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的陌生男人竟然就是自己的老师!
这是小胡同学做梦也想不到的,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装傻充愣吧!
“嘿嘿嘿!”
从大人们的对话里,小胡同学已经听出了些一二三来,他只能嘿嘿地假装成一个大傻瓜的样子,躲到一边去,远远地,静观其变了。
“嘿嘿嘿!”
尽管这个孩子还不到一米二,还不够坐车买票的年纪,可他绝对不是当什么“丈二和尚”的材料,头脑还是够得着的。
真正的“丈二和尚”是那个光头的老男人,不能再说陌生了,他叫李山童。
“告诉我,你是怎么把我搞成这样的?”
“嘿嘿嘿!”
这位老师趁着没人注意,偷偷地溜到学生的后面,问,得到的答复依然是那傻瓜一样的假笑。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到底谁是学生,谁才是老师,还真的不好说了吧。
所问非所答,难得糊涂,处事之“厚黑”也!
其实,小胡同学的心里也是一笔糊涂账,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心里也没底儿。
“唉,怪只怪自己不够冷静呀,没有仔细地看看!”
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的反省,不简单呀,都说三岁看老,此话有理。
当这块草原在黑的夜色里沉沉地睡去的时候,那块虫蛀鼠咬光板没毛的破狗皮上还在开会。
“这可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成为他的老师呢?”
一个大的说,满腹的狐疑。
“这可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成为他的老师呢?”
另一个大的说,也是满腹狐疑。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没听他们说嘛,他早就想当他的老师了,我们是错怪那个丑老头儿了,他要是想害那个孩子,还用等到今天吗?”
一个小的说。
两个大的连连点头称是,满脸的赞赏和自豪,像是看着一件宝贝一样地看着对面的这件宝贝。
一个小的当然就是小粉了。
两个大的当然是狸猫夫妇了。
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大人们还真的不如一个孩子的智商,记住喽!因为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记住喽!
就在三只猫蹲在那张虫蛀鼠咬光板没毛的破狗皮上开会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开会,开一个人的会。
李山童!
他的这个家,是一间茅草房,随便搭成的那种,不讲究好看,只讲究实用,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外表上看,比茅房好不到哪儿去,但里面很干净,最起码没有一只苍蝇。
有几本书,泛黄的,磨毛边儿的,线装的,手抄的那几种都有,散杂地放在睡铺的一角,显然是主人经常要翻看的。
睡铺挺厚实,挺软乎,罩着素布的单子,很旧,发白了,洗了不知有多少次了,有的地方打了补丁,是粗针大线的那种。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山童并没有躺在睡铺上,而是端坐在睡铺边上的一个蒲团上。
千万别误会,这个蒲团可不是肉的,是草的。
五心朝天,双眼微闭,心如止水。
据说,这种姿势有利于经脉畅通和思想的稳定,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盘座。
“唉,这个孩子的确是块可造的材料,是助我成功的好材料,可就是不好管哟!”
显而易见,在今晚,这位老道士是没有办法入定去云游天外喽,烦呀,意想不到的烦!
心如止水,太难了!
“唉!”
他又在心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老脸上的那几道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伤疤,感觉伤脸更伤心,就更加的烦了。
“哎呀!”
呆呆地对着窄小空间的一个角落里发了一会儿呆,突然一拍脑门子,却忘记那上面也有几道伤痕,痛得轻轻地叫了一耉,可心的窗户一下子就打开了,敞亮多了。
那个角落里,有一顶大斗笠,竹子的,编得很用心,精致,很长时间没有动过了,满是尘土,有了一些破落的模样。
它是他从南边带过来的,很长时间没有用了,北方少雨,太阳也不毒辣。
天亮了,土路上,薄雾里,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单衣、帔、履、手板,是个道士。
这是个古怪道士,头上戴的不是葛巾,而是一顶大大的破斗笠,压得很低,低着头,看不到脸。
他目不斜视,径直走到穷迭剌的那座破毡房前。
早已围满了猫猫狗狗,人人马马的,他们都在看热闹,看稀罕景儿,议论纷纷的。
“看呀,一个老酒鬼家的儿子要去上学了呀,还是免费教育!”
在所有的议论纷纷里,这样的话是最多的了,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有的恨,充满了。
那个年代,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学费最少也得是几捆子肉干吧。
人们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三只猫。
那三只猫是最紧张的了,一会儿钻到人们的裆下,一会儿爬到树的枝干上,一会儿又蹿到毡房的那张破狗皮上,忙得不亦乐乎。
“这几只死猫,难道是疯了吗?”
记住,千万不要责怪你身边的猫们,他们或许正在为你的安危而辛苦并工作着。
站住了,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师傅,请受弟子一拜!”
