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章.勿看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网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中,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中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中,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文见《全唐文》,卷第2673—2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中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文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手掌心的纹路极像个武字,故平王赐幼子武姓。所以,武则天以平王幼子为自己的始祖,自然文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继承的周朝,故应改唐为周,史称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后,又立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立从侄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千人皆为郡王。另立兄长的六个孙子为郡王,诸如姊皆为长公主[《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中央中枢机构领导人以宗室和亲信控制各首要位置,并按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证新王朝的稳定。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侍御史来子等皆赐姓武。其中,为武则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游艺,在一年中连升四轮六级,由九品的青衣或为七品的绿衣,再升为五品的绯衣,终升为三品的紫衣(以服饰色彩论品级),时人谓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劝武则天“武周**”,故首为内史。
在非常时期,为加强各地方的稳定,了解地方官员、民众对“武周**”的态度和反映,武则天迅速派出史务滋等十余人为巡抚道,前往各地,这是中国官制地方鉴察制度的开始。
为新政权的需要,武则天宣布科举制度增加名额、破格提拔,并增加殿试制度,由她亲自选拔,使科举制度逐步走上成熟阶段。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坐万象神宫,正式接受圣神皇帝尊号,命国家旗帜易为赤色,正是奠都神都洛阳。把国家的象征、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的社稷由长安移至神都洛阳。又把武氏神主移于神都的太庙,在长安李唐太庙改为享德庙,四时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神位,其他各室闭不再祭。宣布完毕,圣神皇帝武则天率百官大享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享,李唐三帝同配。如此便解决了武家和李家祖宗的祭祀问题,表示武周**成功,改朝换代,但不忘李唐先祖,给人和平过渡感觉。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时的唯一现象,是武则天的创造。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就这样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被永载于史册了。中国的历史,由男权主宰的历史,像一列隆隆开动的机车,至此开出了它原来的轨道,真诚入了武则天铺设的轨道,女人主宰的历史轨道。这一段不同于常规的历史篇章,由中国的非凡女政治家挥笔书写,展现出特殊的历史辉煌。
三十三女皇的选才盛举
