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间十几天过去了,吴王李恪因为谋反被下狱的事情已经被百姓议论多日,就连街头小儿都知道这件事,因为关注度太高,所以相关衙门口不敢不加快调查进度。
刑部、大理寺,还有专管皇室的宗正府,全都在调查取证。
本来吴王李恪担任扬州都督,属于封疆大吏,这种人物寻常时候横霸一方,没人能够动他的,可朝廷在各地设有监察御史,虽然御史品级很低,但权限极广。
这次李恪事发,就是当地一名御史得到了暗桩举报,坐实了李恪豢养私兵的证据。
这人第一时间想上书长安御史台汇报的,可巧就巧在,吴王李恪察觉了此事,看到遮掩不住,直接要杀人灭口。
所以正当这位御史觉得要完的时候,负责扬州政务的吴王府长史,深明大义带人来援。
(这里说明一下,李恪带的是自己豢养的私兵,见不得光的存在,吴王府长史统领政务,虽然名义上是李恪下属,但却是实权大员,他带的是当地正经城防士卒。
说白了像李恪这种皇子,年纪轻轻出去做官就是去封地享福的,免得皇子留在长安影响不好,再闹出什么争宠夺嫡的风波。)
本来这位御史心中认为,李恪豢养私兵这么大的事情,吴王府肯定被经营的固若金汤,长史不可能不知道,一定是李恪一伙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长史是来救他的。
所以当他看到两伙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情况?吴王府长史反水了吗?幡然悔悟弃暗投明?
不管怎样,这位御史都是感激这位长史的救命之恩的,本想在战后寻到对方问问清楚报答一下的,可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身中流矢而死,于是这位御史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全都化作了仇恨,倾泻在李恪的身上。
所以当李恪被从吴王府里抓出来,直接扭送回长安的时候,这位御史一路跟着押送,生怕被李恪中途跑了不能伏法。
从吴王府里抓出李恪?没错,就是从王府里将之抓出来的,因为之前的双方火拼大战,李恪没有参加,根本就不在场。
李恪自己都说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全是手下人冒名干的。
可这时候谁能相信呢?豢养一万私兵,多大的手笔?多大的财力物力,没你吴王府撑腰,这江南之地,谁能做到?况且还是你手下近臣心腹领头,现在你想弃车保帅?门也没有!
令人惋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这位三品实权大员竟然身中流矢而死,他是李二手下的老臣了,皇帝李二都感觉心痛,如果他还活着,兴许就能够说清楚真相了。
毕竟在扬州,他是主管政务的,而且能够及时出兵拦截一万私兵,可见这位长史一定知道些什么消息。
说起吴王府长史的时候,李恪也悲痛交加,说是自己的属下,不如说是皇帝派出来给自己做老师的,毕竟早晚有一天自己这个吴王要学会亲自料理治下事务,所以他很是敬重自己的长史。
真相就是当时吴王府长史接到线报,说有一股来历不明的死士在城中大肆杀戮。
所以长史当机立断,亲自调兵指挥迎敌合围,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万死士被擒拿诛杀,长史也不幸身死。
更为巧合的是,死士之中领头的无一生擒,全都宁死不降,硬拼至死,其中就有李恪手下的心腹近臣。
这就是扬州谋反事件的经过了,可刑部、大理寺多方调查取证,也没能找到有理证据复原真相,或者说,他们能够坐实的,还是这位御史复述的部分,也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
所以最终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对李恪不利,或者说,基本上坐实了李恪的罪名。
刑部尚书李道宗面无表情的将一份案件复述奏折呈了上去,大理寺卿给了差不多的一份。
李二脸色阴沉的看完两方奏表,冷声道:“这么说,确实是李恪做的了?”
语气中带有微不可查的嘲讽。
李道宗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没搭话,大理寺卿正色道:“是的陛下,多方取证,吴王殿下罪名属实,依照大唐律,现在就差跟他当堂对质了。”
哦……当堂对质!李二拉了一个长音。
随后开口问道:“无论他认不认,律法可是只认证据的,那就是说,确凿无疑。
依照大唐律,该定何罪?”