早已等候多时的小胡同学对着眼前这个一动不动的老道士磕了三个响头,就算是拜师礼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证明人还挺多,办学籍多麻烦呀。
那个小本本儿,在很多时候还就是几张废纸吧,擦屁股都嫌硬。
“师傅,你……”
随着孩子的一声惊呼,老道士依然一句话也没有,低着头,拉起那双小手,转身就走,握得还挺紧,有点儿痛的意思了。
三只猫紧随其后,紧张呀。
人们无趣地散开了,放羊去,溜马去,说闲话去,该干嘛就去干嘛了。
三只猫也是该干嘛就干嘛的,他们一直尾随着,来到了那座随便搭成的茅草房前。
从此,这里也将是他们的一个家了,也是他们的一个工作地点了。
担心是多余的!
经过多日的、不分昼夜的观察,小粉跟她的父母发现,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那间茅草屋里,小胡同学像每一个被带进教室里的小孩子一样,不管在家里有多么的淘气,上房揭瓦,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就老实多了,装熊也得装一会儿。
“师傅,我给你捶捶背吧。”
偶尔的,胡覩衮还会施展一点儿小小的手段,讨讨好。
“好好好!”
对于学生的表现,做老师的也挺受用的,脸上的伤疤已经好了,看不出任何的痕迹了,这就叫“好了伤疤,忘记痛”吗?
“衮儿,你还没学名吧。”
老怀大乐,话也就多了起来。
“师傅,啥叫学名呀?”
孩子的眼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没有坏的学生,只有坏的老师。
“学名就是上学后用的名字,也就是将来你到社会上要用的名字,正式的名字,你现在叫的这个名字是你的小名,学名是你的大号。你明白了吗?”
“明白点儿了。”
老师讲得认真,学生却听得个半生不熟的。
“你是契丹五部人,应当姓耶律,就叫乙辛吧。你以后的学名就叫耶律乙辛吧!”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给他讲什么“四柱八字”、“乾造”、“藏干”之类的显然过于深奥了,讲还不如不讲,越讲越糊涂,更何况很多是不可讲不能说的。
“好呀,好呀。”
小胡同学对于这个新名字既感到新鲜又好听,总比“衮儿”好听多了,驴子才打滚的呀。
他哪里懂得老师的心思呀!
这是小胡同学做梦也想不到的,到底该如何应对呢?
装傻充愣吧!
“嘿嘿嘿!”
从大人们的对话里,小胡同学已经听出了些一二三来,他只能嘿嘿地假装成一个大傻瓜的样子,躲到一边去,远远地,静观其变了。
“嘿嘿嘿!”
尽管这个孩子还不到一米二,还不够坐车买票的年纪,可他绝对不是当什么“丈二和尚”的材料,头脑还是够得着的。
真正的“丈二和尚”是那个光头的老男人,不能再说陌生了,他叫李山童。
“告诉我,你是怎么把我搞成这样的?”
“嘿嘿嘿!”
这位老师趁着没人注意,偷偷地溜到学生的后面,问,得到的答复依然是那傻瓜一样的假笑。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到底谁是学生,谁才是老师,还真的不好说了吧。
所问非所答,难得糊涂,处事之“厚黑”也!
其实,小胡同学的心里也是一笔糊涂账,当时到底发生了什么,心里也没底儿。
“唉,怪只怪自己不够冷静呀,没有仔细地看看!”
小小年纪,能有如此的反省,不简单呀,都说三岁看老,此话有理。
当这块草原在黑的夜色里沉沉地睡去的时候,那块虫蛀鼠咬光板没毛的破狗皮上还在开会。
“这可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成为他的老师呢?”
一个大的说,满腹的狐疑。
“这可奇了怪了,他怎么能成为他的老师呢?”
另一个大的说,也是满腹狐疑。
“这有什么奇怪的,你没听他们说嘛,他早就想当他的老师了,我们是错怪那个丑老头儿了,他要是想害那个孩子,还用等到今天吗?”
一个小的说。
两个大的连连点头称是,满脸的赞赏和自豪,像是看着一件宝贝一样地看着对面的这件宝贝。
一个小的当然就是小粉了。
两个大的当然是狸猫夫妇了。
很多时候,自以为是的大人们还真的不如一个孩子的智商,记住喽!因为大人们往往自以为是,记住喽!
就在三只猫蹲在那张虫蛀鼠咬光板没毛的破狗皮上开会的时候,还有一个人也在开会,开一个人的会。
李山童!
他的这个家,是一间茅草房,随便搭成的那种,不讲究好看,只讲究实用,典型的实用主义者。
外表上看,比茅房好不到哪儿去,但里面很干净,最起码没有一只苍蝇。
有几本书,泛黄的,磨毛边儿的,线装的,手抄的那几种都有,散杂地放在睡铺的一角,显然是主人经常要翻看的。
睡铺挺厚实,挺软乎,罩着素布的单子,很旧,发白了,洗了不知有多少次了,有的地方打了补丁,是粗针大线的那种。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李山童并没有躺在睡铺上,而是端坐在睡铺边上的一个蒲团上。
千万别误会,这个蒲团可不是肉的,是草的。
五心朝天,双眼微闭,心如止水。
据说,这种姿势有利于经脉畅通和思想的稳定,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双盘座。
“唉,这个孩子的确是块可造的材料,是助我成功的好材料,可就是不好管哟!”