“武周**”成功,武则天的女皇时代开始了。新时代要有新人才为新政权服务,老一代的治世大臣或死或刑,余下的虽然口头上承认武周政权,但心里头并不自愿,消报怠工。在特殊时期,政权中的不少新人因帮助女皇登基有功被特殊任用,但并无真才实学和治国本领。所以,要让武周政权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破格选才、破格用人。
武则天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只要官员们忠心耿耿、作风正派,即使能力有限也尽量任用。但是,对那些既无能力,又作风败坏的小人,她是不用或不姑息的。以前李义府办事很有能力,犯了许多错误她都尽量包容,但在实在无法谅解时则舍弃不用。如今,新政权里不得不任用宗秦客、傅游艺等人,她心中有数,他们既无能力,品质也很差,如果他们不出大毛病,慢慢再调整下去,让他们干力所能及之职,尽量不要伤害他们,别寒了下属的心。但是,这些人本性决定,上台不久便恶性昭彰,贪脏枉法,影响了新政权的声誉,她趁机尽快清除了他们。
宗秦客是她的亲戚,又是最先帮她“**”的人。所以,临时执政班子里,他的职位极高,武则天本想设法调整。但她即位未过一个月,被人告犯贪脏罪。武则天毫不客气,把他下贬为尊化县尉,他的弟弟同时因犯奸赃罪,被流放岭外。而内史邢文伟误解了武则天的意思,以为她被迫治宗秦客之罪,便想通过宗秦客掩脏,让武则天召回宗秦客,顺便又获得女主好感。武则天马上认为此人心术不正,不仅未接受他的好意,还下旨把他贬为珍州刺史。当他刚到珍州时,听说奉敕使者下到州里来,以为武则天要杀他,他心中有鬼,便吓得自杀身亡。
那个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鸾台侍郎傅游艺,自知无此能力,偏又骄傲自得,仍梦想升官。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为是升官的吉兆,便讲给亲信听。亲信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很讨厌,便把他投入监狱,他吓得在狱中自杀。新任纳言史务滋也因审案过程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恐惧自杀。
中枢机构的新任官员或死或流,武则天便起用朝中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阁。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起用乐思晦、任知古为鸾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贬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为冬官侍郎。这些人的政声都好,也非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安慰狄仁杰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名字?”狄仁杰说:“陛下以君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知狄仁杰被滥杀豫州无辜的行军大元帅张光辅所诬陷,想告诉狄仁杰,而狄仁杰却不愿知道。武则天见狄仁杰的磊落人品,乃“深叹美之。”[《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官员的人品能力心中有数,她是一心想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新政服务,任用亲信,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
武则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样说明她的用人风格。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父亲李乾祐在贞观、永朝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相貌魁伟、刚直有才,曾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风,少年举明经,累迁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中发生关于立皇嗣的争议,闹得很凶,实际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则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为皇嗣的。