这个……
饶是大理寺卿再耿直,也不敢妄议一位皇子的生死,这点政治规矩还是清楚的,所以他话锋一转答道:“陛下,谋逆大罪,其罪当诛,但吴王殿下毕竟年少,难免一时冲动做错事,所以可以量刑从宽。
该如何定罪,还请陛下示下。”
“朕来定罪?呵呵,你大理寺审案不是讲究亲属避嫌吗?朕若是定罪轻了,怕是有损国法,定罪重了,李恪许会不服,真是好生难办,不如你们三司会审,秉公直断好了。”李二吩咐道。
大理寺卿直接跪下了,一脸为难的说道:“陛下,三司会审却也只能审出吴王是否认罪,定罪之事我等谁都不敢。
请陛下见谅我等难处。”
难处……
李二喃喃自语一句,然后摆手让对方站起来,笑了一下道:“那就大朝会共议吧。”
“陛下英明!”
就在这时,一声急报在议政殿外响起,李二示意内侍老高将人带进了,原来是刑部今日当值的侍郎。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吴王殿下在天牢中出事了!”
什么???
李道宗第一个惊呼起来,大声喝问道:“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亲自盯着的吗?”
我这……
那人吞吞吐吐起来,李二喝道:“说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
不知不觉的,他的语气竟然有了一丝颤抖,细心观察的话,还能看到李二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了。
李恪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他不想对方出事。
那刑部侍郎颤抖道:“从,从情形上看,像是吴王殿下畏罪自杀,服毒了!”
“你放屁的话……”李道宗大怒,直接一脚将刑部侍郎踹翻在地。
李二陛下身子晃了几下,差点栽倒在一旁,幸得内侍老高扶住。
李道宗大骂道:“他是一个囚犯,素来吃喝都是专人供应,哪里来的毒药自己服下自尽的?你是做什么吃的?这等鬼话你也信?”
那侍郎吓得不敢抬头,详细解释道:“千真万确,手下人亲眼看到吴王殿下吃了一颗什么药丸,然后就倒地口吐鲜血起来,不多时就没了声息。”
噗……李二直接吐了口血,瘫坐在龙椅上,几位臣子大惊。
老高正要传太医呢,李二却挣扎着道:“去,去,去找杜少清,救、救恪儿!道宗你去天牢……”
话没说完,李二陛下直接昏厥过去。
“陛下……陛下……”几人大喊。
李道宗脑子里电光一闪,想起了当初杜少清给过李恪一个药瓶,还有小萱萱的话,难不成这是李恪服药假死?
想到这里他转身就往外走,大理寺卿喊道:“江夏王爷,救陛下要紧啊,你……”
“你们看护好,我去找人救命!”
说完这话,再去看李道宗,已经在大殿外了。
他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那两人没听懂,还附和道:“您一定快些……”
好嘛,这两位还以为李道宗是去找人来救李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等到李道宗去找到医者回宫救援,恐怕李二死八回了。
幸亏内侍老高机灵,知道李道宗是听话办差了,他又派人去太医院求援,要不然指着大理寺卿跟刑部侍郎的话,这李二怕是要耽搁救治。
李道宗让人去请杜少清,他自己快马直奔天牢,此时天牢的人已经吓破胆了,皇子在自己看管下死了,这还得了?就算陛下不追究,皇妃都饶不了大家,说不定都要跟着陪葬。
可是就在他踢开请罪牢头往里走的时候,里面一个狱卒飞奔出来大喊着:“祸事了,祸事了……”
牢头真想一把掐死这个手下,人都死了,足够祸事的,还他么能有什么祸事,喊什么喊?冲撞了刑部尚书,说不定大家都要被拿下,本来在牢门外面,换成牢门里面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混账,出了什么事?吴王殿下何在?”李道宗怒斥道。
“鬼、鬼……
啊,不对,是尸首,诈尸、诈尸了……”那狱卒语无伦次的,李道宗不耐纠缠,小跑着冲了进去。
进去一看却是呆住了,好家伙,李恪这不是活着的吗?那为什么手下那厮汇报说中毒吐血而亡?
