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离部与巴老刀部在行进至陶家庄时忽然遇上叛军,随即与遭遇的叛军穆小山部展开激战。

    孔有德围攻诸城,生怕朝廷从其他地方调来援兵支援诸城,故此在离城二十余里的陶家庄布下一支偏师,负责拦阻朝廷来援的官兵。

    陶家庄这个地方,多高山大岭,树林沼泽又密布其中,不宜展开大规模冲锋,尤其是不利于骑兵作战。

    墨离、巴老刀正是在一个当地人叫做落魂谷的山谷中与埋伏在此的穆小山部叛军遭遇的。

    墨部在前,巴部在后,开始是两部人马追逐着前进的,因为当时墨部扮演着“叛军”的角色。

    也是机缘巧合,属萧阳部下的原莱西城叛军守将杨守礼首先发觉了两旁树林里的不对劲,因为他在其中的一棵树上面发现了叛军用来警示友军防止友军误入陷阱的一种记号!

    得到禀报的墨离急忙命令部下去掉身上的叛军装扮,以防止被后面的友军误当作叛军射杀。然后,加强戒备,避开叛军所设的陷阱,继续推进。

    这里是前往诸城的必经之路,否则就要饶道几十里从西南的谷安镇进入诸城。

    刚进入落魂谷,在此设伏的穆小山部叛军立即开火,借着地形地利的优势,阻击南下的新辽军。

    由于早有准备,因此叛军的突然袭击并没有给新辽军造成多大的杀伤,反而暴露了他们的位置。新辽军士兵纷纷就地寻找掩体,躲避叛军箭矢火铳的同时,也不时抽空还击起来,一时激战正酣。

    由于该处地形狭窄,两旁均是密林高山,所以新辽军虽然兵力占优(加上后来连一秋率领的两千人马,投入战斗的新辽军共有八千余人),但是实际能够直接参战的却只有三千余人,因此兵力上的优势并发挥不出来。

    唯一的优势便是胜在武器精良了,墨离部新辽军几乎人手一支燧发枪,火力强大,加上还有手雷等武器,给叛军造成了不小的杀伤。

    激烈的战斗惊动了孔有德,得知朝廷援军来了数万人马后,孔有德大吃一惊。虽然自己手下亦有六七万之众,不过孔有德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明白自己手下这些乌合之众的实力是难以抗衡数万精锐大军的。

    目前诸城又尚未攻下来,若是攻下诸城倒是可以凭借城墙拒敌。若是不能阻住官兵,到时自己在城下猛攻诸城,官兵援军与城里的守军合击,自己可是要腹背受敌。

    想到这里,孔有德连忙派部将陈有时率领四千部下前往增援。

    陈有时也是原东江旧部,毛文龙死后,跟孔有德一道投奔登莱巡抚孙元化,在孔有德帐下做了个游击。起兵造反后,孔有德任命其为副将,颇得重用。

    陈有时带着四千叛军赶到陶家庄的时候,战斗已经进行到白热化的阶段,双方伤亡都挺大。

    叛军有地形之利,而新辽军则胜在火力猛,互有优劣。但是由于兵力施展不开,所以新辽军尽管有着三万多人,后面的人却愣是毫无用武之地,只能干着急。

    墨离不得不佩服对方所选的这个地方实在是阻击战的绝妙地点,两面皆是险峻的高山悬崖,根本无法迂回包抄,确实是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眼看着天色渐近黄昏,将士们的进攻却依然毫无进展,墨离、曹变蛟等人均是暗自着急不已。不得已,墨离只好让将士们撤了下来,再做计较。

    这边墨离、曹变蛟等人着急商量对策的时候,十多里外的诸城城中,守军主将望着城外的叛军亦是愁眉不展,唉声叹气。

    驻守诸城的正是刚刚上任的山东巡抚朱大典。他也是倒霉,刚上任,屁股还没坐热,好不容易从兖州、济南等地调集了数千大军一路东进,想要和已在登莱一地的高起潜、祖大成部一同将孔有德围困在莱阳、即墨一带,慢慢剿灭,可谁知孔有德叛军发展太快,大军刚行进到诸城,就被孔有德六七万大军围住了......

    朱大典率兵在诸城凭城坚守了两日,折损了不少士兵,急得他嘴角起泡,头顶冒烟。若不是诸城城墙还算坚固,城中物资储备也齐全,恐怕他都不知道能坚守到什么时候。

    他们这支军队本来就是去支援登莱平叛的,现在反而被叛军围困在了诸城,说出去都丢死人。这还不是重点,重点是他们被叛军围城困住了,朝廷并不知道!

    也就是说,他们连传消息出去请求援兵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朝廷迟迟不知道他们被围困的消息,自然也就没有援军来救他们,若是等到别人发现,这时再来组织援兵的话,只怕黄花菜都凉了!