武则天对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次,她找来积极主张立武承嗣的洛阳人王庆之,问他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庆之也未能理解武则天的真正意图,只想讨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意思是说,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现在谁有天下呢?怎么能用李姓人为皇位继承人呢?武则天没有听他的,只命他直去。王庆之认为武则天不好明着废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来劝谏,就是不走。武则天便扔给他盖有玉玺印的一张纸说:“欲见我,以此示门者。”王庆之如获至宝,便拿上这张纸经常来求见。武则天被他缠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赐杖,即奖励王庆之一顿棍打。李昭德早已把这种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门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声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卫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齐声说:“狠打打死他”于是,卫士们一拥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为止。
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向女皇复命,借机向她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点头称是。过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则天说:“魏王武承嗣权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对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共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为宰相,极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听了大吃一惊说:“朕未之思。”不久,武则天便罢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宁的纳言官,连很有才学能力的杨柔也被罢了夏官尚书同平章事官,因杨柔是母亲杨氏的亲戚,另给他们安排,都离了中央枢要[《资治通鉴》,卷205,长青元年五月。]。
诸武离开枢要,武则天又提升一批有能力的官员取代他们,李昭德也由夏官侍郎提为凤阁司郎,新提的这批人皆由较低官位进入了中枢宰相的行列。武承嗣罢相,到女皇那里恶意攻击李昭德,武则天说:“吾用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
但是,李昭德脾气太坏,得罪了不少人,有时也的确专断跋扈。因此,很多人说他的坏话,到女皇那里告他,说他的胆子比他的身份都大,让女皇警惕他。后来果然因其跋扈遭贬,但风头一过,武则天马上又召回,任监察御史,也正合他们的性格[《新唐书》,卷117,《李昭德传》。]。
女皇帝任用娄师德的事,满感人的。他同裴行俭一样,是文武全才的传奇性人物,也是武则天特别倚重的爱臣、爱将。他是郑州人,弱冠(即十岁)举进士,授江都县尉,上元(674年)补监察御史,已是年轻的高级文官了。当吐蕃犯边、唐师大败后,他弃文从军,奔赴前线,收拢散卒,重整旗鼓,立下战功。武则天即位后提拔他左金吾大将军兼丰州都督,成为大元帅级的武将军。武则天曾亲笔写信慰问,称赞他总司军、政,还督军屯田不要国家供给一粒粮食,真是了不起啊,让她既感动又佩服。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召他回京,任为侍郎、尚书高官,接着提拔他为凤阁鸾台平章事,以宰相职务兼官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兰州、河州、鄯州、廓州检校营田大使。