诸多狱卒持刀戒备着醒来的李恪,都以为是诈尸,李恪百口莫辩,这时候如果再被狱卒尸首砍杀了,可就亏死了。
见到李道宗来了,李恪惊喜喊道:“王叔救我,他们不信我没死,你快叫住他们。”
李道宗冲上去双手抱住了李恪的肩膀,从上到下查看了一遍,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对着周围狱卒喝道:“全都住手,命人守住天牢大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这件事必须严查到底。”
众人尊令退下,大家一看吴王没死,心说逃过一劫,不用陪葬了。
可就在这时,李道宗加了一句说道:“这件事有蹊跷,是你们谁做的最好站出来自首,不要想着畏罪自杀,从现在开始,谁要是死了,不用上报陛下,我亲自动手,灭他三族!”
得,真是一个狠人,如果这时候里面有人意外死亡呢?冤不冤?
监牢里面很快就剩下李道宗跟李恪叔侄两个,李道宗问起了详细经过。
李恪说道:“今日饭菜有毒,我察觉到腹中绞痛已然晚了,幸亏及时服下杜家保命丹,要不然……”
李道宗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诚意道歉说:“都是为叔我的疏忽,给你道歉了!
天幸你活着,要不然陛下……
等等,你是说,有人给你饭菜下毒,你吃药是救命的?”
“对呀!”李恪不解道。
“不好,这么说动手脚的不是监牢的人,兴许是伙夫或者厨子等人,来人……”李道宗急忙叫人。
不等他喊完,那牢头就进来了,哭丧着脸说道:“启禀王爷,那杜驸马又来了,我们真的拦不住呀,这次比上次脾气还暴躁,他……”
“我怎么着啊?吓到你了?知道害怕就好好让路,下次别拦着了,你担待的起吗?”说话间,杜少清就大摇大摆的背着药箱进来了,很明显,没了牢头,狱卒没挡住。
牢头不说话了,满脸委屈的看着杜少清,心说你牛行不行?你是神医活菩萨,人人敬仰,谁敢跟你动手?长安城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可是你能不能换个地方转悠,老欺负我们这些看牢的干什么?
李道宗站起来道:“好了,驸马是我亲来的,你速速去将伙房围住,所有人拿下,不准一个人走脱或是死伤,否则拿你是问!”
杜少清走了进来,看到李恪的脸色有些淡淡的发青,就知道是中毒了,伸手搭脉,双眼微闭,很快就有了论断。
“下毒手段高明,用毒乃是绿林一流杀手所用极品,无色无味的剧毒,中毒者活不过一炷香,而且,从来不设解药。
如果不是保命丹,呵呵,三哥,二十年后你又是一条好汉!”杜少清还不忘调侃道。
李二苦笑无语,此时自己肚子还火烧一样难受呢,你还笑得出来。
李道宗催促道:“少清,你那保命丹能解毒吗?现在怎么样?还有危险吗?”
杜少清道:“当然不能,保命丹只是保住元气能及时就医解毒,这种毒……好像跟我家大虎之前中毒一样。
幸亏你遇到的是我,换做别人恐怕救不了你,我开一张解毒药方,每天熬一副,七日即可痊愈。”
李恪也笑了,感慨道:“妹夫,加上这次,我又多欠了你一条命。”
听到杜少清的话,李道宗捕捉到一个信息,追问道:“你是说,李恪中的毒跟承乾在吐蕃拿出被人下毒一样?这么说,是同一伙人干的?
