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七章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人们,政权争夺斗争是十分残酷的,这是武则天也深刻知晓的。(手打小说)以前她没想取得皇权,各种旧势力尚且不断反对她、警告她、排斥她,已经发生了不少流血斗争。如今她明显要称皇帝了,要改朝换代了,各种反对力量一定公反抗她的,她有这个思想准备。
在宗室诸王大规模叛乱前,已有了反对武则天进行武装叛乱的迹象。如垂拱三年九月,虢(gu,音国)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人杨初成诈称郎将,又诈称奉皇帝命令(即受庐陵王李显旨命),在虢州州城里募集军队,要到房州去所庐陵王接来,让他复辟帝位。结果杨初成被逮捕,处以死刑。但是,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和背景如何,因史料不详,难以估计。
事过不久,就是唐同泰献“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瑞石的同时,太子通事舍人(太子的东宫属官)郝象贤的家奴状告他谋反,郝像贤是郝处俊的孙子。郝处俊是高宗时的中书侍郎,在高宗欲让武后摄政时,以“杜祸乱”为由警告高宗,使武则天未得摄政,从而挑起朝臣反对武则天的政治风浪。郝处俊死后,官修史书对他极为称颂。武则天闻郝处俊的孙子谋反,命周兴审理此案。图谋反罪乃封建社会的极端罪行,郝处俊又曾极力反对过武则天。因此,周兴把郝象贤谋反定为灭族之罪。郝象贤的家人到朝堂找监察御史任玄殖鸣冤,因郝家贤不只是本人为太子*属官,而且郝氏家族宗亲在朝中作高官者有之,“故江淮间有语曰贵如郝许”(许圉师为郝处俊舅,同为朝中高官)[《新唐书》卷115,《郝处俊传》。],故监察御史为郝象贤解脱,向武则天奏称“郝象贤无反状”。武则天免了任玄殖的官,维持灭族原判。郝象贤被处决前,大骂武则天,把人们咒骂、诬蔑武则天的那些事全部翻出来痛骂不止。还夺过围观者手中的木棍痛打刑官,直到金吾卫士把他团团围住乱刀砍死才不骂。到底郝象贤家人告其谋反是否有状,但这个人对武则天怀有巨大的仇恨和不满她的临朝,是明摆着的。武则天听说其临刑痛骂,大为恼火,命令支解其尸,挖开他的祖坟,毁棺焚尸。
这是武则天欲做女皇帝,制造舆论过程中出现的反叛行为。使她进一步警觉,准备出现大规模的反叛集团跳出来。但从她内心说,她不希望有不愉快事件出现,还是天下太平为好。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顽固势力总要殊死反对进步潮流。原先武则天废中宗时,曾加封唐宗室王的高官显爵,因废中宗立睿宗仍是李氏王朝未变。宗室王虽然不满,仍未大动。当武则天大造舆论,准备取代李氏王朝自己为君时,李唐宗室们再也无法安静,要跳出来闹乱子了。
他们首先大造谣言,用谣言调动反抗情绪。谣言四起,或传言:“太后正在密谋改朝换代,改朝换代之日,便要把李唐宗室,全部清除”或说:“太后在洛水授图之日,就召集宗室,屠戮于洛水畔”或称:“太后在明堂大会群臣时把宗室一网打尽”这些谣言是根据武则天召集宗室、刺史、外戚赴神都参加授图大典时,瞎编出来的,目的就是反对武则天亲政称帝。
李唐宗室诸王,是高祖之子侄、太宗之子侄,亦即高宗的叔辈、从兄弟或侄辈。历代王朝一样,诸亲王形成朝外之朝,有宽阔的封邑封地、豪阔的府第宫室、庞大的官属家奴,形成与朝廷相抗衡的特殊势力,是王朝极不安定的因素。历史上的宗亲王叛乱,造成王朝变乱和社会动乱,是历朝统治者极感棘手的大问题。
