倒是觉得幼襄说得不无道理。”徐万年突然插话。
“话虽如此,只能让黎元洪做个名义上的都督,实权还须牢牢掌握在我们革命党手中。”邓玉麟重新思考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诸将纷纷话,王麟听着他们的议论,暗暗叹道:“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蔡济民、吴兆麟的眼光、见识,果然都是一等一的,虽然如今自己横空而出,两人也早就归心,却仍然能做通盘考虑,不因自己似乎一时声威无两所惑。”
等到诸将争论得差不多了,王麟做了一个肃静的手势,很快,大家就停止了纷争,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的主将,静待他言。
“诸位,刚才吴大哥说得不错,幼襄兄所,实是老成谋国之论!”看到马荣、程正瀛等人流露出要插话的神色,王麟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推出黎元洪做这个名义上的都督,是目前不得不借重他的名望,而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策,所以不能不预做一些准备,以免日后黎元洪反客为主,凌驾于我们革命党人之上。诸位不必担心,此事我心中早有计较!”
接着,王麟又转头对身旁程正瀛吩咐道:“派出一队卫兵,务必在天亮之前查出黎元洪藏身之处,先把他严密‘保护’起来,天亮之后把他送到军政府(原咨议局)去。”
程正瀛领命而去。
“李翊东!”
“属下在!”
“就由你起草布告,用黎元洪都督名义,务必在天亮之前贴满全城,以安一城民众之心!”
“是!”
李翊东行了一礼,领命而去。
“天亮之后,仲文(刘公)大哥他们得知起事成功的消息,必然来归,就由炳三(邓玉麟)兄负责接待。”如今王麟已算是武昌城一城之主,如何安置此后6续归来的革命党元老,实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革命虽然只是小小成功,却也避免不了争权夺利的现象。
“吴大哥,幼襄兄,还请你们二人负责,去邀请汤化龙等一干原咨议局议员,到军政府(原咨议局)议事!”
“是!”
“其余诸将回去整编军队,队、排、班一级军官,可由士兵互相推举,也可由你们自己指定,日后上报参谋部审议。诸位,不得稍懈,务必在今日下午之前成军,今天晚上还有大用!”
诸将轰然应诺。
王麟一一分派已定,待诸将都领命而去,就在黄鹤楼找了一处地方,稍事休息,好养足精力,以迎接接下来的考验。
ps:书友龙琨童鞋提议大都督由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之一来干,可是三武目前也是还毫无名气呀,还不如由猪脚来干大都督算了,不过此后情节就只有完全yy了。
继续呼唤收藏和推荐~~汗。
&1t;ahref=.>.
“湖北革命军军政府,对外应该怎样称呼?”名不正则言不顺,军政府成立,对外必然得有一个堂而皇之的名目。王麟心中已有腹稿,但还是十分诚恳地询问大家,让大伙畅所欲言。王麟已经把持了军权,若事事独断专行,那未免太不知进退。
众人七嘴八舌争论了一会,取了几个名字,都没有得到一致认可。
“我提议就叫做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蔡济民缓缓道出了自己的看法。
“我附议!”
“我附议!”
“我也附议!”
“……”
果不其然,最后大家一致认可的这个名字,就是王麟心目中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本来就是原来那个时空湖北军政府的正式名称。
看到大家纷纷把目光投向自己,还没有表态的王麟微微一笑:“我也附议!”
军政府的正式名称确定了,大家又议定暂以原咨议局为鄂军都督府所在地。接下来就应该是推举出军政府的脑,也就是鄂军都督府的都督人选。
这一下,大家的意见却怎么也无法一致了。
在原本的那个时空,革命军并没有一个王麟这样众军归心的人选,虽有许多将士拥戴吴兆麟为“大都督”,吴自知威望不足,只得死命推却。
后来实在无法从武昌的革命党人中,找到一个合适的人选,大家只好逼迫原清军第二十一混成协协统黎元洪,来担任这个中华民**政府鄂军都督府的“大都督”。
“大都督就由我们统制兼任,还需要推举吗?”刚出炉不久的第一标标统马荣,先提出了自己拥戴的人选。
“我附议!”炮二标标统蔡汉卿大声赞同。
“我也附议!”第四标标统熊秉坤、第五标标统金兆龙和第六标统徐少斌几乎同时开口道。
“大都督一职非我们统制莫属!”卫兵营管带程正瀛嚷道。
绝大部分军官纷纷赞同。
他们在不久之前还只是一个普通的新军士兵,如今却尽是由王麟任命的辖制一部的军官,这些年青的军官可没有什么政治经验,去考虑所谓长远的影响,他们只知道,在革命党原领导人纷纷逃匿的情况下,是王麟指挥他们夺取了武昌,他们也坚信,在王麟的带领之下,他们还能夺取更大的胜利。无疑的,前一天晚上,王麟的“表演”是大大成功,紧紧地抓住了这些年青的革命党人的心。
都督人选,王麟昨晚思考了很久,早就主意已定,却迟迟并不表态。他凭着历史的“后见之明”,自是能做出比这个时代任何英雄豪杰都“英明”的决定,可是当他也成为了影响历史的一个因素,而且将来分量越来越重的时候,他的那些“后见之明”就未必还有用处。
所以,眼前就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他的这些手下快的成长,将来都能分任方面,而不是事事都需要王麟亲力亲为。只有如此,王麟的路才能越走越长,也才能真正改变原本那个时空武昌革命后,许多有志之士哀叹的“招牌换了,底子里却还是老货色的”悲剧性局面。
在王麟的心目中,眼前的蔡济民和吴兆麟,都是将来可以分镇方面,为自己代劳的人物,但是目前毕竟都还历练不足,怎么能不抓住机会好好培养一番呢?