是不是查出下毒真凶,上次那个悬案也就解开了?”(未完待续)
刑部、大理寺,还有专管皇室的宗正府,全都在调查取证。
本来吴王李恪担任扬州都督,属于封疆大吏,这种人物寻常时候横霸一方,没人能够动他的,可朝廷在各地设有监察御史,虽然御史品级很低,但权限极广。
这次李恪事发,就是当地一名御史得到了暗桩举报,坐实了李恪豢养私兵的证据。
这人第一时间想上书长安御史台汇报的,可巧就巧在,吴王李恪察觉了此事,看到遮掩不住,直接要杀人灭口。
所以正当这位御史觉得要完的时候,负责扬州政务的吴王府长史,深明大义带人来援。
(这里说明一下,李恪带的是自己豢养的私兵,见不得光的存在,吴王府长史统领政务,虽然名义上是李恪下属,但却是实权大员,他带的是当地正经城防士卒。
说白了像李恪这种皇子,年纪轻轻出去做官就是去封地享福的,免得皇子留在长安影响不好,再闹出什么争宠夺嫡的风波。)
本来这位御史心中认为,李恪豢养私兵这么大的事情,吴王府肯定被经营的固若金汤,长史不可能不知道,一定是李恪一伙的,他怎么也没想到长史是来救他的。
所以当他看到两伙人厮杀在一起的时候,第一反应就是,什么情况?吴王府长史反水了吗?幡然悔悟弃暗投明?
不管怎样,这位御史都是感激这位长史的救命之恩的,本想在战后寻到对方问问清楚报答一下的,可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身中流矢而死,于是这位御史将对救命恩人的感激,全都化作了仇恨,倾泻在李恪的身上。
所以当李恪被从吴王府里抓出来,直接扭送回长安的时候,这位御史一路跟着押送,生怕被李恪中途跑了不能伏法。
从吴王府里抓出李恪?没错,就是从王府里将之抓出来的,因为之前的双方火拼大战,李恪没有参加,根本就不在场。
李恪自己都说了,自己根本不知情,全是手下人冒名干的。
可这时候谁能相信呢?豢养一万私兵,多大的手笔?多大的财力物力,没你吴王府撑腰,这江南之地,谁能做到?况且还是你手下近臣心腹领头,现在你想弃车保帅?门也没有!
令人惋惜的是,吴王府长史,这位三品实权大员竟然身中流矢而死,他是李二手下的老臣了,皇帝李二都感觉心痛,如果他还活着,兴许就能够说清楚真相了。
毕竟在扬州,他是主管政务的,而且能够及时出兵拦截一万私兵,可见这位长史一定知道些什么消息。
说起吴王府长史的时候,李恪也悲痛交加,说是自己的属下,不如说是皇帝派出来给自己做老师的,毕竟早晚有一天自己这个吴王要学会亲自料理治下事务,所以他很是敬重自己的长史。
真相就是当时吴王府长史接到线报,说有一股来历不明的死士在城中大肆杀戮。
所以长史当机立断,亲自调兵指挥迎敌合围,最终的结果就是,一万死士被擒拿诛杀,长史也不幸身死。
更为巧合的是,死士之中领头的无一生擒,全都宁死不降,硬拼至死,其中就有李恪手下的心腹近臣。
这就是扬州谋反事件的经过了,可刑部、大理寺多方调查取证,也没能找到有理证据复原真相,或者说,他们能够坐实的,还是这位御史复述的部分,也是他亲眼所见的一切。
所以最终的调查结果,无一例外,全都对李恪不利,或者说,基本上坐实了李恪的罪名。
刑部尚书李道宗面无表情的将一份案件复述奏折呈了上去,大理寺卿给了差不多的一份。
李二脸色阴沉的看完两方奏表,冷声道:“这么说,确实是李恪做的了?”
语气中带有微不可查的嘲讽。
李道宗老神在在的站在一旁没搭话,大理寺卿正色道:“是的陛下,多方取证,吴王殿下罪名属实,依照大唐律,现在就差跟他当堂对质了。”
哦……当堂对质!李二拉了一个长音。
随后开口问道:“无论他认不认,律法可是只认证据的,那就是说,确凿无疑。
依照大唐律,该定何罪?”
