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东海镇指挥使府衙。
确保一方势力巩固的根本核心,就是保障麾下跟随者的所得利益,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保障麾下跟随者能够牢牢跟随在你的身后。
人都是比较自私的群体,因为有家族传承的观念,这也使得他们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慢慢会靠着延续家族而递进。
虽说东海镇各方人员,凝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短到只有寥寥数年,但是因为有赵宗武的存在,使得他们才有机会经历,依照十年以上的时间,方才能凝聚起来的境遇。
这一方面要得益于,东海镇军队在对外战争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另一方面还要得益于,赵宗武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己见做出的种种改革。
二者相辅相成,方才确保了今日强大的东海镇。
摒弃家丁制度,解决兵源问题,处理军令不一,赵宗武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真正做到了东海镇军队上下归一的实质。
在东海镇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四本署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儿,方才走到今天这一地位,他们用最实际有效的行为,树立了四本署应有的权威。
四本署行至今日,依旧有些部门尚未全部配齐,这一部分与源源不断的战争有关,另一部分则与自身队伍快速扩充有关,虽说东海镇拥有大量优秀将领,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将领,能够分润到四本署中去。
好刚要使在刀刃上。
说是四本署会议,其实三分司也参加了此次军议。
以参谋本署署长陈奇瑜,海军分司司长李赟为核心的人员尽皆到场,赵宗武也拿出了已经准备多是的方案。
“今天本侯把在座的诸位喊来,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东海镇军队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虽说这一次赵宗武顺利晋升,成为了天启朝第一位武勋侯爷,但是这也并不影响东海镇所遇到的问题,想要划分麾下利益,只有明确、固定合理的晋升机制才是根本。
原本神情中带着笑容,毕竟自家侯爷顺利晋升,但听到自家侯爷所讲之后,这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是严肃,是略带疑惑。
“当官了,晋爵了,这对每一位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本侯并不这么想,获取的权力越大,在你身上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数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维系你一人身上,如果只懂得高兴,而不懂得梳理麾下,恐祸事就会接踵而至。”
“你们都是东海镇的核心群体,恐你们心中都很清楚,军队在东海镇处于的位置是怎样的,不管东海镇地方如何发展,如果军队不能确保稳定,那么一切的发展都是无稽之谈。”
“想要确保军队的发展,确保每一位有功之士的诉求,就是我们四本署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说在战场上殊死搏杀,费尽心血才获得的战功,最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升迁,这会给未来的东海镇带来怎样的影响?”
通过面向众人做出的发问,赵宗武按序讲明了,此次他召开军议的主体思想,东海镇军队内部晋升问题亟待解决。
“虽说在这几次对战建奴的过程中,朝廷也给予了一定的赏赐,但对于那些有功之士来说,他们在朝廷上获取到的赏赐,根本就配不上他们在战场上取得的功勋。
一次两次这还能忍受,但是三次四次之后,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该获取升迁的没有获取升迁,该取得爵位的没有取得爵位,该拥有待遇的没有获取待遇,这并不利于东海镇军队未来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侯便结合东海镇实际,制定了东海镇军队衔位晋升机制,本侯希望推行此套机制,能够满足每一位将士应有的上进心。”看着脸上渐渐多了深思的众人,赵宗武抛出了他的最终想法。
是的。
赵宗武他要在东海镇军队,推行后世常用的军衔体系,通过贯彻这一体系,明确军队职务挂钩军衔的模式,从本质上确立军令进一步贯彻的内核。
试想一场大规模战争,双方为了取得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将士,拼杀必定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那么死伤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军衔,这样直观醒目的指挥体系,那么溃败下来的将士,多半需要较长时间的整编,才能够再度投入到战场之上,可如果说有军衔这一明确参考,以军衔最大即明确统兵权来定,想要再度发起战争并非是难事。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既然朝廷给予的赏赐不够,那么我们东海镇军队内部,就必须给予相应赏赐,对抗建奴的过程远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把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军心,因为某些外来因素而冷落掉!”