    但是城外的叛军围了好几层,数万大军,如果想要派人出去求援,除非能长了翅膀飞出去。

    朱大典不是什么鸟人,也不是神仙,自然飞不出去,只好对着城外的汹涌的叛军长吁短叹,祈求苍天保佑,朝廷能够早日知晓自己被围,组织援军来解围,不然自己还真的不知道能撑多久。

    由于忧心忡忡,朱大典一晚都难以入睡,直到天将亮的时候,朦朦胧胧间正要睡着,却忽然听见城外一阵震天般的喊杀声,顿时一个激灵坐了起来,忙喊来卫兵,询问发生了何事。

    卫兵告诉朱大典,守城将士报告说城外叛军正和一支官军激烈厮杀,诸城守将丁奎请示是否出城接应官军援兵。

    援兵?哪里来的官军?

    朱大典一听,连忙匆匆披上衣服,边走边扣衣襟,一边说道:“叫醒其他将军,赶紧去看看!”

    卫兵连忙应声领命。

    来到城头上,此时天色已是微亮,远处天边现出了一道曙光,在这寒冷的冬晨,分外让人觉得温暖。

    只见城下绵延数里的战场上,成千上万精锐的官军正在和孔有德的叛军激烈厮杀着,孔有德虽然部众数万人,但却仍被官军杀得招架不住,开始出现颓败的迹象。

    朱大典不禁大喜,乐得一拍手掌道:“好!真是天助我也!朝廷大军来援!传令下去,马上准备出城接应援军!”

    诸城参将丁奎一听,忙应声道:“遵命!”

    说罢正要召集士兵们出城,朱大典又叫住了他:“等等!城外这支官军如此勇猛,可知是哪支兵马?莫不是祖大成祖总兵的辽军?”

    除此之外,朱大典实在是想不出附近还有哪支兵马,勇猛善战,而又来的这么快。鲁军精锐几乎都聚集在诸城了,其他地方的卫所兵战力糜烂不堪,别说主动进攻叛军了,就是半路遭遇了,只怕也是落荒而逃的货色。所以除了登莱一地的祖大成部辽军,朱大典实在不知道还能有哪支军队来援。

    丁奎摇了摇头,说道:“抚台大人,他们的将旗上写着一个曹字,难道是山海关总兵官曹文诏的兵马?”

    “曹文诏?”朱大典愣了下,随即点点头,曹文诏能征善战那是出了名的,甚至有人誉之为当朝第一良将,看来所言不虚。

    但是,曹文诏远在山海关,怎么可能一下子跑到山东诸城来了呢?

    不过,现在不是思考这些的时候,朱大典很快挥手让丁奎去召集兵马,准备出城接应援兵。

    朱大典又吩咐左右:“传令:命刘良佐、柯凡、宋庆宇等率部与丁奎一同出城,接应援军!”

    很快,刘良佐等人便点齐兵马,列队城门后的街道上,准备出城接应。

    刘良佐,字明辅,山西大同左卫人,因常骑一匹杂色马,人称花马刘。

    刘良佐早年曾习武,十来岁时即投身军营,作战勇敢过人,但刘良佐为人城府较深,亦比较贪财,故军中将领大多不愿与之深交。尤其是在其弟弟刘良臣跟随祖大寿在大凌河城欲投降鞑子而被墨离杀掉的事情被披露出来后,同袍们对他的态度也未免多了一份鄙夷。

    刘良佐在军中不受待见,但好歹也没有受到弟弟的牵累,如今仍然是济南参将,此番朱大典调兵平叛,他也在朱大典提调之列。为此,刘良佐暗下决心,一定要在这次平叛作战中表现出出色的才能,立下战功,以证明自己。

    朱大典知道这一战很关键,要是不能一举将叛军剿灭或者击败在城下,到时只怕想凭城固守也是不能够的了。

    朱大典走到众将面前,大声道:“诸位将军!全体将士们!这一战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不但将决定我们的生死,并且也将决定全城百姓父老的生死!所以,此战有敌无我,有我无敌!”

    “有敌无我!有我无敌!”众将士跟着大吼道。

    “弟兄们不必害怕,因为我们的援军就在城外和叛军交战!援军来了!我们不再是孤军奋战了!杀敌!杀啊!”朱大典说着,翻身上马,拔出佩剑指着城外大喝道:“弟兄们!大家都随本抚杀出去!”

    诸城的城门缓缓打开,朱大典率着刘良佐、丁奎、柯凡、宋庆宇等将领以及五千将士杀了出去......

章节目录

明血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笔趣阁只为原作者老茅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 第一百九十五章 里应外合-明血,明血,笔趣阁并收藏明血最新章节 伏天记笔趣阁最新章节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