唐宗室至高宗去世,已积三世。宗室王昭穆瓜蔓,已形成了庞大的队伍,形成了新兴的豪族地主。他们既富且贵,高高在上,竟相奢华,过着鱼网百姓,奢yin无度的生活。当武则天欲改变王朝统治,直接侵害了他们利益。一旦王朝易手,他们将不再是宗室王,后果如何,不堪闻问。因此,他们必然成为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死敌,他们同武则天的正面冲突再所难免。除非他们向武则天从服,欢迎新王朝的出现,但这种可能极小的。
所以,当武则天有了明显的称皇行动后,并召集他们到神京去参加授图大典,他们便互相传言、密谋发动叛乱,消灭武则天,让睿宗复位,继续他们的高官王爵、继续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不受损害。
密谋叛乱的宗室王是: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王霍王李元轨、刑州(今河北刑台)刺史王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王越王李贞、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刺史黄公李譔(其为李元嘉之子)、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绪(其为李元轨之子)、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东莞公李融(其为虢王李凤之子)、范阳王李蔼(李灵夔之子)、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刺史琊王李冲(李贞之子)。
首先是黄公李譔写信给越王李贞说:“内人病浸重,当速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这是暗语鬼话联络发动叛乱。随后又制造了睿宗皇帝的玺书,派人送给琅琊王李冲,玺书说:“朕遭幽执,诸王宜各发兵救我。”李冲也学者他假造皇帝玺书说:“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
他们虽然书信相约,但因各自间地域分散,路途遥远,联络大费时日。因此,很难有个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甚至连一个统一的起事日期也难约定。何况如此重大事变,书信往还,尽管以暗语相示,风声实难保住秘密。
琊李冲首先派长史萧德宗等招兵买马,并分别通知韩、霍、鲁、越诸王和贝州刺史纪王李慎,令各起兵向神州进发。然而,叛乱者尚未起兵,消息已为武则天得知,她立即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叛乱。
丘神绩率兵向山东进发,讨伐李冲的叛乱。当大兵未达时,李冲以募得的五千兵马仓促起事。他想渡过黄河攻得济州(山东聊城以西地区),先进攻博州所属的武水县。县令郭务悌听说李冲反叛,连忙派人到魏州求援。博州莘县县令马云来郭务悌闭城拒守。李冲用草车塞住南门,想借着风势用火攻城。点火后风向突转,反而烧了自己的兵马,只好急退,士气因此沮丧。手下将领董玄寂对士兵说:“琅琊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其意是说因为造反,所以得不到上天保佑,风向才变的。李冲听了,杀死董玄寂,而招募的军队不听李冲指挥,一哄而散无法制止,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家丁了。李冲只好退回博州,则至城门即为守门者杀死。李冲由起兵至被杀,为时只有七天。丘神绩率兵达博州,官兵素服出迎,丘神绩竟然全部杀害,进城破千余家。其是太凶恶了