武则天再三亲切的告慰他:“这事还得让你去做,请你莫辞辛苦啊”这么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军、中枢宰相,性格即极为温和,器量宽存,从不知争较,史书说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狄仁杰屡屡遭贬,但娄师德屡屡向女皇极国保荐,狄仁杰竟不知道。直到女皇点明是娄师德一再推荐时,狄仁杰才万分感慨地表示羞愧。娄师德和李昭德二人同为宰相,而性格却截然相反。娄师德性格温和,行动不慌不忙,身体又肥硕。他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性子急,很快走得很远,发现娄师德还是不紧不慢,便骂他:“你这个乡巴佬,不能走快点”娄师德笑着回答:“师德不为田舍去,谁当为之”[《资治通鉴》,卷205,长寿二年一月;《新唐书》,卷108《娄师德传》。]
这些能臣被武则天用为梁柱,但仍以为不足,当时如狄仁杰、娄师德这样的大臣的确也太少了。而且朝中、军中又都依靠他们,更显不足了。所以,她要破除旧套,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使武则天时代成了有唐选人用人制度的大改革时代。
唐初选官,首在贵族特权荫封制。即勋臣、外戚、宗室、高官的后代一出生便是官,而且就是高官。科举所选,中了进士才能得到九品官。所以,唐初的官僚制度仍然是士族地主把持官职,寒门庶族备受排挤。
唐太宗使前朝科举制成为经常的选人制度,使庶族地主有了进身机会。但是,由于录取名额太少,应诏参加考试者二千人,进士只能录取几个人,最多也二三十人,此所谓“栓树只生三十枝”。
[奉献]
自《大云经》颁行天下,全国上下皆以武则天和弥勒佛转世为话题,充溢着神秘的颂扬声。武氏外戚们更加紧活动,网罗赏羽拥戴武则天做女皇。
天授元年(690年)九月丙子,有侍御史傅游艺率关中百姓九百人汇集神都洛阳,叩阙向武太后上表,请武则天当皇帝,改国号为周,赐皇帝武姓。
估计是人数太少的原因,还不像个请愿的样子,几百人请愿,哪能推举一国之君呢。所以,请愿的结果是“太后不许”。但傅游艺马上被提拔为给事中,由从六品升到正五品,升了一级半。这已表示出,太后“不许”是假,而暗示要搞出个规模来。很快,大型请愿活动果然出现了。朝中百官、在野官宦、帝室宗戚、远近百姓、四夷酋长、僧人、尼姑、道士如潮水般涌进洛阳、涌往宫门,一下子汇集了六万余人,都一起请求太后登基做皇帝。皇帝李旦一看这个形势,也上表请太后赐姓武,不仅自己的皇位不要了,连李姓也不要了
第二天,群臣上朝,都齐说新皇帝登基的瑞兆。许多人说,有大凤凰从明堂飞到上阳宫,立在宫旁的梧桐树上,很久才向东南方飞去。有更多的大臣随声附和,有几万只赤雀聚集在朝堂上。表明真命天子应天命,请太后登基,接受天帝之命。武则天明知朝臣在说谎,她也在心中替这些人可怜,读圣贤之书,光天化日之下,造出这等谎言,也不知害羞。然而,曾几何时,他们还攻击女主临朝,为祸国家,如今齐声捧她,要求她登基坐朝,又争着喊这是天意既然大家一致请求,那就不客气了。本来么,她要的就是这个结果。
九月庚辰,武则天表示接受群臣的请求,群臣欢声雷动,似乎他们久盼的皇帝终于要临朝了。九月壬午,秋高气爽的神都洛阳,迎来了新皇武则天的登基日。
清晨,晴空万里。在万众的欢呼声中,武则天登上了则天门楼,她戴上皇帝的冠冕,穿上龙袍,迎着初开的朝阳,向万民颁诏,自己正式登基,改唐为周,改元天授,尊号为“圣神皇帝”[颁文见《全唐文》,卷第2673—2674页。]。同时宣布:以李旦为皇嗣,赐姓武氏,皇太子递转为皇孙。
宣布完毕,欢呼的声浪再起。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登基仪式,隆重而辉煌,永载史册。至此,武则天终于一步步登上了皇权的顶端,成为中国的第一女皇。武则天仍高高地站在则天门上,向激动的万民挥着手,金风抚着她,不断吹动着她的宽大龙袍,朝阳映着她激动的面庞,仍然是美丽而生动。有谁能相信,他们欢呼的女皇帝,已是六十七岁高龄了,望着她仍然挺拔的身材,没有人相信。
九月丙午,武则天在神都立武氏七庙,追尊周文王为始祖文皇帝,作为自己最早的祖先,她姒氏为文定皇后;以周室四十代祖周平王的少子武为睿祖康皇帝;妣姜氏为康惠皇后。原来,古史记载:周王朝乃姬姓建立,至周平王时,其最小的儿子出生时,手掌心的纹路极像个武字,故平王赐幼子武姓。所以,武则天以平王幼子为自己的始祖,自然文王又是更早的始祖。始祖武姓继承的周朝,故应改唐为周,史称武周王朝。接下去追封自己的五代先人皆为皇帝和皇后。
追封祖先之后,又立侄儿武承嗣为魏王,武三思为梁王,武攸宁为建昌王。立从侄攸归、重规、载德、攸暨、懿宗、嗣宗、攸宜、攸望、攸绪、攸止千人皆为郡王。另立兄长的六个孙子为郡王,诸如姊皆为长公主[《资治通鉴》,卷204,天授元年九月。]。