两人果然没有让王麟失望。
看到王麟矜持,久久不表态,他们虽然不知道王麟是怎么打算的,却没有像其他军官一样劝进,而是静静地站于一旁,苦苦思索。
所有军官,就剩下蔡济民和吴兆麟,没有表态拥戴王麟为“大都督”,王麟又没有表示接受都督一职,于是,众军官都把目光投向蔡、吴二人,期待他们二人赶紧劝进。
蔡济民此时似乎也考虑得差不多了,于是徐徐开口道:“举义之前,革命同志曾经预推仲文(刘公字)大哥为事成之后的大都督,仲文大哥始终不允,这不是谦辞,而是他自知威望不足。伯夔(蒋翊武字)大哥以为,起义之后最好拥戴黎元洪为都督。他说,若没有一个全国较为知名的人物,以相号召,其他各省或许会误会武昌不过是乱兵哗变或者土匪搞事,如此则不足以号召各地群起响应,武昌必然孤掌难鸣,则前途堪忧!”
说到这里,蔡济民停下来,环顾了一下周围,见不少同志都露出了思索的表情,蔡汉卿、马荣、程正瀛等人却有些不满的看着他,他也不着急,等了一会才说出自己的主张:
“我以为,统制目前毕竟也是威望不足,不是都督的最合适人选。目前武昌的革命党人,并无一个可以耸动全国听闻的人物。还是伯夔大哥的意见正确,我们在名义上拥护黎元洪为都督,才能让我们在道义上站住脚,以收全国群起响应之效!”
众人还没来得及有所反应,吴兆麟也开口赞同道:“幼襄(蔡济民)不愧为老成谋事之人,鄂军都督一职,确由在全国稍有声望的人来担任,才比较合适。湖北目前最有声望,而又可能为我革命军所用的人物,文有汤化龙,武有黎元洪,我个人认为,黎元洪比较合适。”
“不行,黎元洪又不是革命党,怎么可以让他来领导我们革命?”骁将马荣先不干了。
“就是,除了我们统制,谁做这个都督我都不答应!”程正瀛嚷道。
“我们炮队弟兄只认统制的命令!”蔡汉卿也高声续道。
“我倒是觉得幼襄说得不无道理。”徐万年突然插话。
“话虽如此,只能让黎元洪做个名义上的都督,实权还须牢牢掌握在我们革命党手中。”邓玉麟重新思考之后,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诸将纷纷话,王麟听着他们的议论,暗暗叹道:“果然盛名之下无虚士啊!蔡济民、吴兆麟的眼光、见识,果然都是一等一的,虽然如今自己横空而出,两人也早就归心,却仍然能做通盘考虑,不因自己似乎一时声威无两所惑。”
等到诸将争论得差不多了,王麟做了一个肃静的手势,很快,大家就停止了纷争,目光灼灼地看着他们的主将,静待他言。
“诸位,刚才吴大哥说得不错,幼襄兄所,实是老成谋国之论!”看到马荣、程正瀛等人流露出要插话的神色,王麟做了一个稍安勿躁的手势,继续说道:“不过,我们推出黎元洪做这个名义上的都督,是目前不得不借重他的名望,而不得已为之的权宜之策,所以不能不预做一些准备,以免日后黎元洪反客为主,凌驾于我们革命党人之上。诸位不必担心,此事我心中早有计较!”
接着,王麟又转头对身旁程正瀛吩咐道:“派出一队卫兵,务必在天亮之前查出黎元洪藏身之处,先把他严密‘保护’起来,天亮之后把他送到军政府(原咨议局)去。”
程正瀛领命而去。
“李翊东!”
“属下在!”
“就由你起草布告,用黎元洪都督名义,务必在天亮之前贴满全城,以安一城民众之心!”
“是!”
李翊东行了一礼,领命而去。
“天亮之后,仲文(刘公)大哥他们得知起事成功的消息,必然来归,就由炳三(邓玉麟)兄负责接待。”如今王麟已算是武昌城一城之主,如何安置此后6续归来的革命党元老,实是一个头痛的问题。所谓“共患难易,共富贵难”,革命虽然只是小小成功,却也避免不了争权夺利的现象。
“吴大哥,幼襄兄,还请你们二人负责,去邀请汤化龙等一干原咨议局议员,到军政府(原咨议局)议事!”
“是!”
“其余诸将回去整编军队,队、排、班一级军官,可由士兵互相推举,也可由你们自己指定,日后上报参谋部审议。诸位,不得稍懈,务必在今日下午之前成军,今天晚上还有大用!”
诸将轰然应诺。
王麟一一分派已定,待诸将都领命而去,就在黄鹤楼找了一处地方,稍事休息,好养足精力,以迎接接下来的考验。
ps:书友龙琨童鞋提议大都督由三武(孙武、蒋翊武、张振武)之一来干,可是三武目前也是还毫无名气呀,还不如由猪脚来干大都督算了,不过此后情节就只有完全yy了。
继续呼唤收藏和推荐~~汗。
&1t;ahr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