越王李贞闻儿子李冲已起兵,也急忙在豫州起兵响应,攻陷了上蔡县城。九月,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领兵十万讨伐叛乱。李贞虽陷上蔡,闻李冲兵败,大兵将至,就想自缚投降。突然见到部将率二千人前来,就有点信心,便欺骗大家说:“琅琊王已被魏、相数州,有兵二十万,朝夕至矣”乃发属县兵五千余人,分五营令汝南县丞裴守德率领,一下子加封五百余人九品以上的官衔,以此笼络人心。李贞又让和尚道士为部队念经祈胜,又给将兵们带上护身符以避刀枪。朝廷大军至豫州城东四十里时,李贞派小儿子李规及裴守德拒战,一触即溃大败而回。李贞大惧,闭门自守。当兵临城下后,李贞束手无策,遂同小儿子及妻子一起自杀了。裴守德已被李贞封为大将军,至此也无可奈何,也自杀了事。李贞的叛乱前后也只有十七天。
其他宗室诸王还未来得及响应,听李贞父子失败都不敢起兵发难了。先头的勇气一点也没有了,都等着束手就擒。倒是寿州刺史赵瑰的妻子乐长公主,她是高祖的女儿,见诸王如此便说:“昔隋文帝将篡周室,尉迟迥,周之甥也,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是为忠烈。况汝诸王,先帝之子,定得不以社稷为心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尚犹豫不发,欲何须邪祸且至矣,大丈夫当为忠义鬼,无为徒死也”[事见《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七月到九月。]但是,诸王的勇气消逝,无论常乐公主怎么说也鼓不起劲来了,唐室的男人啊连个老公主也远远赶不上,哪还是武则天的对手呢
这次宗室王的叛乱根本未与武则天派去的军交锋就失败了,开始时气势迫人,那么多王子起兵讨伐武则天一个女人,似乎大象踏蚂蚁。结果连自己的封区也没打出来,便被自己管辖的县级官兵打败了,比徐敬业差得无法说。
诸王叛乱让武则天既失望又恼火。所以失望,在于她对宗室王估计过高,徐敬业就够差了,还和她派去的部队打上几仗,前后打了四个月。而诸王叛乱尚未同她的大部照面,就或失败、或自杀、或投降,这些男人也太让她失望了。所以恼火,在于时至诸王叛乱之日,她都是以尊敬、优抚对待他们,一点一滴未亏待。相比之下,她对自己的亲戚却很苛刻。真是敬出了一群豺,养出一群狼来。既然他们不知好歹自己跳了出来,正好诛杀,省得再为祸害。于是,她派监察御史苏去处理。苏提问了叛乱人之后,报告给太后说查不到他们叛乱的证据。有人说,是他与叛乱的人通谋。太后就诏见苏问他是否和叛乱人有关系,不愿查或隐瞒了实况不愿说呢?苏竟一个字也不回答。太后知道这是个儒者,不是问案的材料,就派他去做了河西监军,另让周兴问案。
其实叛乱罪按唐律都要处极刑、灭族的,没啥问头,苏几不忍心这么做。周兴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里就好办了。他把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等人抓到洛阳,勒令他们全部自杀就结案。武则天听说叛乱主犯全自杀了,也不问具体的问案情况,下令把诸王的姓改为“虺”,“虺”是毒蛇的意思,骆宾王曾在讨伐她《檄文》里用毒蛇比喻她,现在就让叛乱者姓虺好了。同时下令把叛乱人的所有亲族党羽都杀光,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灭族大罪。