这个……
饶是大理寺卿再耿直,也不敢妄议一位皇子的生死,这点政治规矩还是清楚的,所以他话锋一转答道:“陛下,谋逆大罪,其罪当诛,但吴王殿下毕竟年少,难免一时冲动做错事,所以可以量刑从宽。
该如何定罪,还请陛下示下。”
“朕来定罪?呵呵,你大理寺审案不是讲究亲属避嫌吗?朕若是定罪轻了,怕是有损国法,定罪重了,李恪许会不服,真是好生难办,不如你们三司会审,秉公直断好了。”李二吩咐道。
大理寺卿直接跪下了,一脸为难的说道:“陛下,三司会审却也只能审出吴王是否认罪,定罪之事我等谁都不敢。
请陛下见谅我等难处。”
难处……
李二喃喃自语一句,然后摆手让对方站起来,笑了一下道:“那就大朝会共议吧。”
“陛下英明!”
就在这时,一声急报在议政殿外响起,李二示意内侍老高将人带进了,原来是刑部今日当值的侍郎。
“启禀陛下,大事不好,吴王殿下在天牢中出事了!”
什么???
李道宗第一个惊呼起来,大声喝问道:“怎么回事?我不是让你亲自盯着的吗?”
我这……
那人吞吞吐吐起来,李二喝道:“说清楚,到底出了什么事?”
不知不觉的,他的语气竟然有了一丝颤抖,细心观察的话,还能看到李二脸色已经有些发白了。
李恪是他最喜欢的一个儿子,他不想对方出事。
那刑部侍郎颤抖道:“从,从情形上看,像是吴王殿下畏罪自杀,服毒了!”
“你放屁的话……”李道宗大怒,直接一脚将刑部侍郎踹翻在地。
李二陛下身子晃了几下,差点栽倒在一旁,幸得内侍老高扶住。
李道宗大骂道:“他是一个囚犯,素来吃喝都是专人供应,哪里来的毒药自己服下自尽的?你是做什么吃的?这等鬼话你也信?”
那侍郎吓得不敢抬头,详细解释道:“千真万确,手下人亲眼看到吴王殿下吃了一颗什么药丸,然后就倒地口吐鲜血起来,不多时就没了声息。”
噗……李二直接吐了口血,瘫坐在龙椅上,几位臣子大惊。
老高正要传太医呢,李二却挣扎着道:“去,去,去找杜少清,救、救恪儿!道宗你去天牢……”
话没说完,李二陛下直接昏厥过去。
“陛下……陛下……”几人大喊。
李道宗脑子里电光一闪,想起了当初杜少清给过李恪一个药瓶,还有小萱萱的话,难不成这是李恪服药假死?
想到这里他转身就往外走,大理寺卿喊道:“江夏王爷,救陛下要紧啊,你……”
“你们看护好,我去找人救命!”
说完这话,再去看李道宗,已经在大殿外了。
他这话说的不明不白的,那两人没听懂,还附和道:“您一定快些……”
好嘛,这两位还以为李道宗是去找人来救李二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等到李道宗去找到医者回宫救援,恐怕李二死八回了。
幸亏内侍老高机灵,知道李道宗是听话办差了,他又派人去太医院求援,要不然指着大理寺卿跟刑部侍郎的话,这李二怕是要耽搁救治。
李道宗让人去请杜少清,他自己快马直奔天牢,此时天牢的人已经吓破胆了,皇子在自己看管下死了,这还得了?就算陛下不追究,皇妃都饶不了大家,说不定都要跟着陪葬。
可是就在他踢开请罪牢头往里走的时候,里面一个狱卒飞奔出来大喊着:“祸事了,祸事了……”
牢头真想一把掐死这个手下,人都死了,足够祸事的,还他么能有什么祸事,喊什么喊?冲撞了刑部尚书,说不定大家都要被拿下,本来在牢门外面,换成牢门里面就是人家一句话的事。
“混账,出了什么事?吴王殿下何在?”李道宗怒斥道。
“鬼、鬼……
啊,不对,是尸首,诈尸、诈尸了……”那狱卒语无伦次的,李道宗不耐纠缠,小跑着冲了进去。
进去一看却是呆住了,好家伙,李恪这不是活着的吗?那为什么手下那厮汇报说中毒吐血而亡?