李赟感同身受的点头说道:“侯爷您说的没错,在朝的那些官员,包括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从心底里就没有,把这些在外搏杀的将士们当人看待,将士们想要获取应有的奖赏,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虽说在东海镇,李赟他们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只要出了东海镇,他们就不没有了这种待遇,在那些大明官员眼中,他们就是莽夫一般都存在,根本就得不到丝毫的尊重。
李赟讲到这一点,便引起了更为广泛的探讨,太常见了,这种事情真的是太令人心寒了,凭什么你文人就高高在上?凭什么老子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所得?
武将群体被压制的太久了!
对于这样的激烈探讨,赵宗武并没有制止,他需要这种探讨,因为这样才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你们的心情,本侯心中都理解,但本侯想说的一点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获取应有的尊敬,那么自身就必须要强硬起来,现阶段我们不能改变大势,但是在东海镇内部却能做到!”
接着这样的局势,赵宗武顺势便推出了东海镇军队衔位晋升机制。
将衔校衔尉衔士衔
结合大明军队特有体制,赵宗武制定了上述四阶军衔体系,每阶军衔细分为四级,
将衔: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衔:上校、中校、少校、准校。
尉衔: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士衔:上士、中士、下士、准士。
晋升机制清晰明了,晋升功勋简单直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凝聚军心,确保将士的尚战之心,赵宗武提出的这种机制,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
既然说明廷不解决实际问题,官员不看重军队将士,那好,那老子就自己在内部搞一套晋升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军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进一步奠定了老子在军队的话语权。
人都是感性加理性的复杂结合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那从心理就会潜意识出现侧重。
赵宗武相信自己这般坚持东海镇将士的根本利益,那么就一定会得到将士的绝对拥戴,想要确保后续可图,那么做好每一步的根底才是关键。
确保一方势力巩固的根本核心,就是保障麾下跟随者的所得利益,因为只有做到这一点,你才能保障麾下跟随者能够牢牢跟随在你的身后。
人都是比较自私的群体,因为有家族传承的观念,这也使得他们在获取利益的过程中,慢慢会靠着延续家族而递进。
虽说东海镇各方人员,凝聚在一起的时间很短,短到只有寥寥数年,但是因为有赵宗武的存在,使得他们才有机会经历,依照十年以上的时间,方才能凝聚起来的境遇。
这一方面要得益于,东海镇军队在对外战争中,所取得的一系列胜利;另一方面还要得益于,赵宗武在这一过程中,坚持己见做出的种种改革。
二者相辅相成,方才确保了今日强大的东海镇。
摒弃家丁制度,解决兵源问题,处理军令不一,赵宗武用属于自己的方式,真正做到了东海镇军队上下归一的实质。
在东海镇不断扩张的过程中,四本署从无到有,一步一个脚印儿,方才走到今天这一地位,他们用最实际有效的行为,树立了四本署应有的权威。
四本署行至今日,依旧有些部门尚未全部配齐,这一部分与源源不断的战争有关,另一部分则与自身队伍快速扩充有关,虽说东海镇拥有大量优秀将领,但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将领,能够分润到四本署中去。
好刚要使在刀刃上。
说是四本署会议,其实三分司也参加了此次军议。
以参谋本署署长陈奇瑜,海军分司司长李赟为核心的人员尽皆到场,赵宗武也拿出了已经准备多是的方案。
“今天本侯把在座的诸位喊来,就是想集思广益,解决东海镇军队当前所面临的严峻问题。”虽说这一次赵宗武顺利晋升,成为了天启朝第一位武勋侯爷,但是这也并不影响东海镇所遇到的问题,想要划分麾下利益,只有明确、固定合理的晋升机制才是根本。
原本神情中带着笑容,毕竟自家侯爷顺利晋升,但听到自家侯爷所讲之后,这脸上的笑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凝重,是严肃,是略带疑惑。
“当官了,晋爵了,这对每一位来说绝对是件好事,但本侯并不这么想,获取的权力越大,在你身上担负的责任也就越大,数百万百姓的身家性命维系你一人身上,如果只懂得高兴,而不懂得梳理麾下,恐祸事就会接踵而至。”
“你们都是东海镇的核心群体,恐你们心中都很清楚,军队在东海镇处于的位置是怎样的,不管东海镇地方如何发展,如果军队不能确保稳定,那么一切的发展都是无稽之谈。”
“想要确保军队的发展,确保每一位有功之士的诉求,就是我们四本署当前面临的问题,如果说在战场上殊死搏杀,费尽心血才获得的战功,最终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奖赏、升迁,这会给未来的东海镇带来怎样的影响?”