豫州是叛乱发动的特别区,越王李贞在这里组织军队,攻陷县城、私授官衔,涉及的人太多,情况复杂。武则天就派军审理罪案闻名当时的文昌左丞狄仁杰任豫州刺史,去办理豫州的平乱善后事宜。
狄仁杰到了豫州,地方已据律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达六七百家,抓到监狱的五千多人,司刑者正在准备一一杀戮。狄仁杰是通晓唐法的,这样办理也没有错,但他也知道,真正的叛乱死党只是少数,这么多人都是被牵连进去的,都不拥护叛乱,而罪魁祸首越王李贞父子都已死了,杀这么多人只能造成仇恨。所以,他接理案子后便给武则天写了个密奏,让部下送给了太后。武则天打开密奏,上面是这么样写的:“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道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乘陛下仁血之旨。”就是说,这些被判有极刑、灭族罪者都是无辜受牵连者,如果臣把他们如何受牵连、造成诖误奏明了,就等于替他们鸣冤。可是如果臣明知他们和案情无关,又不说话,全把他们都杀了,这实在又违反了陛下仁恤爱民的旨意。”武则天是何等英明,她哪里是听了一两句好话就沾沾自喜,放弃原则和初衷的人呢?所以,《资治通鉴》用狄仁杰密奏给武则天戴上个“仁恤”花帽,就让她一高兴,全部敕免了罪犯,那个就太瞧不起武则天了
实际上,武则天的想法和狄仁杰是一致的,李贞父子叛乱不得人心,既然已自寻了死路,也不想牵连太多。所以,她立即同意了狄仁杰的密奏意见,把犯人都流放到丰州(今内蒙河套地)戍边。如果这些人在必杀之列,狄仁伙那句话是改变不了武则天的主意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些被敕免死刑,流放河套,途经宁州,狄仁伙曾做过宁州刺史,那里有当地人为他树的德政碑。宁州百姓见到这么多被流放的人,便说:“是我们的狄使君让你们活下来的吧?”就引他们到碑前设斋三天。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封建社会颂扬的好官、清官,和后来的包文正一样,被传奇化了。既然被故事化,是否有这些故事就难说了。当然,清官总比贪官好;但清官也是官。封建社会的舆论,往往制造一些清官让人民拥护,也是一种统治策略呢。比如,当时的六七百户,五千多人,是倾家被押去河套的。他们一路遥远被赶过去,到边关后去服苦役,其后果又能比一刀斩死好多少呢?这样的痛苦折磨、折磨而死等着他们,还有什么值得到狄仁杰的“德政碑”前“设斋三日而后行”的呢哎可怜的封建社会的百姓啊,当官的留点临时的“甜头”,就叩头“设斋三日”,可怜啊
当然,像狄仁杰这样的官毕竟在众官里凤毛麟角。当时,节制讨伐叛乱诸军的元帅张光辅还在豫州驻扎。将士们不断向地方勒索,提出各种无理要求,狄仁杰不理睬他们。张光辅见状大怒,向狄仁杰说:“你一个州将怎么敢轻视我这个元帅”狄仁杰回答:“乱河南者,只是一个越王李贞。今天一个李贞死了,却有一个万个李贞出现”张光辅问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狄仁杰说:“您率领三十万大军,要杀的只有一个越王李贞,而城中闻官军至,出城投降的把城的四面都踩出路来,而您却纵将士暴掠,杀已投降的人邀功,血流遍野,这不是一万个李贞又能是什么?我恨无尚方宝剑斩杀你,如果有,杀了你之后我因此而死地视死如归”张光辅见他大义凛然,只好无言而归。不久,张光辅上奏狄仁杰对他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一带)刺史。