显而易见,在今晚,这位老道士是没有办法入定去云游天外喽,烦呀,意想不到的烦!
心如止水,太难了!
“唉!”
他又在心里长长地叹息了一声,下意识地用手摸了摸老脸上的那几道或深或浅或长或短的伤疤,感觉伤脸更伤心,就更加的烦了。
“哎呀!”
呆呆地对着窄小空间的一个角落里发了一会儿呆,突然一拍脑门子,却忘记那上面也有几道伤痕,痛得轻轻地叫了一耉,可心的窗户一下子就打开了,敞亮多了。
那个角落里,有一顶大斗笠,竹子的,编得很用心,精致,很长时间没有动过了,满是尘土,有了一些破落的模样。
它是他从南边带过来的,很长时间没有用了,北方少雨,太阳也不毒辣。
天亮了,土路上,薄雾里,远远地走过来一个人,单衣、帔、履、手板,是个道士。
这是个古怪道士,头上戴的不是葛巾,而是一顶大大的破斗笠,压得很低,低着头,看不到脸。
他目不斜视,径直走到穷迭剌的那座破毡房前。
早已围满了猫猫狗狗,人人马马的,他们都在看热闹,看稀罕景儿,议论纷纷的。
“看呀,一个老酒鬼家的儿子要去上学了呀,还是免费教育!”
在所有的议论纷纷里,这样的话是最多的了,有的羡慕,有的嫉妒,有的恨,充满了。
那个年代,还没有九年义务教育,学费最少也得是几捆子肉干吧。
人们在议论纷纷的时候,谁也没有注意到那三只猫。
那三只猫是最紧张的了,一会儿钻到人们的裆下,一会儿爬到树的枝干上,一会儿又蹿到毡房的那张破狗皮上,忙得不亦乐乎。
“这几只死猫,难道是疯了吗?”
记住,千万不要责怪你身边的猫们,他们或许正在为你的安危而辛苦并工作着。
站住了,一动不动,也不说话。
“师傅,请受弟子一拜!”
早已等候多时的小胡同学对着眼前这个一动不动的老道士磕了三个响头,就算是拜师礼了,在众目睽睽之下,证明人还挺多,办学籍多麻烦呀。
那个小本本儿,在很多时候还就是几张废纸吧,擦屁股都嫌硬。
“师傅,你……”
随着孩子的一声惊呼,老道士依然一句话也没有,低着头,拉起那双小手,转身就走,握得还挺紧,有点儿痛的意思了。
三只猫紧随其后,紧张呀。
人们无趣地散开了,放羊去,溜马去,说闲话去,该干嘛就去干嘛了。
三只猫也是该干嘛就干嘛的,他们一直尾随着,来到了那座随便搭成的茅草房前。
从此,这里也将是他们的一个家了,也是他们的一个工作地点了。
担心是多余的!
经过多日的、不分昼夜的观察,小粉跟她的父母发现,他们的担心是多余的。
在那间茅草屋里,小胡同学像每一个被带进教室里的小孩子一样,不管在家里有多么的淘气,上房揭瓦,可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就老实多了,装熊也得装一会儿。
“师傅,我给你捶捶背吧。”
偶尔的,胡覩衮还会施展一点儿小小的手段,讨讨好。
“好好好!”
对于学生的表现,做老师的也挺受用的,脸上的伤疤已经好了,看不出任何的痕迹了,这就叫“好了伤疤,忘记痛”吗?
“衮儿,你还没学名吧。”
老怀大乐,话也就多了起来。
“师傅,啥叫学名呀?”
孩子的眼里充满了求知的渴望,没有坏的学生,只有坏的老师。
“学名就是上学后用的名字,也就是将来你到社会上要用的名字,正式的名字,你现在叫的这个名字是你的小名,学名是你的大号。你明白了吗?”
“明白点儿了。”
老师讲得认真,学生却听得个半生不熟的。
“你是契丹五部人,应当姓耶律,就叫乙辛吧。你以后的学名就叫耶律乙辛吧!”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给他讲什么“四柱八字”、“乾造”、“藏干”之类的显然过于深奥了,讲还不如不讲,越讲越糊涂,更何况很多是不可讲不能说的。
“好呀,好呀。”
小胡同学对于这个新名字既感到新鲜又好听,总比“衮儿”好听多了,驴子才打滚的呀。
他哪里懂得老师的心思呀!