通过面向众人做出的发问,赵宗武按序讲明了,此次他召开军议的主体思想,东海镇军队内部晋升问题亟待解决。
“虽说在这几次对战建奴的过程中,朝廷也给予了一定的赏赐,但对于那些有功之士来说,他们在朝廷上获取到的赏赐,根本就配不上他们在战场上取得的功勋。
一次两次这还能忍受,但是三次四次之后,那情况就不一样了。该获取升迁的没有获取升迁,该取得爵位的没有取得爵位,该拥有待遇的没有获取待遇,这并不利于东海镇军队未来的发展。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本侯便结合东海镇实际,制定了东海镇军队衔位晋升机制,本侯希望推行此套机制,能够满足每一位将士应有的上进心。”看着脸上渐渐多了深思的众人,赵宗武抛出了他的最终想法。
是的。
赵宗武他要在东海镇军队,推行后世常用的军衔体系,通过贯彻这一体系,明确军队职务挂钩军衔的模式,从本质上确立军令进一步贯彻的内核。
试想一场大规模战争,双方为了取得胜利,在这场战争中投入了大量的将士,拼杀必定是在所难免的事情,那么死伤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如果说没有军衔,这样直观醒目的指挥体系,那么溃败下来的将士,多半需要较长时间的整编,才能够再度投入到战场之上,可如果说有军衔这一明确参考,以军衔最大即明确统兵权来定,想要再度发起战争并非是难事。
赵宗武神情郑重道:“既然朝廷给予的赏赐不够,那么我们东海镇军队内部,就必须给予相应赏赐,对抗建奴的过程远没有结束,我们不能把好不容易聚拢起来的军心,因为某些外来因素而冷落掉!”
李赟感同身受的点头说道:“侯爷您说的没错,在朝的那些官员,包括地方官员,绝大多数从心底里就没有,把这些在外搏杀的将士们当人看待,将士们想要获取应有的奖赏,那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情!”
虽说在东海镇,李赟他们能得到平等的对待,但是只要出了东海镇,他们就不没有了这种待遇,在那些大明官员眼中,他们就是莽夫一般都存在,根本就得不到丝毫的尊重。
李赟讲到这一点,便引起了更为广泛的探讨,太常见了,这种事情真的是太令人心寒了,凭什么你文人就高高在上?凭什么老子们在战场上浴血奋战,却得不到自己应有的所得?
武将群体被压制的太久了!
对于这样的激烈探讨,赵宗武并没有制止,他需要这种探讨,因为这样才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你们的心情,本侯心中都理解,但本侯想说的一点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想获取应有的尊敬,那么自身就必须要强硬起来,现阶段我们不能改变大势,但是在东海镇内部却能做到!”
接着这样的局势,赵宗武顺势便推出了东海镇军队衔位晋升机制。
将衔校衔尉衔士衔
结合大明军队特有体制,赵宗武制定了上述四阶军衔体系,每阶军衔细分为四级,
将衔:上将、中将、少将、准将。
校衔:上校、中校、少校、准校。
尉衔:上尉、中尉、少尉、准尉。
士衔:上士、中士、下士、准士。
晋升机制清晰明了,晋升功勋简单直接,通过这样的方式,去凝聚军心,确保将士的尚战之心,赵宗武提出的这种机制,很好的解决了现有存在的问题。
既然说明廷不解决实际问题,官员不看重军队将士,那好,那老子就自己在内部搞一套晋升机制,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但解决了军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更进一步奠定了老子在军队的话语权。
人都是感性加理性的复杂结合体,谁对他好,谁对他不好,那从心理就会潜意识出现侧重。
赵宗武相信自己这般坚持东海镇将士的根本利益,那么就一定会得到将士的绝对拥戴,想要确保后续可图,那么做好每一步的根底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