当武则天召宗室赴洛阳参加洛水受“宝图”大典时,甲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派人问东都受典的情况,传来的消息说:“来就得死”李融乃称病未赴。越王李贞起兵后,派人来约他一起叛乱。仓促间不仅未能响应李贞,还被逼无奈把李贞派去的使者交给了衙门。因此,被加了一个右赞善大夫的官衔。没过几天,他和李贞等王互约叛乱的事被人揭发出来,他在同年十月的一天被处死,家产被抄,全家人都被收为官奴。
济州刺史薛顗、其弟薛绪、薛弟驸马都尉薛绍,都曾与琅琊王李冲通谋。他们闻说李冲起兵,也都招募兵马、打造兵器,准备参加叛乱。等到李冲失败,他们又杀死济州录事参军高纂灭口。同年十一月,他们的事情败露,薛顗和薛绪被处死,薛绍因为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才被免除死刑,打了一百杖投入监狱,饿死于狱中。薛绍是武则天的唯一女婿,如此结局,也是见参与叛乱刑法之重,武则天对亲属也概不留情。
无数历史事实告诉人们,政权争夺斗争是十分残酷的,这是武则天也深刻知晓的。(手打小说)以前她没想取得皇权,各种旧势力尚且不断反对她、警告她、排斥她,已经发生了不少流血斗争。如今她明显要称皇帝了,要改朝换代了,各种反对力量一定公反抗她的,她有这个思想准备。
在宗室诸王大规模叛乱前,已有了反对武则天进行武装叛乱的迹象。如垂拱三年九月,虢(gu,音国)州(治所在今河南灵宝)人杨初成诈称郎将,又诈称奉皇帝命令(即受庐陵王李显旨命),在虢州州城里募集军队,要到房州去所庐陵王接来,让他复辟帝位。结果杨初成被逮捕,处以死刑。但是,这个案子的来龙去脉和背景如何,因史料不详,难以估计。
事过不久,就是唐同泰献“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瑞石的同时,太子通事舍人(太子的东宫属官)郝象贤的家奴状告他谋反,郝像贤是郝处俊的孙子。郝处俊是高宗时的中书侍郎,在高宗欲让武后摄政时,以“杜祸乱”为由警告高宗,使武则天未得摄政,从而挑起朝臣反对武则天的政治风浪。郝处俊死后,官修史书对他极为称颂。武则天闻郝处俊的孙子谋反,命周兴审理此案。图谋反罪乃封建社会的极端罪行,郝处俊又曾极力反对过武则天。因此,周兴把郝象贤谋反定为灭族之罪。郝象贤的家人到朝堂找监察御史任玄殖鸣冤,因郝家贤不只是本人为太子*属官,而且郝氏家族宗亲在朝中作高官者有之,“故江淮间有语曰贵如郝许”(许圉师为郝处俊舅,同为朝中高官)[《新唐书》卷115,《郝处俊传》。],故监察御史为郝象贤解脱,向武则天奏称“郝象贤无反状”。武则天免了任玄殖的官,维持灭族原判。郝象贤被处决前,大骂武则天,把人们咒骂、诬蔑武则天的那些事全部翻出来痛骂不止。还夺过围观者手中的木棍痛打刑官,直到金吾卫士把他团团围住乱刀砍死才不骂。到底郝象贤家人告其谋反是否有状,但这个人对武则天怀有巨大的仇恨和不满她的临朝,是明摆着的。武则天听说其临刑痛骂,大为恼火,命令支解其尸,挖开他的祖坟,毁棺焚尸。
这是武则天欲做女皇帝,制造舆论过程中出现的反叛行为。使她进一步警觉,准备出现大规模的反叛集团跳出来。但从她内心说,她不希望有不愉快事件出现,还是天下太平为好。
但是,树欲静而风不止,顽固势力总要殊死反对进步潮流。原先武则天废中宗时,曾加封唐宗室王的高官显爵,因废中宗立睿宗仍是李氏王朝未变。宗室王虽然不满,仍未大动。当武则天大造舆论,准备取代李氏王朝自己为君时,李唐宗室们再也无法安静,要跳出来闹乱子了。