新王朝的中央中枢机构领导人以宗室和亲信控制各首要位置,并按为登基立功大小安排座次,以保证新王朝的稳定。以武承嗣为文昌左相,岑长倩为右相、同凤阁鸾台三品。以司宾卿史务滋为纳言,凤阁侍郎秦客为检校内史,给事中傅游艺、岑长倩、右玉钤卫大将军张虔勖、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侍御史来子等皆赐姓武。其中,为武则天登基立功最大的傅游艺,在一年中连升四轮六级,由九品的青衣或为七品的绿衣,再升为五品的绯衣,终升为三品的紫衣(以服饰色彩论品级),时人谓之“四時仁宦”。宗泰客也因劝武则天“武周**”,故首为内史。
在非常时期,为加强各地方的稳定,了解地方官员、民众对“武周**”的态度和反映,武则天迅速派出史务滋等十余人为巡抚道,前往各地,这是中国官制地方鉴察制度的开始。
为新政权的需要,武则天宣布科举制度增加名额、破格提拔,并增加殿试制度,由她亲自选拔,使科举制度逐步走上成熟阶段。
天授二年(691年)正月初一,武则天坐万象神宫,正式接受圣神皇帝尊号,命国家旗帜易为赤色,正是奠都神都洛阳。把国家的象征、帝王所祭的土地神和谷神的社稷由长安移至神都洛阳。又把武氏神主移于神都的太庙,在长安李唐太庙改为享德庙,四时祭祀高祖、太宗、高宗神位,其他各室闭不再祭。宣布完毕,圣神皇帝武则天率百官大享明堂,祭祀昊天上帝,百神从祀,武氏祖宗配享,李唐三帝同配。如此便解决了武家和李家祖宗的祭祀问题,表示武周**成功,改朝换代,但不忘李唐先祖,给人和平过渡感觉。这是中国历史上王朝更替时的唯一现象,是武则天的创造。
中国历史上的唯一女皇就这样出现在中国的历史上被永载于史册了。中国的历史,由男权主宰的历史,像一列隆隆开动的机车,至此开出了它原来的轨道,真诚入了武则天铺设的轨道,女人主宰的历史轨道。这一段不同于常规的历史篇章,由中国的非凡女政治家挥笔书写,展现出特殊的历史辉煌。
三十三女皇的选才盛举
“武周**”成功,武则天的女皇时代开始了。新时代要有新人才为新政权服务,老一代的治世大臣或死或刑,余下的虽然口头上承认武周政权,但心里头并不自愿,消报怠工。在特殊时期,政权中的不少新人因帮助女皇登基有功被特殊任用,但并无真才实学和治国本领。所以,要让武周政权健康发展,必须采取各种方法和手段,破格选才、破格用人。
武则天没有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想法,只要官员们忠心耿耿、作风正派,即使能力有限也尽量任用。但是,对那些既无能力,又作风败坏的小人,她是不用或不姑息的。以前李义府办事很有能力,犯了许多错误她都尽量包容,但在实在无法谅解时则舍弃不用。如今,新政权里不得不任用宗秦客、傅游艺等人,她心中有数,他们既无能力,品质也很差,如果他们不出大毛病,慢慢再调整下去,让他们干力所能及之职,尽量不要伤害他们,别寒了下属的心。但是,这些人本性决定,上台不久便恶性昭彰,贪脏枉法,影响了新政权的声誉,她趁机尽快清除了他们。
宗秦客是她的亲戚,又是最先帮她“**”的人。所以,临时执政班子里,他的职位极高,武则天本想设法调整。但她即位未过一个月,被人告犯贪脏罪。武则天毫不客气,把他下贬为尊化县尉,他的弟弟同时因犯奸赃罪,被流放岭外。而内史邢文伟误解了武则天的意思,以为她被迫治宗秦客之罪,便想通过宗秦客掩脏,让武则天召回宗秦客,顺便又获得女主好感。武则天马上认为此人心术不正,不仅未接受他的好意,还下旨把他贬为珍州刺史。当他刚到珍州时,听说奉敕使者下到州里来,以为武则天要杀他,他心中有鬼,便吓得自杀身亡。
那个一年官位翻了四番的鸾台侍郎傅游艺,自知无此能力,偏又骄傲自得,仍梦想升官。有一次他做了个梦,梦见自己登上了湛露殿,以为是升官的吉兆,便讲给亲信听。亲信立即上告武则天,武则天听了很讨厌,便把他投入监狱,他吓得在狱中自杀。新任纳言史务滋也因审案过程得罪了酷吏来俊臣,恐惧自杀。
中枢机构的新任官员或死或流,武则天便起用朝中和地方有能力、有威望的大臣入阁。天授二年六月,起用左肃政大夫格辅元为地官尚书、起用乐思晦、任知古为鸾台侍郎。九月,起用被贬为洛州司马的狄仁杰为地官侍郎、起用裴行本为冬官侍郎。这些人的政声都好,也非武则天的亲信。武则天安慰狄仁杰说:“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知谮卿者名字?”狄仁杰说:“陛下以君为过,臣请改之;知臣无过,臣之幸也,不愿知谮者名。”武则天知狄仁杰被滥杀豫州无辜的行军大元帅张光辅所诬陷,想告诉狄仁杰,而狄仁杰却不愿知道。武则天见狄仁杰的磊落人品,乃“深叹美之。”[《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由此可见,武则天对官员的人品能力心中有数,她是一心想用这些人,让他们为新政服务,任用亲信,是她不得已而为之的。