诸多狱卒持刀戒备着醒来的李恪,都以为是诈尸,李恪百口莫辩,这时候如果再被狱卒尸首砍杀了,可就亏死了。
见到李道宗来了,李恪惊喜喊道:“王叔救我,他们不信我没死,你快叫住他们。”
李道宗冲上去双手抱住了李恪的肩膀,从上到下查看了一遍,高兴的哈哈大笑起来,随后对着周围狱卒喝道:“全都住手,命人守住天牢大门,任何人不得出入,这件事必须严查到底。”
众人尊令退下,大家一看吴王没死,心说逃过一劫,不用陪葬了。
可就在这时,李道宗加了一句说道:“这件事有蹊跷,是你们谁做的最好站出来自首,不要想着畏罪自杀,从现在开始,谁要是死了,不用上报陛下,我亲自动手,灭他三族!”
得,真是一个狠人,如果这时候里面有人意外死亡呢?冤不冤?
监牢里面很快就剩下李道宗跟李恪叔侄两个,李道宗问起了详细经过。
李恪说道:“今日饭菜有毒,我察觉到腹中绞痛已然晚了,幸亏及时服下杜家保命丹,要不然……”
李道宗擦了擦头上的冷汗诚意道歉说:“都是为叔我的疏忽,给你道歉了!
天幸你活着,要不然陛下……
等等,你是说,有人给你饭菜下毒,你吃药是救命的?”
“对呀!”李恪不解道。
“不好,这么说动手脚的不是监牢的人,兴许是伙夫或者厨子等人,来人……”李道宗急忙叫人。
不等他喊完,那牢头就进来了,哭丧着脸说道:“启禀王爷,那杜驸马又来了,我们真的拦不住呀,这次比上次脾气还暴躁,他……”
“我怎么着啊?吓到你了?知道害怕就好好让路,下次别拦着了,你担待的起吗?”说话间,杜少清就大摇大摆的背着药箱进来了,很明显,没了牢头,狱卒没挡住。
牢头不说话了,满脸委屈的看着杜少清,心说你牛行不行?你是神医活菩萨,人人敬仰,谁敢跟你动手?长安城的唾沫都能淹死他,可是你能不能换个地方转悠,老欺负我们这些看牢的干什么?
李道宗站起来道:“好了,驸马是我亲来的,你速速去将伙房围住,所有人拿下,不准一个人走脱或是死伤,否则拿你是问!”
杜少清走了进来,看到李恪的脸色有些淡淡的发青,就知道是中毒了,伸手搭脉,双眼微闭,很快就有了论断。
“下毒手段高明,用毒乃是绿林一流杀手所用极品,无色无味的剧毒,中毒者活不过一炷香,而且,从来不设解药。
如果不是保命丹,呵呵,三哥,二十年后你又是一条好汉!”杜少清还不忘调侃道。
李二苦笑无语,此时自己肚子还火烧一样难受呢,你还笑得出来。
李道宗催促道:“少清,你那保命丹能解毒吗?现在怎么样?还有危险吗?”
杜少清道:“当然不能,保命丹只是保住元气能及时就医解毒,这种毒……好像跟我家大虎之前中毒一样。
幸亏你遇到的是我,换做别人恐怕救不了你,我开一张解毒药方,每天熬一副,七日即可痊愈。”
李恪也笑了,感慨道:“妹夫,加上这次,我又多欠了你一条命。”
听到杜少清的话,李道宗捕捉到一个信息,追问道:“你是说,李恪中的毒跟承乾在吐蕃拿出被人下毒一样?这么说,是同一伙人干的?
是不是查出下毒真凶,上次那个悬案也就解开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