他们首先大造谣言,用谣言调动反抗情绪。谣言四起,或传言:“太后正在密谋改朝换代,改朝换代之日,便要把李唐宗室,全部清除”或说:“太后在洛水授图之日,就召集宗室,屠戮于洛水畔”或称:“太后在明堂大会群臣时把宗室一网打尽”这些谣言是根据武则天召集宗室、刺史、外戚赴神都参加授图大典时,瞎编出来的,目的就是反对武则天亲政称帝。
李唐宗室诸王,是高祖之子侄、太宗之子侄,亦即高宗的叔辈、从兄弟或侄辈。历代王朝一样,诸亲王形成朝外之朝,有宽阔的封邑封地、豪阔的府第宫室、庞大的官属家奴,形成与朝廷相抗衡的特殊势力,是王朝极不安定的因素。历史上的宗亲王叛乱,造成王朝变乱和社会动乱,是历朝统治者极感棘手的大问题。
唐宗室至高宗去世,已积三世。宗室王昭穆瓜蔓,已形成了庞大的队伍,形成了新兴的豪族地主。他们既富且贵,高高在上,竟相奢华,过着鱼网百姓,奢yin无度的生活。当武则天欲改变王朝统治,直接侵害了他们利益。一旦王朝易手,他们将不再是宗室王,后果如何,不堪闻问。因此,他们必然成为武则天改朝换代的死敌,他们同武则天的正面冲突再所难免。除非他们向武则天从服,欢迎新王朝的出现,但这种可能极小的。
所以,当武则天有了明显的称皇行动后,并召集他们到神京去参加授图大典,他们便互相传言、密谋发动叛乱,消灭武则天,让睿宗复位,继续他们的高官王爵、继续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不受损害。
密谋叛乱的宗室王是:绛州刺史韩王李元嘉、青州刺史王霍王李元轨、刑州(今河北刑台)刺史王鲁王李灵夔、豫州刺史王越王李贞、通州(今四川达县一带)刺史黄公李譔(其为李元嘉之子)、金州(今陕西安康)刺史江都王李绪(其为李元轨之子)、申州(今河南信阳)刺史东莞公李融(其为虢王李凤之子)、范阳王李蔼(李灵夔之子)、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刺史琊王李冲(李贞之子)。
首先是黄公李譔写信给越王李贞说:“内人病浸重,当速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这是暗语鬼话联络发动叛乱。随后又制造了睿宗皇帝的玺书,派人送给琅琊王李冲,玺书说:“朕遭幽执,诸王宜各发兵救我。”李冲也学者他假造皇帝玺书说:“神皇欲移李氏社稷以授武氏。”
他们虽然书信相约,但因各自间地域分散,路途遥远,联络大费时日。因此,很难有个统一指挥和统一行动,甚至连一个统一的起事日期也难约定。何况如此重大事变,书信往还,尽管以暗语相示,风声实难保住秘密。
琊李冲首先派长史萧德宗等招兵买马,并分别通知韩、霍、鲁、越诸王和贝州刺史纪王李慎,令各起兵向神州进发。然而,叛乱者尚未起兵,消息已为武则天得知,她立即命令左金吾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讨伐叛乱。
丘神绩率兵向山东进发,讨伐李冲的叛乱。当大兵未达时,李冲以募得的五千兵马仓促起事。他想渡过黄河攻得济州(山东聊城以西地区),先进攻博州所属的武水县。县令郭务悌听说李冲反叛,连忙派人到魏州求援。博州莘县县令马云来郭务悌闭城拒守。李冲用草车塞住南门,想借着风势用火攻城。点火后风向突转,反而烧了自己的兵马,只好急退,士气因此沮丧。手下将领董玄寂对士兵说:“琅琊王与国家交战,此乃反也”其意是说因为造反,所以得不到上天保佑,风向才变的。李冲听了,杀死董玄寂,而招募的军队不听李冲指挥,一哄而散无法制止,身边只剩下几十个家丁了。李冲只好退回博州,则至城门即为守门者杀死。李冲由起兵至被杀,为时只有七天。丘神绩率兵达博州,官兵素服出迎,丘神绩竟然全部杀害,进城破千余家。其是太凶恶了