武则天任用李昭德等人,也同样说明她的用人风格。李昭德是京兆长安人,父亲李乾祐在贞观、永朝为官,做到司刑太常伯(即刑部尚书),相貌魁伟、刚直有才,曾为褚遂良不容。李昭德很有父风,少年举明经,累迁至至冬官侍郎。天授二年九月,朝中发生关于立皇嗣的争议,闹得很凶,实际是是武承嗣想接武则天的班,指使人上表立他为皇嗣的。武则天对立皇嗣拿不定主意,被弄得心烦意乱。一次,她找来积极主张立武承嗣的洛阳人王庆之,问他说:“皇嗣我子,奈何废之?”意思是皇嗣李旦是我的儿子,为什么要废掉他而立武承嗣呢?王庆之也未能理解武则天的真正意图,只想讨好女皇,便慷慨激昂地说:“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今谁有天下,而以李氏为嗣乎?”意思是说,神不享外人的祭祀,人也只祀自己的祖先。现在谁有天下呢?怎么能用李姓人为皇位继承人呢?武则天没有听他的,只命他直去。王庆之认为武则天不好明着废李旦,便伏在地上用死来劝谏,就是不走。武则天便扔给他盖有玉玺印的一张纸说:“欲见我,以此示门者。”王庆之如获至宝,便拿上这张纸经常来求见。武则天被他缠的冒火,命冬官侍郎李昭德施行赐杖,即奖励王庆之一顿棍打。李昭德早已把这种人恨透了,得到命令,故意把他拉到光政门外人多的地方,向大家高声说:“此贼欲废我皇嗣,立武承嗣”命令卫士拖倒他狠揍,大家也都齐声说:“狠打打死他”于是,卫士们一拥而上,打打他耳眼出血,一直把他打死为止。
李昭德杖杀王庆之,向女皇复命,借机向她说:“天皇,陛下之夫;皇嗣,陛下之子。陛下身有天下,当传之孙为万代业,岂得以侄为嗣乎自古未闻侄为天子而为姑立庙者也且陛下受天皇顾托,若以天下与承嗣,则天皇不血食矣”[《资治通鉴》,卷204,天授二年九月。]女皇点头称是。过些日子他又密奏武则天说:“魏王武承嗣权太重。”女皇回答:“吾侄也,故委以腹心。”昭德对曰:“侄之于姑,其亲何如子之于父?子犹有篡弑共父者,况侄乎今承嗣既陛下之侄,为亲王,为宰相,极侔人主,人臣恐陛下不得久安天位也”女皇听了大吃一惊说:“朕未之思。”不久,武则天便罢免了武承嗣的左相官,武攸宁的纳言官,连很有才学能力的杨柔也被罢了夏官尚书同平章事官,因杨柔是母亲杨氏的亲戚,另给他们安排,都离了中央枢要[《资治通鉴》,卷205,长青元年五月。]。
诸武离开枢要,武则天又提升一批有能力的官员取代他们,李昭德也由夏官侍郎提为凤阁司郎,新提的这批人皆由较低官位进入了中枢宰相的行列。武承嗣罢相,到女皇那里恶意攻击李昭德,武则天说:“吾用昭德,始得安眠,此代吾劳,汝勿言也”
但是,李昭德脾气太坏,得罪了不少人,有时也的确专断跋扈。因此,很多人说他的坏话,到女皇那里告他,说他的胆子比他的身份都大,让女皇警惕他。后来果然因其跋扈遭贬,但风头一过,武则天马上又召回,任监察御史,也正合他们的性格[《新唐书》,卷117,《李昭德传》。]。
女皇帝任用娄师德的事,满感人的。他同裴行俭一样,是文武全才的传奇性人物,也是武则天特别倚重的爱臣、爱将。他是郑州人,弱冠(即十岁)举进士,授江都县尉,上元(674年)补监察御史,已是年轻的高级文官了。当吐蕃犯边、唐师大败后,他弃文从军,奔赴前线,收拢散卒,重整旗鼓,立下战功。武则天即位后提拔他左金吾大将军兼丰州都督,成为大元帅级的武将军。武则天曾亲笔写信慰问,称赞他总司军、政,还督军屯田不要国家供给一粒粮食,真是了不起啊,让她既感动又佩服。长寿元年(692年),武则天召他回京,任为侍郎、尚书高官,接着提拔他为凤阁鸾台平章事,以宰相职务兼官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兰州、河州、鄯州、廓州检校营田大使。武则天再三亲切的告慰他:“这事还得让你去做,请你莫辞辛苦啊”这么一个文武兼备的大将军、中枢宰相,性格即极为温和,器量宽存,从不知争较,史书说他“宽厚清慎,犯而不校”。狄仁杰屡屡遭贬,但娄师德屡屡向女皇极国保荐,狄仁杰竟不知道。直到女皇点明是娄师德一再推荐时,狄仁杰才万分感慨地表示羞愧。娄师德和李昭德二人同为宰相,而性格却截然相反。娄师德性格温和,行动不慌不忙,身体又肥硕。他同李昭德一起上朝,李昭德性子急,很快走得很远,发现娄师德还是不紧不慢,便骂他:“你这个乡巴佬,不能走快点”娄师德笑着回答:“师德不为田舍去,谁当为之”[《资治通鉴》,卷205,长寿二年一月;《新唐书》,卷108《娄师德传》。]
这些能臣被武则天用为梁柱,但仍以为不足,当时如狄仁杰、娄师德这样的大臣的确也太少了。而且朝中、军中又都依靠他们,更显不足了。所以,她要破除旧套,不拘一格选用人才,使武则天时代成了有唐选人用人制度的大改革时代。
唐初选官,首在贵族特权荫封制。即勋臣、外戚、宗室、高官的后代一出生便是官,而且就是高官。科举所选,中了进士才能得到九品官。所以,唐初的官僚制度仍然是士族地主把持官职,寒门庶族备受排挤。
唐太宗使前朝科举制成为经常的选人制度,使庶族地主有了进身机会。但是,由于录取名额太少,应诏参加考试者二千人,进士只能录取几个人,最多也二三十人,此所谓“栓树只生三十枝”。
[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