越王李贞闻儿子李冲已起兵,也急忙在豫州起兵响应,攻陷了上蔡县城。九月,武则天命左豹韬大将军崇裕为中军大总管,岑长倩为后军大总管,领兵十万讨伐叛乱。李贞虽陷上蔡,闻李冲兵败,大兵将至,就想自缚投降。突然见到部将率二千人前来,就有点信心,便欺骗大家说:“琅琊王已被魏、相数州,有兵二十万,朝夕至矣”乃发属县兵五千余人,分五营令汝南县丞裴守德率领,一下子加封五百余人九品以上的官衔,以此笼络人心。李贞又让和尚道士为部队念经祈胜,又给将兵们带上护身符以避刀枪。朝廷大军至豫州城东四十里时,李贞派小儿子李规及裴守德拒战,一触即溃大败而回。李贞大惧,闭门自守。当兵临城下后,李贞束手无策,遂同小儿子及妻子一起自杀了。裴守德已被李贞封为大将军,至此也无可奈何,也自杀了事。李贞的叛乱前后也只有十七天。
其他宗室诸王还未来得及响应,听李贞父子失败都不敢起兵发难了。先头的勇气一点也没有了,都等着束手就擒。倒是寿州刺史赵瑰的妻子乐长公主,她是高祖的女儿,见诸王如此便说:“昔隋文帝将篡周室,尉迟迥,周之甥也,能举兵匡救社稷,功虽不成,威震海内,是为忠烈。况汝诸王,先帝之子,定得不以社稷为心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诸王不,尚犹豫不发,欲何须邪祸且至矣,大丈夫当为忠义鬼,无为徒死也”[事见《资治通鉴》,卷204,垂拱四年七月到九月。]但是,诸王的勇气消逝,无论常乐公主怎么说也鼓不起劲来了,唐室的男人啊连个老公主也远远赶不上,哪还是武则天的对手呢
这次宗室王的叛乱根本未与武则天派去的军交锋就失败了,开始时气势迫人,那么多王子起兵讨伐武则天一个女人,似乎大象踏蚂蚁。结果连自己的封区也没打出来,便被自己管辖的县级官兵打败了,比徐敬业差得无法说。
诸王叛乱让武则天既失望又恼火。所以失望,在于她对宗室王估计过高,徐敬业就够差了,还和她派去的部队打上几仗,前后打了四个月。而诸王叛乱尚未同她的大部照面,就或失败、或自杀、或投降,这些男人也太让她失望了。所以恼火,在于时至诸王叛乱之日,她都是以尊敬、优抚对待他们,一点一滴未亏待。相比之下,她对自己的亲戚却很苛刻。真是敬出了一群豺,养出一群狼来。既然他们不知好歹自己跳了出来,正好诛杀,省得再为祸害。于是,她派监察御史苏去处理。苏提问了叛乱人之后,报告给太后说查不到他们叛乱的证据。有人说,是他与叛乱的人通谋。太后就诏见苏问他是否和叛乱人有关系,不愿查或隐瞒了实况不愿说呢?苏竟一个字也不回答。太后知道这是个儒者,不是问案的材料,就派他去做了河西监军,另让周兴问案。
其实叛乱罪按唐律都要处极刑、灭族的,没啥问头,苏几不忍心这么做。周兴是有名的酷吏,案子到他手里就好办了。他把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黄公李譔、常乐公主等人抓到洛阳,勒令他们全部自杀就结案。武则天听说叛乱主犯全自杀了,也不问具体的问案情况,下令把诸王的姓改为“虺”,“虺”是毒蛇的意思,骆宾王曾在讨伐她《檄文》里用毒蛇比喻她,现在就让叛乱者姓虺好了。同时下令把叛乱人的所有亲族党羽都杀光,这就是封建社会的灭族大罪。
豫州是叛乱发动的特别区,越王李贞在这里组织军队,攻陷县城、私授官衔,涉及的人太多,情况复杂。武则天就派军审理罪案闻名当时的文昌左丞狄仁杰任豫州刺史,去办理豫州的平乱善后事宜。
狄仁杰到了豫州,地方已据律治越王李贞的党羽达六七百家,抓到监狱的五千多人,司刑者正在准备一一杀戮。狄仁杰是通晓唐法的,这样办理也没有错,但他也知道,真正的叛乱死党只是少数,这么多人都是被牵连进去的,都不拥护叛乱,而罪魁祸首越王李贞父子都已死了,杀这么多人只能造成仇恨。所以,他接理案子后便给武则天写了个密奏,让部下送给了太后。武则天打开密奏,上面是这么样写的:“彼皆诖误,臣欲显奏,似为道人申理;知而不言,恐乘陛下仁血之旨。”就是说,这些被判有极刑、灭族罪者都是无辜受牵连者,如果臣把他们如何受牵连、造成诖误奏明了,就等于替他们鸣冤。可是如果臣明知他们和案情无关,又不说话,全把他们都杀了,这实在又违反了陛下仁恤爱民的旨意。”武则天是何等英明,她哪里是听了一两句好话就沾沾自喜,放弃原则和初衷的人呢?所以,《资治通鉴》用狄仁杰密奏给武则天戴上个“仁恤”花帽,就让她一高兴,全部敕免了罪犯,那个就太瞧不起武则天了
实际上,武则天的想法和狄仁杰是一致的,李贞父子叛乱不得人心,既然已自寻了死路,也不想牵连太多。所以,她立即同意了狄仁杰的密奏意见,把犯人都流放到丰州(今内蒙河套地)戍边。如果这些人在必杀之列,狄仁伙那句话是改变不了武则天的主意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这些被敕免死刑,流放河套,途经宁州,狄仁伙曾做过宁州刺史,那里有当地人为他树的德政碑。宁州百姓见到这么多被流放的人,便说:“是我们的狄使君让你们活下来的吧?”就引他们到碑前设斋三天。狄仁杰是中国历史上的传奇人物,也是封建社会颂扬的好官、清官,和后来的包文正一样,被传奇化了。既然被故事化,是否有这些故事就难说了。当然,清官总比贪官好;但清官也是官。封建社会的舆论,往往制造一些清官让人民拥护,也是一种统治策略呢。比如,当时的六七百户,五千多人,是倾家被押去河套的。他们一路遥远被赶过去,到边关后去服苦役,其后果又能比一刀斩死好多少呢?这样的痛苦折磨、折磨而死等着他们,还有什么值得到狄仁杰的“德政碑”前“设斋三日而后行”的呢哎可怜的封建社会的百姓啊,当官的留点临时的“甜头”,就叩头“设斋三日”,可怜啊
当然,像狄仁杰这样的官毕竟在众官里凤毛麟角。当时,节制讨伐叛乱诸军的元帅张光辅还在豫州驻扎。将士们不断向地方勒索,提出各种无理要求,狄仁杰不理睬他们。张光辅见状大怒,向狄仁杰说:“你一个州将怎么敢轻视我这个元帅”狄仁杰回答:“乱河南者,只是一个越王李贞。今天一个李贞死了,却有一个万个李贞出现”张光辅问他,说这话是什么意思,狄仁杰说:“您率领三十万大军,要杀的只有一个越王李贞,而城中闻官军至,出城投降的把城的四面都踩出路来,而您却纵将士暴掠,杀已投降的人邀功,血流遍野,这不是一万个李贞又能是什么?我恨无尚方宝剑斩杀你,如果有,杀了你之后我因此而死地视死如归”张光辅见他大义凛然,只好无言而归。不久,张光辅上奏狄仁杰对他不逊,狄仁杰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一带)刺史。
当武则天召宗室赴洛阳参加洛水受“宝图”大典时,甲州刺史东莞公李融派人问东都受典的情况,传来的消息说:“来就得死”李融乃称病未赴。越王李贞起兵后,派人来约他一起叛乱。仓促间不仅未能响应李贞,还被逼无奈把李贞派去的使者交给了衙门。因此,被加了一个右赞善大夫的官衔。没过几天,他和李贞等王互约叛乱的事被人揭发出来,他在同年十月的一天被处死,家产被抄,全家人都被收为官奴。
济州刺史薛顗、其弟薛绪、薛弟驸马都尉薛绍,都曾与琅琊王李冲通谋。他们闻说李冲起兵,也都招募兵马、打造兵器,准备参加叛乱。等到李冲失败,他们又杀死济州录事参军高纂灭口。同年十一月,他们的事情败露,薛顗和薛绪被处死,薛绍因为是太平公主的丈夫,才被免除死刑,打了一百杖投入监狱,饿死于狱中。薛绍是武则天的唯一女婿,如此结局,也是见参与叛乱刑法之重,武则天对亲属也概不留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